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8-31 16:47:11

地理课堂设计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1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担当;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问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综合视角出发,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其中,责任担当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趋势,高中生出现责任担当意识淡薄、三观模糊的现象。如:面对错误时,强调理由、推卸责任的多;面对困难,选择逃避、绕道而行的多;“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频频可见等。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级中学作为培养高中生的主阵地,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关键的是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为培养热爱并尊重自然、人地协调、家国情怀、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意识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理论原理。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以“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为起点,贯穿“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素养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中生的“责任担当”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落实立德树人。

一、深挖人地矛盾对策,培育学生社会责任

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地协调观贯穿始终,是高中生社会责任培育的最主要知识源泉。对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大量一线教师能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也仅在公开课中常见,而日常教学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常流于形式,空谈一句“我们要保护环境”,很少具体贯彻落实。因此,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不强,生态保护行为难以养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2]。在高中地理人地关系问题日常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全球、国家、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对个人而言,人地协调观是每个社会公民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需要把人地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意识,在实践中指导人们的思维与行为,这是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的最终归宿,更是落实学生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沪教版第一册“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中“全球变暖”知识点时,笔者从工业化以来的空间维度上综合分析,首先从宏观的全球视角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然后过渡到中间尺度的国家层面,最后到微观尺度,重点落实到自己面对全球变暖该如何做(见图1)。在个人层面分析应对策略时,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交通”和“植被”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日常行为其实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巨大。【教师提问】同学们,根据“全球变暖”成因,请例举:为减缓全球变暖,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呢?【学生1】随手关灯,及时拔插头。【学生2】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学生3】使用天然气,少烧煤。【学生4】植树造林种草。【学生5】……【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举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巨大。我呼吁:同学们,减缓全球变暖,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二、巧用中华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国家认同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报告明确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学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主阵地,应将传统文化整合于具体学科之中,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在学校中传承的落实,也是学科思想教育的目标,更是时代的要求。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融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高中地理所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不仅囊括自然科学知识,还涉及大量的社会科学、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社会知识,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地理课堂这一主阵地,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合适的知识点讲授时可精选与之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素材,并配以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这样不仅在传授相关高中地理内容知识的同时,传播和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例如:在学习沪教版第二册“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时,笔者首先呈现我国部分文化区的典型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图片,并辅以问题:为什么我国会有如此风格、材质等各异的文化景观呢?之后,以“江南水乡”的民居、服饰为案例,分析其成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所呈现图片中其他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成因的探究;再引用《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演绎出“一方水土同样也滋养着一种文化”,进而介绍我国各文化区及其特征;最后进行本课的总结:环境对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人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衣食住行等必需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再如:在学习沪教版第一册“专题7地貌(第2课时)”中“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时,笔者引用《徐霞客游记》中一段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描述:“西穿石山峡,则诸峰分峙叠出,离立献奇。石峰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半之。诸峰倒插于中,直如青莲出水,各欲独上”,并配以《徐霞客游记》的图片,同时简单介绍徐霞客的事迹,让学生阅读该段描述并猜想其描述的是哪一种地貌景观,之后再展示峰林景观图片,引出“喀斯特地貌”。通过经典导入,配合精美的喀斯特景观图片,将自然和人文相结合,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以其作为导入既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是一座教学资源的宝库。故此,我们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可将其设计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可将其作为例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将其设计为案例探究,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地理的思维和视角[4]。找准传统文化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契合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地理课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提升其国家认同感,落实地理课堂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三、借助时事热点案例,提升学生国际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国际理解”是指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5]。《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可能成为有活力、有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6]。由此可知,国际理解是当代和未来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地理教育为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意识提供了必备知识和丰富素材。所谓“时事热点”,是指能及时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最新事情和信息,具备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国际时事热点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增加地理课堂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还能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理解意识(见表1)[7]。在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中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一个有强烈责任担当意识的人,不仅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使他人受到教育和激励,而且还能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精益求精,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主席在2019年考察南开大学时强调“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发挥学科优势,在日常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注重传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考虑;还要充分利用相关时事热点、中国传统文化等素材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合格的高中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5]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彭金玲.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教学实践——以人教版教材中“喀斯特地貌”为例[J].高考,2020(35):106-107.

[4]王宇,周海鱼.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SWOT分析[J].地理教学,2018(20):7-10.

