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统战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05 07:27:00

市县统战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县统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了解收集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情况,为中共**市委出台新的加强统战工作决定提供参考,中共**市委组织县级统战工作调研组,历时1个月,赴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统战工作情况调小陈老师工作室研,听取了各县(市、区)的汇报,走访了相关的部门、企业和乡镇,召开了7场座谈会,参加对象包含统战系统单位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党外代表人士、民营企业家代表,乡镇统战委员及县(市、区)委有关领导,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调研组对了解收集的统战工作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一、县(市、区)统战工作总体情况

1、各县(市、区)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四个纳入”得到较好落实。市委11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县(市、区)委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贯彻,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市委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落实,统战工作得到明显的整体推进。各县(市、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2次以上研究统战工作,重大的统战工作任务活动,主要领导能主动过问、批示,分管领导抓具体落实;各县(市、区)、乡镇党委中心组每年至少1次以上学习统战理论,市县乡党校均将统战理论纳入干部培训必修内容;统战工作都已纳入县乡二级党建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占分达到10%;统战工作的重要活动、重要工作、重要成效,宣传部门、主要媒体却能及时报道,在党委的重视推动下,统战工作环境氛围有了扩大的改善,全党全社会对统战工作的理解、认识、支持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县级统战工作制度更加完善,统战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运作轨道。各县(市、区)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建立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从调研看,协商通报制度,党外人士学习座谈会制度、联系党外人士制度、联系非公企业和人士制度,特约人员制度、统战部务会议制度、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等都已建立,并得到较好的执行,是统战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都已建立,但在执行中还不太规范,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各县(市、区)统战部在工作中还创造了一些好的制度做法,如**区的统战委员季度例会制度,**县统战工作督查制度,**县党外人士“议政日”制度等,进一步拓展、激活了统战工作领域和方式。小陈老师工作室

3、统战工作条件得到较明显的改进。几年来,各县(市、区)委统战部门在党政的重视、支持下,工作条件如:办公室、办公室设备、工作经费、人员编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有的县是完全改变了面貌,如:**区新装修了办公室,设备、环境都出现了新气象。

4、统战工作部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各县(市、区)统战部股室设置完全落实市委11号文件的要求,设置了办公室、经济股、联络股;各个县都设置了民族宗教局,其中列入政府部门一级局有2个县,3个县为二级局,2个(区、县)与统战部门合署办公,都配备了专职的工作人员。全市各县(市、区)统战系统部门设置齐全,其中**、**二个县侨联与侨办合署办公。全市各乡镇均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委员,部分乡镇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全市有5个县的村(居)级支部配备了统战委员或统战工作联络员,统战工作力量、网络更趋完善。全市还在福州、厦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成立了9个县级异地商会,进一步延伸丰富了经济统战工作部门区域、领域。

5、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强,方式多,成效好。总的看来,经过近5年的推动实践,各县(市、区)统战部门能始终紧扣党政中心工作来谋划、开展统战工作,把服务发展作为统战工作的第一要务,把“有为有位”作为整体提升统战工作地位的首要指导思想,在工作中表现了强烈的服务、参与、支持经济建设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切入、积极对接,创造了许多服务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凝聚统战各界人士智慧力量,积极调研献策、参政议政,服务党政民主科学决策;充分发挥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优势,主动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展招商引资,帮扶助困;引导非公企业科学发展,做强做大,积极为非公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办实事;积极拓展海外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乡情、亲情优势,开展牵线搭桥、宣传推介、引资引智。有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创造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做法:如**县开展了“统战服务三农”活动,**市提出了“一网一中心”统战产业经济。可以说,统一战线已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源之一,日益受到各级党政的重视,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6、县级统战工作协调协作意识较强。调研中了解到,虽然没有明确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但县一级统战工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总体良好,相互之间的联系配合也比较密切。主要原因是县级统战部门人员经费较少,工作容量和资源也较有限,各自开展工作难度大,相互协作,整体推进,可以达到提高工作实效的“双赢”局面,因此统战系统各部门都愿意依靠统战部开展工作。各县还要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如**县委在建立统战部部务会议中把统战系统各部门主要党员领导纳入部务会议成员,做到整合力量,协调行动;**区建立统战系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重要工作,处理重大问题。

