发表国际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9:14:25

发表国际论文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1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把肺炎暴发的研究论文首发在国际期刊上,2020年1月30日,科技部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科技人员倾向于把论文(本文特指科技类,下同)首发在国际期刊上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根据中国科技部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8)对世界上14个论文产出大国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可以发现除了荷兰、英国、美国这3个国家属于论文流入国家外,其余11个国家的论文都在向外流失,而中国是论文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统计发现,中国至少有88%的SCI文章流向国外期刊,不仅数量而且质量也是远远高于国内SCI期刊。中国作者在国内SCI期刊所发论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国内国外)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为什么中国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热衷于把论文首先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呢?这里有许多原因,如国内人情稿的痼疾、重洋轻中的奖励机制等。国内各级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的考核评定,包括院士等荣誉授予主要看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其数量,对国内期刊即使是优秀期刊的认可度也不高。这种机制已造成至少两个方面的副作用。其一,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造成最近几年中国科技论文造假泛滥。如SpringerNature集中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于2012~2016年发表的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原因是各种造假。a中国学者最近5年国际期刊论文撤稿量为1437篇,于2017年达到高峰(400篇);2018年112篇已被撤稿。其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撤稿达273篇(占19%),基本上每5篇撤稿就有1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根据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球共有15059篇撤稿,中国学者的论文6879篇(占45.68%),几乎是全球每两篇撤稿中就有一篇涉及中国学者。一些科学家(如贺建奎)甚至铤而走险、违背科学伦理,在实验室非法造出基因编辑婴儿,把抢先在国际著名期刊看得高于一切,高于伦理、道德和人的生命。其二,追求国际期刊发表,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李警锐、韩莎莎(2018)和江晓原(2017)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发现中国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粗略估计每年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刘彩娥(2018)则利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年度报告数据(2006~2016年),以2016年为样本,通过用WebofScience统计SCI期刊在2016年刊发的中国学者英文论文共321266篇为依据,测算出这些论文所耗用的科研经费大约为295.56亿元人民币。由于这些论文是用英语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因此国内同行科技人员要阅读这些文献,又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或订购国外刊物。根据刘彩娥(2018)估算,全国“211”高校每年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需花费十几亿元人民币,而这笔费用仅仅是购买一年的使用权。如何改变这种“SCI至上”和重洋轻中的情况?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意见》,要求“抵制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实行代表作评价”,规定今后“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等。李宇明等(2020)在《光明日报》发文响应科技部的号召,提出要“改变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提倡中文首发制,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最好最新的科研成果应先用中文发表,然后再用英文等外语发表或者中外文同时发表”。科技部的文件非常及时,李宇明等的建议也非常积极。但是应当看到,大多数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并不会因一纸文件而降低他们在国际期刊尤其是SCI期刊的热情,文件和倡议并没有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加大力量投入,国内期刊的现状日益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急需发表科研成果的要求。我们不能只堵不疏,而是要有积极对策,研究如何吸引他们把科研论文首发在祖国大地上。为此本文从3个方面探讨:(1)科研论文的发表机制;(2)科研论文的首发语言;(3)如何把科研论文吸引到国内期刊发表。

