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0:51:13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1

关键词:健康理念;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方法

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是城市绿地景观与人互动的载体,主要包括游憩设施、信息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景观设施及无障碍设施等[1],是城市绿地中的必要装置。在建设健康环境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不只是为了满足游憩者的基本功能需求,其更是健康环境建设的发展与构成。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康的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注重人与景观环境的和谐相处[2],是改善城市绿地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1健康理念的提出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健康的含义从传统的“无病即健康”,到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定义的——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3]。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生态-社会-健康环境模型”,即健康是个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与服务、空间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于健康造成一定影响[4]。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健康中国,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行动的纲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发展思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树立大健康理念[5]。其中规划纲要第五篇提到,建设健康环境就是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美好健康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健康将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基本目标。随着对健康研究的深入,健康的含义被不断发展与外延。健康的环境设计也由最初的医疗环境设计延伸到环境设计的各个层面,涌现出一系列绿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2000年李树华[6-7]归纳了园艺疗法在现代社会与生活中,对人们精神、社会、身体及技能诸方面的功效,提出了在中国实施与普及园艺疗法的方法与出路;2008年黄筱珍[8]提出了“健康景观”的概念,将健康理念植入景观设计,即指能够对人的健康和康复产生有益影响并促进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景观;2012年,郭要富等人[9]针对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提出要重视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勇于创新,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花园;2016年徐磊青[10]提出了要将恢复性环境与社会交往空间联系起来,使环境与社会空间共同构成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支持性环境;2018年姚亚男、李树华[11]提出绿地空间能提供生态产品服务和有益、健康的行为,以促进公共健康;2019年李树华等人[12]提出了绿色医学的概念和设想,介绍了绿地发挥健康功效的作用机理。绿地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发挥城市绿地的健康价值。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功能的规划设计中,创造自然、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居环境。公共设施是城市绿地中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各种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辅助。故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绿地公共设施中,提出设计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

