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修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03

地理研修总结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概述

1.相关数据统计

在“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学习中,学时累计达1280分钟,完成作业10余篇,发帖跟帖70多条,在学习平台的“培训总结”中完成1篇课堂实录,1篇教学设计、1篇教育叙事、1篇学结,学习成绩为98.6分。在教师网络研修学习中,学时累计达2516分钟,完成作业9篇,发帖跟帖68条,班级发起沙龙讨论6次,上传班级资源4个,班级日志1篇。在10月14日全区地理教师网络教学研讨中,学习150分钟,参与回答问题一次。

2.培训突出成果

本次培训中,我看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视频资料,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另外我班学员上传了相当多数量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这样使得我和班内的很多学员通过网络培训学习在专业文化素养上得到了提高,并学以致用,将专家的指导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实践中显示出专家培训指导作出的及时的思想追随和行为跟进,增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主要收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已工作多年的教师,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但因有了自己的家庭,白天在单位工作,晚间到家还有繁重的家务,想学习的确很不容易。然而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校本研修;职初教师;过渡语;英语课堂

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因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提高职初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学校和教师本身共同关心的话题。校本研修为这些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在参与中快速成长。

1校本研修与职初教师

“校本研修”一词衍生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校本培训”及“校本研究”,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有人将其视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形式,有人认为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制度和文化。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将校本研修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教育的新方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途径,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教育范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1]。职初教师一般是指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从任教时间上看,是指刚参加教师工作2-3年的新教师[2]。从教学经验来看,一般指教学经验较少或完全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指那些从企业、公司或其它行业转到教学体系的人,他们具备了丰富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但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职初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工作经验有限,在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相处方面,其执教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促进职初教师成长的途径包括:1.转化有经验教师与专家的隐性知识;2.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与“公开课”;3.职初教师进行个人教学反思;4.回顾自己的过去吸取教训与经验;5.参加在线教师研修学习活动等[3]。以上这些途径可以通过校本研修一一实现,除此之外,参加校本研修的职初教师还有机会去参加校际或区际公开课交流展示活动,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校本研修与英语教学

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为三段九步。在准备阶段(课例前)需要组建团队,收集问题;确立主题,制定专题;精选课例,明确分工;深度研习,达成共识;预设方法,找寻策略(预设研修)。实施阶段(课例中)包括课例研磨,验证猜测(诊断研修)和反思总结,提炼成果。在总结阶段(课例后)需要做的是行为跟进,整体提升和生成新问,深化专题。校本研修要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以本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研修为例,教研组中有两位刚刚工作不满两年的职初教师,他们在工作中经常得到专家教师的帮助,如何高效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成绩。因此,本校英语教研组将校本研修的主题确立为“校本研修下提高初中英语职初教师执教能力的研究”。这是一个大的主题,要通过若干个研修专题来实现。教研组中的职初教师自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生硬不自然。经教研组成员研究讨论,将第一次研修专题设立为“通过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确定了课例,明确了分工。在查阅相关文献和阅读相关书籍之后,教研组成员预设相关研修策略并制定了观察量表。

