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30 10:32:24

产妇护理

产妇护理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2结果

2.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略)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4例剖宫产中,1例因产程较长要求剖宫产,其余3例均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无因为恐惧和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者。

表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略)

3讨论

分娩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每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使疼痛更为明显,又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手术产增多[2];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当觉得疼痛不能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3]。观察组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进行产前健康教育,给予产妇科学分娩知识的理论指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和疼痛,减轻焦虑和恐惧,改变产妇分娩中的疼痛行为,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产前对产妇进行呼吸及“触摸―放松”训练,有助于产妇进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经、肌肉,达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阈、减轻疼痛乃至无痛的目的。

产时通过分管护士陪伴分娩,使产妇得到持续的情感支持与鼓励,从精神、心理上摆脱了孤独无助感;播放轻缓优美的轻音乐,并进行舒适抚摸及安慰,可使产妇拥有温馨的分娩环境及安全与满足感,心理压力减轻,提高了产妇应付整个分娩过程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少了因精神因素所致的滞产。

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这种氛围虽没有直接镇痛的效果,却能促进产妇机体内内腓肽的分泌,间接减轻分娩痛。

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解除了产妇及家属对药物镇痛的顾虑,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

通过对产妇进行正确评估、有针对性的产前教育及产时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有明显改变,分娩疼痛减轻;能够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提高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然而,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转变服务观念,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现代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亲情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吉铁凤.癌性疼痛的评价治疗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1998,11(1):10-11.

产妇护理范文篇2

1剖宫产产妇的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由于产妇对剖宫产术知识的欠缺,对手术医生的不了解、不信任,对麻醉医生和麻醉技术的不了解,因此,会担心手术时出现意外,危及自己和胎儿的生命,担心麻醉时对身体造成损伤或者麻醉后麻药的作用长久不退影响哺乳。

1.2焦虑紧张心理临产后宫缩导致身体的疼痛不适,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滞产等产科特殊情况而需急症手术,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担心切口会留瘢痕影响美观等问题思虑过度,因此,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2]。

1.3这两种心理都会对围术期产妇产生不利的生理干扰,不利于手术和麻醉的进行。

1.3.1术前紧张的情绪可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重者会致产前子痫,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增加了产妇和胎儿的危险,甚至会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心理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有时用药物很难控制稳定,此时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满意效果。

1.3.2术中术中极度恐惧和紧张,可使术中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紧张可抑制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的分泌,致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而大出血危及产妇的生命[3]。

1.3.3术后切口的疼痛会让产妇产生焦虑,从而使血压升高、产后子痫,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以及产后大出血。术后不安的情绪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不利于哺乳。

2心理护理

2.1产妇术前的心理护理产妇来到医院这个特殊陌生环境,最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关心。护理人员不仅要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条件,更需要手术室护士术前亲临床边与她们进行交流、沟通。简单扼要讲解手术的过程、麻醉的方式及程序、手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并告诉产妇,剖宫产术对手术医生来说已是一种很娴熟的技术,消除产妇的心理疑虑。同时也要取得产妇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家属和医生的配合协作能让产妇放心、安心、愉悦地接受手术。

2.2术中的心理护理

2.2.1手术当天,手术室护士应亲自护送产妇至手术室,手术间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手术室环境要干净没有血渍,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护士的行为举止要规范,谈吐要文雅亲切,不要大声谈笑。器械物品轻拿轻放,以免物品的碰撞声惊吓产妇,产生紧张情绪。

2.2.2在为手术产妇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善意地向其解释是了为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不能说是为了防止意外时抢救所需,这会让产妇更加恐惧。和产妇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产妇平卧时会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和晕厥[4]。手术室护士应帮助其向左侧倾斜30度体位,避免或减轻此综合征的发生。

2.2.3剖宫产术受术者都是清醒的,手术室的所有动静受术者都非常关注,会直接影响她们的情绪。术中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巡回护士要耐心地给产妇以安慰和鼓励,牵拉腹膜时会有胃痛或是胸闷的不适感,此时嘱产妇配合深呼吸会缓解不适,从而消除紧张心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胎儿取出后,要告知产妇胎儿的一般情况,处理好脐带后,巡回护士抱起新生儿让产妇与她的孩子有一个亲密肌肤接触,使产妇因此而紧张的心理得到安抚。手术结束后与麻醉师一起护送产妇回病房。

