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财税问题调查汇报

时间:2022-04-10 04:14:00

工业园财税问题调查汇报

工业园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提升工业园财税增长质量,是破解地方财政运行困难,确保财政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围绕提高工业园财税增长质量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工业园经济发展及税源培植、财税征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省工业园财税增长的现状分析

我省工业园发展整体形势是好的,工业园对财政的贡献也是较大的,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不平衡的现状,前进过程总有各种困难与阻碍,为坚定发展的信心,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对全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

(一)我省工业园区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

多年来,我省坚持主攻工业不放松的战略,大力支持工业园经济建设,尤其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针对性地开展了工业园产业大对接。大力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大、抗风险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着力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使工业园经济呈蒸蒸日上的好势头。

1、工业园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提升的主动力。由于工业园的迅猛发展,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全省工业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32.72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增加值2309.8亿元,增长21.6%。全省工业园企业实现税利6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税收380.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8.08%。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工业园34个,比去年增加10个,主营业务收入200-300亿元的园有7个,上缴税金1亿元以上的园75个,通过工业园的快速发展,我省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速。2010年,工业园上缴的税收已占全省税收总额的37.4%,比去年提高8.4个百分点。

2、工业园区已成为我省产业集聚、集约化发展的主平台。目前,我省重点生态工业园已达42个。2010年底,全省工业园已有入园企业12520家,竣工投产企业8108户。随着龙头企业、大项目的进入,我省工业园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龙头项目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因为产业的高度集聚,又为工业园统一规划建设水、电、路、排污等公共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创造了条件。据测算,全省多家企业如果分散建厂,至少要多占用9万亩土地。实践证明,依托园区办工业这种形式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的最有效途径。

3、工业园已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主渠道。为打造好我省工业园招商引资的环境。省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园的支持力度。2009年,省财政安排3500万元资金,采取信贷担保、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工业园区建设,有效地优化了工业园的软硬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2010年全省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签约资金3996.8亿,实际到位资金已达1973.51亿元。由于我们坚持高标准招商,高质量引资,全省工业园区利用外来资金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外资的大量入园,极大地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省工业园区2010年实现出货值9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66%。

4、工业园已成为我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载体。工业园大量企业的进驻和投产,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力地缓解了我省就业压力,大批农民进入工业园区成为工人,由农民转变为城区市民。2010年,我省工业园从业人员164.5万人,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增长93.6%其中94个工业园合计新增就业人数24.6万人,工业园建设对增加就业,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工业园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园区信息、金融、会计、咨询、物流、医疗、教育服务业的大量兴起,创造了大量非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这又为解决妇女社会就业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效地缓解了我省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压力。

(二)我省工业园财税增长面临的问题。

在肯定我省工业园区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知己知彼,认识到我省工业园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建设的差距,客观地说,在全国经济普遍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我省工业园建设与财税增长仍面临诸多问题。

1、工业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我省许多县级工业园区,劳动密集、低技术的传统产业,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居多;许多“三来一补”的企业,生产的利润基本在外地;许多技术含量低,且同一产业的企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合理的工业产业链,优势产业难以形成;由于同一行业间的企业多为小规模企业,且各自为战,存在重复建设、雷同开发,低层次竞争局面,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因专业型、特色型园区相对较少,因产业链短,产业结构不合理,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

2、工业园财政贡献率偏低的问题。2010年,我国GDP达39.78万亿,财政收入达8.3万亿,占GDP的20%,据有关资料统计:苏州工业园2008年GDP为1000亿,财政收入达200亿,占了GDP的20%。但从我省多数工业园财税收入情况看,几乎都达不到5%。据2010年数据统计,我省工业园税金380.1亿,仅占工业园GDP9742.7亿的3.9%。并且有亏损企业298家,亏损14.4亿,有的困难企业虽然交了税,但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工业园财政还得将税返还给企业。所以,园区上交的税收占GDP的比重非常小。如景德镇渝水区工业园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5.7亿,但完成的税收仅为6000万,占销售收入的2%。如果与GDP相比,所占比重还不到2%,由此可见,我省工业园区税收占GDP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是很大的。

