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构建实施意见

时间:2022-04-06 10:30:00

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构建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的若干意见》(政发〔〕39号)(简称“意见”)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荆门市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荆门崛起的战略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投资者从项目洽谈直至投产验收提供全程服务,创造顺畅、宽松、便利的投资服务环境。对国家和省没有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一律下放,对国家和省没有规定不得取消、简化的事项和环节一律取消、简化,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合并的审批事项一律整合,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的涉及项目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主要目标:通过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实行简政放权、行政提速、减免收费“三同时”,着力解决投资项目存在的办理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形成环节少、效率高、运转协调、操作规范的工作机制,体现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最优的投资环境。

二、降低投资项目准入门槛

2、实施“非禁即入”的开放准入政策。在项目准入方面,全面放开准入领域,只要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就一律放行。无论国有、民营,无论企业所属地域,只要符合国家规定资质条件,均可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招标。对涉及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统一规划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项目投资者。

3、放宽企业登记条件。认真执行《省工商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工商文[]123号、《省工商局关于运用工商职能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工商文[]86号)等相关规定,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对需要办理前置审批的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生产经营筹建登记制,核发经营范围为项目筹建的营业执照,为重大建设项目办理非工商登记有关手续提供支持。放宽重点投资项目企业集团登记条件,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原来的3000万元降为1000万元,子公司由至少5家降为至少3家(可以是相对控股的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合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原来的5000万元降为3000万元;重大建设项目中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科技型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为5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合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为1000万元。各级工商部门在办理投资项目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时,凡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当场受理并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对于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办理时间为2个工作日。领照时间由法定的10个工作日减为5个工作日。

三、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4、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职能整合,清理、归并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推行并联审批制。对建设项目、企业注册登记、外商投资项目等三类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根据制定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和时限要求(见附件一、二、三、四),按照“牵头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强化监督”的运行机制,由牵头部门牵头受理申请事项,以抄告单形式(或网上)告知相关审批部门,移交相关资料,相关审批部门对其申请审批事项及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具体明确的审批意见,并反馈给牵头部门,牵头部门综合相关审批部门回执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审批决定。其中牵头部门负责有关审批事项的咨询、受理、抄告、催办和汇总,相关审批部门负责所涉审批事项的审批、上报和反馈,市行政服务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审批过程的协调、监管。对需要实施踏勘的事项,由职能部门提出意见,牵头部门统一组织协调,进行现场联合踏勘,市行管办予以配合。各审批部门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与项目业主联系,解答有关问题,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另一方面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按流程图要求保证并联审批的有序进行。国土资源部门在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过程中,如涉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临时用地复垦、地质灾害、矿产压覆、土地出让金评估等方案审查和备案的,应予以整合,实行联审联评、分别办理;环保部门在办理项目环评审查、审批时,如涉及区域、行业、规划环评等评审事项的,也应实行联审联办;投资主管部门组织项目评审时,对项目核准涉及交通、水利、电力、林业、城建、地震、文物等行政审批的行业主管部门,应通知其参加,并限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相关部门对项目报告、资料有关内容如无原则分歧,不再单独组织项目评审。

5、提高项目核准和备案效率。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之内的投资项目,按照核准权限的规定,企业只需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对核准的投资项目,只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主要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相关审查意见的,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可先予以核准。交通、水利、电力、林业、地震、卫生、安全、文物等部门可根据项目核准文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无论规模大小,一律实行备案制。除跨区域、跨流域或投资主体有特殊需要的外,均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实行备案的项目,企业直接通过书面或网络方式填写《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提出备案申请,并如实提供项目法人的工商登记等书面证明材料。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备案项目主要从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等方面进行审查。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备案证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海关报关手续。审批、核准事项承诺时限由以前的10-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备案类事项承诺时限由以前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实际运行中,对条件具备的事项实现现场办结。

6、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办理用地审查。对各类报件需要会审的,由首席代表组织协调,不定期随时会审。对申报材料非关键要件缺失,可先通过会审,后补充材料。精简审批事项,取消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审批,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归并到“土地登记发证”中。多渠道安排项目用地,对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土地,可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对工业项目拟选址是非征用地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根据企业需要将已有工业存量用地与其进行调整置换,保证工业项目用地需要。对地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招商引资项目、高科技项目,国土部门要提前介入,做好征地前的准备工作。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临时用地审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分别缩短为7个工作日和9个工作日。

