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加强法治建设指导意见

时间:2022-04-05 08:54:00

市委加强法治建设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加强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内容,创新工作举措,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人民群众“创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国务院《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3、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运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4、继续执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和积极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干部任免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应在任职前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人事(组织)部门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人事(组织)部门必须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或测查。

5、进一步完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6、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事项定期清理、衔接、协调工作制度,进一步依法承接、精简、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工作,严格实施“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模式。拓宽并联审批项目的领域。加快推进和完善市、县、乡三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和统一受理、项目审批代办制度。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

7、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界定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职能与权限。认真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把过去“大而全”的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构筑政府公共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管理,要积极引导、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使其有能力承接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要强化基层政府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强化其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社会管理领域和在社会保障、就业、劳动关系协调、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

8、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绩效管理的重要标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管理行为。

四、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9、加强重点领域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积极拓宽规范性文件草案征求意见的范围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体现。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立项机制、协调机制、专家论证机制和实施后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大规范性文件制定规划力度,重点加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资源与环境、规范政府行为等重点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

10、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进一步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登记、公布、情况通报、监督检查制度,政府法制机构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通过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研究办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本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实行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制度,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暂行、试行类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2年。

11、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对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要分别作出废止、宣布失效或者修改处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存在加重企业负担、搞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增加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义务和影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坚决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未列入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严格落实行政决策制度,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12、规范重大决策程序。行政决策承办部门要组织好、落实好行政决策具体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重大决策要经过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

13、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项目承办部门提请政府决策时,应提供有关部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报告或意见,评估报告或意见重点是项目对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综合评估报告和意见后,项目承办部门应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综合判断,提出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应对措施和化解处置预案,报政府决策审议。凡是风险不可控的,不得列入决策议程。未经风险评估的,不得作出决策。

14、加强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建立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和反馈纠偏机制,定期组织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对决策落实的督查督办。定期组织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做到决策权力与决策责任相统一。

六、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5、依法履职尽责。各级行政机关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加强财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不准违规操作;依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资金使用控制机制,坚决防止截留、挪用、贪占;完善大额资金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法加强政府性债务和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完善政府债务偿还机制,积极防范债务风险;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防止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用多;依法加强征地拆迁管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

16、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扩大实施范围,延伸实施领域。推行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明确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避免重复交叉执法。整合执法资源,有多项行政处罚权和多支行政执法队伍的部门原则上要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建立行政执法部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解决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问题。

17、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执行行政执法适用规则和自由裁量基准。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对无证上岗、不持证上岗的行政执法人员,一经查实,监察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理,不得姑息。要加大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运行效能

18、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逐步完善政府收支公开透明制度,及时公开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的预算和执行情况,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情况。拓宽办事公开的内容。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部门,要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流程、时限和结果。切实发挥“三个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政府采购中心)的政务公开优势,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水平,透明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采购。整合网络资源,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建立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打造应急处置政务平台建设,实行三网(应急指挥平台与数字城管系统、人民防空指挥系统)合一。

19、加大政务公开的监督监察力度。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评内容,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评议考核。有不依法履行政务公开义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情形,要及时制止,并责令限期改正。上述情况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级监察机关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0、建立矛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建立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新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明确行政调解的职责,规范行政调解程序,灵活调解方式,切实规范行政调解工作。认真执行《人民调解法》,积极指导、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

21、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缩短受理时间,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加强对行政复议受理、办理活动的监督,对无正当理由不受理、不秉公处理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制止。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积极配合省政府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整合行政复议资源,创新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认真组织、指导、协调好有关县(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适时推广,依法、高效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确保复议案件有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

22、规范行政机关应诉行为。行政机关要依法履行应诉职责,按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及有关文件,并指派工作人员出庭应诉。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决,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建立行政败诉案件分析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九、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23、自觉接受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正视、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认真对待网络监督。

24、加强政府层级监督、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撤销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强化审计、监察的专门监督。审计部门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的职责,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2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行政首长是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各级行政首长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26、进一步健全推进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完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政府常务会议要经常听取工作部门尤其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作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每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要按时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政府部门要按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依法行政工作经费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上级政府的规定,及时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依法行政考核评价纳入同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考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27、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保证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日益繁重的依法行政任务相适应,保障法制机构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审查、法制培训等工作的必要经费。行政执法任务繁重的工作部门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法制工作。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者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

本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确定年度工作重点,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