2.3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手术室护士应去病房随访两次,关心寻问产妇伤口愈合情况,乳汁分泌及哺乳情况,告诉产妇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恢复[5]。让产妇感知手术室护士一直都在关心她,产妇会心情愉悦,这种愉快的情绪能平静心情,平稳血压,促进伤口的愈合,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早日康复[6]。

产妇护理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0月~2011年11月的15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为单胎足月。对照组的75例产妇中,年龄21~41岁,平均(26.9±4.2)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31例,顺产4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大专以下49例。观察组的75例产妇中,年龄21~42岁,平均(27.0±4.1)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6例;剖宫产32例,顺产43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大专以下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方式及文化程度构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75例产妇以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包括对饮食、环境、机体恢复、哺乳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疏导方面应予以加强,通过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予以针对性疏导。观察组的75例产妇则以循证护理的方案进行干预,首先根据产妇的产后情绪状态、接受能力及机体上存在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其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循证处理的模式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解决性方法从国内外的权威医学数据库中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案中提取,并结合平时的经验,将多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融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其中对于每例产妇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均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并且这个方面是整个护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的方面,另外对于产妇出院后的相关指导问题也予以强化指导。后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SCL-90量表中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情况进行比对。

1.3评价标准

(1)SCL-90量表包括9个情绪心理方面的评估,本研究仅就焦虑与抑郁方面进行评估比较,这两个方面均以2分为分界,评分高于2分表明产妇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反之则无。(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包括可以有效反映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14个小的评估问题,其中7个为焦虑评估问题,另外7个为抑郁评估问题,焦虑及抑郁均以≤7分为阴性状态,>7分为阳性状态。

1.4统计学处理

软件包选用SPSS14.0,数据的处理包括将基本资料与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及检验处理两方面,其中分类后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SCL-90量表中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7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干预后1周及2周观察组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产妇护理范文篇4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孕妇妊娠期极为常见并发症之一,而感染是GDM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孕产妇的健康[1]。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为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妇分娩时多采用剖宫产手术[2]。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严重产科并发症的有效分娩方式,在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3,4],但使用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产妇,其产后身体恢复的速度慢,阴道的出血量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5]。因此,剖宫产术后能够快速实现产妇快速康复非常重要。快速康复理念(fasttracksurgery,FTS)指采取一系列、一整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6]。为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妇产科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妊娠糖尿病初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择期剖宫产、无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的GDM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术后均使用自控式镇痛泵。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7.41±5.23)岁,孕周38~40+6周;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90±5.01)岁,孕周38~40+3周。两组GDM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1.2.1.1术前宣教与禁食由医护人员向其详实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的风险,并让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再对GDM产妇宣教相关剖宫产手术的知识;指导其本人和家属有效配合治疗,术前12h禁食,术前禁水6h。1.2.1.2术中保温措施与术中操作对照组产妇入室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5℃,术中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性。1.2.1.3术后镇痛模式、营养干预、术后早期活动、尿管以及母乳喂养①术后疼痛无法忍耐时给予镇痛剂;②产妇在肛门排气之后,及时嘱咐其饮水,在其排便后再指导流质食物进食,逐步向正常饮食过渡;③24h后产妇自愿活动或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被动活动;④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术后平均留置24~48h;⑤指导产妇正确母乳方法及喂养重要性。1.2.2观察组采取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护理方法参照《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5]。1.2.2.1术前宣教与禁食观察组产妇术前接受医护人员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及风险,并由GDM产妇和其家属签署自己的手术知情同意书。此时,医护人员将FTS的各项措施和实施的好处,向产妇和其家人作非常详实的解释,提高她们的依从性。进一步取得GDM产妇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促使术后快速康复。术前禁食,依据美国麻醉师协会(The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于2017年重新修订的术前禁食及应用相关药物降低肺吸入性风险,任何年龄病人术前2h可以进清饮料,如清水、茶、咖啡、果汁等[7]。1.2.2.2术中保温措施与术中操作观察组的产妇在术中不断监测其体温,特别是全程保温。室温保持25℃,加保温被覆盖,术中输液用输液加温器加温至38.5℃[8],术中行精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尽量减少手术应激反应。1.2.2.3术后镇痛模式、营养干预、术后早期活动、尿管以及母乳喂养①留置镇痛泵24~48h,护士应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及时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分为中度及以上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9];②手术后2h,评估GDM产妇的吞咽功能(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方法)及肠蠕动情况,如果其生命体征平稳,吞咽正常,肠鸣音达4~5次/分,可以适当饮用50~100mL的温开水。在6h后,可适当进食一些流质食物,通气后可半流质,逐步向普食过渡。③术后1h,可指导GDM产妇适量开展踝泵运动,术后6h则对病情及肌力进一步评估,确认有无异常,协助产妇早期的下床活动;④术前常规放置尿管,术后12h内拔出[10];⑤术后1h内,指导产妇乳头清洁,其后在指导早吸吮、喂奶体位和新生儿含接姿势,重点阐述按需哺乳和母乳喂养的好处。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GDM产妇术后疼痛缓解情况、24h阴道出血量、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其中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1](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产妇术后12h、24h、3d、5d时的项疼痛感受,共计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0分:不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够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可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来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来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2.2两组产妇24h阴道出血量情况比较,见表2。2.5两组产妇平均住院日比较,见表5。2.3两组产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情况比较,见表3。2.6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见表6。2.4两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发生率比较,见表4。2.7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7。