[5]张建珍,段玉山,龚倩.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教学,2017(19):4-6.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设计

地理教学中,“教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已经成为现在地理教学研究的重大发展课题,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是改革的核心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就是利用现代教学和学习、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等基础知识和技术,来解释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设计后试行解决方法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地理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标准,对教学知识和学生进行了解,找到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对地理的教学评价,因此形成能够对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修改的能力。

二、对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1、课标把握方面不完善

我国地理课程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就是地理课程的标准。它对于地理老师全方位的理解教学要求,并且明确掌握每章、每节的教学目标等,具有很重的引导性作用。但是笔者经过调研发现有些地理老师没有课程标准,有的有课标,但是不会去认真研究,在课标上把握得不好。

2、教材开发不彻底

高中的地理课本是高中老师授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连接点。通过调查和与其他老师交流发现,很多老师完全是靠教材讲课,却没有好好钻研课本,没有好好利用和开发,只是为了讲课才用教材。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教材的深入开发做得不到位。

3、对学生情况分析不重视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要想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去了解学生的全面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相关知识水平不一样,所以老师在讲新课前,要对每个学生有所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有些老师只是把眼光聚焦到学习好一些的学生上,没有足够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这是新课改不提倡的,老师应该去关注每一位学生。

4、教师自己的不足

每位地理老师应该不断去提高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担任起在教学工作上的责任,然而有些老师觉得自己的知识够教给学生了,学习是学生的事,跟老师没有关系。还有的老师已经没有了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情绪,在“混日子的状态下”等待退休。

三、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法

1、解读新课标,引领课堂教学设计新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高中课程改革实行后,许多的地理教师发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所领会的教学理念和对地理课标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造成重要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就是解读新课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全面准确地教给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就必须精通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与指向,才可以适应新课改的环境和形式。

2、熟悉新教材,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

地理教学设计的基础就是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掌握。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组织新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要把具体“教什么”的问题解决。教材就是老师讲授课程的蓝本,具体的知识都是从课本知识延伸出来的。地理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老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各个部分的联系,比如:目录章节的联系,知识点和教学因子的联系,教材的每个部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内容。高中地理老师必须要研究地理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内容,才可以对教材更深地开发。去发现课本上粗略涉及的内容,补充一些重点的接近生活和高考的知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和学习恰当的地理知识。

3、全面了解学生,重塑教学设计之依据

首先要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据可依,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也应有梯级的教学目标设计。其次,还需要去分析学生学到的知识。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哪些是要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应该创设情景把难理解的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中来。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还可以很好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准确定位自身,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体差异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诸多新型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确保探究性教学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有效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全面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基础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定位不同阶段的目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当确保其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大力提倡,很多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必须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不可否认,探究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认识地理知识,但是其并不为唯一的学习知识的途径。一节有效的地理课,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七大洲名称”“矿产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七大洲名称、矿产资源基分布情况的结论,采取传统理论讲授法,便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无需开展探究性教学。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则可采取探究性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如对“比例尺”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可以开展探究性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借助观察、思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首先列举生活实例,如用1︰50和1︰100两种比例尺例绘制所在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理解“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用大比例尺绘制的地图范围小,内容详细;用小比例尺绘制的地图范围大,内容简略”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二、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要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很多教师对探究性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地理课上,只要有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好的实验活动,得出正确的结果,便是一节成功课。但实际上,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同样的教学活动中,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就使得课堂活动变成了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堂,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有层次、多元化、多梯度的课堂活动,并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中,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地理知识学习为载体,有机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体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与认识。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活动内容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有层次、多元化、多梯度的课堂活动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与良性竞争,使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知识,获得成长。体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体验探究式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探究性教学应促进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教学,主张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便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实际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即使亲自动手操作,并不一定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全程、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部分地理知识、地理现象背后,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道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表面现象进行认真探究,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配合,若是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必须开拓学生的思维,并要将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地图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其中蕴含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地图图像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画图、忆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认识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深入挖掘地理知识,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对“世界气候”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图,让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不同自然景观,对世界各地景观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找出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差异,感知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真实情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看图,而是将学生思维培养与画图的动手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确保探究性教学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提升。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地对探究性教学进行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邦柱.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学周刊,2019,(05):50.

[2]梁会成.初中地理区域探究性教学探析———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非洲》一节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0):29.

