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22-09-23 11:16:00

党建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市委组织部于**年7月26日至8月1日派出了6个调研组,分赴全市17个乡镇党委及有关市直单位、非公经济党组织开展了党建调研周活动。调研组连续七天深入乡(镇)、村,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改进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明确各级党建工作责任制等9个方面的内容,采取检查、座谈、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的方式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调研期间,召开市、乡、村三级共65场座谈会,发放1000余份征求意见表。通过调研,发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收集到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22个党(工)委,685个党支部,有16484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87名;女党员1825名;少数民族党员41名;35岁以下的党员2265名,35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党员8862名,60岁以上的党员5398名;大专以上文化的党员3023名,中专(高中)文化的党员5234名,初中以下的党员8227名。

全市有农村党支部338个,农村党员11655名,其中:女党员1245名;35岁以下的党员1240名;35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党员5763名,60岁以上的党员4652名,占总数的40%;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的党员114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3379名,初中以下文化的党员7608名。全市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支部13个,有党员136名。

二、近年来党建工作情况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1、能较好地执行市委的党建工作制度,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乡镇村基本上能结合各自实际,较好地贯彻落实我市党建工作的各项决定和工作措施,较好地执行了党员“红本子”、党员教育管理“六个一”、“三评促和谐”以及“好班子”公示牌等制度,让农村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和关爱。如泽覃乡在实施党员“红本子”过程中,要求每位党委委员每季度必须对所挂钩联系支部的“红本子”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抽查,使基层的党组织生活趋于正常化;云石山乡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农村党员“十带头”活动以及农村“八好”家庭评选,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三评促和谐”活动。去年,全乡共评议出优秀共产党员39名,不合格党员2名,评出优秀村干部13名,评出“八好”家庭829户,有效保持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和活力;万田乡木瓜村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大力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对患病住院、生活困难及去世的党员,支部坚持派人带上慰问金前往看望,此举使党员有了归宿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党的吸引力,一位村民年龄已经50多岁了,仍主动要求入党;云石山乡超田村推行“好班子”公示牌不到一个月,就收集到群众对好班子建设的意见建议20余条,通过整改问题,采纳建议,提升了班子建设水平。

2、能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积极探索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各乡镇村面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黄柏乡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实行党委推荐、支部自荐、双向培养、共同考核的发展党员机制,扩大了发展党员视野,提升了发展党员质量;万田乡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结合实际,在广东省惠州市成立了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并明确一名党委委员挂钩联系该支部,确保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正常化;沙洲坝镇沙洲坝村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了党员承诺为民办实事公示制,深化村务公开,推行了村务质询制度,此举有效地转变了干部作风,解决了许多基层难题;象湖镇党委以“三评促和谐”活动为契机,根据评议结果安排镇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

(二)机关、学校、非公经济党建工作

1、机关党建能结合各自行业特点,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如地税局在全系统开展“学习年”活动,在落实“”的同时,聘请专家学者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党章等党课,抓好地税窗口建设,要求一名党员带动一名职工,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教育局党委结合实际,在中小学校和党员中开展了助学帮困、扶智帮困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内,局机关党员捐款5200元,救助58名贫困学生,各中小学校为496名贫困学生减免费用近2.5万元,局党委还在全系统广大党员中积极倡议,筹集善款3.8万元,帮助17名先进性“唇腭裂”学生实施修复手术。

2、非公经济党组织的桥梁作用日益凸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赣南闽光公司按照“三个培养”的要求,注重发现和积极引导平时表现好、有入党愿望的青年,积极建议公司董事会大胆使用业务骨干党员,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化工机械公司党支部积极开展维护职工权益、帮扶困难党员活动,提高了党支部的威信。目前,13名党员中有7名党员为公司中层以上干部。