2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影响因素

2.1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现状。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在世界各国存在着不平衡性。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现有的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及应用现状亟待改善。首先存在设施供给不足、形式老旧且功能单一的问题,不能激发游客参与体验行为[13],由于尺度等设计不合理或材料选择不当等,城市绿地中存在大量设计雷同、毫无趣味、不低碳环保,无法满足功能需求的公共设施;其次,我国城市绿地公共设施常被排除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之外,大都是机械化批量生产产品,并被作为普通市政设施填充到城市绿地环境中,忽视其在造型、结构与色彩等审美上的需求[14],缺乏艺术性和与绿地环境的关联性;再次,随着人民对于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现有的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游憩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及多层次的更高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施,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逐渐被人们重视,设计师在设计中开始将“人”与“环境”的因素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并尝试通过设计来满足游憩者对健康的需求。2.2影响因素。2.2.1城市绿地性质。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市民首选的进行户外活动的休闲游憩用地。一方面,城市绿地性质决定了其公共设施应区别于普通的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在满足游憩者功能需求的同时,其设计应与绿地景观环境相协调,富有艺术性、文化性与观赏性。另一方面,公园、广场、居住区等不同性质的城市绿地在功能上不同,其公共设施也应不同,如居住区绿地主要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空间,其公共设施设计应满足居民休憩、交往、健身等日常户外生活。2.2.2游憩者行为特征。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服务于游憩者,其建设应当考虑其行为特征。游憩者的行为特征是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包含其年龄、性别、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游憩动机等。城市绿地中涵盖了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及幼儿等不同年龄层的游憩者,并偏好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出游。另外,绿地中游憩者的游憩动机涵盖了保持健康、亲近自然、舒缓身心、娱乐消遣、个人兴趣、交流与求知等[15]。游憩动机是激发、引导和推动其进行游憩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性,是游憩者行为特征的基础。因此,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应重视游憩者多样性、个性化的游憩需求,从而激发其游憩行为,提升其游憩体验。2.2.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公共设施设计得以发展的前提。先进的科学技术赋予公共设施设计技术美,技术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功能与形式审美关系的最高表现[1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公共设施发展日新月异,功能日益先进,更人性化,造型更多变,结构更优化。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等逐渐渗透到公共设施设计中,衍生出智能化、交互性的新型公共设施,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绿地中游憩者的休闲方式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由玻璃、金属、混凝土、陶瓷等传统材料衍生出的新型材料,以及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材料更适宜、造型更优美,更好得满足了新时期游憩者的功能及健康需求。2.2.4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国家也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要求各级政府把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完善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3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形式“解码”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不仅是休闲游憩,更多的是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其健康功能是综合的,涉及游憩者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社会活动需求。比如健康的城市绿地公共设施因功能完备,在使用活动中缓解了游憩者心理上的焦虑与抑郁,可以减少一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头疼、记忆力和免疫力持续下降等生理症状,同时,生理症状的缓解,也会减少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更好地开展社会活动,实现城市绿地价值的更大化。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是集功能性、艺术性与个性化的设施,其设计形式可概况如下。3.1人本精神的物化。功能性是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设计时应确认城市绿地的性质,了解不同类型游憩者的行为特征及设施的使用过程,总结其对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使用需求,思考如何将人本精神融入设计,满足游憩者的功能需求。如波兰设计师在城市绿地中设计了模块化的咖啡长椅,见图1,椅子中的座位和靠背由一根根可灵活旋转的竖木组合而成,游憩者根据需求可增减或旋转其中的每一个竖木,这种变化可使竖木加宽座位、或变成座位扶手、变成小桌,以满足不同人群及不同场景的需求。功能所带来的美是人本精神的物化,深入细致地研究游憩者的功能需求,以需求为主,并将需求体现在设计中,让游憩者感受到设施的细心与关爱[17]。将运动场所融入城市绿地,满足游憩者不同的游憩动机,丰富活动内容,打造市民身边的体育公园。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体型和身体状况的游憩者对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需求,设计与之匹配的公共设施,使设施富有情感。如法国A/LT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欢乐的多篮框篮球树”,为篮球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见图2。篮球树在四面设有五个不同高度的独立球框,使得篮球运动对所有人都具有包容性,消解了功能界限,游憩者可选择适合自己高度的篮框,也可跨越身高挑战更高的篮筐。3.2激发游客行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游憩者对城市绿地公共设施有着更高需求和期待。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上,要更具有视觉美、艺术美、文化美等,才能吸引游憩者,从而激发游憩行为。健康的城市绿地公共设施以其完善的功能、独特的设计形式、超前的创意激发游客的使用意向、使用频率及使用后的身心愉悦程度,满足人体健康需求。物理材料通过设计情感的交互与表达,其物理属性可转换成情景交融的美丽“场景”。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对材料的要求不局限于坚固、无毒、无污染等,更需探讨如何利用材料激发游憩者的体验欲望,带给他们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如芝加哥儿童医院空中花园中的光之墙,其是由一系列相互交错折叠、颜色逐渐变化的生态树脂板构成的,见图3。当参与者在墙周边移动、触摸墙体时可以创造一种奇妙的色彩流,孩子们通过直接的肢体接触使花园充满活力。光之墙的彩色板表面能有效抗菌,新型材料的使用既满足了有免疫缺陷儿童的健康需求,同时又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参与创新的空间。不同材料的使用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为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方法,材料的不同使用和新材料的出现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情感表达,激发了人们的体验欲望,使设计真正做到“无限可能”。创意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将创意融入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中,进一步挖掘和激活其功能价值及游憩者的行为潜能。垃圾桶是城市绿地必备的公共设施,但现有的垃圾桶多为机械化批量生产,造型不仅与绿地环境不协调,甚至有些垃圾桶的设计使人们不愿靠近,从而采用投抛等方式扔垃圾,导致垃圾不入桶等不文明现象。富有创意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善不文明现象,还可以带来全新的体验。如孟买城市公园放置了一款有趣的垃圾桶Clenoscope,见图4,垃圾桶可与游憩者互动。垃圾桶内嵌有三面玻璃,经折射后可创造出如万花筒般的美丽图案,丢入垃圾之时,图案还会随之产生变化,激起人们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扔垃圾进去体验变幻的图案之美。3.3提升体验印象。新时期,健康型城市绿地的公共设施设计应对人的使用方式有导向性,解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更要挖掘新的体验方式,衍生出更多体验空间。通过设施吸引人们参与到城市绿地的设计和营造中,带给游憩者健康身心的体验感受。提升体验印象,要求在健康型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中进行主题化及情景化的设计,使游憩者与设施产出互动,营造富有体验特色的空间[18]。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国际花园节上,TalmonBiran建筑工作室设计的枯山水庭院景观设计,设计师在灰色沙砾池里放置了三个大转盘,见图5,转盘转动时可以在沙地上划出一个个圆形。该装置由人手动驱动,随着游憩者不断地推动该装置,地上的砂石形状便会随着游憩者的运动轨迹发生奇妙的变化,整个庭院景观设计的布局也会随着几个转盘的转动而不断改变,庭院的景观因为游憩者的参与而充满生机。相比以往只能远观、旁观的景观,此设计提供了一种非正式的体验,游憩者可以亲自参与到庭院景观设计与营造中。游憩者主动参与并成为了体验的主体,不仅能创造出美好、深刻的体验感受,其体验过程也构成了别样的景观景象。科学技术的进步给设计领域带来巨大变革,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新的风格与形式,城市绿地公共设施设计也伴随着一次次技术变革而不断发展着。如成都云朵乐园的喷泉景观,设计团队将人们熟知的电脚踏车设计成能将电能转化为喷泉势能的“骑行生电、无限能源车”,见图6。设计引入了机械动力装置,当成年人踩蹬踏板时,喷泉喷射而出,孩童们可在喷泉间嬉戏玩耍,人与装置、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随之产生,使景观变得妙趣横生,成为人人乐于参与的公共设施。游憩者的主动参与产生了不同的景观体验印象,同时也节约了电能,起到环保、科普的功效[19],真正让水的灵动触手可及。科技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设施正以新的形式,融入新的科技,日渐满足着人们的个性化及健康需求。