二、国内、国际期刊的审稿和发表机制

中国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倾向于把在国际期刊,除了奖励机制或国内刊物人情稿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期刊审稿和发表的效率。如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a介绍,他们于2020年1月24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ishJournalofMedicine)发表的《2019年中国肺炎患者的病毒》(AnovelcoronavirusfrompatientswithPneumoniainChina,2019)(Zhu2020)一文,是基于该研究小组2019年12月30日从武汉金银潭医院采集的样本完成的。他们采集了3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进行RNA提取核酸,最后分离出的一种毒株,被命名为2019-nCoV。接着他们马不停蹄,写成论文,投稿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后者收到后,经过同行匿名评审(一般是3个同行专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正式刊出。从投稿到送审到发表,其速度难以想象。疾控中心的另一篇文章发表速度更快。这篇2020年1月29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Lietal.2020)的论文,是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包括15名医务人员)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里克•鲁宾(EricRub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篇论文从提交,到数据核实、编辑发表,整个过程仅仅用了48个小时。b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同样如此。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胡子祺(Wuetal.2020)关于预测2019病毒在国内和国际传播的论文是2020年1月31日于《柳叶刀》在线发表(publishedonline)的,而该文在方法部分介绍,作者采用的是从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28日收集到的样本。最新数据是1月28日,刊出时间是1月31日,也只用了3天。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也是如此。根据澎湃新闻c,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于2020年1月20日向《自然》提交的一篇关于病毒的论文《可能由蝙蝠起源的病毒肺炎疫情》(Apneumoniaoutbreakassociatedwithanewcoronavirusofprobablebatorigin),确认“大多数早期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接触史,但现在该病已发展为人传人”。1月29日论文被《自然》接收录用,2月3日在线发表。从录用到发表也只有6天时间。由此可见,国际期刊往往有着非常灵活的发表机制。2020年第1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刊是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国际排名第3,为70.67,而中国医学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还不到3.0)根据中国的疫情,在第一时间集中刊登了各国科学家写的5篇关于病毒的文章。影响因子仅次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2)在网上集中刊登了《中国武汉2019病毒肺炎99个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描述性研究》等6篇文章。a《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Eric2020)在期刊首页刊登主编寄语,大意是,暴发,盼望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分享这方面的论文,而且保证可以简化匿名评审和编辑过程,用预印方法先发表。对比之下,中国很少有一本核心或权威期刊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如此处理稿件和的机制和效率。读一下2020年第1期(2月发表)的国内核心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影响因子1.22),按理说更对口,但没有一篇关于病毒的文章,发的都是老年人睡眠长寿、慢性病健康管理方面的论文。国内绝大多数期刊都是按部就班,准备在最近2~3期刊登的论文是好几个月前就安排定当了,再紧急的情况和再有时效的论文也很难改变刊登次序。可见,不改变国内期刊这种僵硬的审稿和发表机制,是无法把优秀论文吸引到祖国大地上发表的。

三、汉语、英语的首发语言考虑

Ronenetal.(2014)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2011年期间组织的、由150个国家翻译的大约220万部著作(涉及1000种语言),以及维基百科和推特(Twitter)社交网进行调查,并根据这些数据构建了世界语言网络结构。他们通过翻译中的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数量、比例、关系(如原作是先翻译成什么语言,再由这种语言翻译成什么语言,或只有一次翻译,等等),发现知识直接用英语写的最多,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也就是说,英语处在世界知识传播网络的中心,用英语写成的作品或翻译成英语的作品才能传播到全世界。其次是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等。而汉语则处在世界知识网络的最边缘,有趣的是越南语还位于汉语前面。汉语的影响力很小,只和周围同一语系的几个国家有关。因此,国际重要信息和科技成果都用英语发表,这已成惯例。以SCI为例,这个引文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数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176个学科的9000多种期刊,尽管这些期刊来自40多个国家,有50多种文字,但用英语写的占到了95%(Hyland2006)。英语作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国际通用语,其作用是汉语目前无法替代的,这个事实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也就是说我国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如果仅仅是用汉语来发表和交流,是很难及时传播出去的,是无法让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的同行了解、分享和引用的,中国的科研影响力在全球就会大大降低。有些学者认为用英语在国际首发会“使国外过早了解到我国科研创新成果”,甚至会“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为其他国家获得并分析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动向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情报,带来严重的科技信息安全隐患”。(刘彩娥2018)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点片面。西方科学家把同样内容的科技论文首发在国际期刊上,他们为什么没有我们这个担忧呢?另外,同一内容用中文首发在国内期刊上是否就没有“科技信息安全隐患”呢?在今天知识数据信息化时代,论文只要公开发表,不管什么语言,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感兴趣的相关方获取。我们认为对科技成果用英语还是汉语首发要客观分析,不能一刀切。确实涉及科技信息安全隐患的文章,当然不应在国际期刊发表,但也不能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不涉及安全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对危害公共健康的医学和食品等科研成果必须第一时间分享给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9日到2020年2月3日不到一个月时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医学预印平台(medRxiv)、生物预印平台(bioRxiv)(注:预印平台所发表的论文是为了抢时间而大多没有经过匿名评审的)等发表的方面的文章共68篇,涉及中国、日本、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和印度等国的科学家。有的文章涉及病毒传播模型构建,预测疫情走向;有的描述临床表现,提出判断指标;也有的提出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这些科学家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考虑的是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分享最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相互合作,共同应对世界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高于首发语言的选择,生命至上、与死神赛跑高于知识和技术保密的顾虑。无论从发表机制还是从语言优势,至少从目前看,国际期刊是最佳载体,英语是最合适的语言,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因此,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把科研论文用英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并没有错,我们中国科技人员和语言政策管理者就应该有这样的世界胸怀。我们赞成李宇明等(2020)提出的“中文首发,外文次发或并发的建议,以此保护中文的第一发表权”。但是实现“中文首发”或“中英文并发”在目前的国内期刊审稿和发表的机制下似乎不大可能。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情况下,我们能否按部就班地等待一个漫长的审稿过程和安排发表的过程?国内和国际期刊是否有容许论文用汉语和英语同时在国内和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机制?这些问题不解决,这样的倡议是无法落地的。

