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精品交流

时间:2022-11-25 04:42:00

舞台艺术精品交流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开展至今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这个重点文化项目在政府的精心培育下成长、壮大,50部精品剧目孕育而生。我们如何赋予这些“精品”以生命力,如何实现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我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精品的扶持应从原来的输血机能向造血机能转变,要围绕市场做文章。如若忽视艺术产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将会有碍精品文化的最终确立。

一、开发多元推广渠道

如何让精品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土壤中,使民族优秀文化品牌真真正正地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开发多元的推广渠道是传承和发展舞台艺术的需要。

我建议设立电视精品展播栏目,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剧目进行展演前的宣传和展演后与观众交流的宣传,这是一部作品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50部剧目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能否在央视及各省市电视台设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的专栏节目,进行每周或每天一部精品展播,带领观众一同赏析精品、解读精品。

应该下大力使精品走近寻常百姓。开展多种形式的展演活动如“精品”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机关、进社区,通过“精品”的大型展演和座谈会,拉近“精品”与观众的距离,从而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另外,拍摄舞台艺术片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载体,通过数字电影使广大观众感受舞台精品的艺术魅力。

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宣传

精品剧目大多是全新创作,观众的陌生感及宣传期不够等因素,都影响了“精品”的传播。舞台艺术要学会利用媒体和市场来包装自己,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是推广精品的有效手段。

电视广告是宣传品牌的强势手段,应拍摄国家舞台精品公益广告并投放到电视台、楼宇、航空、火车公交移动电视等平台进行滚动播出,提高人民对舞台精品的认知度,扩大其影响力,呼唤人民走进剧场,走进舞台艺术。

目前“舞台艺术精品”的宣传报道还只局限在少数几家主流平面媒体,而面向消费群体的大众娱乐媒体、网站的宣传报道极少,以至于知道吴正丹、陈薪伊、沈铁梅这样的优秀艺术人物的观众少之又少,影响了舞台艺术信息的传播,从而导致“精品”与群众的脱节。运用网络渠道传播“精品”,适时建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网站、论坛、视频点击,将对“精品”文化品牌的传播起到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重视市场营销求扩大影响

舞台艺术是一种直接与观众面对面互动的表演形式,但是令人忧虑的是,舞台艺术表演的身影正在演出市场上淡化,各类媒体关于舞台剧演出的信息也逐渐萎缩。演出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营销队伍。剧团创作成果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他们对艺术的商品化、市场分析及规模化的经营等缺乏了解,也没有专门的演出中介机构来操作市场策划及宣传推广工作,往往是上演几场后,便没有了音讯,因此专业营销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制定合理演出票价,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文艺演出票价标准应与我国广大居民的收入成比例。依据国际市场的经验,舞台演出票价应高于电影,约占人均收入的1%-5%,这样才能保持文艺演出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由人民网、国际在线等网站联合举办的“演出票价在线调查”显示:69.6%的网民基本不看演出,更不会自己花钱看演出;89.6%的网民认为现在的演出票价非常高,很难买得起;大多数人认为80元左右的演出票价最合适。而现在的票价动辄上百元、几百元,居高不下的票价使原本热爱舞台艺术的观众纷纷离去,市场逐渐退化。这正是没有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没有认真分析消费者承受能力的表现,影响了观众对舞台艺术的认知。

将艺术商品化并进行商业化运作,应向产业链的方向迈进,挖掘“品牌”延伸产品,使观众不光从演出中获得精神上的洗礼,还可以将喜爱的故事人物带回家,使舞台精品具有长久价值和舞台外的延伸价值。期待中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走远、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