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三强一创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2-05-14 10:04:00

市委三强一创工作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推动我市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2012年市社区建设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部署和市委“三创一办”工作要求,以“三强一创”(强服务、强队伍、强保障,创建生态文明社区)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依法自治、提升功能,分类指导、统筹推进,街道为主、属地管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力推进“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在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队伍素质、夯实人才基础,规范阵地建设、落实工作保障三个方面下功夫,把生态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贯穿在整个社区建设工作全过程,为我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强服务,推进社区功能转变

1、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一是健全和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站功能,明确服务人员或代办人员,规范建立便民利民服务台账,丰富服务内容,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和为民服务全程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派服务机构或服务窗口进驻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站,直接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二是公开社区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热线电话,公布12371党员服务电话,及时掌握群众的服务需求。三是进一步转变社区工作职能,采取发放服务明白卡、巡回上门服务等形式创新便民利民服务工作,把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站打造成为服务社区群众的绿色通道、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

2、推进社区就业、保障和救助服务。一是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为社区无业人员和“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条件。落实国家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和扶持社区各类人员尤其是社区能人自主创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二是推进社区保障和救助服务。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信息库,优化服务和管理。积极开展社区救助服务,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努力为刑满释放和吸毒人员提供社区矫正服务,帮助此类特殊人群重建生活的信心。

3、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条件。一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医疗专家到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坐诊,解决群众就近看病的问题。二是建立以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六位一体”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三是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就医范围,方便群众就医。

4、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是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二是扎实抓好远程教育进社区工作,抓好远程教育站点的设备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创建2个以上社区“精品站点”。三是整合远程教育、电子政务、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等资源,逐步建立完善市、乡(镇、街道)、社区三级信息化网络架构,使社区居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5、探索社区多元化服务形式。一是鼓励和支持服务行业和单位到社区开展金融、邮政、购物、家政和中介等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创办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非营利或微利性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无偿、低偿服务。二是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在社区开展志愿(自愿)承诺服务活动。探索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发动楼栋里的党员发挥自身特长,为需要帮助的居民群众提供服务。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在社区居住地亮身份,主动参与社区志愿(自愿)承诺服务,让机关党员在社区居住地发挥作用制度化。三是社区党支部与辖区机关党支部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驻区单位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各自优势,主动配合、支持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支持社区,教育、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开放公益性设施,共建社区家园。探索实施“兼职委员制”,把辖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聘或委任为社区党组织成员,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开展区域内各项党建工作。

6、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满意度测评。在社区党员和居民中开展社区服务满意度测评工作,测评结果作为考核社区“两委”干部和社区社会工作者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强队伍,夯实社区基层组织和人才基础

1、建强社区“两委”班子。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开展社区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符合条件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委员,推行“一人兼”和交叉任职。加强15个厂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厂场社区“两委”班子,保障“两委”干部报酬待遇,在厂场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和支持。二是从市直部门和单位、乡(镇、街道)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任)职,增强社区“两委”工作力量,帮助社区开展工作。三是教育培训和管理社区“两委”干部。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进行不少于7天的集中培训,其他社区干部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完善社区“两委”干部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考评制度,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2、建强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队伍。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面向社会吸纳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区服务人才,继续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社区社会工作者,建成一支稳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服务质量。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者注册工作。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学历教育,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书的,可由乡(镇、街道)给予适当奖励。

3、建强业余性的社区服务者(简称义工)队伍。动员、支持、激励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以及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城镇居民参与社区志愿(自愿)服务,组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社区志愿(自愿)者服务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社区志愿(自愿)服务网络。围绕为“三创一办”提供服务,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抓服务、做表率、促和谐”活动,将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参加社区志愿(自愿)服务制度化。

(三)强保障,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1、科学合理设置社区。按照“便于管理、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社区。按照“企社分离”的原则,逐步规范企业型社区设置,201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厂场社区整合。对基本建成的“倾国倾城”、“百花新城”、“红树东方”等商住小区入住情况进行统计,原则上按照1500—3000户标准设立社区,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商住小区设立新社区,并按规定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确保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全覆盖。