3英语课堂中的过渡语

过渡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过渡语,教学结构就会显得松散,环节间就会出现生硬的跳跃。如果能巧妙地使用过渡语,就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学法上忆旧探新,心理上迁移持续等作用。过渡语的设计要注重衔接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和精炼性原则。常用的过渡语设计方法包括串珠法、转换法、归纳法、近体法、设疑法、渲染法和激趣法等。根据课例“Thegoldentouch”和学情,本次预设研修采用了四种策略:设疑法、归纳法、激励法和图片法。3.1设疑法。设疑法就是通过问题进行环节之间的过渡。问题能够唤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有些问题是需要学生参与层层推进的,如:在本课例的导入环节,教师先后问了几个问题,“Areyouhappytoday?Whatcanmakeyouhappy?Doesmoneymakeyouhappy?Howcanyoumakealotofmoney?Ihaveamagictoletyouhavealotofmoneyinashorttime.Doyouwanttohaveit?Itiscalled‘theGoldenTouch’.”教师从问候语着手,询问学生是否快乐?在学生做出肯定回答之后,教师追问学生什么会使他们快乐。这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再次引导,“金钱会让你们快乐吗?”“你想获得很多钱吗?”学生回答“Yes”之后,教师借机介绍短时间拥有很多钱的方法———“点金术”,自然流畅地引出了本课主题。有些问题是不需要学生即刻回答的,而是通过这个问题直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如:某个环节是找出文中人物情感的形容词,学生活动后发现国王获得点金术前后两次感到开心和激动,教师提问“Aswecansee,thekingfelthappyandexcitedfortwice,aretheythesame?Ifnot,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m?Pleasediscussthedifferenceingroups.”这个过渡语中的第二个问题自然地引发了下一环节的小组讨论活动。3.2归纳法。归纳法就是通过教师总结性的语言过渡。教师对前一部分进行归纳小结,并及时地将其引导到后一部分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在学生讨论并回答了国王两次开心和激动的不同点之后,教师总结“Atthebeginning,themostimportantthingtothekingisgold.Butatlast,themostimportantthingtothekingishisfamily.”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总结语概括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使学生能够自发联想到钱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为后面的环节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总结语还经常和问题一起出现,学生阅读文本选出每段大意后,教师说道:“Nowwehavelearntthemainideaofthestory.Howaboutitsstructure?Howmanypartsarethereinthestory?”“Wehaveknownthemainideaandthestructureofthestory,howaboutitsdetails?”在问题前使用总结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做到心中有数。3.3激励法。激励法就是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进行环节间的过渡。激励语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性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种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语言包括“Ibelieveyoucanfindthemquicklyandcorrectly.”“Youhavedoneverywell!I’mveryproudofyou.”“Ibelieveyoucandoit!”“Let’sgivehersomeencouragementplease!”等。这些鼓励性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感到回答问题或展示成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自发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在课例中,学生回答问题会获得一颗星,星星总数最多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而在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后说道“Ifyoucometothefront,Iwillgiveyoutwostars”,这样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加认真完成写作任务并积极展示作品。3.4图片法。图片法就是通过展示图片进行过渡。一幅图片相当于一千个词汇,图片的优势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主题。合理利用这种非语言的信息进行过渡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的意图。例如,在导入部分引入“点金术”时,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第一幅展示了国王和一朵花,第二幅国王触摸此花,花变成了金子。第二组第一幅展示了国王和一盘菜,第二幅国王触摸此菜,菜变成了金子。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轻松掌握了“点金术”的意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课例的实施教研组成员发现这四种策略确实能解决两位职初教师在教学中环节过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诊断研修时就自己的观察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确立了下一次的研修专题。

4结论

英语课堂的过渡语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优化组合的筋节,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校本研修,两位职初教师收获了教学环节自然过渡的有效策略。同时,教研组的其他成员也有一定的收获。校本研修能够解决具体教学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究体验式专业学习,优化职初教师教学行为,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祥.中小学校本研修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27-28.

[2]黎鹤龄.职初教师科研选题及研究方法[J].华夏教师,2017(3):84.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3

一、狠抓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山东省10万高中教师暑期远程全员培训工作三年来,我校一年一个新台阶。2008年获得泰安市暑期远程研修先进单位,2009年获得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泰安市初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现场会在我校举行。今年我校又获得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示范学校。徐春华、张纪广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王栋被评为优秀管理员,王英珠郭金萍陈西强李振郑传军巩玉兵刘晓桑征林苍劲等39为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2)骨干教师培训。我校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榜样的带动作用,2010年又有2名教师被评为泰山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教坛英才,1名教师被评为教学新星。2010年9月份,为进一步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的跟进、研究和督导,通过150多位一线教师的“公投”,在全体教师中“海选”出了五位特级教师、泰山名师和骨干教师成立了“学科课堂教学指导小组”。该小组是独立于学校教务处、教科所等职能处室之外的“民间组织”,其职责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跟进、研究和指导,二是对于学校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培养和推广,三是负责部分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工作。学科教学指导小组的成立,充分证明了该校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体现了“办名校、出名师、育英才”的办学宗旨。

另外,学校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加强教师与兄弟单位的互相交流研讨。2010年4月15日,张校长带领教务处、教科所主任和高三级部备课组长到二中听课学习,共同研讨高三复习课的思路和上法。2010年9月25日下午3点在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学校西点执行力》的专题讲座,香港联成教育集团的于兆兴教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二、狠抓教科研课题研究,向教科研要质量