四、改进科研论文国内发表的环境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论文;PubMed;英文;中国;内地;护理研究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护理队伍的壮大,近年来中国内地(下称内地)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内地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尤为显著。但这些论文除摘要外几乎全部用中文撰写,其阅读群体也多为国内读者,这对于科学的评价和促进内地的护理事业不利,因为对于几乎没有中文阅读能力的其他国家的护理人员而言,阅读内地的护理论文是她们了解内地护理状况的主要方式。鉴于英语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语言,英文护理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内地护理科研的水平,决定了国际护理领域对内地护理水平的评价,同时也对内地能否同其他地区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有着深远影响。基于以上背景,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截止2007年12月31日内地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英文护理论文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提高内地护理专业和护理人员在国际护理领域的地位提供借鉴。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PubMed文献检索系统,检索关键词设为:“ChinaorP.R.ChinaNOHongKongNOTTaiwanNOTMacao[AD]”,在子集中限定“NursingJournals”,论文撰写语言限定为“English”,检索时间限定至2007/12/31。只检索已经出版的刊物,不包括已通过审核,尚未出版的论文。对于北京、上海、天津及重庆4个直辖市,考虑到某些作者可能只写地区而未注明China,按照“BeijingORShanghaiORTianjinORchongqing[AD]”的策略进行增补。同时考虑到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某些作者可能只注明“China”

而未注明地区,对检索到的沦文进行手工删减。

阅读摘要或全文,对作者的属地、期刊的种类、是否有研究基金及来源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构成比分析。

二、结果

2.1论文总量

最初检索到64篇文章,增补北京地区的2篇,减去台湾地区的6篇后共得到60篇文章,第1篇文章发表在1989年。而1990~2007年,来自香港地区的英语护理文献总数为576篇,台湾地区为634篇。

2.2论文的区域分布

按作者属地行政区域进行归类,有15个地区的学者发表过英文护理学术论文,数量较多的依次是北京、湖北和上海,三地的累计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总量的61.7%,有17个地区未发表任何与护理相关的英文学术论文。

2.3的期刊

60篇文章发表在31种护理国际期刊上,其中发表文章较多的依次是Nursing&HealthSciences(7篇),JournalofClinicalNursing(6篇),JournalofAdvancedNursing(5篇),JournalofCancerNursing(4篇),InternationalNursingReview(4篇)。

2.4研究论文的资助情况

PubMed资料显示,60篇文章中有18篇所报道的研究获得了资助,占30.0%。其中3项来自内地;13项来自合作单位,包括美国(7项)、香港(5项)、加拿大(1项)。此外,有1篇未找到全文,另1篇∞3在文中没有介绍相关信息无法确定其资助来源。

