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资金调控工作要点

时间:2022-07-02 11:20:42

财政局资金调控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对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市财政将坚持以财政增收为第一要务,以保证支出为第一目标,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追求,积极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收支管理、精细运作资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要做到“五个确保”:

一、以强化收入管理为主线,确保财政有效增收

以保持经济强县位置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提高收入质量、调整镇级体制、狠抓非税收入、积极争取资金,努力增加可用财力。

(一)加强财源建设。充分发挥财源建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分析调度职能,不断完善涉税信息网络报送平台功能,加强与国地税部门联系沟通,全面掌握各类动态财经数据,多视角、全方位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分析,夯实综合治税基础;时刻跟踪地方税收收入进度,保持与业务上级的紧密联系,畅通信息获取渠道,通过与省内经济强县、各县市区收入进度、税收征管情况对比分析,及时提出全市税收征管任务目标、改进税收征管的意见建议;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纳税情况信息来源渠道,强化与省内同行业、类似企业的信息对比分析,掌握税收收入的阶段性特征和征管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现实和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税收的意见建议,为财政增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纳税明显低于行业、企业平均水平的,向国地税部门提出稽查建议。

不断创新增加地方税收的新思路,重点在税源挖潜、征收质量、政策研究方面下功夫,确保取得实效。提前参与,监控潜在税源。特别是对新立项和投资意向的项目提前介入,侧重关注人工岛群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税收控管和数据测算,以及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增值税抵扣数额大、已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跟踪评估,抓好控管;坚持依法治税,充分运用涉税部门联动机制、涉外税务审计、纳税评估、外地协查等手段,加大反避税力度,对部分行业实施专项整顿,防范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等避税行为;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强财税扶持政策应用性研究,找准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跟踪产业财税扶持政策,为招商引资、域外税收向我市集聚提供参考、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代开发票等流动性税收吸纳,做好总部经济文章。

(二)狠抓非税收入。对照政策标准与收入项目,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特别是国有土地出让金、水资源费、河道维护管理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收费项目,彻底摸清底数,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研究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规定》,对经营性资产进行定性,对非经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互换做出明确规定,对资产发包、收支管理做出统一规范;联合主管部门,逐步对国有独资及国有参控股企业加强管理,建立企业月报表制度、年度清产核资制度、重大资产购置、处理审批备案制度,全面掌握各企业资产变更及经营情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全面调查、掌握土地转让、出让及土地开发、房地产建设项目,全面准确搜集基础资料,科学核定契税、耕地占用税,依法征收。

(三)积极争取资金。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强与上级财政的联系沟通,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寻找政策、资金扶持重点,争取更多的资金份额,投入到全市基础设施、优势行业企业。重点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节能减排环保治污、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转型升级。

二、以优化支出结构为重点,确保重点工程民生支出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调控职能,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一)科学合理调度资金,保重点项目。在优先保证工资性支出、市镇两级运转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度假区建设、新人民医院、新一中、教育资源整合等重点项目和重点事业支出需要。积极创新思路,研究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财政政策、资金引导,在“企业、民间资本搞建设、财政资金搞民生”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引导民间资本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项目工程资金台账,严密资金拨付程序,把好财政监督最后关口。

(二)高度重视群众利益,保重点事业。教育方面,按规定确定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继续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新的教育示范市标准足额安排支出。落实好高校、中职、高中助学金、奖学金政策和中职免费政策;医疗方面,科学测算补助资金,强化绩效考核,不断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水平;社保方面,巩固城乡低保、五保提标扩面成果,推行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及前后衔接,足额安排、发放基础养老保险金;就业方面,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通过职业培训、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贴息、创业扶持等政策落实,努力开发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创建创业型城市。

(三)侧重弱势群体行业,保政策兑现。随着通胀隐忧的加大,社会矛盾必然愈加突出,今后工作中,财政财力将更加向基础行业、弱势群体倾斜,不折不扣兑现好各项强农惠民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继续抓好北马镇万亩土地治理项目,跟踪落实好已申报的石良镇、兴隆合作社土地治理项目,重点将兴隆合作社葡萄基地建设打造成土地治理工作亮点,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完善“报账提款”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运行;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大村级经费补助力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及时足额兑现长寿补贴、粮食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政策,维护群众利益。