[3]杨霜.基于资源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6):358.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要对学生有益,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此,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打造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给予革新,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对地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自从颁布新课标之后,广大地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同时对“标准”认真实施,这些做法对地理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地理教学还是将重点放在对地理名词的记忆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甚至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教学内容单一,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地理课程设置的课时不够,无法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使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方法不灵活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理课堂知识不便于记忆,有些杂乱无章,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所以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不合理

地理学习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如果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就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无法真正感受。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夯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精心的指导。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差的自制力,但却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与之特点相适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二、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开放的、动态的课堂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模式上,应结合地理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结合,多采用思考和启发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地理问题,而根据地理课堂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是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讲授法,它对于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应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征,应用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3.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地理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步骤进行构建,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将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地融会贯通。

地理教学中要真正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合理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和趣味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韩 晶 单位: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导入;促进

教学导入是进入新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愿意采取以复习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新课堂便没有了期待,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难以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导入模式,而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地理学习需求,引进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和方法,以新颖、多变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和谐、生动,在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漫画导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广告导入,带动参与欲望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五、时事导入,彰显新鲜气息

时事导入法是指将国内外大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使地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更具新鲜气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尝鲜”需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内容时,我以“合福高铁”这一时事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合福高铁”的时事内容,再切入“交通运输布局”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合福高铁开通的情况,深化学生的知识,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合福高铁的开通具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合福高铁途径的城市有哪些吗?其建设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内容设计新颖,与社会实际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时事导入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具时代气息,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谜语导入,活化地理课堂

谜语导入法主要是教师以竞猜谜语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谜语,引导学生竞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活化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内容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猜一猜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大声回答:“准备好了。”师:“‘一块蓝布无限大,日月星辰全包下,五湖四海全包罗,世间万物皆容纳。’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地回答:“宇宙。”进而引出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宇宙?”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猜谜语这一喜乐见闻的导入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总之,导入设计不能单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特点,丰富导入设计,从而达到以“导”促进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生搬硬套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王端玲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

参考文献

[1]丁无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7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教师备课时必须重点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敢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中享受教学的乐趣。

二、创新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课程标准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精心设计恰当的学习环境,合理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及探究欲望知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如讲述长江时课前播放《长江之歌》。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展示长江奔腾及沿途风光图片,歌曲导入,烘托气氛,用音乐和视频手段,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自然萌发学习长江的热情并激发学生学习长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课堂中掌握地理知识体系。

三、和谐共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师生、生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授为辅助,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如讲述欧洲西部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组教材按繁荣的旅游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工业文明的摇篮的顺序,带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旅行团分角色扮演团长、导游,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实验,减少枯燥无味的单纯知识的记忆,通过旅游线路设计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动、丰富、新鲜的活动中学会地理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达到了解掌握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四、情感教学使学生融入教学中

真挚的师生情感,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讲授却往往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厌倦地理教学,对地理学习丧失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地理成绩提高。因此新课改的要求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逐渐培养参与教学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善于提出利于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幸福中接受地理知识。如讲述极地地区教学中提出极地地区极昼时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什么天气寒冷引起学生悬念,进而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原因后展示学生交流结果,然后教师点拨归纳问题原因,从而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参与教学中,在愉快教学中掌握地理知识。可见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教学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展课外活动,寓教学于活动中

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将课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如讲述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观察河流两岸陡缓及深浅,通过实际讲述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影响通俗易懂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愉快接受知识。又如由此可见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而且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度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相比数学、语文这些学科,普遍不受学生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地理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遵循新课标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有效度,促进学生转变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使其良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度提升打下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课堂教学有效度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小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水循环和洋流》,在讲洋流知识时,讲一个小新闻:“1994年在南非德边维彻海边,一位7岁的小朋友夏蒂发现了一只漂流瓶,打开漂流瓶后,发现里面有封中英文邀请函和一枚金光闪闪的金钥匙、彩纸折叠的五角星,信中邀请世界各地拣到瓶子的朋友参加当年7月的少年儿童艺术节活动。这个漂流瓶来自我们中国的上海,是上海儿童代表将这些漂流瓶分别投放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没想到几个月后被南非小朋友拣到。”通过这个小新闻故事,老师引出话题“为什么大海能把漂流瓶从中国海域传递到世界其他角落呢?”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兴趣,促使大家自主地拿起书本探索本章节的知识,从而找到了“漂流瓶”答案,也通过书本知道了寒流、暖流的区别,掌握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这些地理知识。

二、创造紧密联系生活的情境,促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度提升

新课标中提到“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的要求”。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内容,联系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达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度提升的目的。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章节,老师可采用以下开场白:“相信柴静那部《穹顶之下》的短片大家都有所了解,我们暂且不评价这个短片出发点的好坏,只说现实中的环境,大家肯定也能体会到,污染是越发严重了,接下来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我们家乡30年前的图片,青山、绿水、晚上满天的繁星,没想到30年前的城市是这么的清新舒适。大家再联系现在的工厂、黑烟、成片的垃圾,虽然国家已经在加大力度整治环境问题,但是目前的情形仍不容乐观。那么如何将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适宜居住的场所呢?”由此引出课本内容,学习文章中平湖市城市化进程,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范围也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难度大、社会治安等问题。因此城市化问题不仅仅只是“雾霾”这么简单,通过这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联系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促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度提升

