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推进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7 03:49:00

渔业推进发展调研报告

为促进全市渔业养殖产业发展,四月下旬,市政协对全市渔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到县、县、区实地了解渔业发展情况,重点围绕我市优势品种罗非鱼养殖,对水电站库区网箱集约化养鱼方式、渔业专业合作社运营、罗非鱼鱼片加工企业建设规划情况、渔业水产品销售等方面深入进行调研,并分别与三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及部分水产养殖大户进行座谈,就进一步促进我市渔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共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渔业发展现状

我市境内江河纵横,电站库区、水库、人工池塘、稻田等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市(县、区)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典型示范、争创名牌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调动了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全市水产养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渔业水产品产量、产值稳步增加。60年代前,渔业主要是靠江河捕捞,70年代有小规模发展,进入80年代后全市水产养殖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截止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3.39万吨,产值2.46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产量3.3万吨,江河捕捞产量874吨。罗非鱼养殖产量3.02万吨,占水产养殖产量的61.1%。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列全省第五位。我市罗非鱼养殖占周边市场的份额比较大,以昆明市场为例,平均每天发送罗非鱼30吨左右,占昆明罗非鱼销售市场的90%强。

(二)渔业水产养殖方式逐步转变。“十一五”以来,我市水产养殖业逐渐由过去单一、独户经营养殖模式向科学化、生态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县利用良好的自然水产养殖环境,通过发展建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全县有5个罗非鱼养殖基地通过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检测,达到出口美国、日本、欧盟及东盟等国家要求的产品质量标准,渔业发展朝着打造成为省的优质渔业养殖示范基地,优质水产品输出基地的目标迈进。县随着李仙江、泗南江、阿流域中型水电站陆续建成,充分利用电站库区水域资源发展网箱养殖,由于水质好,饲养方式科学,其养殖主品种罗非鱼及其鱼片加工具备出口的检验检疫要求。2010年,县计划完成电站库区网箱5000个,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万吨,逐步使库区“移民”转变为“渔民”。区南屏镇曼连村三家村小组村民自愿组成了养鱼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信息平台,了解各类渔业生产、销售、科技等信息,为小组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产保障。该组充分利用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渔业养殖,促进了经济发展,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年底,该村民小组已有80%以上的农户养鱼,共有鱼塘800亩,平均每亩产鲜鱼一吨多,实现销售收入640万元,利润12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龙头企业是促进我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市渔业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增强。目前,具有一定实力和资金规模的罗平新海丰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建厂,计划今年10月份建成投产。加工厂计划总投资1.2亿元,加工能力6万吨/年,2010年计划加工罗非鱼1万吨,生产罗非鱼片3500吨,出口3000吨,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达到设计产能后,年加工罗非鱼6万吨,出口2万吨,出口创汇1亿美元。

(四)渔政执法不断加强。目前全市有渔业行政执法人员238人,其中:专职9人,兼职226人。全市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管理;按《渔业法》规定,严厉打击电、毒、炸鱼渔业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对渔业生产安全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渔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年共增殖放流鱼苗、鱼种和成鱼555.66万尾,共投入资金47.9万元,通过增殖放流,提高广大群众保护意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推行健康养殖,制定了《市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操作规范》、《市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下发各县(区)乃至养殖场。目前县、景东县已获农业部第四批养殖示范场称号。

二、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发展渔业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综合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仍然存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就是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竞争力。发展渔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行了渔机补贴,鲜活鱼运输绿色通道,免收过路通行费等惠民政策,发展渔业政策机遇明显。

2、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市自然生态良好,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20.2℃,坝区海拔在900-1400米之间,全市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年相对湿度79%,全市水域广阔,大小江河纵横交错,分属红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一百多条支流穿境而过,市境内长达346.5公里。据统计,全市有宜渔池坝塘67.88万亩,水电站开发将形成的库区水面面积有100多万亩,适宜稻田养鱼面积近80万亩,具有发展渔业养殖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优越的光、热、水及广阔宜渔生产自然条件为发展渔业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是最适宜罗非鱼养殖的区域之一。

3、发展渔业市场前景广阔。水产品是人类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过渡阶段,居民食物消费的基本特征是由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逐渐转变为通过动物性食品的需求而对粮食的间接需求。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也呈上升的趋势。在这些动物性食品中,水产品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据营养专家分析,鱼肉与牛肉、羊肉的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当,比猪肉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一倍,鱼肉与猪肉、羊肉、牛肉相比,其脂肪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至今,动物蛋白仍是提高人类体质、特别是发展人类智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据统计,年,我市肉类总产量12.63万吨,水产品产量3.39万吨,水产品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还比较小,发展的空间广阔。同时,我市优势水产品罗非鱼销售市场空间十分广阔,除了如周边昆明等市场,成都、重庆等市场对鲜鱼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我市达到出口检验检疫检测要求的罗非鱼鱼片,在国外市场也深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4、发展渔业效益明显。在调研中,我们认为,渔业养殖与其他农业种植业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县通达渔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罗非鱼养殖基地,平均每亩可收入2.5万元,纯利润5000-6000元/亩;县库区网箱集约化养鱼,每个标准网箱一年可养殖两季,产量可达2吨以上,产值可达到2万元左右。发展渔业养殖是一个短平快、效益高的产业。