3、工业园税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税源结构单一。如骨干税源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性的产业上,这种单一的税源结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一旦遇上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可能动摇全市税源的“根基”,导致整个财政形势陷入困境。二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税源不多。许多县级工业园区的企业主要是对本地矿藏资源进行简单的粗加工,或者从事一些劳动密集性,甚至高消耗、高污染,经济效益低微的产业项目,如玩具厂、打火机厂、制衣厂、制鞋厂等;三是外向性企业严重制约税收的增长。有的工业园出口退税企业较多,对工业园区税收贡献极小。如鹰潭工业园区,2010年企业税收12亿元,但财政给出口退税企业退税就达4.5亿元。2009年出口退税企业上缴税收556万元,退税却高达899万元,几乎是得不偿失。

4、各地工业园区财税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从财政收入结构分析,各地财税质量存在明显差异。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9%,我省新余市高新工业园2010年10止,财政总收入为62107亿,其中税收收入5951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95.83%,鹰潭工业园2010年10月止财政收入为6.26亿,其中国税收入3.8亿,地税2.3亿,税收收入为6.01亿,税收占了财政收入的96%,由此可见,我省部分工业园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是较高的,但是,同省其他一些工业园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偏低。如我省某市级工业园2010年10月收入11481万元,其中国税仅为1809万元,地税为1992万元,而非生产领域的财政收入为7680万,直接与生产增加值有关的国税收入仅重财政总收入的15.7%,与前者差距达六倍之多。

5、工业园区政策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源要素不足制约着园区的发展。土地新政的实施,将减少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量,我省许多工业园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而且工业用地的成本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刚性指标,导致许多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的项目,由于用地制约而无法引进,无法开工;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地方工业园的发展速度。目前,我省许多市因政策性支出的刚性越来越大,本级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能用于支持工业发展的资金已是捉襟见肘,十分有限;三是政策性减税因素影响着园区财税的增长。当前,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降的新形势下,加之受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以及大型新开工项目较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近期工业园财税增收将面临空前的压力。

6、工业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缺失和单位信贷成本过高等原因,工业园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商业银行信贷加以解决。有的企业资产权属不明晰,无法用于抵押融资;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诚信度低,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尤其是有的企业信贷资金使用不规范,以流动资金贷款搞长期投资,造成财务恶性循环。所以,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了阻碍园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提高工业园财税增长质量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工业园财税增长质量,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转变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并科学合理地加强税收征管。概括为二个方面:一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科学理顺好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矛盾关系;二是从我省实际出发,遵循工业园区经济与财税科学增长的几项基本原则。

(一)科学理顺我省工业园经济发展的几个矛盾关系

工业园经济发展,存在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工业园经济建设与财税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

1、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加快发展与提升质量,是经济发展中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滞后,工业短腿严重,迫使我们必须勇起直追,同时,作为欠发达地区,其加快发展的空间很大,因为有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有发达地区的支持与带动,其发展的速度也将更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就不能按部就班的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应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坚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总量上实现一个较快的提升,若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作保证,企业就难以做强做大;另一方面,经济总量的提升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而提升质量,则要求相对放缓发展步伐,只有把手缩回来,才能把拳头打出去更远更有力。当今企业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较量。在保持必要发展速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粗放的规模扩张并不等同于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仅要看速度,更要讲求效益;不仅要看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因此,我省工业园企业的发展,既要保速度、扩总量、上规模,更要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在目标的确立上,要实事求是,不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在思路上,要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工业园区发展的切入点,着力提升工业园经济发展水平与财税收入质量,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共赢,做到健康、协调、留有余地、可持续的发展;在措施上,要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到既“快马加鞭”,更保“稳步扎实”,“好”中求“快”促进工业园经济发展。