(1)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落实的扎扎实实。本学期在王校长引领下,老师们对于集体备课和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评课,形成了听者大胆说,教者虚心听,评后认真改的好现象。

(2)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阵地,“十一五”期间有我校承接了了国家科技部课题“青少年科技主题创新活动研究”,省创新教育课题“先学后教模块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市级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等。2010年“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课题由市教科所专家鉴定并顺利结题。

(3)学科走班的措施得力。在总结高二高三选课走班经验的基础上,高一数学学科实施了“选课”和“选师”走班教学实验。通过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反思、总结、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收获。这项实验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三、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1)2010年9月我校实施“校长分包学科”制度,王校长带头分包艺体教研室。每位校长每天都要所包学科参加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在校长的带动下,教学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学校形成了“人人关注课堂,人人变革课堂”的好现象。这一做法收受到了省规范化学校验收专家的好评。

(2)做好第八届创新课评比工作。我校第八届创新课评比活动,老师们特别重视,共有37位青年教师参加。有6位教师推荐到市直参赛,其中李莉(数学)、李玲(英语)获得第八届创新课评比泰安市一等奖;郑海青(语文)、周密(英语)、王兵(数学)获得第八届创新课评比市直一等奖;刘兴华(地理)获得第八届创新课评比市直二等奖。创新课总结会于11月23日召开。会上对创新课的过程进行了总结,特级教师宋士兰、张校长分别对创新课的上法和高效课堂的四个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四、加强网络教研,抓好学校博客群组建设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幼师国培项目;培训

课程具有“国”字特质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历了从“国培1.0”到“国培2.0”再到现在“国培3.0”的迭代历程。“十年磨一剑。”每一次更新演进都是对前一阶段问题的总结和改进,以使得具有“国家意志”的“国培计划”真正起到培育“大国良师”,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1]。而要实施“国培计划”绝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送培单位、培训单位、教师、专家、工作人员等)的整体联动。现如今,“国培计划”已由以前的直接分配到承训单位改变为由承训单位自行选择项目进行申报,通过招、投、评标的方式,遴选出更加符合条件的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的“国培计划”幼师项目(2020)———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此项培训是“国培3.0”时代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叫做“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从“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到“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的更替,体现出国家对专业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视,以使具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岗教师在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上,通过一定的培训能有所改变和提升[2]。这也对承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四川幼专从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都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和安排,精准实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一、培训项目需求分析

培训前,项目组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re-port/99923268.aspx?sat=1)发放设置好的问卷,问卷涉及到培训目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需求等方面。问卷填写70人,回收问卷70人,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教龄在3年以下的学员占28.57%;3—5年的占10%;6—10年的占22.86%;10年以上的占38.57%。在这70人中,32人有过系统学习学前教育知识的经历,占45.71%;38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超过了本次培训学员的半数,这也对培训的高效实施提出了挑战。从培训目的上看,98.57%的学员想通过此次培训在专业上获得更好的成长,仅有1.43%的学员是为了完成园长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任务。在培训课程设置上,35.71%的学员认为应开设与幼儿园作息制度和一日各环节相关的课程;32.86%的学员认为应开设幼小衔接相关的课程;17.14%的学员认为应开设保育知识相关的课程;14.29%的学员认为应开设幼儿园安全工作方面的课程(见图1)。在培训需求上,60%以上的学员认为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园合作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员在这些方面的培训需求更大(见图2),这与图1显示的学员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诉求相呼应。

