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施工商业战略意见

时间:2022-05-24 06:10:00

市实施工商业战略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标准化是质量工作的重要支撑,是调整产业结构、统筹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地区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加快推进我市标准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不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化机制,着力提升我市在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加快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进一步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责,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合力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企业自主、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重点突破”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

2.企业主体。积极宣传、引导企业强化标准化主体意识,扶持、推动企业加大投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的产学研体共同开展标准化工作,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尽快形成产业技术标准的新优势。

3.重点推进。着力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方面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现重大突破,以此带动和提高全市标准化水平,促进标准化战略的全面实施。

4.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研发与标准同步的工作机制,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加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和主动权。

5.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企业瞄准国际市场,以技术标准创新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力度,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企业应对和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

6.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结合。以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示范推广为平台,加快标准制定修订步伐,促进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一)总目标。建立与国际接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机制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运作机制。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实施和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创建部级及省级旅游、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等10大重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加快文化产业标准化研究和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形成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标准化人才发展环境,将建设成为创新能力突出、实施推广有力、体制机制完善、专业人才集聚、辐射效应明显、国内先进、西部领先的标准化强市。

(二)主要分类目标。

1.工业标准化。

(1)国际标准提案和制修订量稳步增长,力争到2020年达到全国先进、西部领先地位;在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提案、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的数量分别达到30项、500项以上。

(2)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数量和在组织中任职人员逐年增加,力争到2020年达到全国大中城市先进水平;新增规模以上技术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国际国内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委会(SC)秘书处和工作组(WG)召集人的单位10个以上,任职人员达到50人以上。

(3)围绕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与环保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以培育重点产业链为依托,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树立“科研-标准-产业”同步、自主知识产权与标准相结合的理念,促进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到2020年,全市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的示范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形成20个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集群,扶持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团体组织,用标准化手段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4)构建装备制造、通讯、有色金属材料、卫星及应用、军民融合、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通过标准领先,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5)到2020年,全市标准实施率达到98%以上;全市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力争获得国家和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的单位达到30个以上。

(6)到2020年,建成国内领先的标准化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单位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组织年会或重要标准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2.农业标准化。

(1)优质粮食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到2020年,建成优质小麦产业种子统繁统供标准体系,建成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基地建设;开展粮食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防治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耕地质量监测标准化试点建设;基本建成农技服务标准体系。

(2)蔬菜标准体系建设。以加快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标准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节能型标准化五代日光温室和固定式大棚建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加快种苗繁育标准体系建设,以育苗中心为龙头,带动优质、无毒种苗生产;加大新优特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试验、标准化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秸秆反应堆技术、高效无公害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蔬菜生产等重大技术及新材料引进、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实施蔬菜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大设施蔬菜技术培训力度;加快产地初级加工、产地批发市场及冷藏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蔬菜生产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

(3)果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猕猴桃、石榴、葡萄、樱桃等优势特色水果,着力建成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建园质量安全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强果树优良品种引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品种的综合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变;探索总结现代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经验,全力抓好部级标准化示范果园的创建和标准化推广。

(4)畜牧业标准化建设。以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临潼区、阎良区等奶牛产业,周至县、户县、长安区等生猪产业和蓝田县、高陵县等蛋鸡、肉鸡产业的各环节标准制定、实施工作;通过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

(5)都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开展都市农业园区、展示中心和示范园等各类专业化明显、实用化突出、与生产联系密切、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型园区标准化研究;制定种植、养殖及观光一体化的大型农业博览类园区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板块产业带和产业基地上优质高效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园区和基地标准体系;加强园区及基地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的实施,增强园区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

(6)休闲农业标准化提升。以灞桥白鹿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王莽现代农业观光园、未央宫遗址生态公园、长安沿山农家乐、户县5万亩葡萄观光带、周至万亩猕猴桃观光带、户县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杜陵塬万亩都市森林等为标本,开展休闲农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制定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休闲农业标准;建设休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休闲农业园区管理水平、经营档次和市场影响力。

(7)农产品加工、流通标准化管理。加强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业和加工业的标准化工作研究,加强粮食、蔬菜、果品、畜牧、生物质产业等特色加工企业标准管理。用标准化手段推进乳品加工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果品加工产业集群、蔬菜加工产业集群、肉类加工产业集群、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生物质工业产业集群等七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或联盟建设,打造一批国内外驰名的农产品品牌。

3.文化产业标准化。

(1)探索文化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方法,组建市文化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对会展、地方特色演艺、广告、影视、互联网、印刷出版、动漫游戏等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和推广,到2020年建成产业标准体系。

(2)用标准化手段支持曲江文化产业、高新区数字出版及动漫游戏产业、碑林区动漫产业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大唐西市、曲江网络动漫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规范管理,发挥文化产业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达到整合、聚集效应。

4.服务业标准化。

--物流服务业

(1)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到2020年,建成以“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为基础支撑,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体系。

(2)加快国际港务区物流产业标准化工作,将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作为园区物流发展水平和优化全市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加快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和公路港三大物流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制定物流标准,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物流标准体系,创建国家物流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旅游服务业

(1)加强旅游服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强化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积极引导服务企业与国际接轨。

(2)加快制定地方特色、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物(复)仿制品等专项旅游纪念品标准,不断提升我市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品位和质量。

