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23 03:06:00

县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县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为分阶段、分年度推进生态县建设,确保完成2009年生态县创建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目标,促进传统经济与社会生态转型和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体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综合竞争力,走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把*建成经济繁荣、高度文明、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县。

二、目标任务

2009年是我县生态县建设的攻坚年,总体目标是:巩固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加强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环境优美场镇和生态村;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推进全县综合经济指标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经济效率明显提高,争取到2009年底80%的指标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具体目标:

(一)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50元。(责任单位:县农工委、发改局、农林畜牧水产局、科技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各场镇)

(二)加强近岸海域水环境监察,加大陆源污染物治理力度,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及农业面源污染。对县域内河流水质,实行定期监测,确保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县环保局、水务局、农林畜牧水产局、各有关工业企业)

(三)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到2009年年底,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规划局、统计局)

(四)积极推进部级环境优美城镇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完成*镇部级环境优美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县环保局、*镇、农林畜牧水产局、建设规划局)

(五)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全面完成我县第七批18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责任单位:县农工委、科技局、建设规划局、环保局、各相关场镇)

(六)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责任单位:县建设规划局、城投公司、工促局、水务局、环保局、各工业企业)

(七)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个场镇建立一个垃圾转运站,每个村庄建立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点。具备条件的场镇,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责任单位:县城投公司、建设规划局、各场镇)

(八)加快普及推广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利用技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50%。(责任单位:农林畜牧水产局、建设规划局、科技局)

(九)逐步减少单位GDP能耗,完成市达指标任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工促局、统计局)

(十)逐步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由原来的98.6立方米/万元,降至50立方米/万元(责任单位:县工促局、水务局、统计局、环保局)

(十一)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由原来的25.9%增至30%。(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水产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

(十二)按照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由原来的22.99千克/万元GDP降至为18千克/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由原来的9.98千克/万元GDP降至6.5千克/万元GDP。(责任单位:环保局、工促局、各排污企业)

(十三)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卫生条件,通过改厕,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原来的82%增至90%。(责任单位:各场镇、农工委、爱卫办、建设规划局)

三、工作重点

(一)培塑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县创建意识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将生态县建设知识和生态理念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通过开展生态知识进社区、周末卫生日、月末清洁日等活动,培育社区生态文化与企业生态文化,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研究制定生态文明行为提升计划,编制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县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饭店和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消费理念,形成“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绿色消费”良好社会风尚。

2、发掘人文底蕴,充实生态文化内涵。发扬农垦创业文化,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扶持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花吹”,打造*特色文艺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湿地公园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引进项目,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政府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推行政府节能措施。

3、健全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社区就业岗位,增加城镇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工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强化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搞好教育辅助和低保群体社会救助。倾斜财力,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二)建设宜居环境,提高城乡生态人居质量

1、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基于城区自然条件和功能定位,按照“树木环绕、建筑新颖,布局舒展、水绿融城,秩序井然、沿海新城”风貌特征,构筑绿地、水体多层次的空间组合。进一步改造水厂和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提高生活用水质量综合合格率。完善排水设施,实现雨、污分流,增强城区排洪防涝能力。扩建集中供热设施,增加供热面积,采取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城区污染。改善环卫设施,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转运站,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封闭清运,提高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推进旱厕改水厕进程。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建筑节能工程,降低包括采暖、空调、热水、炊事、照明和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2、以环境优美场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按照特色小城镇建设标准,三、四农场完成省级环境优美城镇规划编制工作,*镇完成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农场分别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每个村队建成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点。积极推行地埋式污水净化池等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新建、改建社区安装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污水处理装置。鼓励农村生活垃圾采取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在分类后纳入城镇集中处置系统。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改造工程,实现24小时供水,各农场、村队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推进场镇绿化工程,到2010年场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规定标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对照文明生态村指标要求,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规范村容村貌,做好村内公共设施的管护。加大太阳能路灯、吊炕、沼气池、秸秆气化炉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引导农工改水、改厕、改圈、改厨,不断改善农工生活条件。到2009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以上,农村户用沼气池建造1000个,推广普及太阳能利用技术,广泛实施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清洁能源,农村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培育生态产业,夯实生态县建设物质基础