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

根据学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结合四川省国培文件的要求,本次培训重点提升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保教知识水平和保教能力,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分为六个维度进行。维度一:师德师风与政策法规对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讲话以及相关的文件进行解读,以案例分析、学员分享的多种形式深度理解师德师风。同时,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与深度解读、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深刻理解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精神,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维度二:职业认同与专业信念通过对幼儿及幼儿园教育特点的了解以及实地观摩、幼儿教师模范讲座感受和体验学前教育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从而树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信念。维度三:卫生保健与心理发展此维度包括“婴幼儿身体发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三大模块,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公开课展示、小组作业等形式夯实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并使其能初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维度四:基础知识与保教能力在培训中,重点加强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培训,着眼于非学前专业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工作能力的提升。此维度包括:“学前教育基础”“幼儿园教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一日生活的组织实施”“家园沟通”五大模块。其中将以“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两个模块为重点进行培训内容的充实。培训形式以专家讲座、一线教师交流分享、实地观摩、工作坊、线上线下交流讨论等形式展开。维度五: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本维度将幼儿园活动五大领域进行分别的配型,邀请省内外名园名师进行交流分享,以讲座、公开示范课、讨论、跟岗实践等培训方式,明确每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加深对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学前教育一线的视野带领学员开拓眼界,在观摩名园、名师讲解、名师示范过程中,参培学员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真正提高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维度六:工作坊与信息技术在培训期间,构建名师名园与参培学员建立工作坊的学习机制,即建立一带多、优带新的线上线下工作坊机制:名师带多个学员、名园成为典型示范学习基地。将此次国培延续到未来教学工作中,学员在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可通过工作坊进行提问,工作坊的每名成员都可参与进行问题讨论,以期让学员获得更多的收获,使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有渠道进行专业成长、开阔教研视野。同时,增强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训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四川省“国培计划(2020)”———幼师国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规定,加强领导,建立机构,统筹协调,保障实施。具体成立由学校副校长牵头的项目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班级指导教师、宣传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保卫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服务保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设备操作人员。各部分成员职责如下。

(一)首席专家

负责国培项目整体管理、实施等相关工作,遴选实施团队工作人员;国培项目申报及实施;培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考核、评价以及校外培训专家的联系、协助接待;编写培训资料、绩效评估及迎检等相关工作。

(二)项目负责人

与首席专家共同研制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指导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安排学员及专家食宿、交通及接送专家等具体工作,整理培训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建立培训项目台账,如实填报,培训结束后交由“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收存;协调培训相关处室之间的工作衔接,同首席专家及继续教育中心一起完成培训迎检任务。

(三)班级指导教师

负责联系学员,下达开班通知,告知参训注意事项;对班级内的参训学员进行日常管理;收取学员学习资料,指导、督促参训学员完成培训评价、打印培训证书、跟踪指导、参与国培项目迎检等工作;完成首席专家安排的相关工作。

(四)宣传工作人员

根据主办部门的要求,提前制作会议PPT;提前制作并播放电子显示标语;设计、制作宣传展板;从学员报到持续到培训结束全程拍照、集中研修摄像、跟岗拍摄并进行微信、微博推文宣传。

(五)财务工作人员

熟知“国培计划”经费使用办法,拟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报账流程、报账附件及相关佐证材料清单;全过程参与国培项目资金管理;协助项目组制定项目预算;指导项目单位建立资金使用台账;项目结束后指导项目单位做好人员经费发放并进行初审。

(六)保卫工作人员

根据属地和相关部门要求,与公安机关对接报送学员信息并进行政治审核;负责培训在校期间教学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学员、车辆有序出入学校;做好校内安全保障、维持校内秩序及住宿、安全保卫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负责培训期间学员在校内使用场地的清扫及消毒、校内用餐安排、用水、用电等工作报障,确保按照项目要求保质保量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八)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学员及专家用车、食宿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培项目相关规定完成相应手续办理,负责项目涉及的报账、报销等具体工作。如与预期方案和要求有变更处,需即时将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并作下一步调整。

(九)信息技术设备操作人员

提供专家培训期间使用的电脑等设施设备;协助教师完成多媒体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辅助服务和故障应急处理;负责各类教室上课、讲座培训、会议、拓展、演出活动等音响安装、调试及调音工作。

四、培训特色与创新

本次培训过程中也凝练出了一些富有成效、可以推广的经验,这也是本次培训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实行项目制管理,保障服务质量

根据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管理方法》(川幼校[2021]17号),本次培训采取全新的项目制管理,有效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学校师资社会服务能力,激发了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培训服务质量。

(二)牢牢把握课程内容,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本次培训,5月6日开班报到。5月7日培训班举行了开班仪式,学校领导、首席专家、培训团队管理人员等出席了仪式。同一日还开展了破冰拓训活动,通过破冰拓训,加快了学员间的互相认识了解,打破了交往屏障,团队互助、力争上游的心态迅速形成,为后期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5月8日起,所有学员赴重庆进行重庆阶段的课程学习,并全面开展培训工作。5月13日重庆段学习结束,学员返回江油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5月25日所有课程结束并举行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上对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进行表彰。本次培训参训率100%,结业率100%,满意度指标100%,圆满完成任务。