7、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有了一定的实践探索。各县(市、区)统战部门能高度重视新形势下不断涌现、扩大的新社会阶层队伍,能主动开展相关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一是开展了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调查统计工作,基本掌握了总体情况,如**区,初步统计新社会阶层有1万余人,并对新社会阶层的成分、结构、思想状况、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二是注重拓宽新社会阶层的参政议政渠道,吸纳、理解他们以政治诉求。几年来,各地统战部物色、安排了一批新社会阶层人士进入人大、政协、商会组织担任职务,为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舞台。三是开展了有相当数量和代表面的联系、走访、交友工作,各县(市、区)统战部在开展联系党外人士、联系非公人士、联系统战各县代表人士工作中都充分考虑了新社会阶层,并重视对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士的走访、交友工作,在处理一些重大事件、协商重要决策、安排重大活动时能充分发挥新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凝聚力量、了解情况、发现人才、维护稳定工作的开展。

二、县级统战工作存在的重点问题

1、统战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影响了统战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反映,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推动下,特别是由常委任统战部长后,统战工作统战部门的地位、作用在领导、干部层面得到较好的认可,但对具体的统战政策、统战理论、统战工作任务内容了解仍不够。在乡镇农村,对统战工作的了解更为缺乏,统战委员开展工作的环境难度大。

2、统战部门的人员编制少,工作经费比较困难。这几年机构改革,各县(市、区)统战部门虽然没有减少人员编制,反而有所增加,但由于总量少,与新形势繁重的任务要求相比,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大部门县级统战部只有1-2名年轻干部在干具体工作和事务,设置的三个股室只有新罗区配齐了专职干部,其余都是一个兼二个股室或全兼。统战系统其他部门人员少的问题更是突出,如**县侨联、侨办合并办公,总共只有2名干部,**县台办只有2名干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另外,乡镇普遍反映,统战委员没有统战干事。经费问题,各县(市、区)统战中只有上杭县财政在常规经费之外设立了统战工作业务经费5万元,其它各县(市、区)均没有设立专门工作经费,开展工作只能临时向财政申拨,总的来说,统战部的经费比较有保障。统战系统其他单位经费比较困难,有的一年经费只有几千元,应付一般性的开支都不够

3、统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难,工作积极性不够。一是干部结构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统战干部因年龄比较大后调到统战部门过渡到退休,使本来编制少的统战部门的实际工作力量进一步削弱,二是干部流动难。应该说,近几年来统战干部流动有新的加强,但与党委其他系统相比,仍处于劣势,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统战部门的形象和干部的积极性。三是统战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4、统战部部分工作职能、工作制度建设比较滞后。调研中各地反映,当前统战工作的形势、任务、要求已今非昔比,但统战部门的工作职能、部分工作制度仍沿袭二三十年前的规定、做法,与新时期统战工作不太配套,如:对于四项基本职能如何进一步具体,进一步深化,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如何规范,统战工作职能在常委任部长后如何进一步强化,工商联管理有关团体的权限手段如何明确,统一战线的界别设置规定如何进一步扩展、充实、完善等,由于上级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规范,使基层工作开展面临一些政策制度性制约。

5、统战工作机制建设比较薄弱。应该说,统战工作是党委的重要工作,有着明确的工作任务,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统战方针政策也比较清晰,但在工作实践中,统战机制建设比较薄弱,即如何把统战工作任务开展落实,统战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进行操作化、具体化、目标化、职责化,进入一种较为刚性的常规运作,避免因人因事而荒废,这是统战工作机制体系的重大秘书网要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滞后,如联系走访党外人士制度,因没有机制,变成可联系可不联系;协商通报制度,没有相关机制,也就成为可通报可不通报;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因没有机制,原本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变成多年没有召开一次,又如服务统战对象,因没有规范化可操作的机制,这项工作任务经常成为一句空话,还有党外干部培训,因没有比较科学的培训机制,党外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等。因此,统战机制体系建设问题比较迫切。

三、加强县级统战工作的主要建议

1、配齐常委统战部长,提升领导体制建设水平。

目前,全市有**、**、**三个县的统战部长没有进入常委,这三个县的统战干部对此呼声较为强烈,配齐常委统战部长,是加强统战工作领导力量的关键组织保证,是强化领导体制建设的具体核心,建议2006年县级班子换届时一并解决。

