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支部协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4 11:50:00

远教支部协会的调查报告

*年以来,余庆县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开展“支部+协会”工作,同时将远程教育与之结合起来,形成了支部、协会、远教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支部发动

一是发动和带领村委会、党小组、村民小组和群团组织,积

极参与协会建设,指导帮助协会选举负责人,为协会推荐各类人才,指导帮助协会建立专业分会、专业小组,完善协会的内部组织体系。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专业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办公场所、活动阵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并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专业协会。

大松村下寨组农副产品营销协会,在党支部的组织和引导下,由分管党务的副书记联系协会会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协会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协会会员通过组织种植和营运农副产品发挥了较大的带头作用,帮助当地农户找到了发展产业和致富增收的好路子,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去年下寨的农户每户仅辣椒的种植和购销收入就在6000元以上。

二是发动协会与远程教育站点共建、共管、共用。建立协作约束激励机制,协会与远程教育站点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合作行为。协会为站点提供一定运行经费,站点为协会提供学习培训、信息收集和活动场所。光明村生猪养殖营销协会每年为站点提供2000元的运行经费,松烟村养殖协会按每头猪2元的标准分配给远程教育站点作为站点服务报酬。

(二)协会带动

一是利润带动。通过建立利润分配、风险补偿机制,实现协会与千家万户之间的合作,带领群众利用远程教育学知识、入市场。白泥镇养殖协会制定了党支部、协会、会员之间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会员“降本利润”和销售利润,即在仔猪供给、饲料销售按一定比例打折销售给会员,高于市场价每斤0.05至0.1元标准回收生猪。使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降低40元左右,总利润可达120-180元。龙家镇光明村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采取了“联保联防,包治包赔”的方式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使广大养殖户实现了零风险养殖。“联保联防、包治包赔”,即会员按每头猪20元的标准向协会交纳养殖风险基金,由协会防疫员对会员的生猪免费防疫接种,免费发放消毒药、驱虫剂、洗胃健胃药品,免费治疗发病生猪,造成死亡全额赔偿,基金不足部分由协会自行负责。如黎平组养殖户张厚强加入协会不久,4头仔猪染上猪肺疫全部死亡,协会按章程规定,以每斤5.5元市场价赔偿其770元。

二是协议带动。协会与会员按照“双方自愿、互惠互利、契约管理”的原则签定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利润分配方式与风险补偿办法及其违约责任。白泥镇大龙养殖协会要求养殖户加入协会必须达到每批出栏6头以上规模,足额交纳会费,并按照协会的技术要求搞好养殖,参加学习培训等。松烟镇大松村辣椒种植营销协会还把会员必须按时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写进了协议。

三是扶持带动。协会按照会员的生产投资、养殖规模等情况,将其分为扶贫攻坚型、梯次开发型、普通实惠型、大户专业型等类型,通过政府担保无息贷款,赊销生产资料,个别技术指导等形式进行分类扶持指导。建立了定期培训会员制度、定期巡回指导等工作制度,提高协会会员的技术水平,形成以技术为支撑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降低风险赔偿成本。敖溪镇官仓村生猪养殖协会成立后,每周定期组织会员到站点学习养殖技术,并派出技术人员到协会家中现场指导。同时,针对协会会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高低不均等现状,采取结“三帮对子”帮教活动,即:男帮女,老帮少,文化层次高的帮文化水平低的。通过三个月的系统学习,协会会员均掌握了生猪防疫、饲养、常见病的诊断等技术。协会养殖生猪的规模不断扩大,协会会员户均可实现增收300余元。

(三)远教推动

远程教育站点利用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优势,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切实为协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努力使远程教育成为协会的“专家组”和“顾问团”。花山乡万里村远程教育站点采取“两日制”为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规定每周一为干部学习日,周五为协会学习日。龙溪镇苏羊村建立“5+1+1”学习制度,规定站点每周五为协会会员和群众开放,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每周分别对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同时,站点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打造信息传播平台,为协会装上“顺风耳”和“千里眼”。今年3月,敖溪镇指挥村畜牧水产协会通过远教网络了解到贵阳新希望饲料科技公司愿意以公司出资发展生猪,然后以市场同期最高价收购的信息后,立即派人与该公司联系,购进猪种,实行规模化养殖。目前,会员户均增收上百元。白泥镇在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时,都要通过远教网络对收集到的信息认真分析。满溪柑桔研究协会积极发动群众建设满溪河流域“红金桔长廊”,扩大柑桔种植面积,使之走出小圈子,进入全国大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已发展红金桔5000余亩。白泥畜禽产销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大力宣传,推广“121”效益分析法养猪,现全镇已建立了5个生态养殖小区,有350余户走上了生态养殖之路。

二、初步成效

(一)“支部+协会+远教”,找到了支部、协会、远教的结合点,实现了三者之间的相融互促

一是突出了学习培训的有效性,解决了教学组织难的问题。“远教+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将远程教育站点明确为专业协会活动室,采取支部牵头,协会负责组织的方式,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了远程教育教学组织难的问题。目前,全县有27个协会利用远程教育培训会员10000余人次。光明村养殖协会制定了培训计划,建立定期培训会员制度,定期组织会员到站点学习,同时还经常向会员发放文字资料和光盘,满足会员的培训需要。大松村辣椒种植营销协会,采取流动播放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人员送教上门为会员开展服务。敖溪镇官仓村老田村民组养鱼大户蒋传武,是该村养鱼协会的会长。自2003年8月该镇远教点开通后,他积极组织养鱼协会会员到站点学习有关养鱼技术。去年年初,将4亩稻田改为鱼塘,并在鱼塘上修建了鸡鸭舍,搞起了立体养殖。去年,他的立体养殖产值达3.4万元,获利1.5万元,相当于种8年水稻的收成。在他的带动下,今年老田村民组又有14户搞起了立体养殖,兴起了养鱼潮。

