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建效能监察思考

时间:2022-09-26 03:24:00

电力基建效能监察思考

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中,江苏通州市供电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利用召开工地例会的形式作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对该公司二基地的电力基建工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察,既维护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又有效地堵住了工程建设中的漏洞,被评为优良工程和职工满意工程,还节约资金810多万元,占概算投入1/4多。

为切实把该工程建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该公司监审部门提前介入,在多方调查、征求意见后,决定创建一个载体——工地例会,实行两个转变,即:由注重结果监察向过程监察转变,由事后堵漏向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督转变,建全一套制度,利用一个平台——厂务公开,还职工知情权和监督权,着力打造阳光工程。

从工程施工阶段到竣工。累计召开工地和审计例会48次(包括筹建阶段专题会10次),较好地实现了对重点工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察,既创新了职工民主管理模式,又促进了阳光管理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一、工地例会的做法

为保证工地例会健康有序地开展,重点抓了四件事: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公司成立了由党政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工程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兼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工作组,由总经理办公室、生技部、纪检、财务、审计、物资、物业等有关人员参加,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兼工作组组长。同时明确各部门工作责职,工作组组长负责协调解决日常施工的有关问题,并对施工各个阶段进行督促检查;财务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监督;纪检监察人员对工程中执行办理程序和履行职责的情况随时进行监督,受理信访举报和投诉,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这种由多部门共同参与和相互监督的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召开的工地例会和审计例会这个载体,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到桌面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公开、透明的运行格局,改变了过去由个别领导定调子,靠少数人操作,权力行使不民主,资金使用缺乏监督的不良现象。

二是确定例会内容。工地例会内容一般为:通报前阶段工程进展情况和后阶段要做的主要事项;工程监理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材料采购招标或比质比价情况;工程需增减项目和施工质量管理情况等等。根据施工进展情况每次例会确定一、二个重点内容。工地例会一般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日常工作会议;第二种为项目专题会议;第三种为项目监理内部审计会议。根据不同的会议形式确定不同的参会对象,所有参会对象都要履行签名手续,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并归档,进行网上公示。

三是健全规章制度。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利用工地例会等形式学习,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按规章制度、程序办理,一切以书面文字为准。在实践中需要修改的也要在工地例会上提出来,紧急情况下决定的事宜,事后必须补办文字手续。总之,要求将施工的全过程贯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阳光管理,做到事事透明操作,件件查证有据。

四是强化效能监察。公司与有关方通过签订三种责任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是签订工程质量保证书。要求各方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中的相关制度,及时将材料选检、备案。二是签订工期责任书,要求各项目负责人按确定目标进度和时序开展工作。三是签订廉洁自律保证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遵守相关法规。

在具体的操作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监督检查与提供服务结合。公司的职能部门通过参加工地例会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物资采购比质比价情况等,同时提出问题和建议,提供现场服务。二是纠正错误与落实整改结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分别采取现场整改、发整改通知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初步统计,开工以来,通过工地例会等形式,敦促现场整改5次,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三是查处问题与戒免谈话结合。在对工程进行效能监察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工作人员违纪苗头,及时进行戒免谈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工地例会见成效

48次工地、审计例会,收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公开招标,降低了工程造价。对二基地这样的重点工程,如何使造价更合理,公司领导经专题例会讨论决定,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公开招标。先后有15家单位报了名,经实地考察,最终确定7家为有效投标单位。由随机抽取的8位评标专家对这7家单位的投标文件一一进行了认真评审,初步确定预中标单位后,通过网上公示,最后确定由南通市新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为正式中标单位。中标价为1865万元,比标底2513万元一下减少了648万元。

2.反复磋商,减少了设计费用。本着精打细算,节约办一切事的精神,工程设计费经专题例会讨论后,工作小组的同志经多次询价,反复与设计单位磋商,最后以43万元成交,比原设计费97万元减少了54万元,下降了55.6%。

