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领导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03 04:27:00

市委领导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重点是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工作回顾

*年以来,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初步核算,*年全市生产总值342亿元,比*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4%;人均生产总值24070元,增加15903元,年均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02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4.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年均增长24.2%。粮食单产连续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连续3年突破100万吨。第三产业增加值75亿元,年均增长13.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65.8︰2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支出32.4亿元,分别增长2.6倍和2.2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亿元、贷款余额16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7%和13.4%,域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亿元,初步形成了市内外金融机构合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共安排重点项目294个,累计完成投资248亿元。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78个,电厂二期三期、热电联供、盘石头水库、水泥厂二期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在建重点项目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5个,煤化工项目一期顺利推进、二期开工建设,为谋求我市煤化工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打下了基础。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使我市大企业数量明显增多、规模明显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的250家增加到409家,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由两家增加到13家;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深加工、光伏两大新兴先导产业等快速发展,被省确定为煤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等产业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由两家增加到10家;畜牧业产值43亿元,增长1.5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9%;食品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2倍。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被省确定为服务业改革综合试点市。旅游业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3个。宝山、金山、浚县和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纳入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规划。

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比*年增加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7.8%,提高6.8个百分点。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规划”原则,高标准高质量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新区规划面积增加到65平方公里。新区建成区面积从*年的13平方公里拓展到27平方公里。教育、文化、卫生等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老区一批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公用事业等项目建成投用,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中村改造取得新进展。两县县城加快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区开发,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加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生活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设农村公路2013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每个乡镇有一个二级以上公路出口,客运班车通达率99%。解决了31.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农村沼气用户达到宜建农户的50%。8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农村超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了8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任务,2.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

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总投资80亿元的63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立完善节能降耗目标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城区新建建筑节能覆盖率达到100%,被确定为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市。建成投用了4个污水处理厂、3个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市区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75%。取缔、关闭污染严重企业192家,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较高水平,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淇河生态保护开发利用全面推进,新区段河道疏浚减漏治理、淇水诗苑、滨河乐园、淇河森林公园、淇河湿地公园、淇河植物公园“一河五园”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完成造林绿化5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5.6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比例达到26%,取消、停止、降低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比例达到70%,取消、降低标准经营服务性收费比例达到85%。新区与老区、市区与县城统筹协调发展,开发区和淇滨区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浚县钜桥镇整建制划归淇滨区,为城市建设管理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引进市外直接投资355亿元,年均增长69.2%;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5亿美元,年均增长52.8%。成功引进美国维恩克、泰国万浦等一批外资企业。天海集团成功上市,实现了我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60%,比*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创新型*建设加快推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5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两项省重大科技专项落户我市,实现了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零的突破。15亩超高产攻关田夏玉米亩产创世界纪录,同一地块一年小麦、夏玉米两熟平均亩产创全国纪录;万亩夏玉米核心区单产创全国纪录。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27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家,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运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实施职业教育发展攻坚计划,一批职业教育项目加速推进,现有职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办成了一大批惠及人民群众的实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95元,年均分别增长15.9%和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年增加37亿元,年均增长17.3%。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2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3万人,近三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20万人以上,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创业实训试点城市和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8万人和20.6万人,比*年增加2.3万人和5万人;城乡低保覆盖人数分别达到5.6万人、3.5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20%提高到40.8%;探索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被确定为全国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鹤煤公司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22480户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超前谋划推进的、涉及9319户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建立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向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发放奖助学金3967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0万平方米,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市文化中心、农村示范性文化大院等一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项目建成投用,一批优秀精品剧目荣获部级奖项,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民俗文化节,广泛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22处社区、乡镇体育活动场所和6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城乡居民看病难、吃药贵问题得到缓解。建成32个公共卫生项目,提高了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以下,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70件,办结率100%。政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顺利完成。扎实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重点的“两转两提”工作,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开通“12345”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政府网站留言板等服务平台,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勤政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财政和审计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多次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市。刑事、治安案件连年大幅下降,连续5年实现现行命案全破,侦破率保持全省第一,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大幅下降。加强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力度继续加大,一些军事设施开工建设。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涌现出程相文、李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发生可喜变化。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四川抗震救灾的救援和过渡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全市经济持续发展之快前所未有,城乡面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煤化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实现两位数增长。过去五年特别是*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牢牢扭住项目建设主抓手不动摇,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新区与老区、经济与民生、发展与生态等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协调推进,力求使发展更迅速、更全面、更科学。坚持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更新观念、明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注重用改革发展的理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超常规推进各项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超前谋划、真抓实干争取工作主动,敏锐把握国内外大势,认真谋划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构想,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每一项工作、抓好每一个环节,为我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快发展赢得宝贵先机。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扎扎实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整体发展还不协调,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外部形势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仍较突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和财政保障压力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个别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