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意见

时间:2022-05-07 06:07:00

市政办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强殡葬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殡葬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村级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现就有关事项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必要性

殡葬改革是一项造福国家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倡导文明乡风的重要环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殡葬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火化率达到90%以上。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殡葬改革的总体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农村还存在骨灰乱埋乱葬、骨灰装棺二次土葬、丧事大操大办等现象,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业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经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加大协调、宣传力度,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省殡葬管理法规为依据,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为目标,以解决“骨灰装棺二次土葬”、乱埋乱葬为突破口,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强化殡葬管理和推进殡葬改革,树立健康、文明的殡葬新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根据《省殡葬管理规定》和我市实际,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要求,大力开展村级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力争到年,每个社区或村庄建起1处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堂,实现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全覆盖。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规划管理。建立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必须选择荒废贫瘠地、村庄改造废弃地、宅基地,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其中公益性墓地建设也可与林地建设搞好结合,绝不允许在耕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或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或水源保护区、铁路及公路(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成区、村镇规划区范围内建造公墓。

(二)严格建设标准。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以社区或行政村为单位兴建。公益性墓地建设规模控制在每千人2—3亩的标准,单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双穴不得超过1.2平方米,墓碑高度不得超过0.8米,墓穴间距不得超过0.5米,不准建围栏。一般公墓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40%,在视野可见范围内形成绿色屏障,达到见树不见墓的要求。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规模控制在每千人设计3-5间。中心社区建设骨灰堂,占地面积不高于2000平方米。骨灰堂要建有围墙和大门,设置祭奠台,便于群众安全祭祀。骨灰存放架要采用耐火材料,并摆放整齐。

(三)规范审批程序。建设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由村(居)民委员会向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并核发同意建设意见书。

五、实施步骤

(一)规划阶段(年7-8月份)。各县(市、区)按照“布局合理、规划超前、节约土地、保护生态、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制定(—年)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各县(市、区)要将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与村庄合并、中心镇建设一并纳入建设规划,科学选址,优先在农村社区、城边村、乡镇驻地等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开展,并逐步加以推广。规划情况务必于年8月底报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试点阶段(年9月-年4月)。我市按照“试点先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首先确定茌平县为全市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试点县,力争到年清明节前,完成140个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达到任务数的20%。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科学确立目标任务,分期分批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每个县(市、区)要筛选2-3个乡镇为试点,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城边村、乡镇驻地和新农村合村并点中心村等有条件的村庄为突破口,推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全面实施阶段(年5月—年9月)。总结试点经验,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开,力争到年9月,实现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全覆盖。

(四)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12月)。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对各地建设情况予以检查,对殡改工作成绩显著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并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有关县(市、区)给予奖励。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市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林业、新闻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殡葬改革的领导、协调、考核等工作。县级政府是殡葬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社区、行政村是殡葬改革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本地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健全红白理事会组织,按照村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将殡葬改革、骨灰存放等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提倡文明祭扫,严禁搞封建迷信活动。

(二)部门协作、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形成推进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的强大合力。民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审批与具体业务指导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资金支持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的规划、选址审查报批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启用阶段殡葬改革秩序的维护工作;新闻部门做好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的宣传工作。

(三)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各级政府要找准宣传工作切入点,喊响“让先人在林荫中、安静处安息”等宣传口号,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等有效载体,长期不懈地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宣传厚养薄葬,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努力营造有力于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

(四)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督导协调,定期考核,并及时进行通报。为促进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顺利开展,市里将把殡葬改革落实情况作为参评文明乡镇(村)的重要条件。对不能按期完成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任务、耕地内乱建坟墓、碑石的镇村,取消文明乡镇(村)评选资格。

(五)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办法积极鼓励支持殡葬改革工作,对自建骨灰堂并经验收投入使用的,县、乡两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可以在农村群众自愿及不违背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村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完成后,要立即投入使用,严禁改变用途,并严格按照《省殡葬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界定公益性质和管理服务行为,不得以公益名义从事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