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意见

时间:2022-03-30 08:13:00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政发[]58号)、《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和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以下简称“双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深刻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速度加快,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安全监管措施逐步加强,安全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全县各类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个别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部分乡镇安全监管力量不足,装备设施欠缺,执法不到位;大部分村(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和能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基层薄弱、基础脆弱是当前我县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通知》精神为契机,将加强“双基”工作作为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措施,作为强化安全生产、推进“和谐保康”建设的重要抓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目标任务

按照“一年攻坚、两年突破、三年巩固”的工作目标,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和企业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三年内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基层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完善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及支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相关标准,进一步壮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的规模,配备必要的监管监察设备,基本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健全,足额配齐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及车间、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全面实施企业安全准入和安全资质淘汰机制,建立安全绩效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等级评定制度,实施分级考评、分类管理。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全县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l00%达到省级以上安全标准化,其他各类企业全部达到市级以上安全标准化,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险、工伤保险、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缴纳(提取)率达l00%。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完善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应急救援等五大体系,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到2012年,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二、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履职能力

1、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制。各地要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各乡镇长对本区域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其它领导班子成员在分管范围内具体负责。县政府每年不少于两次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2、落实部门责任制。县政府各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特别是具有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要严格审批责任制,坚持“谁审批、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审批前严格把关,审批后强化监管。

3、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落实各分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层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网络,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管理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把安全生产责任与每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完备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加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1、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按照“强化县乡、延伸村组(社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县安监局应按规定配齐工作人员,每个乡镇要成立安全生产办公室,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监管人员,所有村(社区)必须配备l名以上的兼职安全监管人员。县安监局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安全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2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村(社区)兼职安全监管人员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1000元纳入财政预算,由县安办考核后发放。

2、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和台账。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安全事故报告、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安全生产值班、安全信息及档案管理、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安全监管人员职责等10个方面的安全监管基本制度,建立完善工矿商贸企业、中小学校及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水上交通、辖区内在建项目安全及危房安全、民爆物品使用、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及农业机械、地质灾害及水利设施、安全教育培训等10个安全监管基础台账。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安全信息报告、安全巡查、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等基本制度和相应的基础台账,落实村(社区)及园区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3、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要强化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委托乡镇执法,加强委托执法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加大基层安全生产现场执法力度,实现“责权统一、上下配合、监管有力”。全面实施安监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安排专项培训费用,加强各级安监人员的素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未经培训或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均不能从事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完善的安监人员激励机制,切实稳定安全监管队伍,乡镇专兼职安监人员原则上干满3年方可调整,确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必须报经县安监局同意后方可转岗。

(三)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1、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高危行业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从业人员l%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要配备不得少于2人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安全技术中介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专家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领导带班作业、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应急救援、安全设施“三同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l3个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完善安全会议、安全组织、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事故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特殊工种人员等l2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

3、进一步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全面完成企业安全状况级别认定,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约束机制,级别评定作为评优评先、企业信用、资质管理、安全许可等的前置条件,并实施分类整改和级别升降。

(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打牢安全生产基础

1、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所有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和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大型起重机械全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水运交通船舶100%完成客渡船标准化船舶改造。三年内,所有煤矿、非煤矿山必须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全县危险路段和通客车的乡村道重点危险路段要安装防撞护栏。

2、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煤矿要合理采掘部署,坚持以风定产,抓好“一通三防”,推广规范化的采煤方法、单体液压支护、光面爆破、锚网喷联合支护、吊挂人车等煤矿安全生产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非煤矿山应推广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采空区尾矿胶接充填、帷幕注浆、机械通风;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加速15种危险工艺生产装置自动化和控制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加油气(站)油气回收和阻隔防爆技术,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

3、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决策和安全防护水平。建设集信息统计分析、现场监察监控、应急救援处置为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县、乡两级信息化建设工作;企业应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软件,设立隐患排查整改信息库、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库、职业危害信息库、主要设施设备信息库,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翔实的依据。

4、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自本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三年内,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100%达到省级以上安全标准化,其它各类企业全部达到市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到期末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其停产整顿。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金融、保险、财政、经信、人社、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项目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创建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5、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档案管理、挂牌整改、公示公告、追踪督办、效果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各地应安排专项资金,对重大隐患治理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建立企业重大隐患“黑名单”制度,将重大隐患治理与企业用地审批、信用评级、品牌创建挂钩,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要实行制裁,对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企业,要依法从重处罚,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6、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建立强制安全培训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从业人员转岗、换岗的安全教育,三年内,企业从业人员培合格率达到l00%。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未经安全培训合格,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员工安全信息卡,将安全培训、安全资质、安全绩效、违章情况等基本信息录入信息卡,公开“三违”信息,对严重“三违”人员实施就业准入限制。

(五)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

1、建立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安全费用由企业在规定标准内据实提取,税前列支,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依法推进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生产安全事故预防经费,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对不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不得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专项费用,用于安全事故的预防以及超额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奖励。加大财政资金对安全生产的预防性投入,建立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从年起,县政府每年预算不少于50万元的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每年增长不少于10%),用于安全生产奖励、应急救援演练、宣传教育、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专家费用。

2、建立安全法制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监察执法职能;充实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力量,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和执法;建立完善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安全评价制度,严把安全资质审查;建立安全资质淘汰机制,坚决依法关闭和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3、建立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技术中介组织和有关安全生产协会学会的技术支持作用,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咨询、安全标准制订、安全评价评估、安全检测检验、安全检查、事故抢险、事故调查、项目审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治理、安全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

4、建立安全文化保障体系。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企业落实”的要求,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安全诚信、安全道德教育;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安全书籍进乡镇文化站、安全读本进村(社区)文化室、安全手册进农家书屋。要丰富“安康杯”、“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采取制作专题片、开辟安全专栏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作成效,曝光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5、建立应急救援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社区)以及企业和重点部位、重大活动等方面的应急预案编制和,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在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高危行业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县政府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整合现有应急装备和队伍资源,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加强乡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村(社区)、工业园区义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年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抓好本地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组织实施,层层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把优先考虑基层、优先保障基层、优先扶持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从领导、政策、体制、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抓好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地、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要按照“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针对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特点,制定实施工作意见,建立工作保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各地、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要按照“一个阶段一重点、一项行动一突破”的要求,制定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具体推进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层层推进、项项落实。同时,要严格落实目标考核。从年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对“双基”建设措施不落实、工作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