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12-16 09:01:57

粮食局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进一步提高粮食市场调控能力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管好粮”作为粮食部门首要任务,立足我市粮情,加快构建供给稳定、调控有力、应急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主要措施

一是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方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根据“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粮食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预案及操作细则,切实增强粮食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切实履行粮食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粮食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枢纽作用,强化各应急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逐一核查25个应急加工企业和供应网点,在完善市区粮食应急加工、供应网络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应急加工供应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网络,确保在非常态情况下,粮食应急加工、供应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应急成品储备粮油,严格落实《市应急成品储备粮油管理办法》,指导承储企业加强库存粮油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必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按照年度应急演练计划,以桌面推演为主要形式,在11月份开展突发粮食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在突发粮食事件中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及综合保障等能力。

二是加强市场粮情监测,提高突发事件预警能力。采取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固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3月份开展全市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准确把握粮油市场宏观形势,依据调查情况,科学制定年度供需计划,促进区域内粮食总量和品种结构平衡;深入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严格执行市场粮价监测周报和社会粮油统计月报制度,依托8个价格监测点和27个纳入统计范围内的粮食经营企业,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储存等环节的监测,提高监测的敏锐性和有效性,为粮食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数字依据;分类整理、汇总全市粮食经营企业基本信息,建立规模以上粮油经营企业数据库,及时了解企业粮食购销、加工及转化情况,加强对本地和周边市场供需、价格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粮食有序流通;完善粮价异常波动调控机制,以传统节假日等粮油产品消费旺季为重点关注期间,定期会商本地粮油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合理调度政府手中的粮油资源,必要时将应急成品储备粮油、政府调控粮、地方储备等及时投放市场,通过增加供应引导市场价格稳定。

三是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建设,推进储备粮油管理科技化、规范化、效益化。对2011年度省级“示范库”和“十佳库”争创工作进行深刻地总结,深入开展2012年全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争创活动,积极探索现代粮油仓储管理的有效途径;组织各中心粮库对照“示范粮库”的刚性标准,逐个环节、逐个岗位细化量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科学设计、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以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促进储备粮管理实现新突破;根据季节气候和粮情变化情况,认真抓好储粮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坚决抵制麻痹思想,重点加强储粮化学药剂的规范管理,贯彻执行《市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指导意见》,逐级建立健全安全储粮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人员、财产安全;健全粮食调控及储备业务智能管理平台,通过整合行政办公、执法、社会粮食统计、粮食经纪人管理等子系统,提高粮食库存监管行政效能,并主动争取与全省粮食信息化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市科技储粮指导组的作用,结合我市粮油仓储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加强低药、低温等储粮技术的试验研究,提高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覆盖面,年内,力争除当年入库新粮外,50%以上库存粮不熏蒸;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采取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市内与市外培训相结合、举办技术比武与专业考核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仓储管理队伍素质,力争年内每个中心粮库配备1名高级保管员;组织储备粮承储企业在“管好粮”的同时,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拓宽经营渠道,积极争取中储粮跨省移库指标,最大限度充实粮食库存,提高储备效益;全年,维修改造仓容3万吨,5个中心储备粮库继续保持省级“示范库”称号。

四是加强粮源建设。进一步完善以骨干粮食购销企业为龙头、基层收纳库为节点、粮食经纪人队伍为补充的粮食购销网络体系。针对我市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实际情况,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利用新型购销网络优势,最大限度地掌握粮食资源,计划全年粮食经营总量180万吨,粮食收购量10万吨,其中,夏粮收购7万吨;加强与主产区合作,最大限度掌握粮源、充实库存,夯实调控市场的物质基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科学论证和测算,申请市政府适度调增地方储备粮规模,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呼吁相关部门提高储备补贴标准。

二、以管理和服务全社会粮食流通为职责,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管理和服务全社会粮食流通,作为粮食部门履职尽责的一个重要支点,通过完善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二)主要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全市粮食执法建设,提高粮食市场监管执行力。指导三市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快建立和启用粮食市场稽查机构,力争年底前全面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形成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组织运行机制;指导市粮食稽查大队依法履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职责,切实抓好市直区域内粮食执法工作,维护市区粮食流通秩序稳定,同时加强对各市区粮食稽查机构的业务指导,推进整体工作开展;完善粮食法制宣传机制,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8周年纪念日、世界粮食日,以及夏粮、秋粮集中上市期间,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信息报道、购销市场现场指导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国家粮食政策、法律法规和粮食部门职能,提升粮食执法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营造与依法管粮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提高粮食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总结2010年以来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执法考核、责任追究、档案管理和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制度,及时制定出台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意见;深入落实《市粮食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规范》,进一步规范粮食执法行为,确保处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适当;加强粮食案卷归档管理,完善粮食案卷评审长效机制,通过积极开展自查评审、集中评审、交流评审等手段,有效查找我市粮食收购资格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或改进;采取现场教学和模拟执法等形式,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快建设懂执法、会执法、敢执法的专业执法队伍。年内,力争三市和分局全部进入全省粮食执法“示范县”行列。

三是切实履行依法管粮职能,有序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加强与政府、工商、物价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完善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采取经常性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政策性粮食管理、粮食收购许可、粮食质量卫生、社会粮食统计以及粮食经营者最高最低库存量为检点,有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活动;加强对粮食收购、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的监管,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为目标,年内集中开展2次专项联合执法活动,切实维护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入落实粮食收购许可审批制度,加强收购市场主体监管,强化行政审批中心和网上申请“窗口”建设,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开展社会粮食统计、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统计,认真落实粮食经营台账和仓储备案管理制度,对规模以上加工转化企业和仓储企业实行重点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四是完善粮食经纪人管理制度,探索经纪人队伍发展有效途径。实行粮食经纪人队伍总量控制,加快建立完善经纪人信息管理系统,落实粮食经纪人诚信档案和年审制度,结合证件换发,建立经纪人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机制;依托建立健全经纪人协会,强化行纪指导和服务,明确粮食经纪人参与粮食收购的条件和必须持有的合法证件,建立粮食经纪人自我约束机制;针对粮食经纪人构成复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以国家粮食收购新政策、粮食质量标准及粮食经纪人管理的相关规定为重点,进行业务轮训,提升粮食经纪人队伍素质和执业水平;联合工商部门,加大对粮食经纪人收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调度粮食经纪人收购数量和价格,严厉打击“无证收购”和地下“黑经纪”等不法行为。年内,全市经纪人队伍保持在1100名左右。

三、深入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一)工作目标

把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作为粮食工作的亮点培植。全年,在全市农户中推广储粮“示范仓”4500个,“示范仓”推广总数达到15500个。

(二)主要措施

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继续在全市农村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小粮仓,解决农户在储粮中遇到的鼠、虫、霉害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产后损失;督导各市(区)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农户规模、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优先选择产粮多、有试点要求并愿意承担自筹资金的镇和农户,分解落实工程目标,及时签订工作协议;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落实中央补助、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政策,促进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协调加工企业,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合理安排加工制作场地,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督导加工企业,严格执行粮仓建设有关标准,确保达到使用方便、坚固耐用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和服务长效机制,为实现储粮于民、保障粮食安全创造条件。全年,在全市农户中推广储粮示范仓4500个,示范仓推广总数达到15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