2、正确处理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当前,我省许多工业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尤其是生产中过度消耗矿藏资源等深层次问题的出现,使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发展不可持续的现状日益突出。因此,实现工业园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了耽误之急、刻不容缓的大事。实现转型发展,就是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资源的粗放发展模式向注重效率、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运用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工业园区经济由粗放向集约,资源加工由简单向精深、资源产品由初级向高级转变。要始终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竞争优势的重要任务来抓;实现特色发展,就是在产业项目的选择上,要立足于人无我有求特色的思路,有特色才能减少市场竞争压力,才能独占市场最大的份额,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综合实力与科技创新水平都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的情况下,更要扬长避短,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所以,我省各地工业园应坚持将特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依赖科技创新转型发展这是各地普遍的发展模式。而依赖特色求发展却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园区独有的发展模式。坚持特色发展,往往关系到传统产业的保留,如新余的钢,贵溪的铜、的钨、稀土、景德镇的陶瓷都是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历史传统的老产业,多年来,这此特色产业曾撑起了我省地方经济的半边天,但如果永远守着资源与传统吃老本,其特有的资源也会逐渐衰竭,最终丧失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依赖于科技创新,走转型发展之路。所以,坚持特色求发展的路子,一方面要保持其原先固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一方面又要运用科技手段使其传统产业不断推陈出新。正确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一要做到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并举。如景德镇工业园在做大做强陶瓷这一特色产业项目的同时,着力寻求市场空白点,在转型发展中求特色,形成了洗车零部件、新能源、陶瓷科技、医药化工等新的五大特色支柱产业群;二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环境。如通过成立钨和稀土行业协会,为钨和稀土产业提供公共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发挥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全国的有色矿产品在集散,把逐步建设成为有色金属资源和矿产品的集散地,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使工业园成为全国稀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特色产业的物流交易集散中心;三是通过科技创新,转型打造特色产业项目。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的出路根本在于创新。所以,我们要以特色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谋求发展,围绕转型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着力在钨、稀土深加工产业方面不断创新,寻求既有特色,更有科技含量的产业项目,重点将工业园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硬质合金和刀钻具基地、新型光源材料和节能灯具基地,并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工程,这可谓是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极好模式。

3、正确处理向外借力与自身给力的关系。向外借力,就是大力招商引资。经济基础差,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工业园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多数工业园普遍需要外来资本助推产业发展,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大力招商引资仍然是实施开放战略,依靠外力谋发展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到2010年止,全省工业园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973.5亿元,占全省工业园工业增加值2309.8亿元的85%。伴随着外来资本的进入,引进了新的产业项目,也带来了外部市场,为产品的外销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还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人才,这对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经济和外部市场的对接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招商引资不仅是引资,还是引“智”,是引项目,引市场,招商引资始终应成为我省借力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我们必须依赖招商引资,使全省工业园区引进一批大项目,引入一批大企业;自身给力,就是向内寻求发展的动力源。依赖外力终究是权宜之计,这好比人类依赖拐杖走路一样,要想走得稳,走得快,根本还得靠自身的能力。目前,全球需求低迷,海外市场不断萎缩,面对此现状,我省工业园必须将注意力转到扩大国内市场上来,转到扩大内需与苦炼内功上来。依靠自身给力谋发展:一是努力向内需寻找市场。中国占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消费大市场。过去,许多企业眼光向外,如今,国外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采取的贸易岐视政策,国外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我省工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如针对世界燃油紧张及中国家庭购车需求快速增长的现状,在中国大力开发电动汽车就是一个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的产业,假如中国十分之一的人购买电动车,就将出现一亿多辆车的巨大市场,扩大中国内需市场,已引起了整个世界眼光的关注;二是依靠苦炼内功挖掘潜力。工业园企业要学会独立面对市场的考验,必须苦炼内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会向管理要效益,向节能争财富,向创新谋发展,不但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节能减排减少生产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要不断优化工业园区的基础环境,形成资源共享的配套实施,使全省所有的工业园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形成生态环保的循环经济格局。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工业园区自身环境优化了,才有向外借力的资本;三是依靠内外并举破解资金短缺瓶颈。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工业信贷投放,同时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产业发展领域。2010年,居民储蓄已突破六千亿元,一方面,居民的大量的资金闲置无处投放,另一方面,工业经济发展却存在大量资金短缺的现象。化解这一矛盾,就是挖掘自身潜力谋发展。所以,我们在破解发展资金瓶颈时,必须注重自身给力,改眼光向外为内外并重。

(二)工业园科学发展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工业园要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使财税质量不断提升,必须从我省工业园经济与财税现状出发,在发展的方式方法上遵循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活动原则。

1、工业园资源利用要集约化

只有做到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集约化利用工业资源,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工业园必须围绕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原则,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⑴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要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工业园区应尽可能建设多层且符合产业要求适用的立体性标准厂房,让众多中小型企业共享工业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如对工业园区内的水、电、路、信息网络、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要集中统一开发,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公共地下停车场、公共绿地、公共排污管道等。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工业园区企业发展中用地紧张的问题。