3.比质比价,节约了材料成本。施工中,需要业主方采购许多材料。如地砖,原设计暂定价为260元/平方米,工作组的有关同志在工地例会上介绍情况后,先后到6个供应商家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反复比质比价,最后以平均200元/平方米的价格成交,仅此一项,在保证地砖质量的前提下,铺地8000多平方米,节约成本近50万元。整个工程,通过比质比价采购60多个品种,初步结算,可节约采购成本110多万元。

4.共同把关,避免了重复投资。当设计部门把图纸拿出来,公司先后3次组织线路、修试、物资、车队等相关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利用工地例会与设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的还把图纸带回班组征求意见。汇集各方意见后再对图纸进行会审,对明显不适合自己部门工作的地方,请设计人员共修改了42处,有效避免了重复投资。上述内容,均在局域网和公司的公示栏中及时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职工的知情权有了保障,气顺了,误会消除了,凝聚力更强了。

5.跟踪审计,监控了隐蔽投资。跟踪审计的目的是及时做好工程的投资控制,让一些较大的隐蔽项目和较大的变更项目在工程发生时就由审计方对工程量进行及时确认。如过去对工程前期的“三通一平(指通电、通水、通路,平整施工场地)”的工程量,都是待整个工程结束后,再对该工程量进行审计确认,带来许多不确定性。这次利用召开工地审计例会的形式,让审计专职、现场监理、业主方代表共同对“三通一平”及时进行现场勘测,实时监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隐蔽投资待工程结束后再审计所带来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6.随时抽检,促进了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根据施工进度、气候、季节变化,通过随机抽检,利用每次工地例会,指出存在问题及在当前应注意的事项。因而整个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任何设备和人员考核事故,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7.共同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过去施工方或业主方在施工中遇到问题,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均应先找监理方审核、研究,形成统一意见后,再报总监签发,由业主联系设计单位,出具变更通知书后,再由监理方交施工方执行。这样,业务流程长,如果中间有哪一方受阻,则时间更长。改由工地例会后,业主、施工、监理、设计、审计五方通过现场办公,很快形成一致意见,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整个施工期间,通过现场办公受理工程变更大小23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8.阳光运行,增强了廉洁意识。施工中,公司聘请通州市检察院的同志先后3次到现场利用工地例会,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加之融工程监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于一体,贯穿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使工程自始至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工地例会的思考

对通州市供电公司推行工地例会,打造阳光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时,我们先后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与会同志对这一做法表示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引起了我们几点思考:

1.工地例会是实行两个转变最有效的载体。作为县级供电企业每年都有几个投资数百万乃至几千万元的电力项目工程上马。效能监察要实行“两个转变”,即由注重结果监察向过程监察转变,由事后堵漏向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督转变,但如何转变,大家都在探索之中。我们认为,转变需要一个载体,通州市供电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工地例会制度,利用例会进行跟踪审计,实现了对重点工程全过程的效能监察。说明工地例会是把效能监察由事后监察向事前和事中监察转变最有效的载体。它也是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市场经济下打造电力阳光工程,预防腐败的有效办法之一。这一创新的做法对供电企业如何打造电力阳光工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领导重视是工地例会得以持久执行的关键。对这一重点工程,公司领导审时度势,适时推出工地例会制度,在实践中进行尝试,最终圆满实现了建设此项工程的初衷。若是领导稍一放松,就会存在虎头蛇尾的不良后果。正如通州市审计局一位审计员说,“我干了二十多年的审计工作,都是待工程结束后再审计。提出利用召开工地例会的形式来达到对该工程进行跟踪审计的目的,你们供电公司是第一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实践证明,工地例会推行容易,持之以恒执行难。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纪委积极组织协调,是工地例会制度得以持久贯彻的关键。

3.工地例会必须形成会议纪要,及时公示。眼下,电力系统的阳光管理搞得红红火火。我们认为,推行工地例会是电力系统在基建工程领域实行阳光管理的好办法。要把工地例会搞好,会议纪要必须真实、可靠,及时,任何敷衍失职,都会延误大事。同时进行公示,让职工懂情、知情,参与管理,参与监督。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

4.工地例会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工地例会的形式和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州市供电公司所推行的工地例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还需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