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整治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15 11:25:00

城管执法整治工作报告

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导致了市容环境秩序混乱和交通安全隐患,一直是全国城管执法工作的难题,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而城市要脸面,市民要方便,商贩要吃饭,这些矛盾的难以调和,使城管执法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与流动商贩时有争执;在和谐稳定压倒一切的今天,部分舆论媒体的片面报道以及社会对城管持有的偏见,使城管执法工作步履维艰。如何破解这个困局,成为全国城管部门谋求发展道路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经过市执法局的不断摸索和尝试,走出了一条“深入调研—建立便民市场—规划便民摊点群—启用城管执法岗亭—共建共管”违规经营治理五步走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流动摊点违规经营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破解了这个全国性老大难问题,得到领导认可、百姓满意的效果,树立了和谐城管品牌。

第一步:问需于民,广开言路深入调研

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长期难以根治的流动摊点违规经营治理难题,市执法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执法一线,溯本求源,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从源头着手治理。

自2010年下半年,市执法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流动摊点长效治理机制。开展了“领导干部走下去,机关人员走出去”主题调研活动,局领导班子亲自带头参加一线执法工作,深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问题最多最顽固的区域、节点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摸清问题长期存在的关键症结;开展“城管执法十走进”活动,执法人员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征求和谐共建意见和建议;开展“和谐城管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围绕如何改善民生,建立流动摊点长效治理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展开讨论;召开城区商户代表座谈会,与管理相对人面对面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难题,同时聘请商户代表为社会监督员,监督执法行为,积极为城管执法工作建言献策。

经过长期调研、论证和实践检验,针对流动商贩多为城市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现实,市执法局提出,启动归行划市,采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法,彻底解决违规经营问题,达到既要城市环境整洁有序,也要让商贩吃饭,让百姓得到便利的目的。

第二步:建设便民市场,引导商贩入场经营

2010年底,城区第一家便民市场—傅家大门便民市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市执法局归行划市、建立流动摊点长效治理机制的起点,也是践行“和谐城管、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2011年,市执法局规划实施了双“310”工程,其中筹建10个便民市场成为解决流动摊点问题的突破口。市执法局先后协调筹建了湖西便民市场、育新街便民市场、大学西门便民市场、二干渠便民市场、香江便民市场等便民市场,共计引导规范2000多个流动商贩进入市场经营,彻底解决了周边市民的生活需要、商贩生存和市容环境秩序之间的矛盾。

便民市场的选址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论证,一般选在居民区较多,市民有生活消费需要、流动摊点聚集的区域。执法人员在这些区域附近寻找合适的场地,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争取支持,最后以谁投资谁受益、市场化的方式筹建设施较齐全、准入门槛低、收费标准低的便民市场。市场建成后,执法人员将周边与执法人员打游击的流动商户引导至市场内经营,并负责周边市容环境秩序的治理维护,由投资人进行市场运作管理。便民市场的建设使各方利益得到满足,商贩有了摊位便宜但收益高的经营场所,市民买菜也有了固定去处,在提升市容环境、方便市民和兼顾民生等方面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第三步:划定便民摊点群,规范固化流动摊点

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没有止境,城管执法工作要让社会各界满意,城管执法人的学习和探索也要随着群众的需要不断前行。

2011年10月8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市执法局认真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和省市领导指示后认识到,建设便民市场虽然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但只是违规经营治理工作迈出了第一步。便民市场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后期补充手段,必须在合适的地方有一定的空间才可以筹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比较大。

多次的实地调研,并综合考虑市民和经营业主等多方利益后,市执法局再次提出,在城区开展便民摊点群试点工作,作为便民市场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安置城区流动商贩。