新课标中提到“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现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度。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地球的运动》,知识本身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放映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公转,进而认识到昼夜交替、季节交替等一系列地理常识。通过这样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现象变得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多感官的真实感中学习知识。

总之,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度,不仅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分析,更要不断摸索和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入手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黄绍兰.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1月会议论文集[C],2016

[2]汪红艳.新课程理念下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剖析: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的案例设计与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程中,地理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地理知识学习与其他科目不一样,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系统性的内容,其中包含较大的知识网构建以及诸多细分化的知识理论,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困难。但是,当学生的基础地理核心素养形成之后,其就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可以建立基本的地理学科素养。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上,地理老师需要分模块实施教学,通常情况下分为中国地理知识和世界地理,有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这时,学生就可以依照不同的地区实行对比学习,以此协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地理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够掌握人群和自然之间的关联。地理老师还要建立互利互助的学习模式,进而严格地把控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心。(二)把地理课本内容实用于实践。学生形成地理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组建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地理学科素养主要涵盖两点内容:第一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是把高中地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老师在此基础上对地理课本内容做一个有效的整合,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二、高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情境问题,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一节地理课堂的开始对于整节课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在课前用较为新颖、热点的问题,或者用故事等方式慢慢引诱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集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专注力,进而促使学生带着热情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并且,老师通过课前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检验学生课本知识预习的成果,从而高效地锤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激起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这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问题,让学生愿意自主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1]。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课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课本中寻找答案,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和学习习惯。(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学识。就高中地理课本内容来说,其涵盖了诸多知识,天文学、地质学内容众多,学生在学习地理课本内容时需要具备极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因此,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难以理解又较为重要的知识理论和自然现象,地理老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引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把抽象的地理内容变为具体形象的地理知识,用直观生动的画面促使学生轻松地了解地理课本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欲望[2]。比方说,地理老师在讲解“晨昏线”有关内容时,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感较为薄弱,分不清楚晨昏线的限定,而且对于晨昏线的计算方法了解程度不够。这就需要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地球运转的轨迹与太阳转动的轨迹,让学生细心查看地球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现象,紧跟老师的每一步演示总结出相应的地理基础内容:晨昏线始终和太阳光的照射直线相互垂直,并且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在地球自传的同时晨昏线逐步向西移动等。老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直接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课本内容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空间思维逻辑能力。(三)扩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有关内容的讲解,老师可以适当地延伸教学内容,以我国典型的地域或者学生的家乡为例,带领学生融入生活、亲近生活,而且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一步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比方说,地理老师在讲解“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有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依照其家乡对荒漠化的治理简单地加以论述,像植树种草措施、严禁放牧措施等等。只有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了解现实生活,他们才能够在对荒漠化治理的内容记忆得更加深刻,从而促使学生愿意而且自主地融入到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去,进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目标[3]。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地理老师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协助学生组建相对完整的地理知识学习系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逐步强化。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要逐步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高效地把控地理课本内容,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健康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盛春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2]侯婧.新课改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实践思路解析[J].时代教育,2018(23):227.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时事新闻;高中;地理;实际应用

在目前的高中教育阶段,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分数确实重要,但是那也不能忽视对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跃高中生学习地理课程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

1.时事新闻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

高中生在地理课程开始阶段是不是能够跟着高中教师的思路进入新的课程内容,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在整个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将影响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高度集中高中生的注意力,帮助高中生尽快进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所以,重视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关注。时事新闻对于高中生的枯燥学习生活来说,是一个亮点,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中印对峙的视频片段,作为地理课堂的导入材料。然后,教师将视频中设计到的本节课程有关的知识筛选出来,逐步将学生带入到地理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渴望,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起到活跃高中生的学习氛围的作用。引入新课的方式的变革,能让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2.时事新闻融合教材,拓展学生知识

高中地理教材是高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高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重复式教学方法,单纯的重复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课堂氛围低沉无味,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将时事新闻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融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例如在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涉及到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章节,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旅游业生产分别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高中教师在上课前,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方式搜集与产业活动相关的地理内容,找出一些具有显著特点的地区,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过程,学生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章节的内容掌握更加全面,时事新闻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结合,帮助学生突破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增加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

3.时事新闻设置专题,加强学生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高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高中地理知识内在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全面且最大程度上认识高中地理知识,从而达到学生增加地理知识储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所以,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科学合理的为学生设置专题学习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发展起源和变化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实现增加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太阳、地球及其他有关宇宙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有关宇宙方面的专题学习课程,通过时事新闻的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对宇宙的最新认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当然,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宇宙演变,太阳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等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了解最前沿的发展的同时,掌握该方面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该领域的地理知识,突破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