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地名设标总结2篇

时间:2022-11-27 09:09:45

民政局地名设标总结2篇

第一篇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村级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通知》(赣民字〔2011〕43号)精神,按照市、区开展村级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要求和统一安排,我区在完成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地名标志设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向农村延伸拓展工作,并把地名文化建设与地名设标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开展村级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村级地名设标是建立完善的地名标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供地名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表现。几年来,我区把村级地名标志设置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做到统筹安排、综合部署,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地名设标领导小组,制定了《区村级地名标志设置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联系制度。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从决策到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等方式,共同研讨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了村级地名设标工作扎实稳妥推进。

二、精心组织,注重创新

在地名设标工作中,我区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地名标志管理办法》等地名管理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管理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服务,贴近生活,注重实效,开拓创新”的原则,着力提高地名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含量。为此,我区开展了在全乡各行政村设置村级石质永久性地名标志碑工作,即:将地名公共服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名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标志碑样式,选用石料制作碑体,并邀请有关领导、书法家题写村名后刻于碑上,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村庄地名风貌的标志性载体,从而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

三、科学设计,提高档次

为使村级地名标志石碑达到即具有标志性和指位性,又具有观赏性和纪念性,我区聘请专业广告公司设计了多套方案,并多方征求意见进行论证后形成正式方案。该方案上部石碑选用花岗岩石材制作,碑面高100cm、宽50cm、厚20cm;下部基座高度40cm,采用水泥灌注,石板材贴面。石碑正面上部用等线黑体刻写村名,字号大小以60公里车速时距离100米能看清楚为准。整体版面以宋体字刻写村名来历、基本情况、主要沿革、特产、面积、历史名人等,形成了集指位性、永久性、标志性、观赏性、纪念性等五个特性于一体的行政村地名标志碑。

四、规范管理,强化责任

结合地名普查工作调查了解掌握各村的基本情况,如哪些是专业村,哪些村有历史典故、历史名人等,撰写出各村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全乡15个村、1个农村社区进行地名设置,在2011年9月底完成,相关费用由区财政承担。地名设置过程中,按照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标准进行施工。村名标志石碑设置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验收,拍照存档,同时制定村级地名标志石碑维护保养办法,由各村出资,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确保村级地名标志常立常青。

第二篇

我区乡镇勘界试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按照省市勘界工作的要求,在市勘界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试点乡镇天玉镇党委、政府以及区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至3月25日,顺利完成天玉镇涉及的3条乡镇界线和1个三交点的全线贯通,埋设了3个双面桩和1个三面桩。目前全区乡镇勘界工作已全面展开,已进入双方联合勘界阶段,现将我区乡镇勘界试点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高位推动乡镇勘界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单位职责。2012年11月12日,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第一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民政、财政、公安、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务、民宗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内),具体负责乡镇勘界日常工作。同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抽调相关单位人员集中办公。

二是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2012年12月27日,根据省市乡镇勘界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区的工作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区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经区政府常委会通过后,印发至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执行。

三是及时启动示范点工作、明确操作规程。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天玉镇为试点乡镇,先行开展乡镇勘界工作,及时制定了示范点实施方案,2月22日,全面展开天玉镇的乡镇勘界试点工作。

二、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策宣传发动工作。

针对乡(镇)换届,勘界分管领导普遍即将进行调整这一实际情况,区勘界办采取走下去和请上来的方法分别对各乡镇勘界人员进行专门的勘界政策学习、宣传、教育、解释工作,使他们真正领会“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勘界原则,树立正确的勘界指导思想,把实现边界地区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作为勘界工作的最高目标和出发点,成为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的中坚力量。勘界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勘界工作广泛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配合支持,许多干部群众能正确对待自然资源权属与行政区域界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勘界与稳定的关系,部分干部群众很希望通过勘界能解决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早勘定、早安定”已成共识,它为勘界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把握勘界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

区勘界办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开展边界线现状情况调查摸底,在林业、土地部门配合下,查阅相关资料,并参考外地勘定工作的成功经验,制定出准确的我县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力指导了全区乡(镇)级界线勘定工作的开展。在做好勘界准备工作时,它要求采取“三勤、四到、五相符”做法,下发了《乡镇界线基本情况及涉地涉林纠纷排查表》,详细收集相关档案资料;在做好协商定界工作时,要求切实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原则,以乡(镇)为主友好协商、达成定界,已明确划定或核定的边界线,按照有关文件、协议、地图予以核定,在各级林业、土地资源调查及林业三定过程中,经双方村组织和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核定一致并有签章手续的争议界线予以认定,对双方有争议的地段,按照《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解决争议并确定边界线;乡(镇)级界线原则上要与自然权属线相一致,为解决好难点和遗留问题时,可用活“两线”分离的方法加以解决。截止目前,绝大部分界线的定界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协同作战,认真做好乡镇勘界各阶段工作。

勘界工作是一项合作性的工作,情况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林业、国土等部门的支持尤为重要,各部门必须在区勘界办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采取“准备资料--单方室内核界--双方联合检界--确定边界线--图上标绘--协商确定界桩位置(含三交点)--埋桩测绘—汇总成果资料”的流程进行操作。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中做到:参会有签到登记,协商刊发会议纪要,会商形成协议书等规范化操作,认真做好乡镇勘界各项工作。

五、落实人员经费,切实做好乡镇勘界的保障工作。

勘界工作政策性强,技术要求强,难度大,工作艰苦,需要一支得力的工作队伍。我区从民政、国土、林业等部门选调调5名技术人员充实到区乡镇勘界办公室,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实行集中办公,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区的乡镇勘界工作。区财政按省市勘界工作有关要求预算20万元勘界工作经费,有力保障了乡镇勘界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