三、讨论

3.1内地英文护理论文的现况及分析

3.1.1内地护理工作者撰写英文论文的整体水平较低尽管内地拥有最大的护士群体和最多的护理服务人口,然而内地护理工作者撰写英文护理论文的能力却亟需大力提高。在1989~2007年近20年的时间咀,仪有60篇英文文章发表,昆然这些文章不能代表内地实际的护理水平,但检索这些文章却是国际社会了解和评价内地护理学科动态的主要方式。因此,内地在国际护理领域中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同时,由于未能通过论文真实展示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方向,进一步限制了我国护理工作者与国际护理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本次调查显示,与内地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的范围狭窄(仅美国、香港及加拿大),反映出该问题的严重性。这对内地护理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每个护理工作者都需要通过国际性的交流来分享和促进各国共同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当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同一个全球健康系统巾,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内地和内地了解世界同样重要。

3.1.2内地各地区之间发表英文护理论文的差异较大北京、上海经济文化巾心地区的国际论文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提示护理科研论文的国际化程度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首先,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英文水平,具有撰写英文护理论文的基本能力。其次,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对护理科研更为重视,很多地区在人员招聘和职称晋升中对科研有较高的要求,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第三,这些地区对科研的投入也相对较多,护理人员有机会查阅更多的科研文献、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另外,国际合作是促进英文护理沦文发表的重要途径。通过合作能够开阔护理人员的视野,转变护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使她们能够从国际化的视角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例如本次调查显示,湖北地区发表的13篇英文护理论文中,8篇由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的Petrini和Lambert教授协助完成,充分说明有效的国际合作对推进内地护理论文的国际化进程有重要的意义。

3.1.3科研资助严重缺乏本次调查的60篇论文中,只有3项获得了内地科研基金的资助,有些科研资助来自国际合作单位,而更多的研究缺乏必要的科研经费,这种状况与护理队伍整体的科研水平较低是分不开的。内地自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只有20多年的时问,研究生教育更足刚刚起步,目前内地绝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者最初接受的只足中专教育,虽然很多护理人员毕业后接受了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且基金评审专家往往来自临床和基础领域,对护理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护理人员在同其他专业人员同时竞争科研经费时往往处于劣势,较难获得资助,加之传统观念上对护理专业的定位较低,多数地区对护理科研的投入较少。

3.1.4专业英语水平亟待提高与中文护理科研论文相比,英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差距都非常显著,说明英语水平是限制内地很多护理工作者撰写英文论文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中等和高等护理教育中,英语的学时数都很高,占到公共课程学时数的29.65%[4],但这些英语课主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公共英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环境都缺少医学背景。这种英语学习模式导致绝大部分的护理人员专业英语水平较低,无法阅读英文科技论文,因而也无法把握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动态,撰写论文时感觉无从下笔。

同时由于信息资源匮乏,多数护理工作者对国外护理期刊的种类、论文选题要求、书写规范等都不了解,因而从未写过英文论文。

3.2对策

3.2.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内地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提高素质,教育先行,近年来,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的逐渐推进,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必须看到,目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仍是稀缺资源,绝大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仍然偏低。本次调查发现内地尚有17个地区从未发表过同护理相关的英文论文,显示了该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今后仍要继续扩大高等护理教育的规模,这在中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更为重要,同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同国际接轨,变医学教育模式为护理教育模式,强调从护理的专业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推进护理硕士和博士教育,以此来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并推动专业的发展。