二是突出了知识上的互补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通过现代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的一种远距离的教学活动。农民从网上可以学到丰富的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拓宽眼界,更新观念。但远教节目也存在着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过多的不足,有些课件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协会是农民自发成立的一种生产协作组织,在长期的农村生产实践中,协会摸索和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用技术知识体系,对指导本地农业生产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协会在组织农民参加远教学习的同时,还选择会员中的大户作为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和演练场,由协会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解答疑难,帮助农民进一步消化知识,增强了学习效果。全县已建立了烤烟、苦丁茶、水果、生猪、山羊等种养示范基地123个,组织群众在基地开展培训30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万里村养殖大户胡光银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后,积极探索种草养畜新路子,目前存栏羊120只、牛20头。万里村养殖协会把他的养殖场作为养殖示范基地,每次举办畜牧养殖培训班后都要组织培训对象到他的基地上参观学习。花山村三塘村民组蔡德树参观了他的基地后,深受启发,决定学习胡光银的经验,搞种草养畜,扩大养殖规模,在协会和胡光银的指导下迅速提高了养殖技术,现已养殖山羊150多只。

三是突出服务上的交互性,有效解决了远教站点运行经费的问题。远程教育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探索以站养站机制,减轻财政负担,是解决远教工作经费的有效办法。一方面,各远教站点主动为协会提供学习场地,搞好学习培训服务、收集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协会也在经费上全力支持远教工作。目前,全县有23个协会为站点提供运行经费2.4万元,为群众发放课件光盘1200余张。

(二)“支部+协会+远教”,开阔了基层党员干部视野,增强了为民办事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远教+支部+协会”把农村党建、远程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后,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转变了工作重心,从过去的“跑田坎、抓计生、催粮款”等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握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动权,带头参与协会和远教工作,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靠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把“指手划脚”、“直接干预”变成“做给你看、帮着你干”,成为运用科技的“示范人”,发展经济的“规划人”,项目基地的“领办人”,产品营销的“经纪人”,生产经营的“服务人”,利益风险的“保护人”和疑难问题的“化解人”,从而改变了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习惯,增强了工作的示范性、直观性。构皮滩镇太平社区党支部组织干部观看《色绿春早》等课件后,积极对接收大电站,引导群众巧打“四张牌”(资源牌、绿色牌、经营牌、劳务牌),破解农民增收致富难题。该村还办起了集体经济实体沙石场3个、砖厂2个,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群众提供沙石、砖瓦、水泥等,为群众修房造屋。村民看到了他们为民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牢骚怨气少了、情绪少了,理解增加了、信任增加了、干劲增加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三)“支部+协会+远教”,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农村储备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远教+支部+协会”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了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服务体系,能够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增强了发展的内动力。建立健全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团结互助的分工合作机制,增强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协会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协会会员的培训,创新了培训形式,使培训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由灌输式向自主式的转变,由传统化向现代化的转变,由单一的静态形式向动静结合的形式转变,增强了协会的造血功能,提高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县培养农村能人8000余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生力军,还涌现出了一批学用标兵。敖溪镇胜利村开发荒山建果园的祝常亮,经常到镇接收站学习管理和营销知识,并将适用的光盘借到家中观看。通过学习,他迅速转变了“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主动出击,专门订做了包装盒,打出了“蜜香梨”的品牌,还投资在公路边修建了宣传栏。经过一番努力后,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打破了多年来的销售“瓶颈”。龙溪镇中药材协会会长杨家林观看农村远程教育后,认识到了用先进手段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投资12000元购置了2台电脑,拉通了宽带网,在网上做起了生意。他最大的感受是:跑痛脚板,不如鼠标一点,网上信息来得快,生意兴隆遍四海。

三、几点启示

“支部+协会+远教”,是构建大远教工作格局的有益尝试,为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使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大开放的理念

“远教+支部+协会”的实践证明:由于有了党组织正确领导和协会有力带动,使远程教育找准了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要树立大远教的理念,把远程教育工作摆到经济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思考和谋划,真正使远程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之中,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形成大远教的格局,基层党组织应加强与各级部门及社会力量的联系与协调,整合资源,丰富培训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延伸远程教育培训手段,增强远程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大服务的理念

“远教+支部+协会”的实践证明:只有树立了服务意识,并积极参与到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群众全心全意服务上,远程教育才有着力点和落脚点。远程教育是服务“三农”,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开展工作,其本身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远程教育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服务,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远程教育不仅是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而且应该成为具体的实践者。

(三)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支部+协会+远教”的实践证明: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尽心尽力,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要为群众办实事,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掌握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为此,党员干部群众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运用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学习,增强发展的内动力,争做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争做学习型、技术型、经济型的农民,加快农村小康社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