(三)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和管理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培训一开始就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四川幼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培训团队结合培训课程高质量地组织了一系列党建活动,旨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四川幼专校长王向东做了题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关于教育的讲话》的专题讲座,提高了全体学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5月11日下午,组织全体学员到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参观并祭奠革命烈士,全体党员同志在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面对党旗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5月20日,临时党支部学习红岩精神,让党员学员学党史、悟思想、明方向、创新局。组建临时党支部以来,党员学员佩戴党徽进课堂,主动担任班干部,在党员学员的带动下,参训学员认真学习,以向党员学员看齐为荣,以争做优秀学员为标,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四)成渝合作,共创优质实践研修基地

本次跟岗研修利用“成渝经济圈”的契机,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密切合作。其中四天的培训在重庆开展,包括一天的理论讲座和三天的跟岗研修,其余时间在江油和绵阳两地进行。此次培训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帮助学员切实掌握保育与教育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学员通过不同的地理视角,理解了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为何必须因地制宜。学校优选重庆、江油和绵阳的优质幼儿园作为本次培训学员的跟岗研修培训基地,这些幼儿园均为示范性幼儿园。为保证跟岗效果,专门召开跟岗园园长专题会,确定和明确跟岗研修主题及要求,并请幼儿园制定详细的跟岗方案,安排专人现场指导学员跟岗并向项目组反馈跟岗效果。学员跟岗研修期间,不但可以观看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现场讲解和示范,还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保教环节,与跟岗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从而有效提高了跟岗研修效果。

(五)加强各层级交流,构建全省幼教研讨网

培训自始至终注重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承训高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构建了四大共同体,即学员研修共同体、教师研修共同体、师生研修共同体、跟岗研修共同体。为加强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培训团队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专家讲课的课件,还提供了专家的联系方式。为促进区县之间的研讨,项目组将学员分成三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来自不同区县的学员,打破区县之间的生疏感。此次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培训已构建成了网络状的学习共同体,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国培”十年:教师培训专业化探索的中国实践与未来发展[J].教师发展研究,2020(3):15.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5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宜宾市翠屏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翠屏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6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市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7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市区年——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学年——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凌校长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刘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凌老师、徐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吴老师、谢老师、田老师、梁老师、赵老师。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凌生雄、凌育章、雷超全、潘露、吴兴宜、刘维珍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8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要求实施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此,计划在五年内,有组织地开展特殊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全员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岗位全员培训、校长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和培训者培训等。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面向全县、倾斜农村”的培训原则,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思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分类、分层、分批地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教师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县教育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目标

优化校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重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深化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培训任务

采取全员加专项的培训方式,借助县本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借助与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县级培训团队合作进行专项培训。通过特殊学科专项培养、全员素质提升、领航人才提升、岗位能力提升四大工程对不同层次的领导和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实行跟踪培养,使培训工作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大。外派人员参加国家、省、州的各类培训以及观摩区内外教学研讨活动。

(一)特殊学科专项培养

1、针对中小学藏文和藏数学的培训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常规,熟悉教育教学内容,专业业务提升,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培训对象及时间:一类模式高中、初中和小学校藏文、藏数学骨干教师,每年选送5-10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培训形式:与高校合作,由其代为培训

培训所需经费:此类培训实施五年,预计选送50名教师,按每人每年2万元计算,需要资金100万左右。

2、针对初中和高中藏物理、藏化学、藏政治、藏历史、藏生物藏地理的培训。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常规,熟悉教育教学内容,专业业务提升,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培训对象及时间:一类模式初中、高藏物理、藏化学、藏政治、藏历史、藏生物藏地理骨干教师,每年选送2-5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培训形式:与高校合作,由其代为培训

培训所需经费:此类培训实施五年,预计选送20名教师,按每人每年2万元计算,需要资金40万左右。

(二)全员素质提升工程

1、县本集中培训

培训对象:全县中小学(含职业技术学校,下同)、幼儿园在职教师。

培训内容:师德师风、政策法规、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等专题。

培训形式:教育局组织的有主题的全县性教师培训,授课教师由教育局聘请。

培训时间:每年一次每次进行1-2天

培训地点:县城。

培训经费:每年2万元,五年预计10万元

2、校本集中培训

培训对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

培训内容:师德师风、政策法规、教育理论、教师技能、教育科研、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等。