3.2.2提高科研意识,加强科研训练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首先要转变护理工作中操作为主,研究为辅的观念。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清楚地认识到科学研究足发展新知识,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人群健康状态的一种基本工具,是与每个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技能。在护理实践中要改变机械的执行医嘱的工作方式,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护理工作并勇于从研究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建立护理科研合作机构,确定科研优先策略,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的针对性。为促进科研的发展并有利于整合多种资源,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确定国家或区域性的科研优先策略,即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确定一定时期内需要重点解决和发展的护理问题,以此对科学研究的方向进行指导。文献显示,台湾地区在1999年,香港地区在2002年都确定了自己的护理研优先发展策略。这种策略对于引导护理人员科学选题,确定研究方式,争取科研基金、加强机构合作以及促进成果转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3加大对护理科研的投入,并重点扶持科学研究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做支撑,科研经费的不足是制约护理科研发展的重要囚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各级医院和学校加大对护理科研的投入,为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增加护理人员外出考察与交流合作的机会,扩大和补充图书馆护理期刊杂志的馆藏,尤其是最新的外文杂志,建立方便快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等。另外,鉴于护理科研整体实力较弱的实际情况,需要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给予特殊政策进行扶持,如建立护理科研的专项基金等。除此之外要努力增加科研经费的来源,如接受企业或个人捐助,通过对外交流获取国际资助等。

3.2.4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本次调查显示,作为母语同为汉语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其护理专业人员撰写英文论文的能力远远高于内地,这同他们在教育领域推行纯英文授课以及坚持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内地护理人员专业英语的水平,在今后的学校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要增加专业英语的比重,使用英文教材或讲义,加大双语授课的比例或推行纯英语授课。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对外交流及合作,通过合作在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撰写英文论文的技巧,以此促进英文护理论文的发表。另外,在广大护理人员普遍关注职称晋升等问题上也要提高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有文献显示2001年,为促进科研和论文的国际化,土耳其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一定级别的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时必须要发表国际性论文等一系列政策,促使护理人员大量查阅国际性文献,并撰写相关论文。这一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土耳其的国际护理论文和专业论著的数量得到了持续的增长?,该做法对内地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公务员之家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3

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能否在SCI收录的杂志,是能否进入学术前

沿,在国际公认的同一个平台上参与学术竞争,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一个基本标志。

那么怎样的论文才是合格的?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贡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

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

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

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

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

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

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

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

正如蕹新吃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

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

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

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

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

(Solar,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

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

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

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

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

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

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

。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

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

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

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

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

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

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

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

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

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

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

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

清楚的内容。

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

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

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

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

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

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

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

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

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

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

。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

。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

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

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

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

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

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

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

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将

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

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Astrophysical,Journ

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

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实

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

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

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

,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

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

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

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

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

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

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

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

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

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

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

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

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

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

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

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

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

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

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

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

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

Sara,Martin建议找一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

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

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

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是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4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强国,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1]。电气、电子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2]。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2016年至2020年SCIE收录的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高达391016篇。其中2020年的记录有101764条,在254个学科分类中,继材料科学多学科、环境科学和化学多学科之后排名第4。电气和电子工程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世界前沿研究,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在高速发展的学科背景下,实现电气、电子领域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是我国电气、电子领域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利用SCIE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定量描述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中国论文产出,分析我国电气、电子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此领域期刊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现状

文章所用数据来自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合集中的SCIE数据库,数据下载时间为2021年8月27日。2016年至2020年SCIE收录的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有391016篇,其中中国作者发文151538篇,占38.75%,位居世界第1。且中国作者论文的产出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截至2020年6月,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共有3602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已足以将其归入其学术领域中最优秀的1%之列,即高被引论文。近五年作者来自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共1964篇,是排名第二的美国(784篇)的2.5倍,以绝对优势位居国际首位。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与130个国家/地区合作发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45751篇,国际合作论文占比30.19%。近五年中外机构合作发文数量每年增加1500余篇,与我国合作发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占中国全部SCIE论文的10.42%)、英国(4.23%)、澳大利亚(3.31%)、加拿大(2.94%)、新加坡(2.22%)、日本(1.34%)、韩国(1.1%)、法国(0.96%)、德国(0.83%)和沙特阿拉伯(0.71%)。除美国外,中国与其他九国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与美国合作的论文数量在2020年下跌,这可能与2019年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打压有关。丰硕的科研成果表明我国电气、电子学科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科研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SCIE收录我国2020年电气、电子工程论文42479篇,而2020年SCIE收录的8本中国电气、电子工程期刊当年发文量仅为1010篇。但进一步分析发现,2020年SCIE收录的8本刊有5本为近五年新收录,且《电子与信息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等中文期刊被“SCI预备队”ESCI数据库的收录,意味着接下来更多的中文刊可能被SCI检索。虽然与领先的研究水平相比,该领域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仍不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层面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及一系列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支持政策的推出,大环境在不断改善,我国的中英文期刊均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一)发表中国论文的主要期刊