3讨论

产妇护理范文篇5

关键词: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

近年来,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分娩的医学模式也逐渐向科学的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要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而分娩时的疼痛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流产、产后出血等[1];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分娩痛已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临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2结果

2.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略)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4例剖宫产中,1例因产程较长要求剖宫产,其余3例均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无因为恐惧和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者。

表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略)

3讨论

分娩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每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使疼痛更为明显,又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手术产增多[2];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当觉得疼痛不能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3]。观察组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进行产前健康教育,给予产妇科学分娩知识的理论指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和疼痛,减轻焦虑和恐惧,改变产妇分娩中的疼痛行为,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产前对产妇进行呼吸及“触摸―放松”训练,有助于产妇进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经、肌肉,达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阈、减轻疼痛乃至无痛的目的。

产时通过分管护士陪伴分娩,使产妇得到持续的情感支持与鼓励,从精神、心理上摆脱了孤独无助感;播放轻缓优美的轻音乐,并进行舒适抚摸及安慰,可使产妇拥有温馨的分娩环境及安全与满足感,心理压力减轻,提高了产妇应付整个分娩过程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少了因精神因素所致的滞产。

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这种氛围虽没有直接镇痛的效果,却能促进产妇机体内内腓肽的分泌,间接减轻分娩痛。

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解除了产妇及家属对药物镇痛的顾虑,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

通过对产妇进行正确评估、有针对性的产前教育及产时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有明显改变,分娩疼痛减轻;能够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提高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然而,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转变服务观念,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现代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亲情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吉铁凤.癌性疼痛的评价治疗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1998,11(1):10-11.

产妇护理范文篇6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

1引言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的手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因而加强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手术的普及,并发症似有增加。现将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968例,年龄18岁~45岁,其中,因头盆不称及臀位200例,巨大儿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社会因素(因家属和孕妇要求选择分娩时间)600例。

3护理体会

3.1病情观察

3.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病人回室后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意保暖。腹部切口压沙袋,6h后取下。接通尿管并妥善固定于床旁,观察尿液性状、颜色及尿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漏液。严密观察产妇神志、面色、尿量及子宫收缩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6h~8h,密切观察产妇呼吸、脉搏和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由于少数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应观察产妇有无低血压,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3d内产妇的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称术后吸收热,属正常范围,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手术3d后仍有发热,应引起重视,寻找发病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必要时给予加强抗生素控制感染。

3.1.2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一般情况下,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若患者宫底脐上或更高,则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要主动查找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处理时可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止血剂。产妇回室后我们遵医嘱常规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或肌肉注射缩宫素,因此未发生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阴道流血的情况。

3.2体位护理

将手术患者安置于适宜房间,了解术中有无异常变化。剖宫产术大多采用锥管麻醉,术后6h内去枕平卧,6h后可取半卧位,并鼓励产妇床上多翻身活动,以改善肠道通气功能,松弛腹肌减轻切口疼痛,有利于恶露的排出,预防褥疮的发生,可使产妇感到舒适,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3.3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情况尤为重要。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剖宫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产妇对切口瘢痕的担心,对新生儿状况的担心,以及母乳喂养的担心等因素使产妇产生心理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因而拒绝检查和护理。护士应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从而使产妇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

