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优化新农村建设小结两则

时间:2022-08-16 04:07:00

民政局优化新农村建设小结两则

民政局优化新农村建设小结

先后召开了书记办公会议、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开局的首要工作来抓。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之后。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相关政策措施。县委、县府认为,作为一个条件较好的地区,应当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更应有所作为,不时开创工作新路,更高水平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县委成立了县委农办,建立了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月日县委举行新农村建设读书会,邀请省农办同志授课;月日召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

制定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明确了今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保证水平和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等重点任务,根据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实际。同时,相继出台了和《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县新农村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开局。下面汇报二方面内容: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以来,我县针对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形势,积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促进农村工作的发展。

(一)编制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一是把农村纳入到全县城市化规划范畴。对全县平方公里按照全面实现城市化的要求进行规划,统筹全县城乡产业、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发展。细化了城乡布局、生态农业体系(生态绿化、水利河道、畜牧整治)、城乡道路框架体系、排污环保体系等规划,使今后农村设施配套更加完善,能更好地融入城市化。

二是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对全县所有自然村布局进行规划。对我县现有个行政村,分别采取整体拆迁、保留改造和村庄整理、环境整治四种村庄改造模式,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最终将建成个农村新社区和个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目前个村已完成建设详规,争取今年全面完成各村的详规工作。

(二)统筹城乡设施建设

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已全部完成农村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实现村村通公交;全面改造农村供水,将供水全面纳入大网,目前已完成了农村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占总农户的;全县城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列入了市总体规划,日处理能力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村村实行了垃圾中转处理和村主要道路动态保洁,投资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厂,日焚烧量可达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有效解决全县城乡的生活垃圾处理。

二是扎实开展农村的“工程”建设。通过努力,继村之后,去年又有被命名为省小康示范村,同时,我县创省级卫生村个、市级卫生村个,有个村成为市级式村庄,有个村通过市“工程”环境整治验收。

三是加快农民安置房建设。年以来,我县把农民拆迁安置与城市建设、新型社区创建、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兴建处农民安居点,已建成和在建农民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共可安置农户近万户。为保障农民利益,允许安置房上市、逐步与城镇商品房接轨。

(三)促进农村就业保障工作

一是农村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投入1亿多元、征地277亩,在庄市迁建县职教中心,成为农民培训的主要基地。全县各镇街道、所有社区和被征地行政村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站,在、率先在全市建立街道劳动力市场,在全省率先创立农民培训信息库,设立农民个人就业培训“电子档案”;完善鼓励就业配套政策,对全县公益性岗位安排农村“4050”人员就业的,每月给予300元用工补助,职介所为被征地人员免费介绍就业的,每人次给予50元补贴,鼓励被征地人员自主创业,给予10万元以内贷款的一年贴息补助。

二是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在全市较早建立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目前全县有40613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占被征地人员的%。其中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的人数为12461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病补偿与大病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医保费用每人每年105元,其中各级补贴70元、个人出资35元。目前全县有96500人参加,参保率达%,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四)积极促进都市农业发展

建成生态林带36.2公里、造林1.3万多亩,全县森林复盖率从1998年的22.9%提高到年的29.8%。年底以来已累计完成河道整治66.7公里、在建14公里,完成了对全县所有河道的清淤任务,进行河道生态放养,落实了河道管理十小时保洁的长效机制,全县河道面貌和沿河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在全县规划设立16个定点养殖小区,对生猪、蛋鸭、奶牛等实行集中饲养,并实行粪便的有机处理和无害排放,其它县域实行禁养。目前已建成7个养殖小区,、二个街道基本达到了畜禽无散养的要求。在规划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并已建成了5000亩,成为农业的特色基地,从年下半年以来,已向社会提供了10万吨无公害蔬菜,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1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县”的目标,对全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目前我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县,现有的镇街道卫生院已全部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村卫生服务站33个。我县已调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全县中小学由县直管的体制,为平衡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立名优教师跨校兼课、示范学校骨干与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进双向交流制度,平衡城乡师资力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均衡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主要工作和今后打算

根据市里的目标,结合的实际,我县将着重抓好五方面重点,并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一)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发展都市农业。针对耕地少的实际,继续引导发展都市农业、生态绿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实施农业“3210工程”,即积极培育粮食、无公害蔬菜、花木三大产业,加快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和生态林休闲观光两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培植十大精品农业示范点。

