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8:49:55

渔业保险

渔业保险范文篇1

[关键词]渔业保险渔业保险经营主体渔业保险法规北海市

一、广西北海市渔业保险的现状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捕捞的龙头,全区70%的渔船都集中在北海市,渔业也是北海的传统优势和支柱性产业。2007年北海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1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渔业产值为54.36亿,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2.1%。水产品产量9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81%。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北海渔民对渔业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下辖电建、地角、港管和涠洲等5个代办处。截止到2007年底,辖区共有大小渔船8700多艘,其中220kw以上大功力渔船2200艘,渔业人口28万人。近几年来,该分理处在上级渔业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认真结合北海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渔业互助保险,使参保渔船和渔民数量逐年提高,互保费收取额也逐年增长,2007年互保费收入突破了320万元。

二、北海市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渔业互保投保率低,覆盖面不全,应对风险能力差

北海市渔业互保十几年实践证明,互保为北海渔业生产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护神的角色。但是,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北海渔船拥有量达8500多艘,其中小型渔船约4000艘,中型(包括以上)渔船4500多艘,长期活动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更达4万人。可在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参加互保协会的渔船竟不到600艘、渔民也不足2000人。绝大部分渔民群众和中小型渔船未加入渔业互助风险保障体系。渔船投保率仅为应保渔船的13%,渔民投保率不足5%。而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同期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和2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入保率达22%和25%。

2.保险意识淡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应该说一个地区的渔业保险发展状况也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渔民保险意识。目前北海市渔民的收入普遍不高,2007年北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34元,而农民纯收入仅有3846元。当地“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又根深蒂固,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支出有很大压力。因此,大部分渔民不愿意够买保险或无力承担保费支出。一方面,北海市渔民不愿买保险或无力购买渔业保险;另一方面,北部湾传统渔场的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近几年来,北海渔船在北部湾传统渔场遭到越南武装舰船抓扣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新闻报道,2005年9月23日,广西北海市“桂北渔82018”号和“桂北渔63055”号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时,遭到越南两艘武装船只的追赶和枪击。2007年7月4日,桂合渔80151号渔船在我国南沙传统疆界线内海域(东经112°18′,北纬5°40′)生产时,被马来西亚炮艇无理抓扣,船上10名船员被判监禁6个月,渔船被没收。此外,渔船的火灾以及碰撞事故也时有发生。

3.缺乏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

渔业保险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高赔付率、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渔业保险的“市场失灵”,必须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产生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发达国家大幅度补贴渔业保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政府对渔业保险的补贴历来非常有限,对农业保险(包括渔业保险)的税收倾斜力度还非常不够。目前,北海市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渔业保险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渔业保险难以走快走远。由于渔船海上作业的高风险,渔业保险赔付率非常高,所以北海市尚无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业务。

4.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亟待建立

目前,北海市还没有对渔船和渔民保险做出相应的规定,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仍是空白。由此引发船东和渔民投保率低,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渔船等财产和渔民的生命安全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风险补偿,不利于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相比之下,渔业发达的广东、浙江等省对渔业保险均有注明,如《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规定第二十五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三、推进北海市渔业保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渔业互助保险

针对北海市渔民投保率低,应对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渔业互保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渔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树立“诚信”原则,在渔民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后,能够主动、迅速、合理地给予经济补偿,充分体现渔业互保协会对广大渔民的关怀和温暖,力争在三年内将渔民和渔船入保率提高到30%以上。渔业互助保险机构要以对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发挥互助保险扎根基层、面向渔民、服务渔业的优势,协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搞好渔民安全知识普及、引导渔民配备安全设备、倡导渔船编队生产,增强渔民自救能力和互救意识;协助做好灾害紧急救助,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尽快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生活。

保险意识淡薄是阻碍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北海市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教育力度。北海市相关渔政工作部门可以利用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对渔民进行海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渔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海上自救与互救能力,逐步提高渔民整体安全生产的素质,确保渔船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渔场”、“和谐渔场”建设。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2007年浙江省举办了“互保杯”渔民安全知识电视总决赛,题目涵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互保、渔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一线的渔民和养殖户。既普及了渔业安全知识,又有趣味性,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种模式,北海市是可以很好地借鉴的。

2.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

政策性渔业保险是今后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农业部也在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自2005年以来,上海、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市在渔业互助保险基础上,以渔业互助保险机构为载体开展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当地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力度,得到了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同。渔船、渔工入保率也有明显提高,2006年1-11月份,共有1381艘渔船和12834名渔民参加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获省财政补贴201.7万元。自2006年4月起,浙江省嵊泗县开展了政策性互保试点工作。近两年来,该县的渔工雇主责任险投保面达到了98%,渔工投保由原来的人均2份提高到目前的人均10份以上,有效提高了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灾后经济补助的压力。北海市政府可以借鉴浙江省舟山市等渔业发达地区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财政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3.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渔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商业性和互助性的渔业保险,单靠保险的收入难以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和制订特殊的政策保护措施,如实施针对投保渔民的保费补贴和针对承保机构的业务费用贴。一方面:北海市地方财政应针对渔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费补贴,吸引渔业生产者投保,并通过自愿投保与法定投保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投保范围;另一方面,除了保费补贴外,政府还可以向经营渔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业务补贴,以提高其偿付能力,增强经营积极性。2004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支持渔业保险,当年该县的渔业保险工作硕果累累。参加渔业人身保险人数由2004年的7736人上升到2005年的10002人,渔船保险由2004年的不足70艘上升到2005年的1891艘。至2005年底,全县参加渔船财产保险的渔船达2366艘,共收取保费933万元;参保船员45075人,收取保费1853万元。共理赔3145起,理赔款1228.7万元。他山之石尚可攻玉,那么象山县的成功经验则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甚至是创新。针对目前北海市水产养殖险的空白,地方政府应当“两头扶持”:养殖户购买保险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商业保险公司理赔达到一定风险警戒线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也将给予相应的扶助。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政府批准启动的一个沿海开放经济区,国家对其发展规划有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除了对渔业保险进行补贴外,北海市政府还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争取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渔业保险承保机构的营业税。因此,如果政府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承保机构的营业税,那么承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尽早出台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保险理论认为,渔业保险同渔业本身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经营渔业保险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其政策目标应与国家农业财政政策相一致,以为渔民提供风险保障,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保证食物供应、稳定市场及确保渔民生活水平等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加入WTO后竞争加剧的挑战。为了贯彻国家“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方针,我国应当对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保证。同时,对于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进行立法加以规范,并立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入渔业保险。为了尽快改变目前北海市渔业保险无法可依的现状,北海市人大应组织渔政、工商、海洋与渔业局、保监局、互保协会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在依据我国《保险法》、《渔业法》等法律规定,并参照舟山、宁波等地级市制定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渔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我国渔业保险的现状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

[2]徐英:政策性渔业保险初探[J].上海保险.2005(10)

[3]孙颖士:论渔船船员风险和渔业保险[J].中国渔业经济.2006(2)

[4]孙祁祥郑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p92-p98

[5]王晓波:中国渔业保险模式构建与发展探索[D].上海水产大学,2005

[6]郑辉: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机制研究——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D].同济大学,2006

[7]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p29

[8]虞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渔业保险范文篇2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捕捞的龙头,全区70%的渔船都集中在北海市,渔业也是北海的传统优势和支柱性产业。2007年北海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1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渔业产值为54.36亿,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2.1%。水产品产量9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81%。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北海渔民对渔业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下辖电建、地角、港管和涠洲等5个代办处。截止到2007年底,辖区共有大小渔船8700多艘,其中220kw以上大功力渔船2200艘,渔业人口28万人。近几年来,该分理处在上级渔业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认真结合北海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渔业互助保险,使参保渔船和渔民数量逐年提高,互保费收取额也逐年增长,2007年互保费收入突破了320万元。