(2)术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根据产妇的病情和耐受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以产妇满意舒适为宜,早下床活动可促进子宫复旧,利于伤口愈合,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肠粘连。同时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3.4会阴、乳房及皮肤护理

(1)会阴护理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内衣裤,术后当日即用0.1%新洁尔灭液冲洗外阴,以后每日两次。

(2)乳房护理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头。乳汁分泌过多时,婴儿又不能吸净,应将多余乳汁挤出,以促进乳汁分泌。如乳房胀痛,可协助产妇按摩乳房。

(3)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常更换、清洁衣裤,由于恶露污染应勤换一次性消毒会阴垫。护士应加强宣教,协助术后患者翻身及侧卧位。

3.5饮食护理

剖宫产术后,因麻醉药效尚存,为避免咳嗽、呕吐等,临床上仍主张术后禁食6h,以后根据情况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鸡汤等,可利于促进肠蠕动及尽早恢复肠道功能,避免引起肠麻痹、肠粘连,肛门未通气前忌食甜食等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等胃肠功能恢复可给予半流质饮食或恢复正常饮食。

3.6母婴同室

给予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利于母亲子宫复旧,减少产后阴道流血。

3.7出院前宣教

出院指导加强营养,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注意观察恶露的性质,产后6周~8周进行产后常规检查,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产后6周应采取避孕措施。

4结果

968例产妇术后平均住院4d,术后2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发生,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术后无1例子痫发生,1例术中出血约8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经我科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抢救及术后加强护理,治愈出院。

5体会

(1)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中规范地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及重视,从而使护患距离逐步缩小,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了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在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输液知识,不但使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变得流畅,而且使整个输液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促使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要提高静脉输液知识的宣教质量,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输液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6总结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剖宫产手术安全性逐渐提高,以及保护母婴安全的社会需求不断上升,要求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愈来愈多,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对护理要求也愈来愈高。虽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手术质量不断提高,术后镇痛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先进仪器的临床应用,但仍有不安全的因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适时地进行剖宫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陈凌莹.剖宫产术后早期翻身治疗操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97~98

3杨世萍.剖宫手术后三小时产妇进食米粥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4.6:39

4王歧英.妇科腹部手术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间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11

产妇护理范文篇7

1.1产褥期自我检查

分娩后一周内,检点包括:

1.1.1子宫收缩情况产褥期第一天子宫底为脐平,以后每天下降下1~2cm,产后10~14天降入骨盆,经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并检查有无压痛。

1.1.2恶露的性状恶露由血液、坏死膜组织及粘液组成。分为:

①血性恶露约持续3~7天

②浆液性恶露约7~14天

③白色恶露约14~21天

产后3周左右干净,血性恶露持续两周以上,说明子宫复原不好。除看形状外要闻恶露有无臭味,如有臭味说明可能有产褥感染。

1.1.3腹部、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动员产妇到医院诊疗。

1.1.4全身情况了解一般情况、精神、睡眠、饮食及大、小便等。

测血压:初次与第二次访视中均测血压,发现产后血压升高应给予处理。

测体温:产妇产后24小时内由于分娩疲劳,体温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度。产后3~4天,因乳房肿胀,体温有时可达39度,持续数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如产后体温持续升高,要查明原因并与产褥感染鉴别。

测脉搏:由于胎盘循环停止、循环血量变少,加之产褥期卧床休息,产妇脉搏较慢但规律,为60~70次/分。

测呼吸:因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呼吸深且慢,约为14~16次/分,当产妇体温升高时,呼吸和脉搏均加快。

产后排尿功能的检查:经产钳、剖腹产、滞产的产妇要特别注意排尿功能是否通畅,预防尿路感染,指导产妇多饮水。

1.1.5乳房的检查检查乳头有无皱裂,乳腺管是否通畅,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汁分泌量是否正常。

1.2产褥期的护理及卫生指导

1.2.1外阴的清洁卫生每日应冲洗外阴。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如伤口肿胀疼痛,可用75%的乙醇液纱布湿敷,还可用0.01%~0.02%高锰酸钾水坐浴。

