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24 09:31:00

科学发展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海洋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为我县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特别是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步伐加快和世博会的临近,使嵊泗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更加凸显,为我县确立新一轮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洋山港、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深入推进,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巨大动力。同时,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县的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传统的海岛经济正加快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型,为我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但我们也要看到,嵊泗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更面临周边地区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统筹兼顾中加快发展,在扬长避短中争创优势,在合作竞争中寻求突破,以新的作为再创新的业绩。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历次全会和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速社会进步,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强县、海洋文化强县、海洋生态强县和海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打响实力岛城、魅力岛城、活力岛城和和谐岛城四大品牌,为打造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奠定扎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区域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到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8亿元,增长93.5%,力争翻番;财政总收入达到5.3亿元,增长7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均力争翻番;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调整为13:37:50,经济发展总体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岛城”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一中两翼”城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洋山新城建设、嵊山?枸杞组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任务。

??生态建设全市领先:基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万元GDP能耗下降1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5%,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县。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和文化创新四大体系。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以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居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海陆平安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基本实现,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60元,年均增长10%;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年均增长10%,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逐步缩小,居民总体生活质量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今后五年政府的主要工作是:

一、致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打造实力岛城。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以更新理念、更大力度、更强举措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构筑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加快发展港口产业。先易后难,狠抓重点,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分工协作和宁波?**港一体化进程,突出港口产业在我县支柱地位。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积极培育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加强港口物流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能源中转储运、矿砂中转配送、化工品储运,完成洋山港三期、马迹山二期、洋山石油储运和LNG终端接收站等重大工程,积极发展船代、货代等新兴业务。做大做强海运业,充分发挥政策和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落户,扶持海运企业做大规模,积极拓展“海进江”业务,努力打造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对接的最佳平台。加快推进现代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坚持走“高、精、尖”之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要素,加强招商引资,加快东部海洋开发工业区块、马关临港工业区块、大洋临港工业区块和小洋临港工业区块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发展大宗物资加工、大型船舶和集装箱修造等产业,努力实现石化工业的重大突破。

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牢固树立大旅游产业观念,切实发挥政府发展旅游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强旅富民”战略,走出一条旅游富民的新路子。今后五年,政府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全力打造列岛型海洋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加快旅游项目开发,高标准建设基湖、徐公岛、南长涂等重大旅游综合开发工程,不断提升“渔家乐”旅游档次,进一步打响“渔家乐”品牌,大力发展海钓、游艇等新兴旅游项目。着力挖掘旅游文化,形成以渔民画、渔家菜、渔乡民俗等为重点的海洋旅游文化体系,努力培育海岛特色、嵊泗特点的系列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洋山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适度加强高星级酒店等接待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海岛饮食、商贸流通等服务业,提高旅游的综合效益。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县内外旅行社之间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办好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嵊泗旅游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秩序,规范行业管理,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平安、文明、高效、优质”的旅游环境。

大力发展现代渔业。进一步加大“改造渔业、创新渔业”的力度。不断优化海洋捕捞结构,积极打造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捕捞队伍,科学合理推进渔民转产转业,着力完善渔业股份制和新社区体制下的渔业管理和服务机制。大力发展海水生态养殖,以技术创新和环境改造为抓手,不断扩大养殖面积,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开发,积极探索新型高效养殖方式,提高单位养殖面积效益。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实施品牌战略和原产地认证,打响长三角绿色水产品供应基地品牌,提高养殖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知名度。做精做强水产加工业,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养殖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校联系与合作,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开展企业对外出口注册工作,争取欧盟注册零的突破,并不失时机的推进海洋生物制品开发。积极推进现代化渔港经济区建设,以菜园、嵊山渔港为依托,充分发挥渔港集聚功能,大力发展渔港经济,不断增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致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和外向新优势,打造活力岛城。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更加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参与合作与竞争,更加注重体制与机制创新,为打造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拓展新的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继续深化财政综合改革,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和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努力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解决企业转制遗留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不断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环境,积极打造“信用嵊泗”。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强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密切关注、研究上海和长三角发展进程,加强与上海、宁波等重点地区的紧密型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争取有更多一类开放口岸和区域。切实做好出口商品扩量增效文章,巩固水产品等传统商品出口比较优势,提高出口附加值,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以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为主攻目标,以“科技含量高、就业岗位多、环境污染少、产业拉动强、社会贡献大”为引进原则,进一步整合力量,创新载体,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不断加强对落户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促使落户项目尽快启动。

着力缓解要素制约。全力以赴做好土地围垦工作,确保马关围垦、马迹山西北侧围垦、大洋大岙围垦顺利完成,加快实施小洋港区北侧围垦,拓展我县发展空间;努力克服交通瓶颈,积极构筑陆岛便捷交通体系,实现海上交通高速化、滚装化和舒适化,加快完善县内半小时交通圈,建成小洋客运中心和泗礁东部客运站,进一步完善大洋交通设施,完成嵊山?枸杞大桥、菜园环城和泗礁北面环岛公路等工程;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和供水体系,加强对长江古河道的勘探和开发,加大海水淡化工程实施力度,基本解决海岛水资源紧缺状况,努力成为全国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启动与大陆交流海缆联网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形成比较完善的县情信息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努力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建设“数字嵊泗”。

努力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动力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和创建自主品牌。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养殖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发和推广渔农业种养实用新技术。加快培养港口、旅游、现代渔业、海运业等海洋经济类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类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资助机制,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致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人居和生态环境,打造魅力岛城。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处理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使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结构更为合理、功能更趋完善、形态更加优美。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深入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渔农村倾斜力度,确保每年投入增长高于上年财政支出增幅。以“创业、增收、文明创建、平安社区、环境整治和体制创新”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渔农村小康社区为载体,加强渔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健全渔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渔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并轨,逐步在渔农村新社区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完善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渔农村道路、供水、用电、通信、垃圾处理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渔农村新面貌。

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县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泗礁岛岛城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中心城区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战略,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加快县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努力推进五龙组团和马关组团的开发,全面构筑“一中两翼”城市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洋山现代化海港新城建设,加快嵊山枸杞一体化进程。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大环保设施投入,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依法加强对水、土地、岸线等各类资源的保护整合和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再造绿岛”工程,大力开展“青山白化”治理,着力推进殡葬改革,严格控制石材开采,切实加强宕口整治。稳步推进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

四、致力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和谐岛城。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岛城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形成与东海明珠?中国第一岛城相符的和谐的社会氛围。

不断完善就业社保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充分就业的要求,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注重社会公平,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化进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大财政资金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医疗、失业保障,整合各类社会救助帮扶资源,完善帮困扶贫长效机制,积极构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积极开展以和谐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努力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争创省级文明示范县城。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充分挖掘海洋特色文化,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和体育设施的投入,深入实施“东海明珠”和“海岛百花”两项工程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弘扬嵊泗精神,激发全县人民合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着力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工程,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完善渔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到2011年,人均筹资额达到150元以上,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好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积极开展“平安嵊泗”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四大机制,维护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建立健全社会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努力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各类预案编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