二、北海市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渔业互保投保率低,覆盖面不全,应对风险能力差

北海市渔业互保十几年实践证明,互保为北海渔业生产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护神的角色。但是,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北海渔船拥有量达8500多艘,其中小型渔船约4000艘,中型(包括以上)渔船4500多艘,长期活动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更达4万人。可在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参加互保协会的渔船竟不到600艘、渔民也不足2000人。绝大部分渔民群众和中小型渔船未加入渔业互助风险保障体系。渔船投保率仅为应保渔船的13%,渔民投保率不足5%。而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同期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和2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入保率达22%和25%。

2.保险意识淡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应该说一个地区的渔业保险发展状况也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渔民保险意识。目前北海市渔民的收入普遍不高,2007年北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34元,而农民纯收入仅有3846元。当地“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又根深蒂固,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支出有很大压力。因此,大部分渔民不愿意够买保险或无力承担保费支出。一方面,北海市渔民不愿买保险或无力购买渔业保险;另一方面,北部湾传统渔场的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近几年来,北海渔船在北部湾传统渔场遭到越南武装舰船抓扣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新闻报道,2005年9月23日,广西北海市“桂北渔82018”号和“桂北渔63055”号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时,遭到越南两艘武装船只的追赶和枪击。2007年7月4日,桂合渔80151号渔船在我国南沙传统疆界线内海域(东经112°18′,北纬5°40′)生产时,被马来西亚炮艇无理抓扣,船上10名船员被判监禁6个月,渔船被没收。此外,渔船的火灾以及碰撞事故也时有发生。

3.缺乏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

渔业保险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高赔付率、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渔业保险的“市场失灵”,必须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产生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发达国家大幅度补贴渔业保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政府对渔业保险的补贴历来非常有限,对农业保险(包括渔业保险)的税收倾斜力度还非常不够。目前,北海市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渔业保险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渔业保险难以走快走远。由于渔船海上作业的高风险,渔业保险赔付率非常高,所以北海市尚无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业务。

4.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亟待建立

目前,北海市还没有对渔船和渔民保险做出相应的规定,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仍是空白。由此引发船东和渔民投保率低,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渔船等财产和渔民的生命安全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风险补偿,不利于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相比之下,渔业发达的广东、浙江等省对渔业保险均有注明,如《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规定第二十五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三、推进北海市渔业保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渔业互助保险

针对北海市渔民投保率低,应对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渔业互保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渔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树立“诚信”原则,在渔民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后,能够主动、迅速、合理地给予经济补偿,充分体现渔业互保协会对广大渔民的关怀和温暖,力争在三年内将渔民和渔船入保率提高到30%以上。渔业互助保险机构要以对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发挥互助保险扎根基层、面向渔民、服务渔业的优势,协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搞好渔民安全知识普及、引导渔民配备安全设备、倡导渔船编队生产,增强渔民自救能力和互救意识;协助做好灾害紧急救助,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尽快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生活。

保险意识淡薄是阻碍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北海市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教育力度。北海市相关渔政工作部门可以利用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对渔民进行海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渔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海上自救与互救能力,逐步提高渔民整体安全生产的素质,确保渔船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渔场”、“和谐渔场”建设。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2007年浙江省举办了“互保杯”渔民安全知识电视总决赛,题目涵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互保、渔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一线的渔民和养殖户。既普及了渔业安全知识,又有趣味性,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种模式,北海市是可以很好地借鉴的。

2.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

政策性渔业保险是今后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农业部也在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自2005年以来,上海、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市在渔业互助保险基础上,以渔业互助保险机构为载体开展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当地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力度,得到了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同。渔船、渔工入保率也有明显提高,2006年1-11月份,共有1381艘渔船和12834名渔民参加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获省财政补贴201.7万元。自2006年4月起,浙江省嵊泗县开展了政策性互保试点工作。近两年来,该县的渔工雇主责任险投保面达到了98%,渔工投保由原来的人均2份提高到目前的人均10份以上,有效提高了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灾后经济补助的压力。北海市政府可以借鉴浙江省舟山市等渔业发达地区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财政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3.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渔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商业性和互助性的渔业保险,单靠保险的收入难以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和制订特殊的政策保护措施,如实施针对投保渔民的保费补贴和针对承保机构的业务费用贴。一方面:北海市地方财政应针对渔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费补贴,吸引渔业生产者投保,并通过自愿投保与法定投保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投保范围;另一方面,除了保费补贴外,政府还可以向经营渔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业务补贴,以提高其偿付能力,增强经营积极性。2004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支持渔业保险,当年该县的渔业保险工作硕果累累。参加渔业人身保险人数由2004年的7736人上升到2005年的10002人,渔船保险由2004年的不足70艘上升到2005年的1891艘。至2005年底,全县参加渔船财产保险的渔船达2366艘,共收取保费933万元;参保船员45075人,收取保费1853万元。共理赔3145起,理赔款1228.7万元。他山之石尚可攻玉,那么象山县的成功经验则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甚至是创新。针对目前北海市水产养殖险的空白,地方政府应当“两头扶持”:养殖户购买保险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商业保险公司理赔达到一定风险警戒线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也将给予相应的扶助。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政府批准启动的一个沿海开放经济区,国家对其发展规划有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除了对渔业保险进行补贴外,北海市政府还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争取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渔业保险承保机构的营业税。因此,如果政府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承保机构的营业税,那么承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尽早出台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保险理论认为,渔业保险同渔业本身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经营渔业保险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其政策目标应与国家农业财政政策相一致,以为渔民提供风险保障,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保证食物供应、稳定市场及确保渔民生活水平等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加入WTO后竞争加剧的挑战。为了贯彻国家“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方针,我国应当对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保证。同时,对于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进行立法加以规范,并立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入渔业保险。为了尽快改变目前北海市渔业保险无法可依的现状,北海市人大应组织渔政、工商、海洋与渔业局、保监局、互保协会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在依据我国《保险法》、《渔业法》等法律规定,并参照舟山、宁波等地级市制定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渔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我国渔业保险的现状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

[2]徐英:政策性渔业保险初探[J].上海保险.2005(10)

[3]孙颖士:论渔船船员风险和渔业保险[J].中国渔业经济.2006(2)

[4]孙祁祥郑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p92-p98

[5]王晓波:中国渔业保险模式构建与发展探索[D].上海水产大学,2005

[6]郑辉: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机制研究——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D].同济大学,2006

[7]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p29

[8]虞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胡家辉王小波:浅析中国渔业保险模式的选择[J].中国渔业经济.2006(2).p64

[10]王海华除厚民:我国渔业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立法建议[J].农业经济.2003(2).p36

渔业保险范文篇3

[关键词]渔业保险渔业保险经营主体渔业保险法规北海市

一、广西北海市渔业保险的现状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捕捞的龙头,全区70%的渔船都集中在北海市,渔业也是北海的传统优势和支柱性产业。2007年北海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1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渔业产值为54.36亿,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2.1%。水产品产量9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81%。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北海渔民对渔业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下辖电建、地角、港管和涠洲等5个代办处。截止到2007年底,辖区共有大小渔船8700多艘,其中220kw以上大功力渔船2200艘,渔业人口28万人。近几年来,该分理处在上级渔业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认真结合北海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渔业互助保险,使参保渔船和渔民数量逐年提高,互保费收取额也逐年增长,2007年互保费收入突破了320万元。