1.2.2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热水漱口、刷牙、洗脚、撺澡。

2剖宫产术后家庭护理

饮食指导:因手术创伤及母乳喂养,身体能量消耗大,出院后要增加营养,排除陈旧观念,合理安排膳食。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尽快恢复体力,防止营养过剩,产妇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做保健操,经常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不要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洗奶头,以防乳头皱裂。

对手术刀口局部的护理:出院后一期愈合的伤口,可在疤痕处用食指轻轻按摩,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疤痕牵拉的不适感;刀口处发痒时,禁用手抓。

要坚持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恶露尽快排出,有利于子宫复位,使产妇加快康复。

3产后恢复需注意的事项转产妇忌不刷牙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危害很大。产后的头几天,为了补充营养,促进体力恢复,常给产妇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每天多达6~7餐,大量的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牙缝里,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变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使龋、牙周炎、口腔炎等发病率大大增加,甚至链球菌感染诱发风湿热、肾炎、心脏病。

4产妇在分娩后3个月内忌多吃味精

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无害的,而婴儿、特别是12周内的婴儿,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味精,则对婴儿有不利影响,过量的谷氨酸钠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5产妇忌不洗澡、不梳头

按科学规律,产后完全可以照常洗澡、洗脚、及时地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加快新陈代谢,保持汗腺孔通畅,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汗液排出。还可调节植物神经,恢复体力,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一般产后一周可以擦浴,一个月后可淋浴。不宜在澡盆内洗盆浴,以免洗操用过的脏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洗澡时室温要保持在34~36℃,水温在45℃左右。浴后要迅速擦干,衣服要穿好,防止受凉。梳头不仅是美容的需要,而且通过木梳剌激头皮,还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以满足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防止脱发、早白、发丝断裂、分叉等。产后梳头有益无害。

6产妇急于服用人参

人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能对人体产生广泛的兴奋作用,其中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应。而刚生完孩子的产妇,精力和体力消耗很大,十分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此时服用人参,反而因兴奋难以安睡,影响精力的恢复。人参是补元气的药物,服用过多又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的流动。这对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十分不利。因为产妇生孩子的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服用人参,有可能影响受损血客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因此,产妇在生完孩子的一个星期之内,不要服用人参,分娩7天以后,产妇的伤口已经愈合,此时服点人参,有助于产妇的体力恢复。但也不可服用过多。此药属热,会导致产妇上火或引起婴儿食热。产妇食用多种多样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是最好的办法。

产妇护理范文篇8

【关键词】多方位护理管理;住院产妇;围生期护理

产科是医患冲突高发科室,护理稍有疏忽会影响母婴安全,所以产科护理责任重大。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改善护理服务是确保产科医疗安全的关键[1]。我院产科于2013年起实施多方位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临产产妇102例为观察对象,均为足月单胎,且在分娩前一周入院。排除有精神病史或孕期应用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存在引产指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者。其中年龄18~36岁,平均(26.8±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0.5)周;初产妇53例(52.0%),经产妇49例(48.0%);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8.8%),妊娠期糖尿病8例(7.8%),前置胎盘5例(4.9%)。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每位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产前密切观察产兆及胎心变化,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挂图等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有妊娠合并症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和准备;产时给予体位和呼吸指导,根据需要给予镇痛和宫缩药物;产后密切观察并发症,预防产后出血,初产妇给予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方位护理管理。包括:①责任包干制:采取护士长总负责,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及实际工作能力等分为两个责任小组,组长由高年资护师担任,每位护士负责3~5名产妇,对高危产妇进行单独分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做到岗位到个人,任务到个人,责任到个人。②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产前、产后进行讲座培训,视频讲解分娩先兆及注意事项,真人示范产前运动、产时体位和产后康复锻炼等;对存在负面情绪的产妇联合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尤其是高危产妇,尽量使其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因情绪失控造成分娩意外事件。③健全考核制度:建立“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按照相应章程操作,量化考核细则,一人犯错,全组给予减分处理,并将产妇意见纳入绩效考核。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事件;②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调查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量表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及关心程度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③比较两组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健康知识包括妊娠营养、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三项,满分20分,得分大于16分为知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围生期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15.7%),其中胎儿窘迫、产程异常、产后出血各2例,产后抑郁、新生儿窒息各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17例(33.3%),其中产后抑郁5例,胎儿窘迫、产程异常、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各3例。上述不良事件均得到控制,未发生产妇或新生儿死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

