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方案

时间:2022-10-31 02:37:00

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以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降事故、控指标、保安全,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现象,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力争2个乡镇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要求;到2010年,力争6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要求;到2011年,力争所有乡镇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要求。

三、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的基层主要是指乡镇、部门、企业,包括监管基层、生产基层、领导基层三个层面。监管基层是指直接面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监管职能的机构及人员,主要工作是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生产基层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及人员,主要工作是提高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领导基层是指在安全监管和生产经营一线进行组织领导的政府和部门及人员,主要工作是落实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责任。

安全生产的基础主要指涉及安全生产工作带有根本性、普遍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基本要素及工作措施。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员工安全素质建设等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一)乡镇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⑴实行党委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

⑵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乡镇政府与各村居、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⑶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⑴要保证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会议及宣传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经费支出。

⑵要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设施和装备。

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

⑴设立安监站和监察中队,配备3-5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并持证上岗。

⑵村、居委会要配备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建立乡镇、村居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⑶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台帐及登记簿册,完善相应的档案资料。

4、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

⑴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⑵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安全培训。

5、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⑴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执法检查。全面开展执法监察活动,加大巡查力度,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⑵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6、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和验收,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督办制度。

8、做好安全生产举报受理和事故报告工作。

⑴建立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⑵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受理制度,设立登记台帐。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及时上报生产安全事故。

(二)县直部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1、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⑴县直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县政府办公室《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沭政办发〔2008〕36号),切实做到职责明确,监管到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

⑵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实行安全生产定量定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⑶建立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配合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规定,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

2、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配齐配强安全科室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安监机构人员,确保监管人员数量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要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设施和装备。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措施。

⑴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新设立和改建、扩建的高危企业必须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划布局。

⑵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关,从严控制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⑶实施安全生产分类监管制度。对工矿商贸企业进行危险等级和安全管理状况分类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行动态分类管理。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⑴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⑵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督办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分级督办的原则,完善重大隐患整改指令、公告公示、挂牌督办、整治验收、整改销号等制度。

6、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⑴建立起覆盖所有行业领域和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建立完善防范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联合处置机制。

⑵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配备工作人员。

7、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⑴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部门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⑵拓展安全生产宣传渠道。新闻单位要开设安全生产专题、专栏,并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刊播安全生产公益广告。

⑶定期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及时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公开曝光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和事故典型案例。

⑷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⑸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重要工种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8、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⑴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严格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⑵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机制。

⑶加快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推行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本质水平。

9、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⑵加大安全生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对危险工艺、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10、严格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⑴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举报受理电话、邮箱,并按规定及时处理。

⑵按规定时限和程序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禁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事故调查处理,严肃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⑴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⑵建立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企业领导年薪和员工工资与安全生产挂钩制度。

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⑴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仪器装备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3、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⑴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⑵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4、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⑴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

⑵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

⑶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⑷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中。

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应当纳入全年的经费预算并确保落实到位。

⑵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和道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⑶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积极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6、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⑴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

⑵对安全设施、设备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危险工艺、设备要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⑷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7、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⑴依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⑵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行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

⑶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定期检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加强安全监管和动态监控。

⑷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制定监控治理措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⑹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下达的隐患整改指令,认真整改事故隐患,并及时上报隐患整改情况。

8、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⑴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活动。

⑵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

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企业负责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⑵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位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落实事故调查处理意见。

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依法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人员支付赔偿金。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4月下旬)。

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根据全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活动方案于4月30日前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4月30日—2011年3月)。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县安委会办公室将加强工作调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制定年度工作意见,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县政府将结合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达标验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4月份)。

认真总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情况,对创建活动先进乡镇、部门、企业进行通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这条主线,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职责到岗、落实到人,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设在县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县的安全生产“双基”建设。

(二)细化措施,全面推进。要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分析,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攻克难点、突破重点、带动全局。对工作开展得力、效果显著的乡镇、部门或企业,县安委会办公室将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三)加强检查,务求实效。县安委会将定期组织对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双基”建设工作进展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对措施不落实、工作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的,督促其改进工作、加快进度。建立活动进展报告制度,各级各部门各企业每季度末要向县安委会办公室报送本季度活动开展情况。县安委会办公室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县安委会将把“双基建设年”工作成效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与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