二、北海市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渔业互保投保率低,覆盖面不全,应对风险能力差

北海市渔业互保十几年实践证明,互保为北海渔业生产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护神的角色。但是,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北海渔船拥有量达8500多艘,其中小型渔船约4000艘,中型(包括以上)渔船4500多艘,长期活动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更达4万人。可在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参加互保协会的渔船竟不到600艘、渔民也不足2000人。绝大部分渔民群众和中小型渔船未加入渔业互助风险保障体系。渔船投保率仅为应保渔船的13%,渔民投保率不足5%。而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同期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和2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入保率达22%和25%。

2.保险意识淡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应该说一个地区的渔业保险发展状况也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渔民保险意识。目前北海市渔民的收入普遍不高,2007年北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34元,而农民纯收入仅有3846元。当地“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又根深蒂固,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支出有很大压力。因此,大部分渔民不愿意够买保险或无力承担保费支出。一方面,北海市渔民不愿买保险或无力购买渔业保险;另一方面,北部湾传统渔场的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近几年来,北海渔船在北部湾传统渔场遭到越南武装舰船抓扣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新闻报道,2005年9月23日,广西北海市“桂北渔82018”号和“桂北渔63055”号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时,遭到越南两艘武装船只的追赶和枪击。2007年7月4日,桂合渔80151号渔船在我国南沙传统疆界线内海域(东经112°18′,北纬5°40′)生产时,被马来西亚炮艇无理抓扣,船上10名船员被判监禁6个月,渔船被没收。此外,渔船的火灾以及碰撞事故也时有发生。

3.缺乏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

渔业保险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高赔付率、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渔业保险的“市场失灵”,必须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产生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发达国家大幅度补贴渔业保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政府对渔业保险的补贴历来非常有限,对农业保险(包括渔业保险)的税收倾斜力度还非常不够。目前,北海市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渔业保险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渔业保险难以走快走远。由于渔船海上作业的高风险,渔业保险赔付率非常高,所以北海市尚无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业务。

4.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亟待建立

目前,北海市还没有对渔船和渔民保险做出相应的规定,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仍是空白。由此引发船东和渔民投保率低,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渔船等财产和渔民的生命安全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风险补偿,不利于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相比之下,渔业发达的广东、浙江等省对渔业保险均有注明,如《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规定第二十五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三、推进北海市渔业保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渔业互助保险

针对北海市渔民投保率低,应对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渔业互保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渔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树立“诚信”原则,在渔民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后,能够主动、迅速、合理地给予经济补偿,充分体现渔业互保协会对广大渔民的关怀和温暖,力争在三年内将渔民和渔船入保率提高到30%以上。渔业互助保险机构要以对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发挥互助保险扎根基层、面向渔民、服务渔业的优势,协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搞好渔民安全知识普及、引导渔民配备安全设备、倡导渔船编队生产,增强渔民自救能力和互救意识;协助做好灾害紧急救助,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尽快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生活。

保险意识淡薄是阻碍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北海市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教育力度。北海市相关渔政工作部门可以利用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对渔民进行海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渔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海上自救与互救能力,逐步提高渔民整体安全生产的素质,确保渔船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渔场”、“和谐渔场”建设。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2007年浙江省举办了“互保杯”渔民安全知识电视总决赛,题目涵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互保、渔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一线的渔民和养殖户。既普及了渔业安全知识,又有趣味性,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种模式,北海市是可以很好地借鉴的。

2.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

政策性渔业保险是今后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农业部也在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自2005年以来,上海、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市在渔业互助保险基础上,以渔业互助保险机构为载体开展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当地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力度,得到了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同。渔船、渔工入保率也有明显提高,2006年1-11月份,共有1381艘渔船和12834名渔民参加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获省财政补贴201.7万元。自2006年4月起,浙江省嵊泗县开展了政策性互保试点工作。近两年来,该县的渔工雇主责任险投保面达到了98%,渔工投保由原来的人均2份提高到目前的人均10份以上,有效提高了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灾后经济补助的压力。北海市政府可以借鉴浙江省舟山市等渔业发达地区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财政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3.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渔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商业性和互助性的渔业保险,单靠保险的收入难以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和制订特殊的政策保护措施,如实施针对投保渔民的保费补贴和针对承保机构的业务费用贴。一方面:北海市地方财政应针对渔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费补贴,吸引渔业生产者投保,并通过自愿投保与法定投保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投保范围;另一方面,除了保费补贴外,政府还可以向经营渔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业务补贴,以提高其偿付能力,增强经营积极性。2004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支持渔业保险,当年该县的渔业保险工作硕果累累。参加渔业人身保险人数由2004年的7736人上升到2005年的10002人,渔船保险由2004年的不足70艘上升到2005年的1891艘。至2005年底,全县参加渔船财产保险的渔船达2366艘,共收取保费933万元;参保船员45075人,收取保费1853万元。共理赔3145起,理赔款1228.7万元。他山之石尚可攻玉,那么象山县的成功经验则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甚至是创新。针对目前北海市水产养殖险的空白,地方政府应当“两头扶持”:养殖户购买保险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商业保险公司理赔达到一定风险警戒线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也将给予相应的扶助。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政府批准启动的一个沿海开放经济区,国家对其发展规划有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除了对渔业保险进行补贴外,北海市政府还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争取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渔业保险承保机构的营业税。因此,如果政府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承保机构的营业税,那么承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尽早出台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保险理论认为,渔业保险同渔业本身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经营渔业保险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其政策目标应与国家农业财政政策相一致,以为渔民提供风险保障,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保证食物供应、稳定市场及确保渔民生活水平等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加入WTO后竞争加剧的挑战。为了贯彻国家“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方针,我国应当对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保证。同时,对于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进行立法加以规范,并立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入渔业保险。为了尽快改变目前北海市渔业保险无法可依的现状,北海市人大应组织渔政、工商、海洋与渔业局、保监局、互保协会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在依据我国《保险法》、《渔业法》等法律规定,并参照舟山、宁波等地级市制定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渔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我国渔业保险的现状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

[2]徐英:政策性渔业保险初探[J].上海保险.2005(10)

[3]孙颖士:论渔船船员风险和渔业保险[J].中国渔业经济.2006(2)

[4]孙祁祥郑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p92-p98

[5]王晓波:中国渔业保险模式构建与发展探索[D].上海水产大学,2005

[6]郑辉: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机制研究——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D].同济大学,2006

[7]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p29

[8]虞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渔业保险范文篇4

展业完全依赖渔业行政执法资源大部分渔业互保从业人员以及办公设备都依赖于渔业行政部门,各级办事机构利用渔业执法行政资源和职能开展渔业互保工作。互保展业主要依托于渔港监督、船舶检验或渔政机构,在年检时强制要求渔民参加互助保险,否则不予颁发年检证书。互保人员工资、办公、展业、查勘、理赔等费用支出也大都由财政承担,理赔成本基本是无偿的。互保协会在这方面与商业保险公司相比虽说有着绝对的优势,但也挤占了大量的渔业行政执法资源。理赔制度缺少有效监督互保理赔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理赔管理制度存在一定漏洞,从查勘、定损到理算、支付赔款的各个环节均由理赔部门独立负责,缺乏透明性和有效制衡;核价、定损等关键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员在理赔过程中话语权得不到足够重视,会员的意愿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影响互保协会在渔业互保中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形象。没有专职的理赔人员渔业互保理赔主要依托于渔监、船检体系,权责没有明确的划分,理赔人员多为渔监、船检人员兼职操作,这些人员在渔业互保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制约着渔业互保的稳定发展。大案要案缺乏技术支撑对于重大的、复杂性的渔业互保案件,基层办事机构要层层报到渔业互保协会,对于该类案件的处理,单单依靠渔业互保协会内部理赔人员的力量,或缺少专业技术手段,或经验不足,理赔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往往不能准确定损、理算。地区间赔付率差距大据调查统计,渔业互保协会各地区互保赔付率差距大,相互不均衡,有的地区赔付率一直偏高不下。就山东地区来说,有些地区的赔付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有些地区在20%左右,地区间差距过大。已有部分地区和会员出现了攀比、质疑现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渔业互保事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公估机制在商业保险中的应用