2.2两组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观察组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科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且24小时均可能面临产妇分娩,且产妇围生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巨大,产前、产后护理也有很大差异,对护理质量和护理细节要求较高[2]。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细节缺失和护患沟通较少等缺点,而多方位护理管理不仅要求保证孕产妇身心健康,更强调整体体验和风险防范,要求护理行为做到全面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3]。我院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进行了人员组织、绩效考核、健康及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改革,其中责任包干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增强责任感,让产妇充分感受到重视和尊重。健全考核制度对于整体护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监督,并易于发现优秀护士,促使每位护士积极主动地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护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产科的工作需要,让产妇感受到护士精湛的工作技巧,也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满意度。此外,由于产妇对围生期知识不了解,尤其是初产妇,子宫收缩时产生的腹部疼痛及担心自己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危会导致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均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有效提高了产妇对围生期健康知识的认识,消除精神紧张,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相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生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傅雪君 单位:浙江舟山医院产科门诊

参考文献

[1]尹秋.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z1):276.

[2]陈丽花,段燕芬,谢桂芬,等.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235.

产妇护理范文篇9

关键词:高龄;产妇;孕期;护理;管理

高龄产妇主要是指年龄在30岁以上进入妊娠期或受孕时年龄超过34岁的产妇[1]。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高龄产妇占所有孕妇适龄孕妇的31%[2]。高龄产妇不仅影响到母婴结局,同时也为产妇护理增加困难,加上现如今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高龄产妇的妊娠问题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3]。本研究对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管理进行探讨,旨在改善母婴结局,确保母婴安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案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6.1~2016.12期间接收的1200例高龄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6.6月后接收)与对照组(2016.6月前接收),观察组产妇年龄均在30~42岁,中位年龄36.0岁,孕38~42周,平均39.15±2.07周;对照组产妇年龄均在31~43岁,中位年龄36.5岁,孕38.5~42周,平均39.18±2.06周,所选产妇均符合高龄产妇的诊断标准[4];精神正常;未合并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得比较。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高龄产妇应用产科常规护理干预及产检,而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孕期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当产妇被确诊为高龄分娩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其孕期管理的必要性,并严格要求产妇做系统的产前检查,针对检测结果呈现高危程度的产妇予以重点关注;密切监测产妇在妊娠期间的生命体征及各项其他生理指标水平,定期为产妇检查胎心和胎动情况。②高龄产妇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担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妇孕期应积极主动关心产妇,掌握其在妊娠期间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另外做好产妇家属的安抚工作,使其多鼓励、安慰产妇,给予家庭支持。③加强饮食管理,指导产妇及家属避免食用高盐及高糖性食物,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告知其多食用高蛋白与高纤维食物。④预先制定好各项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出现出血、早产等紧急状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急救和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产妇以及新生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孕期并发症(妊高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情况(早产、晚期流产、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5]。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孕期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孕期并发症(妊高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早破)合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母婴结局

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高龄产妇一直是临床妇科较为棘手的一种妊娠情况,高龄产妇的子宫收缩力度以及拉伸力度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进而影响其会阴部为的弹性及盆骨的可动性,严重威胁母婴安全[6]。因此在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还需加强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管理,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7]。由于高龄产妇特殊性,临床应为患者提供住院全程护理管理服务,本次研究为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护士应针对患者年龄、机体健康状况、孕期检查结果等因素加以评估,识别患者住院期间潜在护理风险,积极制定护理计划。科室护士长应对所有医护工作者进行风险识别、预防、常见产后并发症、围生产期知识培训,要求护士掌握,科室制定标准化高龄产妇孕期护理方案,根据产妇学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采用适当语言与患者加强沟通,介绍高龄产妇围生产期间常见并发症情况,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加强孕期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加强病情观察等,日常护理过程中尽可能消除护理差错产生,保证产妇安全,有效预防孕期并发症发生,通过做好围生产期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孕期护理管理的观察组产妇其孕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提示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可改善妊娠结局,提高预后。另外针对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管理,应在妊娠早期注意其有无生殖道手术史、妊娠合并症,如有异常疾病应及时请相关学科进行会诊,对不宜继续妊娠者应及时告知并在其同意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对继续妊娠者,应评估是否转诊,一旦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强管理,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为母婴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利保障[8]。综上所述,对高龄产妇的孕期管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做好孕期护理,对降低高龄产妇并发症及不良母婴结局事件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凤茹 赵淑兰 吴金蝉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产科

参考文献

1娄海琴,万春花.孕期营养与运动联合干预在孕期体重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5):348-349.