⑵集约化利用矿藏资源。集约化利用矿藏资源要实行三个转变,即: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转变;由零散、小规模开发向整合资源、大规模开发转变;由初级、简单的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并举的转变。要尽可能对矿藏品进行全面开发利用,对矿藏品加工废料必须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矿藏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近几年,对矿藏资源进行整合,实施计划控制开采,工业园严格限制初级加工项目,明确规定禁止新上钨、稀土初级分离、冶炼项目。虽然矿产资源的开采量逐年下降,但矿藏的价格却一路攀升,这一举措促使矿藏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稀土资源的回收率提高了70%多。

2、工业园区建设要生态化

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是化解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矛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突破口。各地工业园应围绕实现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目标,努力强化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

⑴着力打造现代工业园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工业园区的开发,要尊重原有的自然风貌,避免大规模挖山造地和随意填埋水面,工业园区的生态建设不仅要有草坪、树木,还应按照成园、成荫、成林的原则组团绿化,让人工绿化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在园区内要以“自然、休闲”为主题,塑造人工湖,生态停车场与生态休闲广场。彻底消除工业园区脏、乱、差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因为只有建立生态环保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确保财税可持续高质量的增长。

⑵建立循环经济的高级生态模式。目前,我省许多工业园区仅仅是开始实施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初始阶段。园区生态化建设整体统筹不够。为切实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落后的传统生产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各级财政一方面应将工业园区生态基础设施列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一方面可探索建立生态工业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项目的补助与奖励,调动企业实施生态化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⑶构筑工业园生态化管理体系。在认真落实省政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各地应建立生态建设的综合管理体制,在工业园区推行环境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工业园区环境监控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园区的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及时公告,禁止有环境污染的产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对园区主要污染物要实行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建立工业园区危废安全处置及废物交换平台,在工业园区企业之间建立生态链网,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战略,应探索在全省范围建立上下游工业园生态补偿机制。

3、工业园区产业要链条化

工业园区产业链条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和产生聚集效应的必然前提。

⑴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联结企业在群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产业链上下游是相对的概念。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从分工看,整车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零部件配套企业处于下游;从产品看,原材料为上游,零部件为中游,整车为下游。产业链纵深延伸的目的是上下游产品的对接。工业园区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否形成一种相得益彰、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关键要形成分工周密精细,产业关系紧密相联的产业链,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在工业园区形成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生产,运输、仓储、物流,配送,营销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

⑵注重突显上下游产业链效应。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运用工业园区打造产销对接平台。要善于通过产业头尾两端抓市场创新,在加工贸易产业链中,(产业链上游)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随着研发和设计的投入,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产品增值收益将大幅上升,而中间环节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则是产品增值最少,最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产业链下游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直接与市场相连接,利润也是较高的。因此,我省工业园就努力掌握产业链上下游两头,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创意、提升产品工艺,掌握行销渠道,才能提升产业制造的增值水平。

⑶善于多途径延伸产业链。一是通过园区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要按照生态工业园的要求,提高生态产业链的关联度,培育企业内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开辟产业与产业、生产与消费之间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实验区;二是运用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有着得天独厚的矿藏资源优势,要围绕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链,如围绕拓展稀土产业,在拉长产业链条上下足功夫,实施“两端延伸,拉长链条”战略,加快建设稀土精深加工基地,进一步提升稀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细化产业分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与实施品牌战略,研发出大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企业发展要规模化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工业园区的加快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只有打造大型航母,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大海里,乘风破浪顺利远航。

⑴要通过靠大靠强,做大工业园区规模。要通过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龙头企业,引进扩张性转移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省工业园区,真正引入一批对我省财政收入有较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如工业园,通过招商已引进美国(法拉塞斯)能源公司合资组建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达60亿元,项目投产达标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能源产业中规模性的领军企业。

