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均衡发展意见

时间:2022-03-30 08:17:00

义教均衡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现就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法治教、优质均衡、软硬件并举”的原则,遵循“统一规划、城乡共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工作方针,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以加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为途径,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县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基本均衡,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基本均等的义务教育,努力使我县教育整体水平步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二、发展目标

用3至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评价科学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布局合理化。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使永久性保留学校服务范围恰当,办学规模适当,学校布局和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

(二)办学条件标准化。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区域内城乡各学校校舍、常规教学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后勤保障设施等达到规定的标准。

(三)师资配置均衡化。教师编制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区域内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形成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学科配套,各学校师资水平均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教育管理精细化。积极构建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际需要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用科学、规范、人文化的管理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五)教育评价科学化。学校、学生、教师、教学四位一体的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制度基本建立,评价结果得到有效应用。

(六)教育质量优质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1、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学校布局要统筹考虑人口变化、城乡发展等因素,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学校、乡镇小学和实验中小学,规范建好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优化调整初小和教学点,确保学校布局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遵循“统一布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备水平”的原则和“规范、实用、安全”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同步建设,重点加快薄弱学校改造,重点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等问题。统筹整合本区域内文化体育、扶贫开发、教育等建设项目,建立学校建设项目库,实现项目资源共享共建。逐步配套小学、初中教学设备设施,加强运动娱乐场所建设,全面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3、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终身学习的管理服务平台。在“校校通”的基础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到2012年基本实现“班班通”。加强薄弱学校图书室的配备和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功能性教室建设,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装备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机制和工作常规,加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丰富学科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校际共享。大力推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现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水平的基本均衡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办法。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选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定期交流制。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原则上应在县域内交流轮换。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开展校长培训提高活动。有计划地安排薄弱学校校长到优质学校挂职、培训。定期组织评选“名校长”活动,不断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2、健全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加强全县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合理核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从严控制城镇学校编制,促进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贴制度,鼓励农村教师安心基层工作,引导城镇学校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每年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招聘20—30名优秀者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城镇选择优秀青年教师到边远乡村学校定期讲学支教,从农村挑选部分教师到县内外其他示范学校学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省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3、加强教师培养提高工作。完善教师培养、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学习提高长效机制。设立教育教学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开展名教师评选活动,重奖教育教学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建立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体现优绩优酬。建立教师培训提高档案和考核办法,加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检测评估,使每位教师都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持续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弱科教师,每年暑假、寒假挑选100—200名教师参加省市培训。加强校本培训,帮助农村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到年,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到5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三)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工程”,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教育

1、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格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2、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落实国家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突出教学工作中心。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教学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采取面向薄弱学校送课上门、定向培养紧缺学科教师、选派教学管理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等办法,改善薄弱学科教学现状,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实施“走进艺术”教育计划,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创造条件让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进入课堂。建设一批体育、艺术、科技、书法等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

(四)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负责,依法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1、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切实做好“两免一补”工作,严格按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杂费和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住宿费。逐步扩大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认真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切实帮助特困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单亲孩子、孤儿接受义务教育。

2、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管理,完善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对流动人口就学对象坚持“相对就近、免试入学、一视同仁”的原则,落实就读学校,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政府统筹、相关部门、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3、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不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就学保障,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提高残疾儿童教育普及程度,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五)实施“义务教育规范管理工程”,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机制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免试入学制度。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每所学校的就近接收学生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学校要按照规定接收学生,不得采取或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的依据。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制度,逐年加大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直接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

2、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等级称号评选等活动。学校应当按照随机原则合理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和教师不得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非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强制补课,不得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违反规定的,视情节分别给予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的处理。

4、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交通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寄宿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水上安全、大型活动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管理,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5、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动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

1、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改革。落实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不低于中央规定的基准定额,确保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5%足额纳入财政预算,集中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学校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

2、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主导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人口变动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负责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实施。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县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负责教育用地规划和项目申报,落实学校建设优先优惠的相关政策。县财政局负责保证教育经费实现“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按规定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足额预算,及时拨付,指导、监督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确保学校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县编办、人事局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做好教师核编定岗工作,合理确定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机动编制,尽快消除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宣传、公安、文化、卫生、工商、建设、交通、水务、消防等部门要立足本职,密切配合,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好职能。

3、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机制。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对乡镇政府、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学校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评估。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健全和完善经常性、过程性、客观性的义务教育监测评价机制,适时掌握义务教育发展动态,分析现状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监督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评价学校活动。制定《保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指标与评估方法》和《保康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评估与奖励办法》,每半年对全县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督导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奖惩,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