4结语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形象公共设施;互动

城市形象是城市客观形象与用户主观体验的总和,分别体现在城市的地理特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公共设施、法律制度、生活质量等因素中,同时也包含公众对城市的感受、认知与印象等内容。城市形象与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密切相关,是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研究的热点问题[1]。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生活中一切视觉物质形态、街道空间设施的总和,是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服务水平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随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目标要求的逐步提升和“万众创新”战略的日渐深入,公众对城市公共设施有了更“精准”的需求。工业设计是为了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的系列设计活动。所以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对公共设施进行系统性的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形象意义不凡。

一、城市形象战略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在关系分析

(一)两者互动的意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渐渐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社会美誉度的重要途径,苏州、杭州、上海、西安等城市在城市形象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城市形象战略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前提,明确了公共设施设计的整体方向,清晰合理的城市形象战略有助于形成有序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城市形象发展所涉及的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交通、文化等内容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而工业设计介入的公共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公共设施的地域文化特色、服务的人性化、设施的舒适性等大有裨益。同时,具备良好设计的公共设施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节点,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内各显性和隐性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加强其在社会沟通作用下产生的互动机能。(二)互动中公共设施设计的价值。在城市硬件形象建设中,公共设施设计能够优化城市空间形象,提升城市景观的视觉映像,使城市用户能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认知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在改善城市建筑物外部空间形象、街道设施形象、公共空间形象等方面,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观,使用户在城市中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城市软形象塑造方面,主要体现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表现两个方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是国家层面对国内城市发展的要求,良好的公共设施设计能以合理的产品形式满足市民在公共空间活动中的生活需要,同时能为开展公共文化、娱乐、休闲活动提供一定的保障,能帮助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文化传承方面,富于城市地域特征的公共设施设计,有利于传承城市的文化内涵、民风民俗、地域特色,对于塑造个性化、差异化的城市形象意义非凡,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千城一面”的城市印象,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二、城市形象战略视域下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视觉形象的影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关于新型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根据地方的历史文化禀赋,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的窗口,是展示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由于其公共性和展示性的特征,使其承载了优化城市形象的重大责任,在优化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意义重大。(二)服务本质的人性化。城市公共设施服务的本质是以众为本,用来满足市民在城市公共空间活动中的日常需求。然而针对公共设施满意度的调研数据显示,除了存量不足外,设施的舒适性、便捷性、易用性成为用户最关心的要素。同时,在对设施本身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共场所的设施不同程度地存在被错用、误用、不用、破坏及自身损坏等情况。工业设计能从更系统的方面,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开发,能提升设施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从设施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观、符号学等设计方法的介入,能提升产品本身的说明性、表达性等,以规避用户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三)服务触点建设及其连接的畅通性。服务设计以及智慧型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公共服务体系中数字-物理-人工三大类触点的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则在于三者之间连接效果,各触点连接的畅通性能大幅度提升城市整体的公共服务质量。所谓物理触点,就是以公共硬件设施为主的设施类型,是用户-城市-信息之间交互的重要载体;信息层的服务触点则给公共服务的信息化、人性化、功能多元化、个性化定制等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突破传统单个产品的设计模式,从系统与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能更有效,以及更可持续地解决城市公共服务中的众多问题。