(二)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养殖水平不高,资源闲置浪费。长期以来,我市水产养殖业依靠养殖户自主发展,政府对渔业发展的引导和投入不足,渔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养殖池塘少,养殖水平不高,养殖效益发挥不明显;全市现有宜渔池坝塘面积67.88万亩,水库面积9.1万亩(不包括水电站库区面积),目前仅分别开发利用3.87万亩和7.36万亩,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池塘亩产平均不到1吨,水库亩产不到100公斤,水产养殖水平不高。

2、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总体上看,能够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还未形成,水产养殖小、散、弱的现象依然突出,渔业占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比较少,水产养殖质量标准意识、行业自律、市场开拓、品牌意识等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

3、渔业发展机构队伍不健全,科技支撑不足。现行的全市渔业机构,从市级到县(区)实行的都是一套班子、几快牌子,技术推广人员除承担渔业技术推广,同时还承担渔政监督管理、渔业船舶管理和疫病检疫等工作,政事不分,既不能专职执法又增加渔业科技人员工作压力,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对电站库区没有专职库区渔业管理机构;渔业科技体系不健全,苗种良种基地建设滞后,主养品种罗非鱼苗种基本从广东、海南引进,养殖示范点缺乏,水产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村水产科普面还不够广。

4、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水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脆弱。每年虽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但没有经费投入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无检疫监测、防疫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三、加快渔业发展的建议

(一)把渔业养殖产业培植成“十二五”期间的骨干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电站库区、水库、人工池塘、稻田等形成的水域水面已具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将是渔业养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是要认真做好规划,把渔业养殖产业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中的骨干产业加以重视和培植。初步预测,按现行水产养殖的平均产值计算,在“十二五”末期渔业水产养殖可以形成超过二十亿元产值的骨干产业;二是要加大对渔业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进行扶持,特别对水产养殖大户及购置活鱼运输车辆等交通工具的专业户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通力合作,认真解决好推进渔业水产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解决好坝区人工池塘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通知》(云政办发〔〕25号)文件精神,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渔业用地均视作农业生产用地,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大力支持坝区人工池塘养殖快发展、大发展;四是要根据我市水产养殖的特点和实际,建议选择罗非鱼作为主养品种、优势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生态化养殖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带动整个水产养殖业上规模、上水平。

(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渔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带动渔业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因素,要着力培植引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和加工型外向型渔业龙头企业。一是要扶持好县引进的罗平新海丰食品有限公司,支持企业加快建厂步伐;二是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有较高管理水平、开拓市场能力强的企业到我市投资发展渔业;三是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支持渔业运输销售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在巩固昆明市场的同时,不断扩大对成都、重庆等市场鲜鱼及鱼片的销售。

(三)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承担对渔业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服务,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体系,切实发挥好市渔业科技单位和乡(镇)农业科技站所的科技服务作用,为渔业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保障。要大力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合作,创立引进新的体制机制,共同开发良种选育繁育,不断提高水产良种自给率和覆盖率;要立足为渔业生产服务,着重在苗种繁育、疾病防控、质量安全、健康养殖、渔药饲料等方面加强攻关研究;要创新渔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形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培育涉渔企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等新的技术转化主体,探索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向村级延伸的新模式,构建渔业科技进企入户的便捷通道,提高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要加强对渔民的技能培训,抓好对示范户、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其致富能力、创业能力和带动能力。

(四)把电站库区移民工作与库区渔业发展紧密结合

我市在开发水电站过程中,有大量的后靠安置移民。利用电站库区水域发展网箱养殖是一个短平快、效益高的产业,对于后靠安置移民是一项解决长期收入又促进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积极制定和出台政策措施对后靠安置移民进行引导,利用补偿资金发展渔业;二是对电站库区渔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对电站库区养殖密度、规模、渔具使用和捕捞量作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在保护水体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电站库区网箱集约化养鱼,切实将库区移民逐步转变为“渔民”;三是要加大对电站库区发展网箱养殖的渔民形成一个长期的扶持机制,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库区移民掌握科学养殖的方式方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切实发挥渔业专业合作社和渔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渔业专业合作社是推进渔业组织化生产的有效形式,是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载体。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大户领办,养殖户联办渔业合作社。同时,建立行业协会,逐步建立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合作组织网络体系;要发挥渔民合作社和渔业协会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等方面的集约集聚功能,将分散经营的渔户组织起来,把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环节联接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解决好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