2王丽萍,王鹂麟,周欢庆,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6):425-431.

3陶朝晖.妇产科护理纠纷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37(4):204-206.

4谢妮,,朱彦霏.加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综合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92-94.

5刘迎春.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29-431.

6莫丽萦.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1):1998-1999.

产妇护理范文篇10

【摘要】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对艾滋病患者多一些关爱,即做好心理护理,是预防HIV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对HIV感染者做到热情、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同情、关心、体贴、不歧视,使患者感到尊重和关爱,让其对医护信任满意,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结果解除HIV感染者焦虑、紧张、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结论预防未感染的人感染HIV,减少HIV感染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让艾滋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有一般的了解,对生活的一般接触能否传染艾滋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除恐惧的心理,减少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免受艾滋病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康复的一项工作[1]。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专家估计如果控制不好,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有1000万[2]。现在认为HIV是一个行为疾病,即艾滋病不能仅仅看成一种纯粹的躯体疾病,其间牵涉到诸多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艾滋病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故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及艾滋病卫生宣传,是降低/改变危险行为,预防和减少艾滋病在社会上传播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孕产妇5例,其中4例均是G1P0孕足月入院待产,需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阶段/感染者,1例是G2P1孕足月待产,需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艾滋病(AIDS)阶段/病人,这例孕妇已有临床表现:面部、胸部有带状疱疹。通过对5例产妇的护理,我们发现她们及家属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处于非常表浅阶段,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更是模糊,正因为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又加剧了一些人对艾滋病的歧视与恐惧心理,这种低知识水平状况造成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因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全面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消除盲目恐惧歧视与偏见,才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和社会的安定。

2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住院全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对病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本需要,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3]。在与产妇及家属交谈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并注意语气、声调、音量、语速与病人沟通,并应主动上前,面带微笑,同情与关怀的语言向病人问候,耐心而中肯地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为患者保密。

2.2术前护理将患者安排住单人病房,向孕妇及家属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目的,说明母亲血液以及生殖道中的高病毒含量,在胎儿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感染HIV的母亲都可以把HIV传播给她的胎儿/婴儿。让孕妇理解手术分娩的优点,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常规行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

2.3术后护理除按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以外,需按传染病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此工作包括住院全程),护士应按时巡视病房,主动给予生活协助和心理安慰,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尿管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4新生儿的护理除按正常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外,胎儿剖宫产娩出后,立即清洁身体的血液和分泌液(洗澡)避免用吸痰管为新生儿清理呼吸道。新生儿应进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并及时按体重给抗病毒药喂服,使孩子感染的危险进一步降低。2.5艾滋病卫生宣教向产妇及家属介绍艾滋病相关知识,说明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1)经性传播;(2)经血液传播;(3)围产期母婴传播。告知其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艾滋病(如共同进餐、拥抱、握手、咳嗽、汗液、泪液……)。强调增加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有:(1)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与多个人(同性或异性)发生性关系或者和不了解的人发生性关系;(2)患有性病的人在性交中如果不使用安全套感染HIV的危险性大;(3)使用他人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针具;(4)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说明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3结果

通过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艾滋病卫生知识的宣教,住院期间产妇及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护理,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顺利康复出院。

4讨论

孕产妇感染HIV涉及到婴儿及家属乃至婚姻危机,当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都表现出自我退缩、自我孤立、紧张、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采用主动的方式热情地与患者沟通,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安定患者情绪,培养乐观主义精神,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因人而异地实施心理护理,并对患者不正确的理解给予纠正,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同时还要说服家人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尽量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共同参与产妇及婴儿的护理工作。并对产妇及家属说明国家对艾滋病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为新生儿提供奶粉等,让产妇感受到来自家人的亲情关爱,医护的关爱及社会的关爱,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信念和态度,科学理性地对待艾滋病,才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康复,通过他/她们对社会的宣传,也达到了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次仁德吉.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作用.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5,15(10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