三、城市形象战略和公共设施设计良性互动的实现路径

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要素是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宏观因素,除此之外,城市的公共安全、交通状况、文化底蕴、市民行为方式等则从微观方面对城市公共形象提出了许多需求。从公共设施设计的角度出发来提升城市形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一)文化感知与映像展示间的互动。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觉形象是城市用户感知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设施设计的地域性特色也已成为众多城市及特色街区塑造特色形象时的一张王牌。[3]视觉方面,公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公共设施在形态等方面的艺术化设计能够有效传递城市文化的艺术修养,能达到迅速提升用户对城市形象感知力的目的。艺术形式的运用需要良好的系统规划,以形成完整、和谐的视觉体系,目前,国内部分城市、街区为了营造浓郁的地域特色,常常出现过多、过杂的元素,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内涵体验也就避免不了的让人觉得杂乱无章。所以,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规划中,可以以社区、街区、主题公园等为“点”,以道路为“线”,运用符号上的区别与关联,串联起城市整体视觉形象的“面”,让城市用户在日常体验中逐步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内涵。情感方面,调研发现,超过65%以上的用户认为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文化主题式符号的融入,能够提升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体验。曾在讲话中提到,新型城镇建设要“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山、水是对自然环境建设的要求,而“乡愁”则正是对城市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共鸣赋予了更高的期许。旅游城市建设与文化交流的增多,使得国内部分城市重视起公共设施与文化展示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呼和浩特,图1是呼市及周边的部分公共设施,在设施的装饰纹样、形态设计、配色关系上分别采用了与蒙古最具代表性的蒙古包、蒙古马等相关的元素,能让用户在现代感强烈的城市中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文化。遗憾的是,这些设施只是零散分布在城市及周边不同的地方,尚未形成具有统一体验的文化感知体系。以文化展示为目的,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介入为方法,通过用户与公共设施之间的良好互动来实现让用户对城市映像加分的根本目标。(二)智能设施与智慧城市建设间的互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已然成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的便捷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的快速普及,智能产品设计早已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给智能公共设施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智能化产品在公共设施中的应用提高了设施的精细化服务水平,智能技术对城市的重塑与再造给公共设施设计与建设带来了新的方向,智能公共设施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智能设施的设计与应用体系庞大,涉及的领域较多。以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例,服务系统中的三大类触点在城市中都大量涉及。用户触点,城市服务系统的用户中除了本市居民之外,还涉及大量的市外居民,比如离乡的游子、异乡的居客、历览的游人等,不同种类用户的诉求不同,对服务体系的完整度和畅通性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信息触点,除了用户端与设施端,城市服务系统中信息的流动还涉及众多部门、平台、单位等。信息联结的相关性、信息服务系统的可靠度等成为了服务体统良好运行的前提。公共服务中的物理触点作为服务系统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必须具备“以众为本”的特质,即需兼顾到公共空间中不同年龄、性别、体格、文化背景等用户的共同需求;另一方面,设施使用过程中的交流性、易用性、识别性亦是产品设计师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图2是某设计团队针对提升地铁出行体验进行的系统设计创意,通过站台信号灯的颜色告知候车用户在即将到站的地铁各车厢中的乘车用户数量情况。然而如要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营,则需要相关的物理设施-信息流-工作人员-用户之间的完美配合。(三)公共安全与用户安全感方面的互动。城市公共安全是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关系着城市的稳定及城市居民生活的和谐,是城市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公共设施安全是城市物质运行、服务基础安全的组成部分。国外研究提出,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在城市里具有不断监视的作用,是“街上之眼”,[5]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安全需求的公共设施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设施设计的社会公平性:追求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目标与核心价值,在以众为本的公共设施设施设计中,充分考虑普通用户与弱势群体之间差异化的需求,从可持续的角度展开设计研究,能让不同类型的用户都能感觉到关爱与安全;(2)设施使用与认知的便捷性:在针对公共设施尤其是智能类服务设施的调研中发现,“不会用”、“不好用”成为部分公共设施被闲置与被损坏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对操作稍复杂的产品调研中发现,不愿意仔细研究使用说明、有人排队的情况下会有一些压力、反复的操作失误等因素成为用户对设施满意度大幅降低的几个原因。从产品语意学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提升设施、交互界面、系统使用的便捷性,会提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感;(3)保护隐私与监测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由于公共设施具备的监视作用,使其常常具备良好的观测效果,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多数公共空间人口密度较大,所以对于一些具备遮蔽性设施的设计而言,透明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满足监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用户适当保护隐私的需求。[6]图3为课题组成员以鸟巢为原型展开的户外多功能亭的设计。设计以提供给户外用户应急服务为根本,分别在使用方式的便捷性、信息指示的直观性以及保护隐私与监测周围环境平衡等方面做了深入考量。(四)社会可持续性方面的互动。社会可持续是人类社会延续与进步的必然逻辑,[7]它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城市形象建设内涵的升华。公共设施的社会可持续性在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全面性与协调性,其发展水平关联着城市形象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8]设计过程中,公共设施服务的均等化、服务价值的持续提升以及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体系设计是公共设施社会可持续性的内涵所在。具体表现在:(1)关注公共设施与该空间属性之间的良好互动:环境心理学研究提出,每个空间都有自身的气场,比如严肃的、轻松的、温馨的、压抑的等,气场的存在包含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大类,公共设施作为公共空间中重要的元素,其气场应与空间气场相匹配,在空间各要素的互动关系中相映成辉;(2)关注用户需求,提升产品设计的普适性:设计的普适性强调从一般到特殊的人本思想,但为了更好地实现设施的可持续性,公共产品的设计应实现特殊和一般的双向循环,以提高公共产品的利用率;(3)从根本上进行基于可持续的共享产品及服务设计:与当今部分共享类产品的模式不同,共享的本质应是基于闲置的从用户共享到用户,而不是从商业到用户。提升资源利用率是共享类产品设计的本质,这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4)具备功能扩展性的产品开发:公共空间功能属性的多样化对空间内的公共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功能的扩展使产品能满足该空间不同功能属性下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在对社会可持续性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中,课题组针对目前国内各类共享产品的设计及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而后提出了一种更健康的,由用户到用户的共享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产品设计。图4为投放在公园里的共享马扎的设施设计,调研发现,老人们为了想在公园更自在地享受时光,67%左右的被访用户表示曾带着自己的坐具去公园休闲。该设计试图通过用户的共享、公园的管理来提升马扎的使用率,同时避免了用户自带坐具到公园的不便境遇。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3

1.1可持续设计

现在城市的可持续化社会属性意味着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相较于以前粗放的设计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公共设施设计而言,可持续设计不是武断的强硬,而是应寻求最充分,高效、无污染和低耗能的设计。应该充分考略到材料的可持续化,防止材料污染;考虑到功能的可持续化设计,将功能进行划分;考虑到技术的可持续化以及价值的可持续化,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自我循环式进化。