(3)加强旅游信息、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标准体系及乡村旅游餐饮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4)培育龙头旅游企业,创建10个部级旅游标准化示范涉旅单位,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5.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经济。

(1)针对二氧化硫(SO2)、化学耗氧量(COD)、氮氧化物、氨氮、重金属、持久性污染物(POPs)等重点污染物,制修订一批涉及环境质量、排放、监测规范、清洁生产的标准;完善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核心,其它标准相配套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污染源监控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体系。

(2)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在石油、化工、造纸、建材等高耗能、耗水行业严格实施国家有关能效标准和能效认证。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不断提升高能耗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与再生资源等资源节约标准的技术要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以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为基础,以贯彻实施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重点,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引导鼓励企业设立标准化工作机构、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依托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研制力度,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引领产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二)提升、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委推进产业集群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高新、经开、航天基地、航空基地、沣东新城等重点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协调重点、关键性标准攻关,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协调发展,为各开发区专业园区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辐射带动全市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标准的优势企业,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推进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中的采标工作,提升我市优势产业技术标准水平;引导产业在新建项目、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和推动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职业安全与健康、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和实施;加强重点产业尤其是与进出口贸易密切的产业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关联度研究,及时跟踪分析、研究确定采标的目标与措施,加大推动采标的力度。

(四)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订。充分发挥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的专业优势,鼓励产学研结合,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创新研究和检测方法标准研究,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依靠自主创新的技术和智力成果,创新一批能够反映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国内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掌握产业竞争制高点;鼓励重点领域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优势,以标准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组织活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鼓励企业在国际标准化专业组织中担任主席、秘书长等职务,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积极参加已建的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争取担任秘书处工作或领导职务;积极申报并承担新建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培育和组建我市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结构合理、功能较强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与标准相结合的技术标准研究力度。推动技术标准创新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紧密结合,努力实现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发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实施同步;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专利融入技术标准,并积极申报国家或行业标准;加快节能减排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的转化,集中研发和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循环经济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减排、减污增效,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产业研发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标准政策的协调,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以此提高我市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化进程。

(七)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根据市外向型企业发展需求,建立我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预案,加快建立健全应对工作组织协调、信息网络、预警体系、反馈系统、评价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做到早研究、早预警、早应对;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注重相关部门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分析、评议与对经济影响程度的研究和控制,增强我市出口型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八)大力促进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快建设政府标准化和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同时,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技术标准服务机构,并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标准服务;按照产学研有机结合、持续创新能力强、促进产业提升与发展、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国内国际认证咨询、具有检验检测等资质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强技术标准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保障支撑能力。

(九)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步伐。建立和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我市农业标准体系,重点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探索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品牌途径,发展精品农业,建成一批区域特点明显的品牌农业示范区项目,逐步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

(十)大力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抓住我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机遇,积极推动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新兴领域和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在金融、物流、餐饮、旅游、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或园区,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加大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以标准化手段提升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服务标准化覆盖范围,增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十一)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运用标准化的手段,制订一批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标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宣传贯彻和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促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城市发展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整体提升城市的标准化水平。

(十二)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动组织机构代码应用工作,建立适合市情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推动商品条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积极推动重点物流项目的商品条码应用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工信、农业、商务、财政、科技、旅游、城建、市政、水务、文化、卫生、环保、五区一港两基地、质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负责日常及相关协调工作。各区县、各开发区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质监部门要对标准化战略的实施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工作,确保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发展规划、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得到落实。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要有履行标准化职责的管理机构,负责标准化战略的组织实施。

(二)加大标准化战略实施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各有关企业和科研单位要加大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经费投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财政以贷款贴息、奖励补贴、股权投入、融资引资等方式,加大对标准化实施重点单位的补助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内外标准化项目。

(三)设立“市标准创新贡献奖”,鼓励标准创新活动。对标准主要内容的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创新特点突出,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标准实施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由市政府授予“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称号,并给予奖励。市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四)加快培养标准化人才队伍。按照“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注重实效”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培养标准化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领军型、复合型标准化人才,建立起标准化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好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努力造就一支业务强、结构优、多层次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五)建立标准化战略推动的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标准研制,特别是承担重大产业研发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的单位要把标准制定和科技项目研究同步进行,加快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向标准转化进程,并按标准组织生产,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将各级标准列入市科技进步奖评定范围,标准文本正式批准后,视同同级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各区县、各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优先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等计划。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标准化审查,优先选择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或项目。

(六)建立健全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市标准化研究工作,组建市标准化研究机构,建立市标准文献库、重点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工作信息库及标准预警与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国际、国家和发达地区标准研究服务机构的协作,广泛收集国内外各行业标准信息,建立涵盖我市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标准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构建覆盖全市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提供国内外标准文本、标准信息查询、标准动态跟踪、标准研究咨询等服务。

(七)加大实施标准化战略宣传力度。各区县、各开发区、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媒体要扩大标准化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升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要通过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县建设,推动区县域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好“科普、科技周”、“质量月”和“世界标准日”等活动,举行标准化高层论坛、学术交流及标准化知识进万家等不同层面的活动,提高标准化普及与宣传的广泛性、影响力和实效。

(八)完善我市标准化指导、管理文件。制定我市科研标准产业基本同步、自主知识产权与标准相结合、产业联盟标准等指导性管理文件,推动我市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