7、搞好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对符合条件,依法办理规划等相关行政许可手续的,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办事进程。如国土部门办理土地证和规划部门办理规划许可证所需提供的设计图应实现共享。由规划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由原每项12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竣工验收,由原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

8、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按规定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不再编制环评大纲,可直接编制报告书。对区域环评、规划环评未经国家批准的工业园区,除国家、省明确规定实行区域限批外,对入区项目仍按一般项目进行审批;对区域环评、规划环评经国家批准的工业园区,其入区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审批一律从简。对报批材料齐全、符合报批要求的投资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送达后,分别在5个、3个、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由省环保局审批的项目,在报批材料齐全、符合报批要求的情况下,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并报省局审批。由国家环保部审批的重大项目,环保部门要全力协助企业,到国家、省环保部门进行项目申报,争取尽快通过审批。

9、落实项目法人招标自主权。除符合国务院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二条至第七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外,其他项目是否进行招标由投资者自行决定。生产型企业采购进口设备,除国家规定必须招标的外,其他进口设备是否招标由投资者自行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指定招标机构和进口机构。

10、加快项目交付使用。消防部门消防审核审批时限由法定15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对重点项目消防审批变总体报审、总体验收为“分段审核,分段验收”。质监部门对企业申请检验检测的项目实行随到随检(特种设备除外),必要时可先行检验检测、后补办手续,对符合条件需要进行审批的项目,3个工作日内办结;属国家质检总局或省局审批事项,质监部门要一次性告知相关要求,主动协助企业整理、完善、报送相关资料,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企业反馈。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只要资料手续完备,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领取纸制代码证,7个工作日内领取电子代码证。规划、环保、档案、卫生及按国家、省规定组织验收的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及时进行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以保证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四、创新政府管理机制

11、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项目投资审批权下放开发区后的相关服务工作。在开发区推行更加高效、便捷的简易审批流程,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要求,保证项目审批不出园区。创新开发区服务和管理机制。国土、规划、环保、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在开发区设立办事窗口或分支机构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积极探索开发区运营体制市场化改革,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

12、认真落实扩权县(市)相关政策。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以文件形式明确应下放的权利,制定实施细则,加强督导检查,尽快把扩权县(市)和比照县(市)管理的扩权事项落到实处,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

五、提升绿色通道服务质量

13、加强政务公开。各有关职能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通过设立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政府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办事指南和服务承诺等政务公开信息,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加大宣传,公开信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审批项目、依据、条件、流程、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申请书示范文本、投诉、监督方式以及其它需要告知的事项。方便群众办事、减少误解,加强沟通、提供明白服务。

14、实行首席代表制、首办负责制、超时默许制。在所有职能部门全面推行首席代表制、首办负责制、超时默许制。首席代表制实现部门行政审批(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许可)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权力委托首席代表履行,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运行体制。对于前来办理相关事务的服务对象实行谁首次接办谁负责到底的首办负责制。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对该申办事项从接件、办件到办结的全过程负责,首办人要一次性提供申办事项所需的材料目录或有关范本,一次性告知申办事项的意见和要求,并负责办理完该事项的全部手续;对不属于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事项,应主动热情的向服务对象解释清楚并告知属何机关的职责、找何人联系,并应主动引导服务对象到相关部门窗口办理有关事项。超时默许制即行政许可的前置审批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对能办理的,要及时办结;对不能办理的,要及时给予具体的说明和意见;对既不批准也不作出合理书面说明,又无法定事由准许延长时限,到期仍未作出决定的审批事项,将被牵头部门视为默许审批事项。同时在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制、八小时以外预约服务制等相关制度。

15、积极为投资项目提供服务性审核、审批。对需要转报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核准或审批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和拟文转报,并为项目单位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对某些项目为有利于争取国家投资和列入国家专项规划,以及金融机构贷款、设备进出口免、退税等,按照项目法人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提供服务性审核、审批。