2、加强工作力量,加大经费投入。

县乡统战工作实践性、任务性非常强,是统战方针政策的落实终端,由此需要必要的力量、经费保障。建议:一是加强统战工作力量。县级统战部要落实市委11号文件要求,内设三个股室,且保证要有专职干部,统战系统各单位的编制数必须体现工作量,保证工作能有效开展。乡镇都要配备专兼职统战委员,重点乡镇要配备统战干事,漳平、新罗要在村级配备村级统战委员或统战工作联络员,健全必要的工作队伍网络。二是加大统战工作经费投入。统战工作是特殊的政治工作,在当前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政府支持”要在经费上充分体现出来。建议全市各县(市、区)财政预算除正常工作经费项目外,明确设立“统战专项经费”或“政治特需费”,乡镇也要设立统战专项经费,有派的地方要专门安排工作经费,保证统战工作开展

3、理顺协调机制,整合力量资源

要在工作实践中树立开展“集约型”统战工作的实践理念。县级统战工作在各单位人员、经费、条件都较为有限的情况下,要明确协调工作机制,整合力量资源。建议:县级统战系统明确其成员单位为:统战部、台办、侨办、工商联、侨联、民族宗教局;统战部设立部务会议,将各成员单位的党员主要领导吸收为部会会议成员,实现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共同行动;统战部负责管理各单位的干部,负责推荐、考核后备干部,与组织部共同做好统战系统单位领导人选的考核、考察;在工作实践中,整个系统的工作力量可以整合使用,在统分结合的原则下,保证重要任务、重大活动的开展落实;统战系统建立党委或党支、实现机关工作一体化管理;统战系统各块工作资源共享,各领域工作由统战部牵头协调,共同开展各领域工作,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4、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工作活力。

一要加强学习培训。要建立统战干部学习培训机制,党外干部学习培训机制,保证统战干部队伍的理论、业务知识能不断提高、充实,建议明确:统战干部5年至少参加1次为期半个月以上的系统学习,党外后备干部每3年至少参加市级以上举办的政策理论培训班学习1次以上。二要加强统战干部选拔交流力度。要探索建立统战系统内部干部交流机制,统战干部赴沿海先进地区统战部门挂职交流机制,统战干部赴基层、企业挂职锻炼机制,统战系统干部5年内交流达到25%以上,县乡党委要重视优秀统战干部的选拔重用,进一步增强统战干部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三要加强党外干部工作。要加强培养选拔,建立常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各有关组织、团体、班子配备中要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党外比例要求。新的市委决定对此作出刚性的表述,并明确督查措施。

5、强化探索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要随着形势的发展,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在相关的政策中,给予明确并预留必要的政策空间。对于基层的创新做法,在实践中成就后,要及时上升为相应领域的制度或政策,为此,上级要加强调研、总结、提炼。对于一些过去的政策,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也应及时、调整、充实、完善,如:统战部的职能,在建立协调机制、常委任部长后,应有所强化;统战工作目标任务在服务发展、服务党的执政能力、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等新要求面前,也应给予必要的充实;乡镇统战委员的配备,并不一定要强调专职,而要着眼工作实际,把统战工作与总体工作一并考量,探索统战委员兼分管企业副乡镇长、重点乡镇明确由党委副书记兼任等新的做法;又如统战工作机制体系建设滞后,要大胆思维、大胆设想,积极实践,及时总结,稳步推进。总之,统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工作对象、新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党对统战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是统战工作不断前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指导加强统战工作的决定文件必须体现的思想主旨。

6、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督促检查。

宣传教育方面:要建立县乡统战工作宣传制度,从制度的高度、力度改变过去长期的宣传不力、不到位的现象,进一步明确统战宣传的内容、承担部门、宣传对象、宣传方式,统战部与宣传部要密切配合,扎实、具体地开展好县、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统战宣传队伍建设,切实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督促检查方面:一是建立统战政策督查机制,基层强烈建议:新市委决定要对文件的落实定下检查机制,每二年检查一次,明确相应的督查机制、督查部门、督查措施,并纳入大党建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统战政策落实反馈机制。应明确:乡镇统战委员负责定期向乡镇党委和县委统战部报告反馈统战政策落实情况,县委统战部负责定期向县委和市委统战部报告反馈统战政策落实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