1.2大众审美化设计

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但需要满足人们的物化审美,而且在精神上也可以给予人们美的感受,使公共设施设计成为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结合体。公共设施设计作为一种纯操作型的艺术表现,是要被大量生产的,是需要大众接受的,所以公共设施设计要依照市场和大众所认可的文化来做设计,即大众审美化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启发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使审美被大众所认识和理解。公共设施设计要体现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富有文化的艺术气息和现代感的独特形式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表现出来。在功能和形式上要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艺术爱好和情感需求,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设计的大众文化魅力。

1.3创新设计

“作为创意人,很难与当今的一些流行完全割舍开来,一切都能成为灵感。特别是产品设计圈外,这座城市、乡村、艺术、设计以及其他有关创意的一切”。这是德国工业设计师丹尼尔关于产品创新设计的理解,设计是所有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中最直接的,人们的生活观念常常被设计所影响。设计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人最开始的交流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后发展到了文字和语言。打开一扇门,不再用手,而只需要你走过去。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创新设计,以此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同样也需要促进城市的创新功能。

1.4涵化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为人们提供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城市中教育的最好载体就是公共设施,当民众使用或者体验公共设施时,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到设计的教育意义。公共设施的形态、功能的设计要影响大众的情绪,让大众受到强烈的陶冶和感染,使大众不知不觉受到教育。现在很多城市的垃圾桶都采用的是垃圾分类的形式,既环保又高效。这种垃圾桶设计的理念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性的情况下,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长期作用下,使人们无形中产生了应该进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1.5共用设计

共用设计,在商业利润的前提下,现有技术条件下,公共设施设计尽可能使不同能力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设计,需要成为解决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障碍或不便的弱势人群的有效方案,例如盲道、老年人楼梯扶手、残疾人坡道和其他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基于以上这些社会属性,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

2分类垃圾桶设计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城市生活垃圾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传统垃圾桶一个口倾倒导致了垃圾回收不便,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垃圾循环利用率变低。基于此,垃圾桶应针对不同类别和功能进行设计。

2.1创建低保真模型

基于城市社会属性下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方法,捕捉符合城市社会属性的分类垃圾桶设计,绘制初步设计方案,创建低保真模型。。

2.2可持续、创新设计

分类垃圾桶是针对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景区所开发的一款富有环保理念和人文情怀的室外公共设施,实现了垃圾分类储存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如图5,图6所示,分类垃圾桶整体采用了简洁的造型,体现了一定的时尚感,与阖闾博物馆的历史气息相吻合。游客通过垃圾桶上的回收标签来进行垃圾的投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同时在垃圾桶的上方设有烟灰缸,方便吸烟人士的烟灰存放。垃圾桶采用双开门形式,方便垃圾回收人员对垃圾的收取。同时垃圾桶设计带有顶盖,可防止因下雨等恶劣天气导致的垃圾污染。

2.3涵化、审美设计

分类垃圾桶所在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是无锡市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第一个有论断的春秋吴国的都城,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分类垃圾桶设计的造型吸取了战国青铜灯、漆木瑟、漆箱等器物的剪影元素,用镂刻的形式将战国玉器C形龙上的回形装饰以及青铜器物纹样予以表现。让来到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吴文化,感受吴文华。同时,通过分类垃圾桶的造型,启发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

3结论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4

论文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普遍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设计上应该突破传统的“城市街道摆设”概念,引入互联网技术,使之具有更多功能,做到以人为本,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二、城市公共设施现状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三、信息时代对设计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对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体验功能就成为未来产品的必要功能。

四、信息时代下公共设施发展趋势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把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更多注重“软件”的应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性功能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在日本,人们可以看广告免费打公用电话,两家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日本全国设置10万部免费公用电话。据了解,在拨打这种免费公用电话时,用户首先拿下话筒拨打电话号码,之后液晶画面上会出现约15秒钟声像并茂的广告,广告结束后电话就会接通。如果你拨打的是固定电话,你可以免费通话9分钟;如果你拨打的是手机,则至多只能免费通话1分钟。这种理念无疑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值得借鉴。

五、结束语

在21世纪,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公共设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于体验与互动的要求逐渐增强,设计的趋势要满足人们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核心,创造有序、和谐、合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并且在设计中应用高科技元素,方便城市居民的使用,使公共设施脱离摆设的定义,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同时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对城市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5