2、强化经费保障。一是社区工作者待遇报酬保障。社区工作者待遇报酬以财政投入为主,从2012年1月开始,社区工作者工资(补贴)标准为:正职900元/月,副职80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750元/月。社区工作者待遇报酬由市、市及乡(镇、街道)三级财政按社区规模大小全额定补5-9人。按服务协议保障其他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乡(镇、街道)为社区工作者缴纳社会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乡(镇、街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工作实际,可适当提高本地区社区工作者的报酬待遇,提高部分所需资金自行解决。严格按照《市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定期增长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兑现离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生活补贴,考核评议社区工作者。二是落实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费,将社区基层组织办公、开展活动、购买设备等必要经费支出列入财政预算。每个社区工作经费不得低于500元/月。三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确需安排到社区的专项工作任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必要的工作经费。四是建立健全“居财街管居用”财务制度,做好社区财务公开工作。

3、强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保障。一是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从2012年起,由乡(镇、街道)自筹资金,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置换、购买和租赁等方式,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中心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或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确保中心城区每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今年新开发的商住小区,按《市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安排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按规定落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有关部门不予审批售房等手续。已建成入住的商住小区,有计划地调整安排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为社区提供办公服务用房及社区配套基础设施是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二是创造条件建设社区“五室”,按“十个一”标准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五室”,即:文化室、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医疗卫生室。“十个一”标准,即:一间5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用房、一所50平方米以上的市民学校、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台电脑、一台DVD、一台彩电、一套办公桌椅、一套健身器材、一组室外宣传橱窗、一套上墙制度。三是加强对办公服务用房的管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益,使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成为集党员活动、便民利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社区服务之家。

(四)创建生态文明社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

1、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抓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强化“生态文明每个人都应该做、每个人都能做、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的理念。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提升居民素质。二是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和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社区内或社区周边单位与社区基层组织开展文化联谊活动。三是开展社区居民诚信公开承诺活动。结合“三创一办”工作,把高效工作、微笑服务、遵纪守法、睦邻友好、爱护卫生、文明驾驶、文明交往、诚实经营、语言文明、环境保护、绿色消费、节能减排、综治禁毒、维护稳定、防火防盗等纳入社区居民诚信公开承诺范围,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浓厚氛围。

2、大力整治社区环境。一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社区整脏治乱。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义务保护社区生态环境,倡导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模式,推进“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居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二是抓社区绿化工作。重点对居住小区和市政主干道进行绿化,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庭院盆栽绿化工作。三是抓社区保洁工作。建立社区环卫保洁队伍,及时保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3、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定期排查和经常走访制度。建立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定期接访和走访制度,社区干部记民情日记,及时掌握辖区情况,对影响稳定的隐患早发现、早排除,对暴露出的矛盾早化解、早处理。二是开展社区法制和安全教育,建立宣传文艺队,以丰富的文娱活动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利益纠纷。三是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网格化覆盖。采取分片包保、设岗定责等办法,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建立社区治安联防机制,探索建立社区治安“议事会”制度,“议事会”议事长由社区民警担任,成员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驻地机关单位负责人、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议事会成员负责收集社区内群众反映需要解决问题和社区存在的治安问题,社区组织和警务室定期负责召开工作汇报会。社区治安“议事会”主要围绕“安全防范、警务重点、案件查办、服务群众”四个重点开展工作,努力建立更加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4、评选科学发展先进社区。制定科学发展先进社区评定指标。指导基础条件较好的社区率先科学发展,推动社区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年终对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科学发展指标的社区进行表彰。

三、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社区建设工作责任。社区“三强一创”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抓好此项工作是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高度提高认识。各党(工)委书记是社区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工作领导、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和工作联系点制度,帮助社区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督查和问责。改进督查方式,强化平时督检,不定期随机抽查。健全社区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对抓社区工作不称职或失职的党组织书记严格进行首问责任,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敷衍塞责、无所作为的社区干部坚决进行责任追究。

(三)全力保障社区建设工作经费。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对社区建设经费进行充分预算。其中一些专项工作,涉及到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合理安排专项经费,市委从留存的市管党费中作一些补充,确保社区“三强一创”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