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研

时间:2022-07-03 04:41:40

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研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高起点的规划为引领,以定向招商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引擎,以节能减排为基石,全力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3亿元,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7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9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408元,增长14.1%。一批新型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蓝色经济区突破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17位。

一、高起点规划和定位

本着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2008年,市聘请美国科尔尼国际战略咨询公司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行了科学定位,勾勒出市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蓝图。这在全省县级市是首创的,目前来说也是唯一的。2009年,聘请北京中物联物流研究院编制了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定位将西部商贸区打造成为省级商贸集聚区,南泉物流区打造成省级物流区,建成胶东半岛重要的物流基地,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编制完成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1年计划投资10亿元,对小商品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搬迁扩建,全面打造现代商贸区。

根据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市在对总体竞争优势进行对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着力打造生产制造和旅游生态两个成长引擎,集中精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船舶、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明确了区域产业定位,在东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和临港产业,在中部构建现代制造和商贸物流产业带,在西部优先发展现代农业。

到2010年,市基本构筑起现代产业优势互补、区域协调联动、城乡共同繁荣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未来的,不仅是市重要的次中心城市,更是大城市化向发展必不可少的节点。

二、完善政策体系

市自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出台促进企业发展二十条意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市财政共安排资金1.4亿元,直接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创建、企业上市、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等,引导企业提升发展层次,向现代产业发展。

2010年,制定出台了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到2012年通过重点培育,将打造形成大企业集群,确保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15家以上。对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和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新引进企业实现的地方工商税收市级留成部分,自2010年起五年内全部返还工业功能区,专项用于重点工业功能区建设。2009、2010年连续两年市财政直接投资2.8亿元,完成了汽车功能区的基础设施配套。

三年来,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效,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08年的252亿元增长到36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由379亿元增长到616亿元;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3:54.7:37。

三、突出抓好定向招商

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实施定向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和定向招商办公室。连续两年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定向招商突破年活动的意见》,配套出台了《市定向招商重点推进产业指导目录》和《关于建立定向招商评价制度的意见》,定向招商目标更加明确。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旅游会展等15个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通过定向招商实施重点突破。

2008-2010年,定向招商成效明显,呈现出了资金到帐快、项目质量高、产业定向集聚的良好态势,三年实际利用内资累计达到323.3亿元,实际吸收到账外资达到8.14亿美元,在全省县级市位居前列。港中旅、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光伏产业基地、扬帆船舶制造等一批现代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取得新进展。即发、雪达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规模加快扩张,海立美达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市第一家上市的本土企业,也实现了五市本土企业上市融资零的突破。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初步培育起了造船、汽车及零部件、重型装备制造业三大龙头。扬帆船舶制造项目1800吨级首制船已建成下水。落户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的涉及总投资38.8亿元的2个专用车、改装车项目和28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已签约的总投资54亿元的捷能汽轮机整体搬迁改造升级和新建汽轮发电机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同时可吸引6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新引进建设的总投资30亿元的庄明核电及重型容器制造项目填补了市重型装备制造业的空白。这三大先进制造业布局的形成和呈现出的强劲发展态势,改变了市以轻工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发展格局,成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增长极。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越来越突出。港中旅项目23万平方米的五大旅游度假设施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加紧内外装修;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拥有10万人口的蓝色经济新城,其中,22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博览中心已基本建成;投资40亿元的大学校区项目已经教育部批复;总投资136亿元的国际服务外包生态产业园项目5年内建成运营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大突破,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市引进涉及总投资88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非晶带材、河海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为转方式调结构增添了新的力量。

四、全力抓好重点项目促进

2008年4月市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重点项目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重点项目提报标准和初选程序,组织召开重点项目评价会,从国家产业政策、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税收和就业等方面对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确保重点项目质量。将市和市重点项目全部责任分解到市级领导,纳入市级领导绩效考核;按照项目投资额大小实行分级分档管理,纳入对镇和市直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免收市和市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优先安排市和市重点项目年度土地指标。2011年,市共有41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管理,涉及总投资890.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70.8亿元。

五、全面启动蓝色经济区建设

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发挥东部滨海资源优势,积极对接轨道交通、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编制完善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全省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市蓝色产业的核心区。坚持产业支撑、重点突破,优先发展船舶、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科研教育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渔业养殖、远洋捕捞等传统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严格审批海岸线和近海资源利用项目,加强岸线控制,合理保护滩涂、岛屿,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

市建立健全节能工作保障体系,落实节能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出台一系列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文件,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先后争取上级补贴960万元,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0万吨、更新能耗设备1000余台套,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灯具50万只。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近年来,工业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亿余元,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等项目120余项,12个项目争取国家、市奖励补助资金4200万元,22个节能量在200吨-2000吨的节能技改项目获得市节能专项资金奖励200万元。强化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从源头上杜绝高能耗项目落户。2010年,共对140余个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合理用能评估登记。着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污水能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海水源热泵集中供热、制冷项目建成后将在市东部形成200万平米的集中供热、制冷能力,并可替代煤炭消耗3万吨。生物质炉推广应用户用突破6000余台,改造生物质锅炉40余台,年可替代煤炭2万吨。昌盛日电、钢市3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2011年建成发电,可替代电网电力52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