二发展农业科技。积极

推广无公害生产设施,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民信箱工程”,争取今年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3500户,70%的行政村建成电子信箱;对新创办县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给予10万元以内奖励,并优先立项和安排科研经费;对新列入省市县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的,给予5--10万元的奖励;对列入国家省市级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星火项目、金桥工程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给予5--10万元奖励。

三是积极扶持“农家乐”等休闲项目。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对“农家乐”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适当配套,对业主自行建设的景点,给予投资额40%的补助,最多补助20万元,进入的企业享受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争取到年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5个,其中今年建成3个、争取建成5个。

一是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我县制定了十年建设农村新社区的目标,在去年试点基础上,今年开始全面推进。通过全面实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拆迁、改造、整理和整治;积极开展道路硬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的农村环境卫生“五化整治”,形成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的农村新社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县里每年安排600万元财政资金,每年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列支3%的资金,用于农村新社区建设,优先安排新社区建设用地指标,今后三年每年各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复耕指标200亩,并对批准全面启动实施的行政村安排10亩启动指标和一定启动资金。对进行村庄整治的村,所需资金由县、镇街道、村三级按4:4:2负担。

二是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推进农村水改工程,今年完成农村1.5万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水改目标。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地方卫生状况脏乱差的现象,从3月份开始,化2个月时间在全县农村开展卫生清理工作,消除卫生死角,营造全县农村整洁、干净的面貌。继续实施农村公厕无害化改造工程,今年完成公厕改造200座以上,无害化改造率达到%以上;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动态保洁制度,争取100%村实行环境卫生8小时动态保洁。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四是开展农村违法建筑整治行动。从3月份开始,准备化半年时间开展农村违法建筑的整治,原则上对建在耕地上的、影响交通安全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以及年以来新建的,一律拆除;对其余违章建筑进行登记、上册,加强管理。

(三)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我县土地征用多,工业化、城市化相对较为发达,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一是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和求职登记制度,将户籍在本县的所有城乡劳动力纳入就业培训、求职登记统计范围,及时掌握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县、街道两级劳动力市场功能,健全县、镇街道、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为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二是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开展社区、家政服务、保安、保绿、手工编织等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开展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已转岗就业的企业在职农民工,重点开展技术等级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化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为期6个月至1年的劳动预备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初级或中级以上的职业技能。

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努力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继续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及时把新被征地人员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使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率保持在%以上。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布局,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和现代化。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实行全县范围内城乡学校结对、教师互派、名师巡回教学制度。从今年开始,对全县农村水平义务教育段学生全面免收学杂费;继续加大对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管理和扶助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利,确保60%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力度,继续对贫困学生给予寄宿费等生活费用的补助,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资源,新建(扩建、迁建)3家综合医院,扩建(改建、迁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每个村都有卫生服务站,每个镇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小病受惠制度,全面推行免费体检制度,确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启动实施“村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强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阵地建设,改造提升休闲文化娱乐设施。通过三年努力,搞好25个村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每个村包括一个750平方米的灯光篮球场,一条1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一套健身器材,一个80平方米的露天戏台,并完成村文化宫室内设施的改造。建设资金由县和镇街道、村按照4:6的比例承担。

四是农村菜市场改造整治。对经营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便民式菜场整治,通过原地改建、扩建,达到商品离地、消除露天经营、基本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要求;对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菜场实行综合开发式菜场整

治,配备管理用房、停车场、质量检测室、消防、治安、卫生等设施,周边开发三产用房,达到综合开发的目的。农村菜场整治所需资金由县、镇街道、村各三分之一承担。

(五)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健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赏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争取通过三年努力,消除人均村级可用收入240万元以下的村。对人均村级可用收入不足240万元的村和没有开发条件的村,由镇街道组织选择合适地块,实行镇街道村、村村、村企联合开发。鼓励各村利用近期暂不建设的闲置土地,开发各类经营性项目,开发外来人员集中居住房等;园县、道路两边的三产配套项目条件许可的优先由所在村开发建设。

