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耕地保护落实情况报告

时间:2022-05-22 05:19:00

市耕地保护落实情况报告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务院两个决定等一系列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和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措施,确保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变化情况

据统计,2006年我市耕地面积为517.66万亩、2007年为517.35万亩、2008年为517.48万亩、2009年为537.67万亩,截至2010年末我市耕地面积为535.91万亩。均完成了历年的耕地保护目标考核任务。通过不断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惩违法占用耕地,五年间全市共增加耕地面积18.25万亩。

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的规定,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国家重点工程以及特殊行业用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经国务院审批后才能实施,并及时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将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持了基本农田在行政辖区内的动态平衡。同时,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我市及时进行了划定,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数量。五年来,为西汉高速公路等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编制了补划方案,并及时将10564亩同等质量的耕地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要求,我市将每年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也及时调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2006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0万亩,2007年465万亩,2008年467万亩,2009年467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452万亩,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量达到了84.06%。

二、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

我市建立了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指标挂钩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指标挂钩,建立占补台帐,实行县区占补自求平衡,各县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对已立项验收的土地开发项目数据及时入库,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报备和项目配号挂钩,对已用于耕地补充的指标及时进行核减。五年来,我市执行中省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要求,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完善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机制,认真做好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等工作,全面提高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质量。2006-2010年,共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479个,新增耕地50220.61亩,加上2006年以前验收的土地复垦整理开发项目,按照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发〔2001〕71号文件,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实行折算办法,为国家各建设项目用地补充耕地40172.7亩,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完成率达到了100%。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非农业建设用地报批过程中,没有违反规划批地的情况。对个别确需进行规划调整的项目用地,都是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整。我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台账,统一管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五年间期间没有出现超计划使用土地的情况。

四、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情况

我市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注重耕地质量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实施中省土地整理项目,提高耕地质量。2006年以来,我市共争取66个中省土地整理项目,其中,18个中省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65026.25亩,投资21014.24万元;48个灾后重建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规模28871.85亩,投资11555.45万元。截止目前,18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4个项目通过省级收,建设规模55397.1亩,投资6556.59万元。48个中省灾后重建土地整理项目,24个项目实施完成,建设规模12767.1亩,投资4344.4万元。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完善配套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二是加大复垦力度,及时对临时占用及损毁耕地进行恢复治理。对于生产建设中的临时用地,我们按照《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的“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负责复垦。在西汉、十天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用的临时用地全部由建设单位进行复垦,经县国土局验收合格后,交付原农村经济组织进行耕种。对于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我市组织各县区进行调查摸底,争取筹集各方面资金进行复垦。2010年,全市共申报灾毁耕地复垦项目197个,建设规模107705.1亩。省厅已批准我市灾毁耕地复垦补助项目139个,建设规模63977.25亩,省财政厅下拨资金6500.2万元,项目即将实施。

三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工作。我市及时制定方案意见、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认真进行样品采集、田间试验、土壤分析化验、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等工作。积极宣传引导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特别是进行的小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留高茬还田。同时,开展了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户施肥情况观测点1000个,部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监测点160个,耕地地力监测点180个,每年定期对当地土壤肥力进行检测。通过对近年来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我市耕地土壤肥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耕地质量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五、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市、县、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每年初,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市考核办对各县区季度、半年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平时考核,考核情况纳入年度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分值,对于在年度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县区政府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我市西乡县政府在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评为全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

六、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认真开展卫片执法检查

我市在落实耕地“保护与开发”并举方针的同时,坚持动态巡查制度,始终把查处非法占用土地作为土地执法重点来抓,特别在非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案件处理上,坚持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变化图斑477个,面积9633亩,核查出土地违法用地18宗,面积647.96亩(耕地311.16亩),全部立案查处到位,立案率达100%,结案率达100%,违法使用耕地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涉及耕地的4.28%。2010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变化图斑4064个,面积21089.2亩;疑似新增建设变化图斑23个,面积613.8亩,纠错图斑473个,其中核查出土地违法用地108宗,面积2207.2亩(耕地890.98亩),目前违法案件全部立案查处到位,立案率达100%,结案率达100%,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7.53%;2009—2010年度两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违法用地均未发现占用基本农田。结合卫片执法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广大干群依法用地、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营造了良好执法环境和氛围,同时建立和完善了长效机制,把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加大。随着我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且面积大、规模连片、交通方便的未利用地已经很少。与此同时,我市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和中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相继进行报批,需要大量的新增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增大。

二是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经费严重不足,给项目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建议省财政仍按100%预算下达资金。或明确要求县财政必须配套,并明确具体配套办法。同时,土地复垦项目经费短缺。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耕地易受洪水、泥石流损毁。由于无专项土地复垦经费,大量损毁耕地未能得到及时复垦。

三是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专项经费缺乏。目前上级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经费保障开支渠道不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经费无明确的保障机制,保障经费落不实。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力度,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耕地保护责任,建立起政府为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机制。同时,继续加大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开垦潜力,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严格实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转变用地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把我市耕地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