三、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太正常,党员队伍活力不够。大部分村党支部保证不了每年发展一名党员,有的支部甚至三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先进性,究其原因:一是发展党员“源头”不畅。特别是农村基层,年青、有知识、素质好、有能力的村民大部分外出,或者是忙于发展产业、经商,很少与支部沟通交流,对党的宗旨和内涵不了解,缺乏入党热情;二是党组织本身的吸引力不强。很多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切合实际,有的仅仅停留在开个会,学文件、传达会议精神上,党员在政治上、商讨事关全村的大事中没有体现先知先觉、参与决策的优越性。在平时,党组织更多的是强调党员的义务,往往忽视了党员的权利保障,村民不容易看出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哪,对党缺乏积极向往的兴趣。

2、年龄结构偏大,致富能力不强,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由于全市农村党员的发展连续多年呈负增长,导致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60岁以上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0%,农村党员平均年龄超过55岁。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致富能力不强,大部分农村党员尤其是老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富裕,相当一部分党员的家庭收入在当地处于中低水平,有的老党员丧失劳动力后生活甚至在温饱线以下。在经济地位占主导力量的社会环境下,党员的生产发展情况、生活富裕程度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3、党员在年龄、知识、技能等方面无明显优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一是基层组织对党员的各种培训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不多,即使有培训也缺乏实用性,党员的学习机会少,难以掌握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知识,影响了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二是老党员、低学历占大多数的农村党员结构,决定了其自身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强,导致农村党员在政策法规、科学文化及各种技能,尤其是致富技能等方面,相比其他群众无明显优势。如在新农村建设各个领域中,有能力担任领头人的党员难挑选。

4、党员外出量大,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措施有待探讨和更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村劳务输出日益加大,许多有经营头脑、思想活跃、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党员外出谋生。据调查反映,全市农村长期或短期流动党员数占农村党员总数的比例接近1/4。流动党员外出后,本地党组织对他们的工作、思想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了解不多。其原因有三:一是流动党员忙于生计,缺乏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的意识;二是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缺少对其联系和管理的方式;三是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措施方法上乏力。

5、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破旧不堪,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部分村沿用过去的破烂村部,如万田乡8个行政村有7个村仍沿用老村部。有的村在旧村部废弃或倒塌后,一直租用民房办公;有的村虽有村部,但缺乏办公设施,无法正常地开展好组织活动。

6、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处于“二线”状态,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是岗位意识不强。有的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党建工作责任意识,开展党建工作思路不清晰,方法、点子不多;有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认为支部书记是虚职,属于“退二线”状态,做好做坏一个样;有的认为机关党组织的职责是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是配角,如果行政负责人不支持党建工作,尤其是不给开展党建活动必要的经费,那么党建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二是对党员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对党员的教育大多数停留在学习文件上,没有做好与业务及其他工作的结合文章,未能和评先评优有效的整合,体现党员的先锋作用;三是党建活动经费困难。不少单位往往以经费紧张为由,不拨或不能保证一定的经费,一些必要的活动因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

7、《党员管理服务手册》在设置和要求中存在一些不足,执行效果与预期要求有差距。一是乡、村两级对“红本子”的管理使用没有及时跟踪管理,对“红本子”的填写难没有采取一些措施和办法;二是“红本子”的设置内容上存在一些操作不便的地方,如有的栏目不好填,有的内容记录费劲,加上部分农村党员缺乏书写记录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影响了“红本子”的填写。三是“红本子”对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和内容,所含内容与农村实际工作,特别是党支部、党员如何联系、服务好群众没有可操作的方法,缺乏实用性。四是《手册》忽视了不同行业的个性问题,对不同类别的党员适用性不强。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1、完善开放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一是营造培训党员的社会氛围。重视对党员群体的培训,在全社会形成培训党员的共识和合力,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党员。二是建立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党员人力资源信息库,将全市党员的基本情况、能力特长等录入电脑,保证各级党组织一定的党员教育经费,支持党员进行“点菜式”培训。三是在市、乡两级组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采取定点培训和深入基层巡回培训的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多层次、多知识的培训。四是拓宽培训阵地和培训内容。选择各类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党员的现场培训基地。五是拓宽培训形式和手段。重视利用电教片来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在电视台开辟农业实用技术栏目;编写一本方便易读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党员读本。