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对人均可用收入在240以下的村开发三产项目,县给予项目总投资30%的补助;村级租赁收入对地方税收贡献部分全额奖励给村,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三年内,县、镇街道对这些村实行定额补助,补足其日常工作经费。

二是加强基层党建和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继续开展“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和“争星升级创五好”活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五好”党组织达到50%以上。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继续完善村干部全程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听证制度,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民主权利。

三是深化平安农村建设。继续在农村深化完善平安系列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综治室和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推行农村24小时巡逻制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共建和谐农村。

四是进行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从年初开始,积极开展为期3年的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完善村办公、议事和村民活动服务设施。标准为:人口在以下的行政村,村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人以上的为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建设价格,新建的不超过1000元、改建的不超过750元。建设资金由县、镇街道、村各承担三分之一,超出建设标准部分由村承担。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新农村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立足区位与交通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根据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现状,突出重点,培育典型,提出了“发展村企业,带动服务业,优化林果业,巩固种植业、壮大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别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并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初定的目标任务,全镇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年,全镇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金投资额可完成8360万元。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同比增长11%。

一、立足村情民意,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各村实际出发,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制定了科学可行的“两个规划”。一是总体规划,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通过调查摸底和村情民意分析,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体现在五大建设工程即农民增收工程、农民培训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公共管理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五大建设工程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23项内容;二是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实出产业重点,形成产业特色“的思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重点发展林果、食用菌和蔬菜、奶肉牛养殖、良种肉猪养殖、特种养殖、建材、农家乐生态观光旅游、劳务输出等八大产业。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班子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抓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并下设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抽调5名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高度重视村支部班子建设,要求支部班子成员定期上党课,定期组织召开生活会,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实行党建工程“五卡制”,对每位党员进行公示,由群众“评先选优”。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通过支部带协会、协会+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以种植、养殖、旅游为主的“双培双带”工程示范基地12个,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行业协会16个,带动农户65%,使96%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化经营,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两委班子”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带动作用。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

按照全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商贸促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产业化建设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坚持“川区种菜、半山种果、高山栽树、村村有养殖”的路子,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镇产业化经营情况:

一是积极培养新型产业,在谢崖、等村推广架豆王种植100亩,在东山及退耕还林地段种植中药材1300亩。

二是坚持改造老果园,、、、等16村改造旧果园3000亩,同时按照高标准发展优质果园,在西坡梁新建果园3000亩(核桃);在等12个村队发展优质核桃、樱桃3600亩,今年内新建果园面积达到6600亩。

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澳牛乳业,慕水沟特种养殖场建设,芦子庄金发蛋鸡养殖小区,门家河三场养鸡等规模养殖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标准进一步提高,并新增养殖户30户,建立了畜牧专业合作社。

四是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今年内完成了慕水沟特种养殖场建设和百富佳花牛果品公司,新建3000吨气调库一座。

五是完成了旱作农业11000亩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计划,示范推广小麦良种种植28000亩,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

(二)示范村、推进村产业化建设工作

市级示范点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使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建成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种植大棚11座,菌床面积500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种菜→奶牛养殖→牛粪→食用菌种植+沼气→废渣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当年实现澳牛乳业公司扩大养殖规模200头。新建果园260亩,其中樱桃面积160亩,核桃面积达到100亩。农、果、牧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浪费,延伸了产业链,使经济社会走上了良好发展的路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今年,人均纯收入中仅主导产业(林果业)收入比例达到8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年38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现在的4050元。

区级示范点村、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城郊优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12人,今年依托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以培育重点产业带为目标,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当年新建200亩优质核桃园;二是积极扶持发展村办企业,依托整村改造项目扩大企业收入,壮大集体积累;三是积极实施旧果园改造项目,今年改造旧果园300亩,产业的发展为全村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预计当年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经济增长点达到8%。