16、加大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力度。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市领导包联责任制和小分队服务制,整合全市督察力量,实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市行政效能办公室“四室联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督办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和部门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市、县两级协调服务机制。各地各服务小分队负责督促、指导、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实行“周协调、月研究”制度,各地各服务小分队每周将项目进展情况、协调服务情况报送市重点办,市重点办每月通报重点项目进度。建立市、区重点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市重点办牵头,市国土资源、环保、电力、通信、广电、交通、林业、建设等部门明确专人参加,对项目所在地政府和服务小分队报告反映的重大问题,在24小时内摸清情况,1个工作日内提出协调解决意见,5个工作日内督办落实。对重点调度项目进行的各类检查、评比、各种名目收费等,实行事前申报备案制,未经市重点办同意,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实施检查收费,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有权拒绝。对开发区进行的各类检查、评比、各种名目收费等,事先要征得开发区管委会的同意。对建设项目用地涉及“三电”迁改、地面附着物拆迁的,推行拆迁工作属地负责制。要强化项目所在地政府拆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拆迁工作领导,严肃拆迁工作纪律,维护征地、拆迁、安置政策的严肃性。

17、创造良好的项目施工环境,提供便捷式服务。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安、工商部门要依法维护项目投资者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工程建设过程中生产原材料供应的欺行霸市、强卖行为。对引进投资项目新办企业,办理涉税事宜,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办理税务登记时,按规定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对提交的资料齐全的,税务机关应当即时进行登记发证;对资料不齐全的,可先办证,后及时补齐资料。在试营业期或试生产期,税务部门应主动提供税收辅导,协助企业自行申报办理涉税事宜,不进行税务检查。

18、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创业。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工业建设项目,按照《荆门市市区工业项目投资奖励暂行办法》的规定,依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投资期限及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劳动就业等要素进行奖励;凡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按《荆门市促进投资的若干规定》(荆政发[2005]15号)和《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优惠办法》(荆高管发[2003]1号)进行奖励;对循环经济项目,除执行国家、省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奖励外,市政府还将从土地、资金和服务保障上给予支持;对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特别奖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更多地投资创业者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六、规范投资项目收费行为

19、清理和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规范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执收单位的收费行为。对于没有合法依据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于规定收费的项目,要将收费的名目、标准和依据向社会公开;对于收费有弹性的项目,原则上执行下限标准。具体收费标准参照《荆门市投资项目收费目录及标准》(见附件五)执行。

20、防止变相收费。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项目投资者指定咨询、设计、测量、勘察、监理、评估、招标、施工服务机构和购买指定设备、产品。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加快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打破垄断,形成有序竞争。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行采购中介服务、限定最高收费标准(按收费下限的30-50%收取)等办法,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关规定,对中介机构收费进行规范。简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缴程序,按照《荆门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单位通知,银行代收”为主的收缴办法,在就近银行的各营业网点缴款。

21、加大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凡发现超范围或超标准等行政事业性乱收费行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投资者可以向市财政局或物价局进行举报,并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查实、回复。

七、加强绿色通道服务监督保障

22、加强监督约束。为了保证绿色通道项目快速高效运转,各职能部门应确定一名主管领导为绿色通道服务的负责人,一名有协调能力的业务骨干为绿色通道服务的联络员。联络员承担联络、协调、督办绿色通道服务工作的责任。各审批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绿色通道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对金融、电力、通信等公益性部门的评价、考核和奖励,促进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水平。环保、安监、消防等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行政效能和监察部门对绿色通道的项目审批服务全过程进行监督、对行政审批实行网上电子行政效能监察,并向社会公开行政效能监督和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严格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于推诿拖拉、态度生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故意刁难、拖延不办;徇私舞弊、谋取不正当利益及符合法定条件在规定时限内未办结的直接责任人,严格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3、落实保障措施。市直各部门要把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市行政服务管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并联审批的实施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服务优势,依托现有的行政审批网络,逐步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同时要加大窗口人员并联审批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相关的并联审批办事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广泛进行宣传。行政服务中心要将并联审批运作流程图、收费标准等信息上墙公示、编印成册,并向企业和群众广泛发放,引导业主按并联审批流程申报办理。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跟踪督办,将其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评范畴。力求通过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展示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