2016年至2020年SCIE共收录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151538篇,分布在277种期刊上,按发表数量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别是IEEEAccess(2020年影响因子3.367,中国作者发文26705篇,占该刊发文量的62.29%)、Sensors(2020年影响因子3.576,中国作者发文8675篇,占该刊发文量的38.68%)、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2020年影响因子3.478,中国作者发文4866篇,占该刊发文量的44.30%)、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2020年影响因子2.757,中国作者发文3204篇,占该刊发文量的43.05%)、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2020年影响因子5.978,中国作者发文2793篇,占该刊发文量的51.19%)。中国作者时首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期刊IEEEAccess。IEEE是全球公认的专业学会,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学会,IEEE制定了很多电气电子行业的标准规范,同时也检索、出版很多专业的期刊、会议文献。IEEE期刊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可能是我国很多作者选择IEEEAccess投稿的原因。该刊近几年发文量呈指数上涨也是促成此现象的重要因素,5年间IEEEAccess发文量从811篇增长至17833篇,增长了21倍。另外,该刊4~6周给出审稿结果,超快的审稿速度也是吸引作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作者在以上5本期刊上的发文占比都很高,且五年间在其中4本期刊上的发文量上升非常迅速。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高于2020年SCIE电气、电子工程类期刊的中位影响因子2.484,可见我国作者在发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时,倾向于选择体量大、审稿速度快、质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期刊。

(二)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

统计2016年至2020年我国发表SCIE电气、电子工程类论文的单位,以发文量从高到低排序,发文排名前5的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5042篇)、电子科技大学(4774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477篇)、清华大学(3912篇)、哈尔滨工业大学(3256篇),5所机构的发文量整体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主要作者分布是研究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方面,统计通讯作者发现,2016年至2020年发表文章数量排名前5位的高产作者分别是东北大学杨光红(113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102篇)、东南大学孙伟锋(91篇)、江南大学丁锋(80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毅(70篇)。值得注意的是,5位高产作者均是来自优秀研究机构的优秀人才,或担任重要职位,或负责国家重要项目,皆在领域内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是我国科研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

(三)国内高被引作者

我国2016年至2020年在SCIE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513554次,篇均被引9.99次。把我国5年间在SCIE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以被引频次从高到低对通讯作者进行排序,排名前5的作者分别是总被引3649次的西北工业大学韩军伟,从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3647次的江南大学丁锋,从事系统建模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629次的辽宁工业大学刘艳军,从事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168次的北京科技大学贺威,从事扑翼飞行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068次的东北大学杨光红,从事故障针对与容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多位作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当下最火热的信息技术之一。2020年SCIE共收录14本人工智能期刊,Q1区仅有4本,而目前国内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中文科技期刊仅有2本,英文科技期刊尚存在空白。

三、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启示

(一)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期刊影响力

国内相关领域期刊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应努力提高发文质量,适当提高期刊的载文量,并尽量缩短审稿周期,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编委和编辑人才团队。通过制定合理的编委遴选方法和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使主编、编委、编辑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期刊良性发展[3]。组约国际热门方向、具有影响力的稿件。积极发挥编辑和编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拜访科研机构的重点课题组负责人等方式,深入科研一线组约优质稿件,利用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广泛组稿,使编委会组约稿制度化[4]。缩短期刊周期。利用专业投审稿系统提升编辑工作效率,通过以小同行分组细化审稿专家以实现精准送审,为优秀的、需要快速发表的研究成果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出版时长,优化作者投稿体验[3,5]。