推进村队的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支撑本村经济的优势产业,一方面实施全村环境改造项目,95户农户新建了新居,另一方面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优质果园200亩;新庄村在定居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新建优质果园(核桃、樱桃)300亩。并以门家河三场养鸡为重点,发展规模化经营。当年养殖小区年饲养量55000只,现存栏1400只;村在全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基础上,新建优质果园200亩,其次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山庄,康乐农家乐等均有发展壮大。三是壮大规模养殖业,09年金发蛋鸡养殖小区饲养量达到23000只。店镇村在全面实施农业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当年本村新修梯田750亩),正在规划蛋鸡养殖场二处,估计养殖量在50000只左右;并新建果园270亩。村在稳定发展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劳务输出,今年内劳务输出户总量达到320人次,其中有专业资格证的有120人次。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下等几个示范村开展了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沼气池建设、通讯设施建设、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使基础设施达到“八通”。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治村容村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镇十分注重群众生活环境改善问题,按照建设卫生、生态、文明村的要求,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镇财政补一点,村财政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全面启动“四清”工程(清垃圾、清污泥、清柴垛、清路障)和“一池三改”工程(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在各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平均每村达到4个,同时配有专门垃圾清理员和垃圾清运车辆。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结合综合执法中队和国土所拆除乱建房屋2300余平方米,临时简易棚27个,改善了村庄长期脏、乱、差的现象。在、下、等村栽植金丝柳、香花槐等绿化树2800余株,新建绿化带500米,完善了绿化的建设,全镇村容村貌整治率达到100%。

2、建设新居工程。加强基础设施。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我镇把新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分别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村启动新居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2栋6层小康住宅楼的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并配套完成新居区域1.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将解决顶农户、半山腰农户住宿条件差,人居环境恶劣的局面,实现“全民进新村”的搬迁;二是村整合项目,把异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完成92户二层农宅建设,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4.6公里,建成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村民休闲活动广场一处,新修河堤560米。三是村结合小城镇建设,硬化“三纵五横”主干道3.6公里,埋设排水涵管3.6公里,新建垃圾台两座;在红十字会的援建下,整合异地搬迁和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山自然村96户的搬迁,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完成新村旁1.3公里的水渠开挖,完成曹操堡自然村63户的搬迁的主体工程,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四是新庄村依托普查队形成的餐饮业优势,沿国道道新建门店26家,工程全部已完工,建筑面积达4100平方米,农民已入住新居,硬化村内道路0.8公里。五是在启动整村改造项目,目前95改造户的危旧房已全部拆倒,建设主要涉及每户面积为45平方米以上房屋建设,旧围墙和大门改造,村内道路硬化等,预计明年7月可改造完成。六是、谢崖、候家山、虎皮沟等村集中统一灾后重建住宅226套,建筑面积18300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完成道路硬化5.3公里,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村还建成135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门楼。七是店镇村完成砂化硬化道路1.8公里,峡门村结合通达工程新修道路3条,长2.1公里。

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强化技能培训,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今年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分镇村干部培训,党员培训和群众培训三部分,主要培训内容是党的理论知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民实用技术(畜禽养殖、食用菌种植、果园管理等),经营管理知识,新农村建设知识等。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以会代训等形式共举办集中培训班5期,分散技能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达3500人次以上,使得接受培训的人员掌握了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另外,还把“双培双带”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全镇已有130名农民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17名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

2、加强医疗卫生,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我镇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强镇村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今年争取到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并在的、、山、、等村建起村级医务室,完善了医疗硬件设施,医疗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3、完善救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我镇不断完善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了“五保”供养管理制度,在全镇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我镇的五保供养率和特困群众救助率均达到100%,另外在店镇村建成中心敬老院一处,该敬老院确保了我镇孤寡弱残人员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4、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我镇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文化站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娱乐活动中心建设,重点在镇区建成文化站一所,下中老年活动中心新增加娱乐活动设备8套。在杨集村由北京广济寺捐62万元建成弘慈小学,在兴隆村由台湾居寺林捐120万元建成兴隆小学。并在各村建成农家书屋、文化室、卫生室、农家连锁店等基础配套设施,各示范村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六有”。

六、倡导文明新风尚,构建和谐新农村

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新农民,建设新环境,倡导新风尚,树文明行为,建强班子,带好队伍”作为全年中心工作来抓。组织党员开展“五学、四议、三访、二帮”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开展“1+10”帮带活动,1+1”结对子活动,坚持管理民主,依法治村,认真执行村务公开制度,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约》,依法治村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全镇普遍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倡导文明”、“八荣八耻”、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之,年我镇按照区上年初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及时上报信息8条。今后我镇将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镇情民意,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争取把我镇建成生态文明型、畜牧产业型、循环经济型、和谐发展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