公估机制的特点保险公估机构具有地位独立性、业务广泛性、技术专业性、结论客观性的特点。公估机构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查勘、定损、估价和出具损失报告书等业务活动,既不代表保险人,也不代表被保险人,而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由于公估机构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储备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其专业化程度远远高于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业务更熟练,经验更丰富,且基于其在中立立场上的判断和结论,可以有效缓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促使纠纷圆满解决。公估机制对商业保险的的推动作用在以往,理赔效率不高、理赔不公等方面的投诉一直困扰着保险业。保险公估以其鲜明的个性介入商业保险业务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商业保险市场上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公估机制后,商业保险的理赔技术更加专业化保险理赔是保险活动的重要环节。保险业发展初期,对保险标的检验、定损等工作均由保险公司自己进行,这种现象往往造成保险理赔不公、缺乏专业性。引入第三方公估后,保险公司可以借助公估机构的专家人才库,提供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弥补了保险公司资源有限、技术支持不足的劣势,能协助商业保险公司解决理赔领域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难题,提高保险行业运行的效率。引入公估机制后,商业保险的理赔结果更加公正透明初期的保险公司既是承保人又是理赔人,直接负责对保险标的进行检验和定损,做出的结论难以令被保险人信服。处于第三者地位的公估机构介入后,本着“独立、公正”原则进行查勘定损理赔,能使保险赔付更趋于公平合理,可以有效缓和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在理赔领域的矛盾。引入公估机制后,商业保险的理赔成本更加经济合理商业保险公司不可能花大成本储备各领域人才,保险公估机构的专业性替代了保险公司独立承担保险理赔领域的工作,从而实现了保险理赔工作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为保险公司节约了人才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效应以及道德风险的减少,必然会大大降低保险理赔费用。

渔业互保理赔中引入公估机制的前景分析

渔业保险范文篇5

近年来,国务院决定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这是党和政府继减免农业税与各项农业补贴政策以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配合。目前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一是精心部署,全面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去年,中央决定在我省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试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年8月13日,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纪要,我厅会同财政、保监局等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我厅还组织相关专家,多次深入试点县市,听取基层部门和养猪大户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协调组织及防疫与技术鉴定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加强与财政、保险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提供能繁母猪存量、防疫、免疫、灾害疾病死亡等情况,协助保险机构做好鉴定、标识、理赔工作,协助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能繁母猪每头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30元,省财政补贴18元,农户承担12元。在各级农业、畜牧、财政部门和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基本上做到了能保尽保。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完成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共有1773999头能繁母猪参保。按照保险政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322万元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3193万元,已全部到位。此期间,全省参保能繁母猪共死亡75271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7529万元。通过能繁母猪保险,养殖户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养猪的积极性。养殖户纷纷表示,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提前准备,认真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初,财政部决定将我省纳入水稻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厅会同财政厅、保监局、人保财险、中华联合等保险公司,迅速邀请武汉、监利、枣阳、京山等县市以及大型种业公司和部分种植业大户,就水稻保险的保险金额、保险费率、保险责任、运作方式、理赔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磋商,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省水稻实施方案。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水稻等品种的参保意愿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汇总上报全省意向性参保水稻面积,协助做好基础性工作,会同省财政厅、湖北保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水稻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水稻保险,每亩每茬保险金额200元,保费14元,费率6%。其中:农民承担25%,计3.5元/亩。县级财政补贴15%,计2.1元/亩。省级财政补贴25%,计3.5元/亩。中央财政补贴35%,计4.9元/亩。据统计,目前全省应保水稻面积为3289万亩,已承保面积为2533万亩,承保率为82%。已受理损失报案3万余件,保险公司支付赔款1.5亿元。

三是迅速行动,大力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我省奶牛数量不多,但发展速度很快,根据我省积极的申报态度和扎实的基础工作状况,财政部同意我省开展政策性奶牛保险试点工作。对此,我厅行动迅速。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在反复征求奶牛养殖业大户、规模化养殖场、畜牧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奶牛保险工作的通知,拟定了奶牛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作机制。省级畜牧部门成立了奶牛保险工作专班,并与省保监局、省财政厅、中华联合、人保财险等多个部门一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为强化沟通、协商,及时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勇于承担责任,开展基础性工作。为了规避饲养户的道德风险,各地畜牧部门对参保的每头奶牛佩戴了专用的识别标志,每县配备了1-2名专职畜牧兽医人员,协助保险公司,参与宣传投保、勘验和理赔工作,还广泛动员各地奶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奶牛保险试点工作。

目前,我省每头奶牛保险金额6000元,保费3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108元,省财政补贴108元,县财政补贴72元,农户承担72元。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9739头奶牛投保,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1万元已全部补贴到位,省级财政补贴资金已安排预算,正在核实中。据统计,此期间参保奶牛死亡776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444万元。武汉市东西湖区每年正常死亡奶牛都在400多头,以前没有任何补偿,今年参保后都获得了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参保养殖户非常高兴,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了更多的奶牛养殖户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四是深入调研,积极谋划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自然灾害是直接影响渔业生产和渔民增收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渔业与农业中其他行业相比,养殖风险更高,灾害更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渔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渔业风险还直接威胁到渔民的生命安全,一旦遭灾,往往船毁人亡、家庭破碎,严重影响渔区社会稳定。在今年罕见的雪灾中遭受重创的农业,保险赔付仅有0.35亿元。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仅水产养殖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68亿元,其中湖北省水产养殖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但渔业保险赔付为零。

正是由于渔业风险大,渔业保险也充满风险,成为商业保险公司不愿碰的“烫手山芋”,市场呈现“真空地带”。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对渔业保险“望而却步”,是由于“吃苦在先”。资料显示,从1984年至1994年10年间,全国各保险公司共收取1.14亿元渔船保险费,结果赔付了1.14亿元。以人保公司为例,在1993年之前作了10年渔业保险,基本亏损。

渔业保险的业务相对其他保险更为复杂:保险费率难以厘定,损失难于评估,理赔难度大,更易出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其中最易理解的是,成本高风险大,保险公司要做,费率就很高。费率高,老百姓保不起;费率低,又缺乏分保制度,风险集中在保险公司,致使它赔不起。基于渔业“靠天吃饭”的特性与湖北开展渔业保险缺失的现状,要真正切实的为湖北渔民系上"保险带",探索建立水产养殖灾害政策性保险机制十分必要,对此,省水产局正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调研,以提供政策性建议,各级水产部门也在围绕水产养殖业保险开展基础性工作(初步建议如后)。

二、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性保险主体是广大分散农户,承保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面临的风险种类多,既有风灾水灾,又有虫害疫病,一旦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点多面广损失大,同时,农业风险责任也很难确定,在推进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我省出现“四难”现象:

一是投保组织工作难。目前,全省农业投保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户,从数量上看,全省有1100多万农户,从遍布区域看,广大农户分散在18.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湖区平原,也有山区丘陵,参保对象非常特殊。同时,农业政策性保险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农户观念陈旧、有关部门宣传滞后、加上目前经营规模较小、农业比较效益不高、保险示范引导不够等等多重原因,农民参保的意愿还不强,认识还不到位,因此,给基层投保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道德风险控制难。种养殖业保险的标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植物,出险影响因素较多,主体因素难以判断,加上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部分保险公司在乡镇还没有实现网点全覆盖),增加了预防道德风险的难度。特别是当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偏低,比较效益较差时,农户很容易出现有灾不救,牲畜有病不治等情况,其目的就是想套取保险资金,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三是查勘定损理赔难。农业生产风险发生极度不规律,同一种作物、同一种牲畜在不同的区域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会不同,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农户之间,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也会不同,尤其是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九省通衢,迁飞性、流行性病害发生频率更高。农业灾害查勘定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比如水稻灾害就有虫害、病害、风灾、雹灾、水灾、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多种,同样是虫害,又有稻飞虱、稻种卷叶螟、纹枯病等多种,确定灾源非常困难,同时,对于损失程度分析也非常困难,比如水稻减产,就涉及到抽样检验、样本分析、常年产量评估、不同品种水稻单产理论与实际产量等多种因素。又如,奶牛死亡后,病因的检查需要专业的兽医和专门的检查设备,往往要到武汉等地的检测中心,费时费力费钱。保险公司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关部门可能高估,保险部门可能低估,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加上外出打工等,保险公司上门理赔也比较艰难。

四是农业灾害预防难。农业既要承受经济风险,也要承担自然风险,在自然风险中,灾害源非常广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险业经营非常有利,但保险公司无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只有依靠农户,依靠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依靠农业系统,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农业灾害的易发性与保险公司化灾能力的不足性,导致农业灾害防治的非可控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成长滞后等,增加了农业灾害预防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支农惠农的又一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

1、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业保险试点品种的补助标准,水稻保额建议由原来的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以上,奶牛保额由原来的6000元/头提高到8000元/头以上,能繁殖母猪保额由现行的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

2、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范围,种植业方面:将我省其他优势农作物纳入保险试点范围,如柑橘、油菜、棉花、小麦、玉米等。畜牧业方面:增设出栏肥猪的保险险种,对我省5000只以上的父母代种禽场,开展种禽保险试点。为了促进全省养羊业的发展,凡与羊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养殖合同的农户尝试开展能繁母羊的保险。目前中华联合已在罗田开展了试点工作,反响较好。水产方面:以开展渔业精养鱼池和网箱养殖政策性财产保险为主,渔民人身安全商业性保险为辅。并建议率先从26个水产大县起步开展渔业养殖政策性保险联保互保试点。保额标准比较复杂,要成立专班进行研究,保费应控制在5%以内,各级财政承担50%—80%。

3、尽快出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是将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政策性农作物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当年度的省级财政预算。二是确定市县二级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我们建议市级财政补贴5%,县级财政补贴10%。三是要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0%,并允许其列入成本核算,尽量减少农民交费额度。

4、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并主动响应政策,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保险工作才能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5、丰富农业保险主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种养殖业大户,突出这些主体的参保地位,提高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这是农业保险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农业保险业务水平,更好地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现实选择。

渔业保险范文篇6

近年来,国务院决定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这是党和政府继减免农业税与各项农业补贴政策以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配合。目前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一是精心部署,全面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去年,中央决定在我省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试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8月13日,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纪要,我厅会同财政、保监局等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我厅还组织相关专家,多次深入试点县市,听取基层部门和养猪大户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协调组织及防疫与技术鉴定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加强与财政、保险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提供能繁母猪存量、防疫、免疫、灾害疾病死亡等情况,协助保险机构做好鉴定、标识、理赔工作,协助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能繁母猪每头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30元,省财政补贴18元,农户承担12元。在各级农业、畜牧、财政部门和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基本上做到了能保尽保。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完成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共有1773999头能繁母猪参保。按照保险政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322万元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3193万元,已全部到位。此期间,全省参保能繁母猪共死亡75271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7529万元。通过能繁母猪保险,养殖户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养猪的积极性。养殖户纷纷表示,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提前准备,认真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初,财政部决定将我省纳入水稻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厅会同财政厅、保监局、人保财险、中华联合等保险公司,迅速邀请武汉、监利、枣阳、京山等县市以及大型种业公司和部分种植业大户,就水稻保险的保险金额、保险费率、保险责任、运作方式、理赔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磋商,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省水稻实施方案。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水稻等品种的参保意愿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汇总上报全省意向性参保水稻面积,协助做好基础性工作,会同省财政厅、*保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水稻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水稻保险,每亩每茬保险金额200元,保费14元,费率6%。其中:农民承担25%,计3.5元/亩。县级财政补贴15%,计2.1元/亩。省级财政补贴25%,计3.5元/亩。中央财政补贴35%,计4.9元/亩。据统计,目前全省应保水稻面积为3289万亩,已承保面积为2533万亩,承保率为82%。已受理损失报案3万余件,保险公司支付赔款1.5亿元。

三是迅速行动,大力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我省奶牛数量不多,但发展速度很快,根据我省积极的申报态度和扎实的基础工作状况,财政部同意我省开展政策性奶牛保险试点工作。对此,我厅行动迅速。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在反复征求奶牛养殖业大户、规模化养殖场、畜牧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奶牛保险工作的通知,拟定了奶牛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作机制。省级畜牧部门成立了奶牛保险工作专班,并与省保监局、省财政厅、中华联合、人保财险等多个部门一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为强化沟通、协商,及时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勇于承担责任,开展基础性工作。为了规避饲养户的道德风险,各地畜牧部门对参保的每头奶牛佩戴了专用的识别标志,每县配备了1-2名专职畜牧兽医人员,协助保险公司,参与宣传投保、勘验和理赔工作,还广泛动员各地奶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奶牛保险试点工作。

目前,我省每头奶牛保险金额6000元,保费3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108元,省财政补贴108元,县财政补贴72元,农户承担72元。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9739头奶牛投保,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1万元已全部补贴到位,省级财政补贴资金已安排预算,正在核实中。据统计,此期间参保奶牛死亡776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444万元。武汉市东西湖区每年正常死亡奶牛都在400多头,以前没有任何补偿,今年参保后都获得了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参保养殖户非常高兴,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了更多的奶牛养殖户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四是深入调研,积极谋划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自然灾害是直接影响渔业生产和渔民增收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渔业与农业中其他行业相比,养殖风险更高,灾害更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渔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渔业风险还直接威胁到渔民的生命安全,一旦遭灾,往往船毁人亡、家庭破碎,严重影响渔区社会稳定。在今年罕见的雪灾中遭受重创的农业,保险赔付仅有0.35亿元。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仅水产养殖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68亿元,其中*省水产养殖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但渔业保险赔付为零。

正是由于渔业风险大,渔业保险也充满风险,成为商业保险公司不愿碰的“烫手山芋”,市场呈现“真空地带”。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对渔业保险“望而却步”,是由于“吃苦在先”。资料显示,从1984年至1994年10年间,全国各保险公司共收取1.14亿元渔船保险费,结果赔付了1.14亿元。以人保公司为例,在1993年之前作了10年渔业保险,基本亏损。

渔业保险的业务相对其他保险更为复杂:保险费率难以厘定,损失难于评估,理赔难度大,更易出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其中最易理解的是,成本高风险大,保险公司要做,费率就很高。费率高,老百姓保不起;费率低,又缺乏分保制度,风险集中在保险公司,致使它赔不起。基于渔业“靠天吃饭”的特性与*开展渔业保险缺失的现状,要真正切实的为*渔民系上"保险带",探索建立水产养殖灾害政策性保险机制十分必要,对此,省水产局正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调研,以提供政策性建议,各级水产部门也在围绕水产养殖业保险开展基础性工作(初步建议如后)。

二、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性保险主体是广大分散农户,承保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面临的风险种类多,既有风灾水灾,又有虫害疫病,一旦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点多面广损失大,同时,农业风险责任也很难确定,在推进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我省出现“四难”现象:

一是投保组织工作难。目前,全省农业投保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户,从数量上看,全省有1100多万农户,从遍布区域看,广大农户分散在18.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湖区平原,也有山区丘陵,参保对象非常特殊。同时,农业政策性保险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农户观念陈旧、有关部门宣传滞后、加上目前经营规模较小、农业比较效益不高、保险示范引导不够等等多重原因,农民参保的意愿还不强,认识还不到位,因此,给基层投保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道德风险控制难。种养殖业保险的标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植物,出险影响因素较多,主体因素难以判断,加上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部分保险公司在乡镇还没有实现网点全覆盖),增加了预防道德风险的难度。特别是当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偏低,比较效益较差时,农户很容易出现有灾不救,牲畜有病不治等情况,其目的就是想套取保险资金,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三是查勘定损理赔难。农业生产风险发生极度不规律,同一种作物、同一种牲畜在不同的区域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会不同,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农户之间,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也会不同,尤其是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九省通衢,迁飞性、流行性病害发生频率更高。农业灾害查勘定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比如水稻灾害就有虫害、病害、风灾、雹灾、水灾、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多种,同样是虫害,又有稻飞虱、稻种卷叶螟、纹枯病等多种,确定灾源非常困难,同时,对于损失程度分析也非常困难,比如水稻减产,就涉及到抽样检验、样本分析、常年产量评估、不同品种水稻单产理论与实际产量等多种因素。又如,奶牛死亡后,病因的检查需要专业的兽医和专门的检查设备,往往要到武汉等地的检测中心,费时费力费钱。保险公司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关部门可能高估,保险部门可能低估,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加上外出打工等,保险公司上门理赔也比较艰难。

四是农业灾害预防难。农业既要承受经济风险,也要承担自然风险,在自然风险中,灾害源非常广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险业经营非常有利,但保险公司无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只有依靠农户,依靠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依靠农业系统,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农业灾害的易发性与保险公司化灾能力的不足性,导致农业灾害防治的非可控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成长滞后等,增加了农业灾害预防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支农惠农的又一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

1、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业保险试点品种的补助标准,水稻保额建议由原来的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以上,奶牛保额由原来的6000元/头提高到8000元/头以上,能繁殖母猪保额由现行的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

2、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范围,种植业方面:将我省其他优势农作物纳入保险试点范围,如柑橘、油菜、棉花、小麦、玉米等。畜牧业方面:增设出栏肥猪的保险险种,对我省5000只以上的父母代种禽场,开展种禽保险试点。为了促进全省养羊业的发展,凡与羊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养殖合同的农户尝试开展能繁母羊的保险。目前中华联合已在罗田开展了试点工作,反响较好。水产方面:以开展渔业精养鱼池和网箱养殖政策性财产保险为主,渔民人身安全商业性保险为辅。并建议率先从26个水产大县起步开展渔业养殖政策性保险联保互保试点。保额标准比较复杂,要成立专班进行研究,保费应控制在5%以内,各级财政承担50%—80%。

3、尽快出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是将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政策性农作物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当年度的省级财政预算。二是确定市县二级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我们建议市级财政补贴5%,县级财政补贴10%。三是要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0%,并允许其列入成本核算,尽量减少农民交费额度。

4、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并主动响应政策,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保险工作才能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5、丰富农业保险主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种养殖业大户,突出这些主体的参保地位,提高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这是农业保险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农业保险业务水平,更好地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现实选择。

渔业保险范文篇7

一、明确工作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渔业生产者“生命至上”的原则,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渔业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渔业安全监管,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加大对渔船救生、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渔业生产者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升渔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创建“平安渔业”;进一步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努力实现渔业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管理目标。

二、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和落实船主的主体责任,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关键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机动渔船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的规定,规范检验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把破旧、隐患渔船登记检验关,从严新增水泥船的管理,严把救生、消防设备的配备关,严把渔船档案管理关,建立统一标准的渔船档案,做到一船一档,全面开展渔业机动船的计算机入网档案管理,提高船检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基本建立起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各执法机构分工明确、监管有力、密切配合的渔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台帐、安全统计报表等基础性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重点水域的检查督察,重点检查渔船登记情况、船员持证情况、救生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及违规载客运货等。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建立渔业安全生产手机信息预警网络,在大风暴等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及时预警信号、安全防范指导措施。

五、认真组织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

今年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将继续组织开展“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去年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注重实施效果,拓展创建形式,丰富创建内容,把创建活动作为平安渔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平安示范县”建设。要加强指导,加大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渔业示范乡镇、示范户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持续深入。

六、加强对渔业生产者安全教育和机动渔业船员培训

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严格的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制度,加强培训机构建设管理,规范培训内容,重点加强渔船航行技能、避碰规则、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培训,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渔民职业安全技能培训体系。深入推进渔业互保工作,建立渔民安全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七、加强水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助

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将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水上救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培训,适时举办实地演练,组织渔业安全管理人员学习观摩。

渔业保险范文篇8

以十八届三中会全和对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全力推进渔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

(一)宣传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

1.加强政策决策宣传。认真贯彻宣传党和国家、省、市、县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2014年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全省、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与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的总体部署,提高渔业安全监管法律、政策与措施的知晓率。

2.加强工作任务宣传。深入总结宣传安全生产“党政同竞,一岗双责”和渔业船舶主体责任落实、依法加强监管执法、渔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经验做法。

(二)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3.加强法规规章制度宣传。通过印发传单、制作宣传手册、宣传专栏和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以《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省渔业船舶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省渔业船舶救助专项补助暂行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力度,普及渔业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知识,提高渔区群众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4.加强控制指标实施情况宣传。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控制指标实施情况的通报、年考核,在翌年初表彰上年度渔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一步推动渔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5.加强信息报送力度。相关单位要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信息的采编力度,提高信息质量,积极向市、县政府安办、市、县农业局网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总队报送工作信息。必须按要求完成投稿任务,信息报送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三)宣传安全生产重大专题活动

6.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制定“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在全县渔业行业深入开展宣传咨询日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向广大渔民提供渔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咨询等活动;配合县政府安委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7.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根据国家减灾委和国家海洋局有关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部署,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渔业灾害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8.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平面媒体、互联网、手机短信、户外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各种载体,宣传打击非法违法渔业生产经营行为,揭示非法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打非治违”工作常态化。

(四)宣传安全生产常识规范规程

9.制作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手册。以法制宣传、基本常识、安全技能、渔保政策等内容为重点,制作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手册,向广大渔民发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

10.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包括职务船员培训在内的各类渔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防范事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为,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11.开展渔业互保政策宣传。要从本地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做到渔村、渔港、渔船,提高渔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和全社会对渔业互助保险的认知度,将更多的渔民纳入渔业互助保险保障范围。同时结合渔业安全生产、渔业行政管理和渔业执法等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屡次、多角度广泛宣传渔业互保化解生产风险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意识,提高渔民入会参保的积极性。

(五)宣传安全生产文化环境建设

12.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要结合备汛防台风工作,按照相关预案,积极组织开展渔业防台风应急演练、渔业船舶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等活动,提升渔船自救互救和防御台风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要精心组织。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市局工作部署,认真谋划,及时部署,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注重实效。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强活动实效。

