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时间:2022-07-23 04:05:00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德智体美,德育为先”。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了中央8号和16号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召开了两次全国性工作会议,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德育工作机制。要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方针,全面推进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内容的青春健身活动;继续加强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一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多年来,广大教师默默奉献,真情奉献,不断将我国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在新形势下,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努力形成一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要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积极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统筹管理,促进农村和城镇教师之间的流动;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三是要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带动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成长,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超常规的办法,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人才组织新模式,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促进学科融合和开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四是依靠改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完善用人方面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和优秀群体健康成长、建功立业,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使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一是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5年起,国家免除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将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要进一步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确保占学生总数20%和5%的高校学生分别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奖学金。二是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特别要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整治活动,认真排查校园内各种安全隐患,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和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完善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四是进一步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坚持和完善制度、教育、监督以及加大教育投入、规范合理收费、治理乱收费两个“三管齐下”的惩治和预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今年要着重抓好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和高等学校招生“阳光工程”。

牢牢抓住三大战略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又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当前的关键是要抓住“普及”、“提高”、“加强”这六个字,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形成全面协调的发展局面。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住三大战略重点,带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

发展基础教育,要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结合。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生人数1.6亿。本届政府提出要重点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要把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西部“两基攻坚”、中部“巩固提高”和东部“双高普九”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发展高等教育,要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为重点,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紧密结合。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已经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还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发展速度,但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狠抓质量提高上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迫切需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要突出“一个重点”,即: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三个突破”,即:在人才体制改革、组织结构创新和研究生教育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要形成人才的激励、流动、保障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是要改革原有的学术组织模式,促进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三是要改革研究生教育,全面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职业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中央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必须依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已经出现从过去“读完初中,外出打工”向“要打工,读职中”转变的趋势。当前,我们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尽快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还要实施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劳动力市场需求,转变办学思想、改革培养模式和加强技能训练;要进一步密切与企业和与人才、劳务市场的合作,促进东西部合作和城乡合作办学,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全面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全局,实现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们要加速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好统筹协调全面发展这篇大文章,在贯彻和服务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要将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要采取坚决的措施改造薄弱学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坚决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教育用人制度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要切实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节奏,正确处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规模发展的重点。要正确处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始终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首要的教育责任。要正确处理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关系,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探索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逐步缩小城乡教育事业发展差距。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服务。同时,要根据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加快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步伐,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大力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的教育对口支援以及职业教育的对口协作。

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前一个时期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把农村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当前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