培训形式:学校组织的有主题的全校性的教师培训。

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3天,由学校自行安排。

培训地点:各中小学、幼儿园。

3、校本研修活动

培训对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

培训内容:教学理论、教师技能、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等。

培训形式: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诊断、专题研讨等研修活动。

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半天。

培训地点:各中小学、幼儿园。

(三)领航人才培养工程

1、学校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培训

培训目标:进一步更新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管理干部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能力和领导力,促进我县教育管理干部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强的教育管理队伍。

培训内容:党史与党章、教育政策法规与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导科学与领导力、国学与人文修养等。

培训对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共60名。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与在岗研修。

培训时间:分批进行每年10名左右,集中培训7天或外出学习。

培训所需经费:每年4万元,五年共计20万元。

2、培训者及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目标:进一步提高各学科培训者及骨干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更新教育观念,成为本区域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科教学和科研计划、掌握本学科前沿信息的引领者,在本县教育发展中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

培训内容:教育理论、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诊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学科课程标准的研读、教科研的组织与实施等。

培训对象:培训者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成员共40人。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与在岗研修。

培训时间:分批进行每年10名左右,集中培训7天或外出学习。

培训所需经费:每年3万元,五年共计15万元。

培训地点:州内和县内。

(四)岗位能力提升工程

1、中小学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常规,熟悉教育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理念、教材教法分析、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等。

培训对象:每年新入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培训形式:岗前集中培训与跟岗自培自练相结合。

培训时间:集中培训2天,然后在任职学校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培自练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地点:县内。

培训所需经费:每年1万元,五年预计5万元。

2、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目标:更新教育思想,了解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先进班主任的经验、工作艺术,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验总结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研性。

培训内容:学校管理相关法规、班主任工作理论、班主任工作艺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学生发展与班级建设等。

培训对象:全县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约200名。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在岗研修。

培训时间:每年培训40名教师每次集中培训1-2天。

培训地点:州内。

培训所需经费:每年2万元,五年预计10万元。

3、教师信息化技能提升培训

培训目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案例与方法等。

培训对象:全县正式教师700人。

培训方式:依托州电教馆进行基础培训与提高培训。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部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省级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市级培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部级培训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地理研修总结范文篇10

一、各县区地理、生物学课程开设情况

各县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都能认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每周安排2~3个课时,开足、开齐、开好地理、生物学课程,部分县区每周为每班安排了一节晚自习辅导课,如麟游县九成宫初中、金台区部分学校等。渭滨等县区隔周一次的课后服务专项开展地理、生物学教学,课时普遍充足,不存在挤占这两个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应满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课程理念。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及一定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二、各县区地理、生物学教师配备情况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各县区师资配备差异较大,只有少数县区学科专业教师人数大于或等于非专业人数,其他县区地理、生物学专业教师人数少,兼职教师人数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一定影响。

三、各县区2019年与2020年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测试情况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各县区初中地理、生物学两年学考平均分差异较大,反映了各县区地理、生物学教学整体水平不均衡。

四、课堂教学管理与常态教研情况

(一)软硬件设施

各县区大部分初中学校建有专用地理教室和标准生物学实验室,面积、座位数和相关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省颁标准以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地理教室、生物学实验室的使用率非常高。

(二)教学管理

各县区大部分学校将地理、生物学教学纳入常规考核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抓好学科教学质量。1.细节入手,提升质量。大部分初中学校要求教师从学期教学计划、每课时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效果反馈等方面入手,努力做细做实地理、生物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细微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重视实验,强化技能。大部分初中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要求地理、生物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做好实验演示,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3.重视考核,奖惩分明。大部分初中学校非常重视地理、生物学教学质量考核,将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如千阳县等。

(三)教研活动

地理、生物学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按照课程进度和章节相关内容,地理、生物学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借助专业设备、资源开展学科探究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生物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常态教研

各县区应积极组织地理、生物学教师参加省市有关培训学习,使教师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同时,各县区、学校还应鼓励地理、生物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教师通过交流学习,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地理、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每周,各学校会组织开展地理、生物学备课组教研活动,校领导下组参与活动,按规定程序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课堂教学设计研讨、新理论新经验学习、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新动向交流等,在交流、研讨、学习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每学期,各学校还会组织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阶段总结,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积极做好过程性诊断矫正。例如,陇县在县级课题研究中,要求学校要兼顾地理、生物学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观念和选拔性考试等因素影响,部分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对地理、生物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学生要应对中考,时间和精力有限,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尚未计入中考成绩的地理、生物学学习的热情不高,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全身心投入,部分学生甚至存在不认真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作业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问题。

