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难以接受监督的原因探析

时间:2022-09-06 01:12:00

书记难以接受监督的原因探析

书记难以接受监督的原因探析

“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而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关键在于教育、管理和监督好党委书记。因为,书记一般都是由工作能力较强,个人资历较深,行政职务较高的人来担任。其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对班子内其他成员有着浅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直接的导向作用。这也正是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为什么监督一般委员比较容易,而监督书记比较困难的原因所在。那么,党委书记为什么会产生优越感,不愿接受监督呢?本文拟就此谈点浅见。

一、思想认识差距大,导致自身监督不自觉

监督制约的作用受制于官员的素质。党委书记也是客观的、现实的人。思想素质好,就能够正确运用权力,严格执法执纪,使自己和其他党委成员少出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会愿意配合组织搞好调查。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一些党委书记的思想素质比较差,许多监督制度没能得到很好的执行,甚至被人为的践踏破坏。

(一)忙于事务,疏于学习,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主观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注意“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是接受监督帮助的根本。否则,无论外在压力多么强,也不会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但一些党委书记却没能做到这点。有的认为既然组织上对自己委以重任,则说明自己的素质比别人高,最起码比同级党委内部其他委员高,用不着再学习;有的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却借口工作较忙,应酬较多,时间较少而懈怠政治理论的学习;有的理论学习图虚名,不求真务实,会上一套,会下一套,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有的功利思想严重,认为学习理论是“虚功”,干好眼前工作才能也政绩。凡此种种,必将导致党委书记的理论功底浅薄,精神境界低下,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狭隘、偏激,从而难以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二)积习难改,观念陈旧,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是受人民的委托权力。因此,都应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而决不允许出现超越于党组织和党纪之上、超脱于党内监督之外的特殊人物。这是党委书记理应带头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念、监督观念。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影响和长期实行的党委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一些党委书记“官本位”的思想十分严重。重大事项不多报告、不勤请示、不集体研究,还不愿意甚至反对被监督。有的自恃无论在党内还是党外,都“位高权重”,如果听从他人对自己“指手划脚”,则表明没有威信或技不如人;有的把所在部门和单位看成是自己的“领地”,如果有监督和批评,则是对自己的“干涉”和“不信任”。久而久之,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特殊党员,凌驾于党组织之上。从而党委内部,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对上级的监督千方百计“寻找对策”,对下级的监督胆大妄为“制定政策”。

二、执行权力范围大,导致监督行为不互动

党委内部监督的基础是各个委员在党内政治上独立、彼此平等。平等是公正、公平和互动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不许任何违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只有坚决地做到了这些,才能彻底解决搞特权和违法乱纪的问题”(邓选第二卷332页)一些党委书记不愿接受监督,正是从破坏党内平等关系开始的。

(一)擅权专权,不讲民主。一般来讲,党委书记在行政上也拥有实权,而普通委员不具备行政上的“权力优势”,这就使党委书记在客观上拥有一种支配、控制、操纵、诱导他人的基础。只要其本人有使用这些方式的愿望与条件,其影响力就会实际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在党内实际上的不平等关系。我军实行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如果党委书记忘记了党委统一领导这个前提,就会很自然把首长分工负责制当作“家长制”,从而独揽人、财、物大权。在党委决策过程中,就会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不集体研究,群策群力。实际生活中的“一言堂”和以个别通气的形式代替集体研究决定等现象大都缘于此。如果在一个班子中,党委书记搞家长制、一言堂,只允许自己监督委员,监督组织,而不允许委员和组织监督自己,党内的政治生活就很难正常进行。其他委员就会噤若寒蝉,有看法没办法。因为,一旦党委书记对班子中的其他成员稍有不满,就会要求组织上将其调走,或点名将其情投意合者调来,或把自己“中意”人、部属提拔上来,搞成“清一色”。而真正需要的干部,组织也很难调出,派进。久而久之,集体领导落空,监督流于形式,必出问题。

(二)互相猜疑,唯我独尊。有的班子中,党委书记“自我”意识浓,全局意识差。认为自己在行政上是党委书记,在党内也理所应当要“说了算”。我们知道,平行的权力不分工、不制约就会发生专制与独裁;平行权力一旦对立、扯皮,就会妨碍公共政治权力的行使。在党内平等的党委书记,如果把自己看得比对方尊贵,相互之间就会闹不团结,搞分工分家,甚至争权夺利,拉帮结伙。而这样的党委书记就更不会重视其他委员的平等地位。尽管他们为了显示面子好看,显示自己有群众基础,有较高威信,也会和其他一些同志搞关系,但此时,他们把其他委员不是看成平等的同志,而是不得不多拉的“几张选票”。加之有的委员对权力的盲目崇拜,一言一行,都要看党委书记的眼色、脸色,生怕“出言不逊”会得罪领导,得罪上级。如此一副媚骨和奴才相,又怎么能平等的实施正确监督?

三、心术不正阻力大,导致监督渠道不顺畅

执政党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即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防止各种滥用权力的现象发生。党委书记不愿意接受监督甚至抵制监督,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心术不正,行为不端,把本来属于公共的权力转化为谋取私利的资本,把公共化的权力变成商品化的权力在市场中进行交换。又害怕自己的丑行败露,被绳之以纪,绳之以法。

(一)淡忘宗旨,以权谋私。极少数党委书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私的资本,忘记了党的宗旨,利用有权之便,大肆挥霍公款,超级享受,假公济私,“傍大款”,赶时髦,同个体老板打得“火热”;有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和亲友着想;有的进行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腐化堕落。这样的害群之马,虽然胆大妄为,但也害怕自己的丑事败露暴光。因此,千方百计蒙蔽领导和同事,甚至恩威利诱抵制监督。

(二)虚报政绩,欺上瞒下。个别党委书记为了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以便尽快出政绩,能升迁,不顾现实条件和群众的意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他们不是从实际出发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而是拆东墙、补西墙,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在汇报上搞花样,在数字上做手脚,报喜不报忧,骗取政治荣誉。有了这样的功利思想,也当然不敢让人监督。

从而把上级的教育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批评建议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进谏视为对自己的不忠不义是最根本的。从主观上讲,一些党委书记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素质的提高,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