渔业保险范文篇9

关键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策略;团风县

团风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境内水域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全县总水域面积为1.3万hm2,其中可以进行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达到6866.67hm2。201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5万t,水产业总产值5.2亿元。在团风县经济发展体系内,水产养殖占有重要的比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品质及品种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养殖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市场。林群等[1]结合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现状,指出工厂化养殖因具有不受气候影响、节地、环保且高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水产渔业的发展方向。林菲[2]分析了当今养鱼界的发展,发现当今养鱼界正向“农业化、牧业化、工业化”三维立体结构发展,显现出三足鼎立之势,但目前发展中国家仍以发展农业化养鱼为主。除养殖模式外,程同海等[3]认为应着力打造生产作业环境,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渔业二、三产业。在管理方面,蒋翠红[4]指出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性管理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整个水产品产业链的追踪,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王新利等[5]认为水产综合物流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现存物流模式的缺点,较为适合中国现阶段水产业发展。目前,根据生态渔业、绿色渔业发展要求和团风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湖库实行禁、限养,部分精养鱼池被占压,这些都制约着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根据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分析在水产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为团风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团风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团风县境内水域资源丰富,有长江、巴河、举水三大水系,全县水域面积1.3万hm2(含长江和其他河沟),其中可养水面6866.67hm2,目前已养水面4800hm2。养殖品种约35个,主要有四大家鱼、中科3号鲫鱼、黄颡鱼、鲈鱼、鳜鱼、黄鳝、小龙虾、翘嘴鲌等,其中鲢、鳙、草鱼、团头鲂、鳜鱼等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水产苗种孵化场所2个,年生产鱼苗约25亿尾。水产养殖覆盖10个乡镇,团风、淋山河、方高坪、回龙山、马曹庙、上巴河、总路咀、但店、贾庙、杜皮等乡镇水产养殖面积分别为1333.33、578、530.27、946.53、241.73、465.27、322.47、328.47、134.07、196.73hm2。其中团风、淋山河、方高坪、回龙山等几个沿江乡镇水产养殖面积较大、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好、名特优水产品较集中。《团风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科学划定了水产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禁养区类型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所在的水库、湖泊、长江、河流;限养区类型为集中式二级饮用水源地、湖泊、水库、列入湖北省重点保护湖泊的保护区500m以内的池塘、当家塘;养殖区类型为塘堰、精养鱼池、稻田综合种养区、苗种繁育区。据历年水产生产统计年报数据,2016—2018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分别是6666.67、5266.67、5000.00hm2。截至2020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4800hm2(其中精养鱼池3666.67hm2,普通池塘1133.33hm2,湖库面积未做统计),渔业人口4439户、12703人。水产品总产量3133.33hm2,渔业总产值5.88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5.30亿元,水产苗种产值0.44亿元,增殖渔业产值0.14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35万元。渔业在大农业中,依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团风县水产养殖发展成效

2.1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渔业供给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全县现代化农业产业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水产新品种,发展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打造以沿江乡镇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为主,山区乡镇重点发展生态综合种养为辅的五大水产养殖片带。至“十三五”末,全县发展优质鲫鱼、小龙虾、鲈鱼、鳜鱼、黄颡鱼、黄鳝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4666.67hm2,其中鳜鱼533.33hm2、鲈鱼133.33hm2、黄颡鱼3000.00hm2、翘嘴鲌1000.00hm2(含套养面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533.33hm2,其中团风镇铁铺、严家咀、赤山桥村一带稻田养虾面积200.00hm2;回龙山大湾铺、鹞子湖一带稻田养虾面积333.33hm2。逐步形成五大水产养殖片带,即团风黄湖铁铺优质鲫鱼、黄颡鱼、鳜鱼、小龙虾等特色养殖带;方高坪、淋山河大宗鱼类规模养殖带;回龙山鹞子湖大湾铺稻虾生态养殖带;马曹庙、上巴河草鱼、鲫鱼、黄颡鱼高效养殖带;总路咀、但店优质鱼示范养殖带。

2.2渔业生态健康养殖不断推进

加强设施渔业建设,推进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积极推广工厂化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十三五”期间,建设了现代渔业示范基地2个(百容水产基地、黄湖凯诚基地),稻田养虾示范基地2个(回龙山大湾铺凯鑫虾稻基地、鹞子湖忠勤虾稻基地),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基地1个(淋山河镇胡桥村黄鳝养殖基地)、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2个(团风镇徐家楼丛火家庭渔场基地、淋山河君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湖北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基地、湖北凯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团风县江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团风县胜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团风县艳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团风县徐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设施渔业的发展和稻渔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展现了绿色无公害、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优势,提高了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3渔民科技服务不断加强

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水产养殖培训,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宣传与指导,举办“春风行动”、送科技下乡、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400人次,入户指导68人次,赠送扶贫村贾庙乡仁家冲村花白鲢、鲫鱼、鳊鱼等鱼苗5000尾。推行市场主体+贫困户模式,建设了徐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双杨水产专业合作社等2个产业扶贫示范点。

2.4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坚持生态发展,全面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严格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执法监管,严控水产养殖污染,开展“河边塘”“湖边塘”尾水治理,全面落实河湖库长制,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以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为切入点,不断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组织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绝户网清理、拆围“雷霆行动”回头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养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3团风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团风建县以来,团风县的水产养殖业主要有四大家鱼、优质鲫鱼、黄颡鱼等养殖品种。养殖品种少,养殖规模小,主要采取家庭农场及个人承包的模式进行养殖,整体连片养殖区域小不集中。大中型的养殖合作社偏少。这些情况导致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对渔业市场的把握不准,从而影响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

3.2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在春季鱼病多发季节,水产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团风县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万元。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导致大量违规用药,产生药物残留等质量问题。在池塘养殖中,水产动物疫病随时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规范用药,就会导致疫病的蔓延,危及整个池塘,对整个池塘的养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大大降低水产品的产量,从而影响渔民的收入和渔业的经济效益。

3.3特大灾情抗风险能力弱

水产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据统计数据了解,2016年的特大洪水灾害导致团风县全县渔业受灾面积达到4713.33hm2,水产品产量损失达到22636t,苗种损失11630t,渔业机械损失5135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全县水产养殖户均未对水产养殖进行投保,保险机制不完善、保险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为水产养殖业是高风险行业,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水产养殖业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渔民面对灾情的应对及抗风险能力的强弱也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4团风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

针对团风县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经过数据分析,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对比,发现其成因主要集中在当地养殖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养殖技术人员有限、品牌意识薄弱,养殖技术水平低、渔业支撑体系不健全等。

4.1养殖业保险制度不健全

中国水产养殖保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与地区间的发展水平不一,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模式并存。由于水产养殖业具有投入高、产出高和风险高的特点,其发展迫切需要保险的支持。2017年在洪水灾害来临前,团风县政府计划出资给水产养殖贫困户购买水产养殖保险,但因为该行业面临承保操作难度大、道德风险防控难等挑战,最终未能成功投保。2017年团风县水产业受到重创,也进一步说明将水产养殖业纳入保险理赔范畴势在必行,让水产养殖户能安心发展水产养殖,真正从中获利。

4.2养殖技术人员配备有限

团风县属贫困县,工资水平偏低,在人才引进方面没有优势,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流失,现在团风县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的人员只有3个,年龄均在45岁以上,老龄化十分严重。在春季疫病多发季节及出现严重渔业灾情时,现有的养殖技术人员完全不能及时对养殖户进行科学地指导,影响了团风县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

4.3养殖业支撑体系不健全

一是苗种体系建设滞后。团风县苗种基础设施老化,专业从事苗种培训地基少,亲本退化,名特优苗种不足,良种覆盖率不高,新品种开发与应用鲜见新突破。大部分名特优品种需从外地购入,比如小龙虾苗种需从鄂州购入,鳜鱼主要来自于广东等地,名特苗种的供应受制于人。二是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病防体系不健全。虽然团风县在全省的带动下建立了疫病防疫站机构并购入了基本的设备,但是由于没有专业从事疫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项研究疫病防治的经费,疫病防治工作还无法有效开展。三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养殖业科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成果不多,基层推广体系弱化,科技成果到户率和应用率不高,养殖业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

4.4养殖业发展支持保障不足

养殖业市场主体、养殖大户申报“二品一标”、申创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积极性不高,品牌意识不强。部分鱼池水质监测系统、进排水等配套设施不全,达不到现代渔业建设要求;针对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较少;水产养殖投入成本大,养殖户融资较难;水产品养殖保险尚处于空白,水产养殖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5团风县水产养殖发展对策