(二)发展专家资源,深化专家办刊模式

努力发展专家资源、深化专家办刊有助于办刊水平的提升。在期刊依靠专家资源的同时,还应重视为专家提供展示平台。拓宽期刊专家库。编辑部可通过走进实验室、与专家一起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与专家交朋友,凝聚专家资源;同时应积极培养优秀青年学者,宣传推广他们的优秀科研成果,激发他们的办刊热情[3,5]。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不断为审稿专家库注入新的活力以提高审稿效率;根据专家承担的课题进行靶向约稿可丰富期刊优质稿源;专家在重要学术会议和微信上宣传和展示期刊可快速打开期刊的受众面[5-6]。助力专家品牌建设。关注专家组建的专题、撰写的稿件、最新成果,主动为专家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期刊平台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为专家提供线下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3,7]。

(三)创办卓越新刊

期刊界应积极跟踪国际热点,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创办国际领先,尤其是能填补学科空白的新刊,使我国一流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赢得国际话语权。找准定位。探索我国科技期刊与论文增长不相匹配,甚至出现期刊空白的领域,我国拥有学科和专业优势的领域,国内国际正处于大发展期、论文多发阶段的领域,创办具有良好生存和发展机遇的期刊[6,8]。专家办刊。邀请领域内的杰出科学家担任主编,组建一支在学科专业、英语和编辑出版水平等方面素质都过硬的编辑团队,通过主编和编委的广泛人脉向国际著名的专家学者约稿和宣传新刊,快速提高新刊知名度[6,8]。依托国际化的平台。依托国际知名数据平台、国内外各类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推特等),借助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期刊数据传播推广,丰富期刊形态[6,8-9]。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5

sci期刊着急投稿怎么办

sci期刊着急投稿,如果正常的发表方式不能赶上使用,可以选择与国外研究员合作,参与国外研究员的sci论文,宏思研究院为国内作者与国际研究员搭建视频会议,定期沟通论文进展,由国外研究员安排投稿,在国际期刊上更容易,且不存在论文润色和翻译环节,为您的带来一定的保障。

如果作者自己投稿的话是非常费时间的,除了论文写作,还要对论文进行润色和翻译,还要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而且作为国际核心期刊论文质量的审核也是非常严的,在审稿的过程中也是最难熬的。

准备SCI成为越来越多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高级职称晋升中选择的事项。有很多人问发表sci论文流程复杂吗?其实sci论文的发表流程和普刊发表过程大致相同,在sci由于语言问题,需要翻译和润色,而且是国外期刊投稿让作者感觉sci论文的发表难度大,对论文的各项要求也都比较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发表sci论文流程:

首先是在投稿前选择合适的期刊,根据要发表的sci论文主要方向来选择出期刊大致的范围。也要注意文章的格式,每个期刊都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还要注意期刊分区,按照中科院对sci期刊的分区,可分为sci一区、sci二区、sci三区、sci四区。

其次就是论文的投稿,填写文章的类型还有作者和单位,当然SCI论文的审核人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占有一定的影响力。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6

一、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7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分区的根据主要是影响因子,其实国内主流参考的SCI分区依据主要有中科院JCR分区表以及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Ranking分区两种。其中,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则被更多的机构采纳以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

其实SCI期刊的分区指的是中科院对SCI期刊进行的分类,目前中科院JCR分区表对所有期刊的学科划分主要分类规则为:

大类学科分为:医学、生物、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地学、地学天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共13个大类。

小类学科分为:即JCR学科分类体系JournalRanking确定的176个学科领域。

根据13个大类学科,分别将各大类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中科院分区的1区到4区的期刊数量不等,呈金字塔状分布。前5%为该类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1区期刊直接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

如果作者是晋升职称的,可以选择三区、四区会更方便一点,这也是大多数作者发表的选择。

论文分级,分为六个级别,分别是T类、A类、B类、C类、D类、E类。类别的不同,论文的属性也不同。下面就对论文的级别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论文分为哪几个级别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A类:权威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A&HCI收录检索系统的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主题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的权威,论文中不包含其他报告总结。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9