三、以强化财政监管为手段,确保财政资金效益最大

(一)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刚性。本着压一般、保重点的原则,按照零基预算、部门预算要求,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二)强化工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继续深化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投资评审为支撑、政府采购为手段、国库集中支付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监管。超前参与工程项目设计论证,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带来的设计浪费。通过引入项目方案评估新机制、严格控制结算审查质量、加大现场跟踪监督力度、改进和放宽投标企业限制条件、提前着手参与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财政支出。筹备建设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系统,逐步扩大国库直接支付范围,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扩大监管范围,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在深入搞好“小金库”治理的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好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并将检查范围扩大到各类社保资金、上级专款、政策性资金,不断健全跟踪问效机制,确保专款专用。

(四)积极探索创新,节约公用事业支出。对城市环卫、绿化养护、城市照明等公用事业经费管理形式进行调查,在总结以前年度经验的基础上,对部分城市管理项目,能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能包干的包干,逐步扩大城市管理项目市场化份额,探索建立“行业管理,社会参与,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节约财政支出。

四、以推行精细管理为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衔接紧密

围绕提速增效、创先争优,健全四个内部控制体系,全面规范科室间各类业务衔接,堵塞程序性漏洞。

一是健全收入协调控制体系。以财源建设办公室为连结点,预算、国库、预算外资金管理处、国资局、农税局各负其责,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编制、执行进度,国有资产、资源经营收入、“两税”收入的调度协调和分析预测,形成增收合力。

二是健全工程项目控制体系。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支付为引领,预算、经济建设、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核算中心、相关业务支出科室协调联动,健全从预算安排、项目立项、集中采购,到评审监督、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各环节的协调制约机制,科学调整理顺资金拨付流程,建立高效严密的资金拨付控管机制。

三是健全资金资产控制体系,会计核算中心、国资局、采购办、监督检查处、业务支出科室密切配合,在预算资金拨付、专项资金监管、资产购置调配等方面紧密配合,不断完善手续程序,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

四是健全综合协调控制体系。人秘科、办公室牵头,不断完善机关规章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强化督查督办,不断提高机关形象;强化科室、单位间业务衔接,落实协调措施,规范工作流程,细化目标责任,形成政令畅通、各负其责、态度严谨、高质高效的机关运行机制。

五、以加强干部管理为抓手,确保工作作风有新提高

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意见》为指引,在财政系统内深入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在明确、细化各科室、单位工作职责,强化财政人员岗位责任管理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财政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改进。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利用好每周五下午集中政治业务学习时机,开展第二次干部轮流授课活动,组织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向全体机关干部讲授本科室、岗位业务政策、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开展一次调研月活动,要求科室负责人围绕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交流;开展第三次“读书月”活动,统一购买业务及励志书籍,并组织40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心得体会交流;组织干部职工走出去学习,学回来讲课,进行警示教育,组织拓展训练,促进财政干部综合素质提升。

二是健全考评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环境。结合岗位责任管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民主评议方面,继续实行半年、年终分层次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占考核50%权重;以年度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分工为参照,按照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细化量化考核标准,考核得分占30%权重;以机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为标杆,以落实查岗制度、卫生制度、请假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为保障,考核日常工作秩序遵守情况,考核得分占20%权重。三项考核综合得分,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以务虚促务实,全面改进服务质量。政务公开方面,以财政网和政府采购网为平台,全面公开各级强农惠民政策,科室涉及群众、单位的业务指南,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限时办结承诺服务;为民服务方面,以对外服务窗口和惠民资金兑现为重点,简化手续,周到服务,首接首问全程引导,在“两税”征收、会计证件办理、报账核算、各类补贴资金兑现等工作中,给办事群众最大方便。同时,凡能上网办理的政策咨询、意见反馈、表格下载等事项,全部推行网上办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赢得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