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改委生态经济区建设情况总结

时间:2022-06-20 04:13:00

区发改委生态经济区建设情况总结

一、区概况

区是世界都——市的四个行政区之一,也是的发源地和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叠加区域。现辖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和6个街道,面积628平方公里,人口39.3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区地处半岛城市群轴心,地理位置优越,距机场20公里、机场100公里、济南机场170公里,北部的森达美港为市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三条高速公路和206、309两条国道穿境而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相传为夏代浞建立,史称古国。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始称,因此而得名。“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徐干,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足迹。境内拥有文化遗址、等多处古迹。享誉中外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艺术独树一帜,木版年画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城市化为引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呈现出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金融生态区和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中国年画之乡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1亿元,增长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增长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亿元,增长26.2%;实现财政总收入15.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8亿元,分别增长14%和18.7%;农民人均纯收入9900元,增长11.6%。

二、蓝黄建设情况

(一)规划编制和政策落实情况。一是成立了区蓝黄两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统筹推进蓝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定编4人,正科级规格。二是根据省、市出台的蓝黄两区发展规划,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将“三区”建设工作纳入了“十二五”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区“三区”规划建设实施意见》。三是按照《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文件精神,结合区生态环境状况,确定了北部禹王生态湿地发展规划。四是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蓝黄战略的决策部署,以政府办名义印发了《2012年全区蓝黄“两区”建设重点任务分工》和《区黄三角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分工》,研究制定了“三区”考核办法,加强对蓝黄两区建设工作的考核,并纳入全区年终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五是全区以“蓝黄”两大战略为指导,确定了“一一六四”的发展思路和举措,重点建设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四个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工业园、生态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固堤工业园、北海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六个重点园区,积极推进210个过千万元重点项目建设。

(二)实施重点突破,强化项目带动作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蓝黄两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突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蓝黄战略实施。2011年,全区认定招商引资额95.4亿元,同比增长17.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53万美元。特别是组织实施了238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两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45亿元,去年完成投资15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3.5%。投资结构相对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初见成效。其中,圆友建机项目、中凯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7个项目列入了省“黄区”重点建设项目。

(三)狠抓配套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政策带动、投资拉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重点园区建设,着力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为蓝黄两区建设提供载体支撑。全区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柴配套工业园、工业园等特色园区5个,总占地面积2.8万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已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截至目前,已引进落户项目127个,完成投资109亿元。特别是作为“黄区”建设主战场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占地1000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孵化器主体建设已完工,并已有修正药业、光韵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制造、海洋潮汐能利用科研所、威能新材料等30余家企业落户。

(四)统筹产业布局,着力培强做大支柱产业。以实施蓝黄战略为契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的大突破。先进制造业方面,着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4%。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推进“高端化”和“产业化”,规划建设了百汇大市场三期、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体验广场、兽药批发及电子交易中心、修正药业保健品市场、中凯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园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全区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同比增长25.8%。现代农业方面,加快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14家和220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9.5万亩、优质农产品达到44个,土地总流转面积达到24.5万亩,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49%。文化旅游业方面,坚持民俗旅游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着力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打造景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和生态湿地旅游景点,借全国首部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和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年画》播出契机,加大对各类文化资源、文化项目、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未来几年,以蓝黄战略统筹全局工作,把实施蓝黄战略作为“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增后劲、添动力,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统领全区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今年筛选了总投资637亿元的210个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实行集中用力、重点突破,切实做大优质增量,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项目涵盖七个领域,重点突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年内确保完成投入166亿元。

(二)围绕提质量、扩总量,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发展。坚持传统产业抓升级,主导产业抓集群,新兴和高端产业抓规模,努力推动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高效、集约发展。通过设施配套、项目推进、园区服务“三措并举”,突出抓好先进制造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六个重点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新增投入7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工业振兴“1030”计划,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柴铸锻、重工等40家重点企业,打造形成我区工业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群峰效应”。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挂靠等方式,着力抓好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造纸包装、食品加工“六条产业链”建设,年内力争使全区80%的规模以上企业融入其中。

(三)围绕上档次、塑品牌,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要求,加快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领域和业态,促进服务业全面繁荣。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业,突出发展金融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高端餐饮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业。

(四)围绕稳基础、促增收,突出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围绕打造中心市区的“菜篮子、果盘子、后花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的都市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精品瓜果、有机蔬菜、特色畜禽水产、优质花卉苗木”四个品牌农产品的种养规模。抓好万亩县萝卜、万亩固堤西瓜、万亩朱里大姜、万亩高里甜瓜、万亩花卉苗木“五个万亩农业园区”建设。

(五)围绕拓内涵、扬特色,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业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对待、来培植,充分发挥我区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印刷包装、工艺美术、音像图书集散、网络文化服务等业态,加快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实施“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节会”带动战略,科学规划几处大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大对盛壮红木嵌银、丰泰文化创意、新华图书物流等重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杨家埠民俗旅游开发、古国文化城、禹王湿地、柳毅山景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