然而,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我市作为一个较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自身地位很不相称,与多数中等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市相比,建设和管理差距逐年加大。落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并制约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着眼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围绕这个问题,三月上旬,我们先后深入市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建委、节水办及部分街区、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供此项专题调研报告,供代表审议此专题时参考。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滞后,标准不高。我市的总体规化是年制定的(97年制定的至今未获批准),到目前分规和详规都没有出台。由于规划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十多年以来,城市建设就项目论项目而对大同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城市在城市特点方面缺乏理性研究,使我市建设缺乏超前意识、形象意识和商品意识,出现了旧城不旧,新城不新,既不传统,又不现代的现状。二是城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机构改革前,我市城管体制繁锁复杂,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条块纵横交错,政出多门,说起来是齐抓共管,实际是关系松散,职责交叉,各自为战,形不成整体的城管合力。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由于近几年,我市经济不景气,加之缺乏经营城市的观念,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财力有限,致使城市建设形成了瓶颈制约。四是城管部门经常化、规范化管理不到位,致使占道经商,乱倒垃圾、违章建筑、破坏绿地、户外广告和野广告混乱等现象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严重损害了市容市貌。五是我市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六是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必备的制约和强制性。城市建设和管理要上档次,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等制约手段作保证。但近年来,我市规划缺乏权威性,人为因素严重。城市管理执法不到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认真研究探讨我市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1、加大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力度。严格贯彻执行《规划法》,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一要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市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年-年我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分规和详规。对御东新区分区规划要抓紧论证工作。总体规划要吸取历史教训,汲取百家之长。坚持高起点,高品位,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既体现古城风貌,又洋溢现代气息,能够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二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在执行规划上,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对违章违法建筑要不徇私情,严格执法,树立规划权威。对城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要进行合理布局,体现政府行为。特别是小区的开发建设要做到功能配套齐全。同时,调整好间距比例,解决好建筑物密集、遮光问题,留出空地搞绿化。《大同市古城保护规划》已经颁布,在旧城区开发改造,要强化一类区的保护力度。城市所有大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小区规划设计都要进行公开招标,对所有建筑设计特别在结构和抗震性能方面进行审查。并要克服以往停车场严重不足,住宅小区环境容量标准不高及公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三要加强市场规划管理。集贸市场作为城市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场所,是城市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要把集贸市场规划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建成集贸市场10个,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建成的集贸市场未投入使用。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经商现象依然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完善的集贸网络和强有力的市场管理体制。市场建设和管理必须齐头并进,标本兼治。市场建设应坚持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简易便民,收费低廉的原则。对市场的管理,规划、工商、市政公用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管理,力争今年一次性取缔我市的马路市场、增强市容市貌的良好观瞻。

2、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城市管理的形象,就是这个城市的形象、城市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只有秩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而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渴望的。机构改革后,经过对全市城市管理部门撤、并、收,理顺了城市管理机制,重新调整和明确了部门职能,成立了市政公用局,解决了过去城管工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今后,政府要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按照全国卫生城的要求,认真找差距,订措施,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职能,形成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一要强化依法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奖罚、监督、制约等用人机制,切实增强城管执法人员责任感,形成严格执法、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二要继续实行目标管理,抓好门前三包,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验收奖罚。三要把城市管理同居委会建设与职能发挥,同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密切结合起来。四要把小街小巷下水、道路的修补作为主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市旧城区小街小巷80%没有下水,这一问题应分期分批给予解决。五要对城市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管理。重点对居民小区、车站饭店、工商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御河两岸、公路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等部位进行督促整改。环境卫生要改革扫、保、运、掏运作机制,按照定任务、定价格、定质量的原则,成立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粪便清掏队伍,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费用,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大同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加大对各类广告,特别是户外广告和野广告的整顿。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影响市容,阻碍交通的牌匾、非法广告和标志性设施,坚决予以取缔;对字迹不清,陈旧破损的限期更换和维修;对不规范的广告、牌匾限期改正;对牛皮癣一类的野广告要动用人力进行彻底清除,并加大治理力度。七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提高全民城市意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根本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治本工作。因此,政府要制定长期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地、不间断地搞好宣传教育,做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培育现代化人同步进行。通过教育,使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自觉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培养遵守城市管理规范的自觉性。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性功能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性功能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8

关键词:工业设计;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其设计与安置,直接关系到城市文明和品质的反映,对于提升城市环境整体质量,优化和便利居民生活均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然而就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在决策、规划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症结是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发展缺乏创新的、健全的、系统的设计理念。而想要从这一方面实现改善,还需要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展开反思,切实实现城市整体的优化。

一、城市公共设施现状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常常被称作“城市街具”,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活道具的总和。如果将城市视为一个家庭,城市公共设施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家具,是承担人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协调和互动的重要环节,包括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城市信息牌、饮水处、标识牌、电话亭等诸多细节。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公共设施突出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之处。首先,系统之间各自为政,视觉污染严重。城市的建筑物、街道以及公共设施共同存在于城市环境这个共同的空间之中,用于形成对于该空间的塑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城市中诸多公共设施经常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公交系统以及路灯系统通常在展开布局的时候只考虑自身便利,因此极容易造成空间布局不均衡,审美风格梯度距离过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断累积,最终破坏掉整个城市空间的美感,甚至于造成视觉污染。除此以外,系统内部在功能的处理方面同样有欠深入思考。很多系统只是顾忌到了浅层面的职能,无视了系统本身与城市居住群体之间的互动,无视了城市公共设施对于城市人群的影响。北京市早期的公交站牌,不但没有起到装点城市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候车人的心理烦躁和郁闷,就是系统内部应用失败的一个典范。其次,盲目引入,是城市公共设施另一个突出不足。不可否认,中国的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领域,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专业人才的供给,都相对而言起步较晚,这是造成中国设计师整体水平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在设计领域的需求却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整体趋势,这就造成了城市整体塑造领域供需之间的矛盾飞升。而这种状况导致了另一个后果,即对于国外设计作品的引入。这种引入在我国设计领域相关人才结构和水平都不均衡的情况之下,造成了无视中国文化的盲目引入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抛弃,以及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误解。