1、以曹妃甸新区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曹妃甸主导产业配套项目,主动对接“曹妃甸四大产业”、“唐山市七大产业链”,发展产业链经济。立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使用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规模以上企业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加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实现工程用水“零”排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减少新鲜用水量。确保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减低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加强对企业COD在线监测与管理,对超标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2、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指导力度,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监控。继续大力推广稻蟹混养等农田立体种养模式,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绿色水稻、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依托自有品牌推广应用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实现现有生产基地向有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转化,搞好绿色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以标准化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基地。以六、八、九、十农场为重点,扶持建设无公害蔬菜园区和无公害棚菜产业示范园区,以一、三、五、九、十一农场为主,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依托湿地资源发展以农业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推进旅游休闲区开发,培植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

3、加快县城生产生活服务区建设,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业,完善提高现有集贸市场功能,引进新兴商贸流通行业,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开展酒店星级评定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加强客运、货运市场管理,建设有形货运市场,支持大型货运联合企业建设及龙头运输企业的发展。促进现代仓储物流业建设,依托曹妃甸港口枢纽功能,扶持物流项目,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和存储配送平台。打造绿色房地产业,推行建筑节能。发展职业中介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绿色商务服务业水平。

(四)实施环保工程,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1、继续实施“蓝天”工程。鼓励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重点工业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推广使用型煤或低硫低灰分煤种;扩大城镇集中供热覆盖面,提高城市气化率;施工地设置硬质围挡等扬尘控制措施,扩大街道机械化清扫覆盖面;控制污染物总量,确保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率达到100%。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以上二级天数达到规定要求。

2、继续实施“碧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搬迁污染企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确保14家造纸企业COD在线监测仪在线正常运行,严肃查处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和偷排偷放企业。鼓励造纸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广清洁制浆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监察,确保我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3、继续实施“宁静”工程。合理规划城区交通,积极开展创建安静小区的活动,城区道路敏感点安装禁鸣标志,不得使用高功率的音响设备进行商业促销活动,娱乐场音响声级不能高于65dB(A)。建筑施工应避开正常休息时间,并在施工场边界采取砌筑临时围墙等措施进行降噪。对现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进行分片区有计划的监测,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

4、继续实施“整洁”工程。积极推进标准化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住宅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到2010年基本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完善各场镇垃圾收集系统,逐渐形成“村收集、场镇集中、县处理”运作方式,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设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装置,集中处理全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100%。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处理工业固体废物,鼓励开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生态县建设的安排部署、协调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各农场镇、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副职亲自抓。

(二)严格目标考核。各场镇和县直创建指标承担单位要根据本地本单位承担的创建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措施,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确定完成时限,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要按月、按季度对所承担的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不断查找差距,完善措施,强力推进。年底县生态县创建领导小组将根据日常考查和年底测评结果,确认各场镇、各部门创建工作的实绩,并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对工作完成不好,影响创建大局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严把项目审批。需要核准或审批的新建项目,没有县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手续,县发展改革局不予立项或批准。在项目审批工作中,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联系,杜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上项目。

(四)强化企业监管。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和治污减排联合行动,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和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取缔一批私建乱建非法小污染企业,停产治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和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的企业,限期治理一批污染防治设施不能保持正常运转的企业,确保重点污染企业达标排放。

(五)多元化筹集资金。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进一步加大排污费收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加大环境保护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县财政拿出一定建设资金,作为生态县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贷款和财政补贴。不断拓宽生态县建设项目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六)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县创建宣传活动,引导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及时报道先进典型,曝光违法案例,实施公众参与生态县建设奖励制度,扩大公民对生态县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创部级生态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