10月份,市执法局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决定,以“有序、规范、便民”为原则,在城区分批设置便民摊点群,消息一传出,就得到广大市民和商贩的普遍支持。很快,陈口桥便民摊点群、外国语学校便民摊点群、聊大东校南门便民摊点群、聊位路便民摊点群、青年桥便民摊点群、鲁化路便民摊点群、柳园北路便民摊点群、市人民医院便民摊点群、健康北路便民摊点群、北新纺街便民摊点群、区妇幼保健院便民摊点群、兴华西路便民摊点群、青年林便民摊点群、老聊莘路便民摊点群、文化西路便民摊点群、卫育小区便民摊点群等16个便民摊点群,经过精心选址、合理划摊位并配置垃圾桶等便民设施后,正式启用。流动商贩们按就近原则进行登记,并进入划定的摊位规范经营,市执法局和市政部门负责对便民摊点群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摊点群便民不扰民。第一批便民摊点群共规范固化流动摊点760多个,成为治理违规经营工作上的又一亮点工程,为彻底治愈流动摊点难题,维护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

目前,市执法局正在不断寻找合适的区域设置新的便民市场和便民摊点群。

第四步:启用城管执法岗亭,巩固长效治理机制

便民市场和便民摊点群的成功不仅让市民和商户得到了实惠,也鼓舞了市执法局,为了实现固化流动摊点,违规经营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取得新成果,市执法局在借鉴北京等地经验基础上,设置了24个城管执法岗亭。

24个城管执法便民岗亭主要分布在金鼎购物中心、育新街东街、青年桥、孔繁森纪念馆、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市六中、东昌路小学、火车站和汽车站等流动摊点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便民摊点群的主要设置区域。岗亭的投入使用,执法人员以岗亭为中心对各项违规行为进行治理,把定点值守与巡查治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推动便民摊点群的规范治理和便民市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市执法局还在岗亭内配备了打气筒、医药箱、针线包、简易维修工具等便民服务设备,为市民提供应急帮助,切实将“和谐城管、执法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设立执法岗亭是市执法局落实双“310”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一线执法条件、延伸办公区域的一次尝试,是建立流动摊点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市容治理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第五步:共建共管,合力维护良好市容环境

城市属于每个市民,人人都有权享受良好的市容环境,也有义务维护城市环境,只有提高市民的城市管理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建共管的良好机制,城市环境才能真正治理好,维护好。

2010年3月,《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其中第七条规定:“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实行责任区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区域由本单位负责。”

2011年初,市委书记宋远方也对城管执法工作提出相关要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效能搞好城市管理,建立完善城管执法体系,坚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相结合,形成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2011年1月22日,市长林峰海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管执法工作要加强违规建设、违规经营治理,推进沿街经营相对集中,进一步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市执法局及时落实办法精神和市领导指示,与城区2000多家沿街门店签订了《文明经营承诺书》和《门前五包协议书》,先后与军分区、大学管理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鲁西瓜果蔬菜批发零售大市场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管责任书》,市执法局将共管单位周边的违规经营摊点进行规范,引导至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区域内固定经营,并加强巡查监督力度,共管单位抽出部分人员作为城管协管员,教育、劝导商贩不违规经营,并举报不听劝阻的商户,双方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对新问题及时研究,共同携手维护市容环境。

同时,要扭转城管执法工作的被动局面,建立良性互动的城管局面,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致力于增强公众城管意识。市执法局注重在国家、省、市级媒体上积极宣传城管执法法律法规,重要工作部署等,着力宣传城管执法关注民生,服务市民,服务社会的亮点工作,大力宣传执法人员履职尽责、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先进事迹,增强领导重视和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借助自办《行政执法》报、城管执法简报、局网站等宣传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对象和广大市民的宣传力度。先后与大学、市高级技工学校等单位开展“城管志愿者法制宣传服务”活动近20次,让市民和学生参与城管执法工作,亲自体验城管执法工作,进而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主动宣传城管法律知识,呼吁市民自觉遵守城管法规,服从执法人员管理,主动维护市容环境,争做文明市民,形成了大家关心城市管理,市民参与管理,和谐共建共管的良好局面。

便民市场、便民摊点群、城管执法岗亭、共建共管,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环环相扣,构成一张紧密相连的网络,凝聚了市执法局领导班子和全体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走出了建立违规经营治理长效机制新路子,解决了长期困扰城管执法工作的难题,将城区的流动商贩、市民和执法人员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树立起一个领导认可、群众满意的和谐城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