二、完善工业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打造

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打造,需要遵循包括功能性、装饰性、系统性以及经济性多个方面的重要原则,并且加以平衡。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工作中,功能性和经济性两个原则都能够得到相对的重视,但是对于装饰性和系统性则关注有所不足。以垃圾桶为例,通常都能够做到良好的成本控制,并且会对其容积等方面做到必要考虑,也会将其设计的比较突出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但是从装饰性的角度看,通常垃圾桶虽然也会考虑到美观方面的价值,但是如果将其上升到系统的层面看,其又常常会因为并未能够对城市整体环境,以及综合文化做出充分考虑,而破坏了城市环境整体美观。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之下,想要从城市文化和发展的层面,对公共设施做出综合考量,完成有效的设计,必然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建设:

1.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公共设施的存在,无论是功能还是外观美学,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工作密切相关,其存在不仅仅需要发挥必要的功能,更加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美化以及其对于人类的心理影响。因此展开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面向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来展开工作,大胆突破现有格局和传统形式,深入考察人们工作、交通以及居住等多种行为过程中产生的需求,综合公共空间自身特征来展开必要设计,才能获取良好效果。例如石家庄城区几年前在交通路口为自行车群体安装的遮阳/避雨棚,就是深入考察了实际环境中的群众需求,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公共设施形式。除此以外,以人为本还要求将各种特殊群体纳入服务视线之内,如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这就要求对城市公共设施展开设计的时候,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活动特征加以深入调查,唯有如此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2.注重系统协调

系统性是城市公共设施领域一直都相对比较匮乏的原则特性之一。通常而言,系统性包括两个层面,即在功能层面保持高度系统特征,以及在美学领域保持高度系统特征。对于这两个方面,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做的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功能上看,多个系统的城市公共设置,诸如环境照明、公共卫生等系统,必然都需要占据一定的城市环境空间,这就在空间领域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于这一层面的问题,如果不同系统之间各自为政,必然会造成城市空间的抢用,混乱不可避免。因此在展开公共设施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依据必要的功能和美观原则展开,还应当做到多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共生,一切以服务城市环境的优化作为主要目标。而从美学的角度看,城市景观需要整体统一协调,以及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承,甚至于在当前经济环境之下,城市品牌的塑造也有赖于此,而城市公共设施则追求多样性与个性的并存,虽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但精心处理这对矛盾,却能使城市视觉环境达到统一之中兼有丰富变化的完美效果。

三、结论

工业设计的思路,除了要做到上文中提及的两个主要方面以外,还应当关注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关设施在自然环境中的耐用性以及养护等方面特征。实际工作中唯有不断深入发现问题,才能获取到最真实的需求,才能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力量。

作者:石小磊 单位:石家庄第二中学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9

关键词:人性化;地域性;文化景观

由于人是城市的主体,所以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充分考虑人在使用设施时是否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1]。但是,影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因素有很多,诸如传统与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与历史不同、地理文化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使用者不同等,使得当前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从多方考虑,遵循多元化的设计原则,处处体现人性化。结合实际不难发现,在体现人性化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便于识别、便于操作、便于清洁的功能性,满足使用者各种潜在的愿望的人本性,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整体性和丰富公共设施设计内涵的个性化等方面逐一突破,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城市公共设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人性化的实现,涉及很多领域和原则,需要设计师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妥善加以解决,因此,对这样一种城市公共设施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探讨的过程。

1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这样的设计被称为人性化设计。在人性化设计中,设计主体是人,同时设计师和使用者也是人,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尺度,即人的生理和心理尺度。通俗来讲,就是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的需求与审美[3]。具体到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而言,由于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部分公共设施不健全、不完备,或者与环境不协调,导致了一些非人性化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某些大商场更加重视人们的购物行为,忽视了购物后的劳累,在空间和桌椅等公共设施上安排不合理;某些城市的公交站牌被广告牌遮挡,站点设计不够集中,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部分城市的道路防护栏修理不及时,不仅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而且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公共设施成人化倾向过于明显,整体的设计给儿童和老年群体的使用带来了不便,有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另有一些公共设施缺乏遮挡,在雨天或高温天气无法给人们提供必要的防护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须引起重视并逐一解决,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预期及现实效果[4]。

