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才大会讲话

时间:2022-10-14 02:59:00

全市人才大会讲话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人才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人才强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前不久,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推动全面腾飞、全面小康,就是要进一步保护和放大良好的发展态势,就是要将人口大市建成人才大市、人才强市,形成各类人才争作贡献的生动局面,在新一轮的县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步入快车道。为此,必须打造一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门类齐全、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和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才强市是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必然选择。地区综合实力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就能在区域竞争中迅速崛起。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多项指标高开高走,助推了我市综合实力持续晋位。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学赶张家港,建设新**”的热潮。**要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崛起苏中、腾飞江海、融入苏南、接轨上海,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人才新高地,打造人才新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新优势,努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始终立于时展的潮头。

人才强市是加快实现全面腾飞、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2010年建成一个社会认可、群众得实惠的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成目标。实现全面小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凝聚各类人才,集聚各方智慧。今年来,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GDP同比增长21%,腾飞之势业已形成。但是,无论是与苏南县市相比,还是与南通第一方阵的其他县市相比,全面腾飞的压力仍然较大,全面小康的差距仍然较大。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强化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然而,我市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仍然比较缺乏。这些问题不能认真解决,**就会缺乏发展后劲和潜力,就会成为全面腾飞、全面小康的制约瓶颈。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才为本的理念,把人才强市作为重大战略,统筹近期发展计划和长远目标,统筹自主培养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统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人才需求,统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大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二、高点定位,锐意创新,进一步加快人才强市的步伐

(一)聚焦发展,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统一,坚持加快发展与培育人才的统一,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做到人才工作始终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服务。

1.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营造以贡献论人才的氛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看人才,关键是看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看人要看本质、看主流、看长处、看发展,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当前,在推进全面腾飞、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招商引资一线、在沿江开发主阵地、在全民创业洪流中,还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成绩、做出贡献的,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就要给予表扬、给予认可;贡献突出的,要大胆起用、敢于重奖。努力形成,以贡献论英雄,以实绩识人才的良好氛围。

2.鼓励创新创优,积极营造人才攀高争先的氛围。创新创优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勇于超越自我、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凡的精神。张家港曾经是苏州的“小六子”,是“三超一争”的目标,是负重奋进、勇争一流的“张家港精神”,激发了高昂的创新创优创业热情,一跃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面对全面腾飞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度弘扬“三创”精神,靠创业构筑发展新优势,靠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靠创优提升工作新水平。我们要大胆使用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的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优的积极性;要大胆支持改革者、宽容失误者、褒扬创新者、激励开拓者,使争先创优成为各类人才的鲜明特征,使适于创业成为**吸引人才的最佳品牌,营造各类人才奋力超越、攀高争先的良好氛围。

3.真诚帮助爱护,积极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氛围。要形成加快发展的人才优势,就必须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才干事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环境。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用事业凝集人才。敢于和善于把关键人才放到关键岗位,让关键人才发挥关键作用。要搭建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发挥专家学者的参谋作用;构建为全面小康服务的平台,积极开展科技结对、双向培养等活动;要构建实践的平台,安排优秀人才到条件比较艰苦、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去锻炼。要健全机制,用待遇留住人才。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把提高人才待遇落到实处,为各类人才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注重关怀,用环境吸引人才。要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

(二)突出重点,着力构筑人才高地。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积极培养好各类人才,着力构筑整体素质高、人才数量多、结构组合优的人才高地。

1.以放大磁吸效应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是江苏沿江人才市场的城市,是南通市“人才特区”试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放大沿江市场、“人才特区”的磁吸效应,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用足有关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省人事厅对我市人才工作给予重点支持,这是省厅领导对**的关心和厚爱。我们要珍惜机遇,主动策应,把我市急需的国内外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人才和项目引进来,用起来。要充分利用好省政府百万资金扶持领军人才的政策,争取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促进一流人才带动一流团队、提升一流学科、发展一流产业。今天到会的百强企业和全市规模企业负责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把人才立企、人才强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发挥好“江苏省沿江开发(**)人才市场”的品牌优势,通过沿江人才市场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到**来寻求合作,通过我们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和优越的区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制定和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招揽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借脑发展。

2.以打造教育品牌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快业已立项的职业技师学院的建设,瞄准“立足南通、面向长三角、走向全国、跨出国门”的定位,高标准施工建设,全方位谋划专业设置,早日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交流中心和实训中心。重点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大沿江开发,服务全面小康建设。要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以市职教中心、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民办培训学校为支撑,调优结构,提高品位,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式、多层次教育体系。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办学,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大力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继续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资源整合,培养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

3.以盘活现有资源为重点,加大人才使用力度。人才的培养是手段,使用是目的。实现全面腾飞、全面小康,需要种类更广、数量更多、要求更高的人才队伍,要加强预测性研究,多途径解决人才紧缺和人才转型的问题。要适应政府转型和执政方式转变的需要,大力培养现代政府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适应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要求的各类政府管理型人才;要加快建设一支经营管理能力强、开拓创新意识强的企业家队伍,把创业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推上科研的第一线,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出成果;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大沿江开发的需要,大力开发高技能人才,建立技术工人岗位成长的激励机制。

这里,我要着重讲一下大学生村干部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缺的是基层人才。因此,我市最近选拔了百名大学生充实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将之作为我市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各镇(区)党(工)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为到村工作的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鼓励他们向吴仁宝等优秀村干部学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要建立健全激励、管理、培养制度,使他们不仅下得去,而且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早日成为推进全面小康的骨干力量。

在此,我向大学生村干部提三点要求。一要增强使命意识。选派大学生村干部是市委、市政府买单,给大家提供的一个实践、锻炼、提高的舞台,这是我们报效家乡、建设家园、造福乡亲的极好机遇,也是我们服务“三农”、致富农民、助推小康的历史使命。二要明确工作职责。把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并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园区建设,提升聚居水平;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三要提升服务本领。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敢想敢干的特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要从实际出发,发挥所学之长,把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完善机制,着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强市机制。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机制是保障。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机制。

1.建立充分调动人才积极创业创新创优的分配与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关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探索人才资本增值的有效途径。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对为全面腾飞、全面小康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次,市委、市政府拿出近80万元来重奖各类人才,就是要向全社会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要让做出一流贡献的一流人才,获得一流的报酬。

2.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把坚持党管人才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疏通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人才的流通的障碍;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也要推进人才的合理流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3.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不断完善各种人才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能集中精力开展工作。目前,我市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已经建立,各企事业单位也要积极探索和推行优秀人才健康休养制度,使各类优秀人才能以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地建功立业。

三、把握规律,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人才强市的组织领导

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加强人才工作的研究,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合力推动人才强市战略。

(一)要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强化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深化和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要整合开展人才工作的各种积极因素,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委、政府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各类人才服务经济发展的合力。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人才工作的规律。人才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和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在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发挥主动性,赢得主动权。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把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当成一门学问去探索,当成一项课题来研究。要大胆进行实践,探索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充分尊重基层和广大群众的创造,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中汲取智慧,从基层的工作实践中提炼精华,总结表彰先进典型,大力推广新鲜经验,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着眼于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人才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对策性研究,力求形成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的人才政策体系。

(三)要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举措的落实。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把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必须切实承担起领导并组织开展全市人才工作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作为直接从事人才开发和管理的部门,要会同教育、卫生、农林等人才大户,加强对全市范围内各用人单位人才工作的业务指导,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才之家”和“知识分子之家”。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和独特优势,齐心协力做好人才工作。对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解决,不断推动人才工作上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