2、构建关心关爱党员的制度体系,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吸引力。一是建立困难党员扶助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党员、老党员建立台帐,建立全市困难党员扶助基金,制定完善相关的扶助措施和制度;二是建立党员发展生产的帮扶机制。在各种技能培训、外出务工、生产发展等方面优先考虑党员;三是建立体现党员政治优势的议事机制。如在商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时,先召开党内会议,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过程中,先征求党员意见;在村(居)换届选举或其他理事会的组建中,优先考虑是党员身份的村民。

3、转变发展党员观念,拓宽发展党员新路子。一是加大发展党员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党员先进、党员光荣的氛围,树立党员先锋作用的好形象;二是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对重视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党员、重视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的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照顾,既提升了负责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又增强了入党对象的荣誉感。三是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对党员的生产生活适当给予方便,如在发展办理各种证件、参加各种活动给予优先权。

4、明确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基层党建长抓不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在各级党组织树立不抓党建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的观念,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党建工作挂点联系、驻点调研、目标落实、年终考核等制度;制订工作目标时,把党的建设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二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引入党建工作实绩要素。把党建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用、提拔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进行详细规定,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合力。四是营造出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加大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对党建工作经费的建立一套良好的投入机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实行权责结合;进一步理顺好机关支部书记与行政负责人的关系,明确党组织和负责人的职责,进一步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

5、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一是对流入外省(市)的流动党员管理实行协议制。村党支部为每位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管理证》,每年与流动党员签订协议,要求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经常与村党支部保持联系,每月或每季度寄回党员个人在外地的工作、思想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材料,并加盖流入地党组织公章。二是对农村流入本市城区的流动党员,委托街道社区管理。以居委会为中心划分若干个社区,从现任或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中挑选熟悉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兼任街道社区组织员,对流动到社区的外来党员加强管理和服务,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6、对《党员管理服务手册》的内容和栏目进行调整,发挥《手册》管理党员、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是《手册》大小依照《公务员考核手册》设计,便于携带。二是栏目设计作适当调整:增加支部年度工作计划栏目册;增加党员职责栏目;参加组织生活和接受组织谈心两个栏目可适当扩大;做好事实事情况中“接受或证明人签字”一栏改为“活动组织者签字”;增加党员担任职务栏和荣誉栏;增加党员接受培训情况栏目;增加党员收听收看党员电教片的情况;增加流动党员必填栏目。三是对《手册》的内容在注重党员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兼顾个性设计。按照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单位、非公经济等不同类别在具体要求上增加不同行业的栏目设置,使不同行业党员能对照各自的先进性具体标准,自觉践行先进性。四是对《手册》的填写、使用专门制订管理和督查措施。在一开始推行《手册》的规范填写、正常使用时要作一些硬性要求,明确各级党组织的不同责任。

7、建立“党务公开、阳光承诺”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拓宽党务、政务公开渠道,推选党委与群众“零距离”工作法。把党组织的承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各乡镇建立“阳光政务公示栏”,公开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办的实事,要解决的问题;每位党委成员的联系号码、分管工作、履行年度计划的工作职责、联系驻村工作情况以及承诺为群众办事的工作目标、进度;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职责、办事流程;同时,推行“首问责任制”、“承诺办结制”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务、政务工作透明度,拉近党群、干群距离,提高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的效率。市直各单位要通过建立“阳光政务公示栏”,把工作职能、办事程序、年度计划安排、承诺及每位班子成员的分管工作等情况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8、组织党员开展好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员践行先进性的主动性。各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要根据党员的不同岗位和工作实际,组织党员开展好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如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创“五型”党员、“我为党徽添光彩”等活动;在企业党员中,开展“比奉献”、争当“生产标兵”等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