⑵、要努力将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工业园要着力扩大本地传统性、特色性产业规模,做大这些产业规模,需要政府牵线,引导企业进行重组、兼并,为避免区域内企业间恶性竞争,各地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促进辖区内产业产品相同或相近的企业,按照自愿、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大行业的整合,形成行业间权利义务的共同体;同时,要加速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构建地方大型企业集团并加速上市。当前要大力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源向产业集群的龙头大企业集聚,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如在“十二五”期间,将用3至5年,努力打造钨、稀土以及由此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两大产业集群。真正把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钨、稀土深度加工基地,全国最大、世界著名的脐橙基地,全省重要的氟盐化工基地。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参与技术改造等方式,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改造,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相互依靠和协调发展,从而为地方财政提供支柱性的财源。

5、财源培植要务实化

税收来源于经济。而且主要来源于能持续不断创造真金白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是企业创造财源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求真务实优化工业园产业结构,促使工业园企业经济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出日益增长的财税收入。

⑴大力发展财政贡献率高的产业。工业园区招商应逐步选择高利税、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与项目,优先选择能为区域提供可用财力的企业与项目。要防止在促进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中,满足于企业数量的增多,满足于园区GDP的增长,甚至满足于一些数字空转增大的虚假行为。尤其要避免对免税企业的招商,对于那些单纯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或者避税的企业,对于那种为了圈地而抢占资源的企业,要坚决拒绝其入园,工业园财源培植必须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

⑵逐步减少园区外向型、“三来一补”企业的比重。外向型企业虽然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但在美元大肆贬值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外汇储备反使我国经济遭受巨大的损伤,外向型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显得非常微薄,虽然国家财政分配下达了出口退税指标,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大量拖欠的出口退税成了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三来一补”企业,因没有内销权。一来对拉动内需作用不大,二来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也非常低,三来这类企业大多是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对环境的危害也较严重。所以在新形势下,工业园区应逐步淘汰没有财政贡献率的“三来一补”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是用于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研发、高附加值的外贸产业项目。

⑶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推动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引进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赣,可以提高我省工业园区的知名度、信誉度,能有效促进我省工业园财税增长,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总部企业落户我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来设立职能型总部,以此增强我省工业园税源经济的发展。

6、收入征管要合理化

抓好收入征管是实现工业园区财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即使园区经济发展了,企业效益提高了,但园区的经济效益并非会自然的转变成财税收入,要确保财税做到应收尽收,还需要强化园区企业的纳税意识和加强财税部门依法征管的各项举措。

⑴坚持公平合理,营造优良的税赋环境。要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牢固树立创造优良环境培财源的新理念,对所有企业不论所有制、不论隶属关系,都应一视同仁,平等税负。同时要大力宣传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切实保障纳税人利益,让企业明明白白缴税。要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入手,优化财税软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建立企业纳税评价考核机制。要根据园区企业的投资强度、销售收入、纳税业绩、劳动就业等指标,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对园区企业财政贡献率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⑵依法征管,坚持应收尽收,做大财税蛋糕。

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关键,必须依法治税,做到监管并重。一是依法征收。进一步加强建筑安装、车船税、仓储租赁税收等零星税源的监控力度,有效堵塞征管漏洞;二是科学征管。进一步加快财税信息网建设步伐,切实推进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扩大可控税源,完善协税护税制度,建立健全综合协税、护税体系;三是重点征管。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要着力抓好资源税管理,我省资源税潜力巨大,但资源税流失也较严重。因此,对资源税要从资源采集、运输、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加强监控,确保资源税收不流失;四是调控式征管。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要通过加重征税赋与收费来遏止其行为。

⑶充分落实好财税优惠政策,科学涵养园区税源。一是将工业园区的土地收益全部留给园区,园区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收入部分(包括土地出让金的80%、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全部返还给园区,用于园区滚动发展;二是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对生态环保性产业,低碳循环经济以及支持下岗再就业的企业,要在税费上予以减免或缓征税费,如工业园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投资企业,按吸纳下岗失业人数予以每年每人定额减征4800元的税收优惠,期限为三年;三是通过税收返还促进工业园区的企业扩大再生产。工业园规定投资3000万元以上高科技新建加工型项目,从投产(营业)之日起,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县级实得部分,前3年按50%比例返还企业。之后5年,企业年度新增增值税县级实得部分的50%返还给企业,以此办法涵养工业园区税源。

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兰图,十二五期间,能否实现进位赶超、加快发展,提高工业园财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植财源,实现工业园经济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抓好税收征管,在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漏洞依法征管的同时,更要放水养鱼,科学涵养税源,营造一个促进税源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