5.1依托项目建设,打造现代渔业示范区

一是着力发展设施渔业,积极开展向上争取资金,加大鱼池标准化改造力度,重点抓好齐鑫、凯诚两个中央现代渔业项目基地、省级现代农业发展水产专项基地以及水产板块基地建设。二是着力发展“高效渔业”,不断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以“十大名优品种、十大实用技术、十大优化模式”为重点,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稻虾、稻蛙共生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努力扩大小龙虾、河蟹、黄鳝、鳜鱼等名优产品养殖面积,力争全县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333.33hm2。大力推广先进渔业科技,集合资源,聚焦投入,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三是着力振兴“水产种业”。加强水产苗种的培育,引进和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苗种企业,对名特优、小龙虾等苗种繁育进行科技通关,针对四大家鱼的亲本进行更新换代,切实提高团风县良种自给率及覆盖率。

5.2调整产业结构,做强渔业品牌

一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实行分区养殖,发展订单渔业,加快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建设稳定、高产、优质原料基地。不断加强品牌创建。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壮大苗种产业。二是盘活资本,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资本渔业”。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融资、投资入股、兼并重组,不断壮大团风县水产养殖市场主体。三是做强渔业品牌,大力发展渔业品牌效应,支撑品牌建设,将原有的品牌做大、做强、做实,创建驰名商标,打造团风名特优及特色养殖系列,努力成为全省的主导品牌和特色品牌。

5.3科学规划,构建现代化水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科学规划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团风县区位优势、水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和引进的齐鑫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的科技优势,科学制订水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步推进,差异化发展。二是构建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水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依托现代水产业示范区、水产品加工园区等平台,加快形成县城有区域性水产品市场、乡镇有骨干水产品市场、各村有产地市场、基地有塘头市场的水产品市场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现代交易方式。推进水产品订单销售、冷链物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为水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便捷有效的渠道。四是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围绕市场建设,配套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水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标准化管理。目前已建设的水产可追溯平台直连接了3大合作社,后期要加大水产可追溯平台的建设,提高县、镇、村的覆盖率。

5.4发展特色养殖,满足市场需求

在传统普通水产品品种养殖的基础上,逐渐寻找有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种进行养殖,达到少量、精养、高收益的目的,不但要满足现有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同时要满足其他地区对水产品的需求。在科研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水产科研项目,争取政府支持,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可以在传统品种上进行选育,提高传统品种的抗病性及生产能力,重视稀有品种的保护与养殖。

5.5完善金融保险制度

在产业化、健康化的同时,需完善投资风险担保机制,以求健康可持续发展。渔业的保险经营应与国家农业政策相一致,渔业保险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因此不能单独依靠市场实现均衡,建议可以采用以下的保险模式:一是渔业互保模式,由政府推动,形成政策性、非盈利的组织,政府不对该组织收税,组织内互保成员之间自我组织、自我管理、风险共担和互助共济,为所有成员提供风险保障。这种组织运行模式,使得互保成员间利益捆绑,所有成员都会监督和自觉减少风险发生,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商业保险模式,把商业保险引入淡水养殖行业,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政府不仅需要对购买淡水养殖保险的养殖户进行补贴,而且需要对经营淡水养殖保险的公司提供补贴,通过融合政府对淡水养殖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符合团风县实际情况“财政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淡水养殖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团风县淡水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5.6提高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治工作是影响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目前,团风县对水产疫病防治的研究和防治远远滞后于生产方面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用药剂量的增加都导致病害防控能力变弱。要提高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可以通过加大团风县疫病防治站的建设,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选育,开展鱼类免疫机理方面的研究,研制安全无公害的水产用兽药,在养殖户中提倡健康养殖管理。

6小结

团风县水产养殖业从建县发展到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养殖面积不断增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不断提升,品质不断增强。但在出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疫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监管机制有待加强、技术人员配备有待提升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问题的局限性:团风县的发展情况较为复杂,本研究对团风县水产养殖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还停留在较为表面和理论的层次上。基于团风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所提出的建议也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的效果和实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团风县水产养殖业与周边乡镇的水产养殖相比具有竞争力,随着周边地区水产养殖的发展,团风县如何继续发挥自然优势,保持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群,王琳,黄修杰,等.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132-134.

[2]林菲.工业化养鱼将成世纪绿色产业[J].北京水产,2001(4):9.

[3]程同海,宋波,周海嘉.浅谈加快水产养殖产业化进程[J].苏盐科技,2005(1):26-27.

[4]蒋翠红.水产养殖业可追溯性管理与渔业可持续发展[J].南方农业,2016,10(3):152,154.

渔业保险范文篇10

一、参保范围

*区范围内20*年*月*日前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社(,下同)统销”户籍的现渔业村组人员、市水利工程征用地人员。

二、身份确认

“社统销”户籍的渔业村组人员身份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予以确认。

三、参保规定

(一)凡符合参保条件的渔业村组人员、市水利工程征用地人员按照《*区实施<*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㈢》规定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费,再按办理时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24个月的过渡性生活费补贴,进入补充社会保险后纳入镇保。

(二)符合参保条件的渔业村组人员、市水利工程征用地人员中男性年满55周岁不满6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选择参加镇保的,按照《*区实施<*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㈢》规定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费,在未达到镇保退休年龄前的生活费,按办理时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次性缴纳,进入补充社会保险。

(三)符合参保条件的渔业村组人员、市水利工程征用地人员中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人员,选择参加镇保的,按照《*区实施<*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㈢》规定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费,纳入镇保。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凡已按照《*区实施<*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㈢》中“关于渔业村组‘社统销’户籍人员参加镇保问题”第㈢项规定参保的,原个人承担部分由所在的镇政府予以退回。

(二)渔业村组人员中现为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人员,不再纳入此次参加镇保范围,所在的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将其参加城保、镇保的缴费年限,按规定计算或折算为镇保缴费年限后,由所在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一次性为其补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和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费。

(三)户籍已转性的原“社统销”户籍的渔业村组人员不再属于参保范围。

(四)已城保退休的原“社统销”户籍的渔业村组人员不再列入参保范围。

(五)参保缴费标准

1、区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按照20*年镇保缴费基数人均56820元缴费标准由市级财政补贴80%、区级财政补贴10%的参保资金,不足部分参保资金由各镇、*工业区及有关单位承担;

2、区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以外的人员参保,按照20*年镇保缴费基数,一次性缴纳的参保资金由各镇、*工业区及有关单位承担。

(六)水利工程征用地人员参保

水利工程征用地人员参保按照区水务局确定人数办理,缴费基数按照20*年镇保缴费基数,参保补贴资金为人均56820元缴费标准由市级财政补贴80%、区级财政补贴10%,不足部分参保资金由相关镇承担。

五、失水渔民参加镇保的手续办理

(一)由各镇、*工业区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关于失水渔民办理就业和社会保障、户籍‘农转非’”的书面申请报告,并附各镇、*工业区渔业村、组办理就业和社会保障、户籍农转非人数明细表。

(二)区政府下达各镇、*工业区失水渔民参加镇保资金补贴人数明细表。

(三)失水渔民参加镇保人员花名册2份及人员花名册软盘;花名册人员身份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盖章确认后报区镇保办审核盖章。

六、参保补贴资金的使用规定

失水渔民、水利工程等人员参加镇保的市级财政补贴资金一次性汇入区社保中心,在办理镇保时结算,区级财政补贴资金确保在年内到位。补贴资金必须按照参保人数对应匹配,坚持“匹配一个对象资金,解决一个对象参保”,确保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凡实际办理参保人数少于资金补贴人数的,必须按实退出未参保人数的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