(二)师资力量专业程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学校地理、生物学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学校不得不把一些非专业教师安排在地理、生物学教学岗位上,非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对课标把握不准确,对教材认识较肤浅,教学水平急需提高。初中地理、生物学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非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差距相当大,加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教师年龄结构断层明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目前,各学校常态教学基本过关,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相对较为突出。1.非专业教师不会做实验、怕做实验,常常用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用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造成学生探究、实践的机会较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2.实验室现有的人教版教材所需器材与苏科版教材所需器材不一致,导致探究实验开设不足。3.相关活体材料难以按时、按需采购,如开展探究实验“观察鱼和研究鱼”时,学生没鱼可用。

(四)硬件资源不均衡

地理和生物学本是生动、丰富、有趣的学科,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多媒体设备陈旧,电子白板使用时间过长、画面模糊不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校实验室硬件设施薄弱,缺少实验准备室,缺少实验器材和用品,缺少专职实验员,实验开设不齐;个别学校无生物学实验室。

(五)小学科校本研修活动欠缺

部分县区多所初中学校地理、生物学教师普遍偏少,在小学科专业研讨活动中几乎没有同学科的教师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各级各类培训中,语数外等大学科的师资培训较多,而地理、生物学等小学科的师资培训较少,地理、生物学教师参与的教研交流活动仅限于县域内或校内,与县域外的教研机构、教学名师交流探讨的机会很少,致使部分地理、生物学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法传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善学、乐学的兴趣。

(六)实验开设不足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本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但教材开始部分的地球地图知识有一定难度,加之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够强大,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无法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降低了生物学教学的效率。

(七)学情了解不够

地理和生物学是小科目,一个教师带一个年级的多个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比较少,他们甚至都记不住学生的姓名。教师不了解学生,就不能全面掌握学情,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导致教师监督、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让部分学困生钻了空子。

(八)考试研究不够

我省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于2019年开始实施,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研究不够深入,网上可供参考的试题也不多,教学资料很难找,导致学校对这两个学科的试题研究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及核心素养提升。

(九)考前复习时间紧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的地理和生物学学考,涉及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下册各四本书的教学内容。学生一般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课后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和复习,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较为欠缺。学生要想在学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后期的复习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课的实效性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六、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各校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要充分认识这两个学科的重要性,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加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认识。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对待教学,聚焦课堂,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学生要认识这两个学科对自身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眼光要放长远一些,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家长也要根据中高考改革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情绪安抚工作。

(二)严格管理,确保执行

学校要注重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大对地理、生物学教学的过程性监测力度,按照其他学科同等的标准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争取软硬件投入,优化教学条件

各县区、各学校要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想方设法为硬件设备的改善创造条件,并主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硬件设备的投入。相关教师也要拓展教学内容,争取学校的支持,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气象局、科技馆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加强常规管理与落实,改进教法提质量

各学校应围绕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制订措施,紧抓落实。科任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由“死记硬背”逐渐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与学考的匹配,避免出现过度教学的问题,而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学质量

各县区、各学校应该通过教研组活动、专业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同课异构、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和非地理、生物学专业教师。备课小组或同头课教师应积极探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对非专业教师要发挥好“帮带”作用,相关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尤其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将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验观察法等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补充教学所需要的信息素材,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方式,将教学中一些不容易被学生直接掌握的知识与规律形象地再现出来,这样既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地理、生物学教学研究活动,加大名师送培下校力度,开展观摩研讨活动,通过骨干引领、专业引领、学习交流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应加强地理、生物学教师专业培训,从教材、课标、教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六)建设成长平台,加强教学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应更多地为专业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建设复课研讨、经验交流等学习平台,为教师的学习和分享提供机会。还应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同时,各校教师应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和研讨,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复课计划,开展复课教学,提高复课的实效性。

(七)研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各县区、各学校在初中2022版课程标准未推出前,要认真研究2021版课程标准,对照课标深挖教材,科学实施教学。此外,初二阶段的地理、生物学学考前的综合复习课时相对较少,建议增加课时,以保证学生学考能够顺利完成。

(八)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