2人性化视角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的好坏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追求人性化的当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更加强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愉悦,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使用体验和精神享受。从人性化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从地域性、生态景观性和交互无障碍性等方面逐一突破,使公共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2.1体现地域性,彰显城市文化。城市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并不是随意为之的,必须与城市的户外空间整体设计风格相统一,以一种和谐的设计效果与该城市的文化及公共环境共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人性化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5]。具体而言,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中要结合该城市的地域特色、人文特征、风俗习惯等要素,让人们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强烈感染力,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如此才能使公共设施与城市特色更加完美地融合,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喜爱。与城市的建筑文化相融合,这是地域性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因为每个城市在总体规划、建筑风格上都有着不同的形式,所以它们的对外形象与专属表情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设计时不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分析,不清楚该城市的民众心理和审美需求、文化特质,是无法完美设计出与这座城市相统一的人性化公共设施的[6]。比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湘西的吊脚楼、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等,这些都是特地地域文化的突出体现。在这些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的地区,设计师必须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质出发,在这些建筑的形态、色彩和文化等方面提取精华,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与城市特色相融合,反映一定的时代气息。在材料及色彩的选择上倾向于地域性特征,实现城市自然属性与设计元素的相融,这是另一方面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城市所在地区常常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这就要求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必须从当地的自然属性出发,在材料和色彩上进行应时应景的利用[7]。比如,哈尔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其公共设施设计就应该多选择木材、塑料,避免使用金属材质,以确保人们在使用时能够快速产生温暖的触感;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增加一些暖色调的色彩,以相对鲜艳的色彩迎合当地人的审美需求,同时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2.2增强景观性,凸显生态设计。人文景观是人性化公共设施的一大特点,尤其在当前这个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设施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的现实中,公共设施面临着“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而生态景观设计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给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带来了一种人文景观的功能特质[8]。在城市公共设施的生态化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对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与规划,以生态化为原则,以人文性为根本,确立具体的公共设施产品生态化设计方法。一方面,设计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运用创造思维对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设计师还要在其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外观是公共设施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在使用时直接接触的部分,其结构、材料和功能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选择。一是必须与周围环境的特点相结合,以此提升大众对公共设施的热情;二是外观尽量以简洁为主,避免不必要的化学涂料的加入,以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公共设施设计还可以配合一些灯光和色彩引起人们的注意[9]。功能设计是公共设施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所以想要充分发挥公共设施的作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师必须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公共设施的功能。一是分类垃圾桶的设计就可以引导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而且也便于日常的管理与清洁;二是设计师可以将公共设施进行优化组合,将不同功能的设施灵活组合在一起,便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情感层面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还要进一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感需要,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赋予公共设施生态、自然的形式美感,引导公众崇尚自然。一方面,设计师可以将绿色的植物引入到城市公共设施中来,如安排路灯与花草、树与公共座椅的优化组合,体现一种生态的美感。另一方面,给人们提供可以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如将座椅设置在绿地中;在喷泉或水池边设置一些公共座椅等,便于人们接触和欣赏。这几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种文化景观,便于人们在使用这些绿色的公共设施时,更多地感知自然,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10]。另外,在能源的选择与利用上,要尽量选择可再生的能源,如路灯可以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免去铺设大量线路的麻烦。诸如此类的能源利用方式十分多样,可以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带来更加富有人文特质的使用体验。2.3丰富情感性,提升互动交流。随着人们对产品认知与使用体验要求的提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也逐渐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丰富,提升了实用性与功能性[11]。其中,为了进一步凸显情感性,增进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开始向交互性和无障碍化方面发展,以最大化地促进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设计方向要求设计师必须以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设施的交互性与人文性。以无障碍性这一点为例,公共设施设计必须真正体现设施的公共性,照顾到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儿童等弱势人群的使用,无论是轮椅席位、停车位、服务台、电话亭、厕所,还是城市道路、居住区中配套建设的盲道等设施,都要他们实现自身权利和平等参与社会交流的权利。当然,这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师不断进行创新与提升。以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设计为例,其必须照顾到小区内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无论是座椅还是健身器材,都要精心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际需求。在高度、材质和色彩的选择上更要细致科学,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个性化设计[12]。有了这样的公共设施,各个群体的人们都可以从中获得使用的快感,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彼此的交流,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给生活在城市社区的人们带来一种亲近感和温暖感。这样的情感体验才是公共设施设计的灵魂所在,既满足了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又增进了彼此的互动情感,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使用与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文明和社会和谐。除了这样的交互性设计方向与方法,设计师还要进一步增强无障碍化的设计实施力度。以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设计一些残疾人专用厕位,同时在便器和浴盆的适当部位装上拉手或扶手,便于他们起身时的安全,而在卫生间地面的材料选择上,还要强化防滑性能;在适当部位还要安装呼唤器,便于残疾人有事求助、及时解决。

3结语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篇10

一、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㈠水冲公厕。

市政府今年下达15座水冲公厕建设任务,经过努力,我们实际完成16座。今年所有新建公厕在10月初已投入使用,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

㈡垃圾中转站

按计划,今年将建设2座垃圾中转站,实际完成3座垃圾中转站,分别是西路中转站、迎宾大道中转站、东立交中转站,在11月底全部施工。

㈢无害化垃圾填埋场

按计划要求,今年要完成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的征地、设计及填埋场办公楼、填埋区建设等工程,到12月20日已全面完成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及时向国家争取600万元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获得了国家督查组的一致好评。

二、主攻难点,环境卫生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