培养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和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需要各院校根据地区差异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博士研究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与所从事的职业和科研工作不相关或不实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博士英语课程亟需进行改革。山东中医药大学每年招收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约70人,涉及15个中医相关专业,英语课程为其必修学位公共课程,开课时间为博士一年级两个学期,课时分别为90和54学时。为了解博士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本研究对2012级68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希望英语课程教授的内容依次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能力(43%);国际会议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6%);中医典籍翻译能力(23%);英语听说能力(8%)。该调查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非常注重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审当中的论文写作和发表难题。另外,博士研究生也希望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和翻译中医典籍,将中医文化传播至世界范围。这种层次较高的需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博士英语课程备受冷落的原因。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重新确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

1.1培养目标

根据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为:

1.1.1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阅读、翻译能力

能熟练阅读和翻译英文医学文献,掌握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能将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翻译成英语,传播到国外。

1.1.2英语学术论文撰写和发表能力

能用英语撰写中医和医学学术论文,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并能根据期刊要求改进论文。

1.1.3国际会议英语表达能力

能听懂并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专业见解和研究成果,掌握国际会议规则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上述培养目标的落脚点仍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其内涵截然不同,体现了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和博士研究生的实际需求。

1.2教学内容

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博士生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可分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约占45学时,分述如下。文献阅读和翻译模块以英文文献和中医典籍为研究对象,学习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熟练获取所需文献资料,理解英文医学文献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将中医典籍翻译成英文的方法和技巧,这一模块的设计契合了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提高专业知识和促进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块重点涉及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和发表流程,并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思维、结构模式和语言特点。这一模块是为了提高博士生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技能,满足他们完成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定的实际需求而设。国际会议交流模块以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为内容展开,介绍国际会议规则,了解国际会议范式表达和会议环节,注重文稿组织、演讲阐释、即席答辩、主持讨论等英语会话技能的提高,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选用的教材不再局限于之前的《中医英语》,而是增加了《中医英语翻译技巧》《医学英语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并以SCI等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为范例,辅之以学术前沿动态信息和国际会议视频等,丰富学生的输入性知识,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1.3教学方法

传统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大要素,在各模块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学习环境,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以完成真实任务为教学目标,为英语学习提供真实情境和意义构建的平台,而小组教学法增加了学生互相协作和会话的机会,提高了课程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在文献阅读和翻译模块,确定每组同学完成两项任务,比如,一是从SCI论文中找出近2年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超过30次的、作者母语为英语的5篇相关医学论文,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二是选取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中的某一篇章,将其翻译成英语,并与其他翻译版本比较异同,分析各自的翻译指导理论。每个小组均需将其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同学做出汇报,听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并回答他们的问题。而其他同学和老师都要根据小组的表现填写评分表,作为小组成员的日常项目得分,其他模块亦可照此展开项目教学。例如在学术论文写作模块,确定的任务是完成一篇符合SCI要求的论文。教师首先以SCI来源论文作为范例进行讲解,分析论文结构和选题依据,体会写作思路和语言特点,学习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继而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选定题目,构思框架,最终完成论文的写作,该过程可使学生对论文布局和语言使用有全新的认识,并掌握SCI科研写作的脉搏。小组成员主要在选题论证和论文修改环节发挥作用,通过互相讨论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国际会议交流模块,主要以讲座和情景模拟展开教学。通过讲座介绍国际会议规则和语言特点,并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营造国际会议现场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演讲者和提问者等锻炼学生随机应变和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上述模块的教学由英语教师、医学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完成,分别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擅长技能,帮助学生解决任务完成中遇到的困难,指导他们完成所有模块的任务。

1.4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包括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两个部分,对于每个成员在小组活动和项目完成中的表现进行不间断跟踪记录,由教师、同学、个人3方共同打分进行考核,所得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学期末的考试由面试和笔试两部分构成,听取学生的口头报告和论文陈述,力争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2需要注意的问题

发表国际论文范文篇10

总引用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5年影响因子:某期刊前5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5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即为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