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产学研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01 08:33:56

全市产学研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突破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现提出2013年全市产学研工作意见。

一、工作思路

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组织企业、科技园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拉长产业创新链;集聚科技创新重大资源,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业为核心、市场为牵引、创新为驱动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形成区域产学研合作特色。

二、主要目标

1、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全市综合性重大产学研活动2-3场,专题性产学研活动30场以上,其中与中科院系统产学研活动5场以上,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0项以上;

2、收集国内外科技成果2000项以上,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00项以上;

3、创建省级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1-2家;

4、引进建设研发、检测机构10家;

5、引进建设国际创新载体1-2家;

6、新增校企联盟90家。

三、工作重点

1、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原则,围绕“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组织企业深入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力争突破一批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引进实施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产业链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需求股权激励招标工作,实现技术需求网上招标常态化,通过成果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密切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引进中科院系统、央企等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人才(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引导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由民营资本出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入股,共同创办集研究、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选择50家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产学研工作站,构建紧密合作型校(院)企联盟,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全年认定10-15家市级产学研合作示范点。积极开展中科院企业创新岗试点工作,面向企业设立技术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兼职岗位,柔性引进中科院系统的科技人员,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2、精心组织产学研活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组织开展“—中科院科技合作推进年”系列产学研活动。根据市高新技术产业实际需求,组织企业和科技园区赴中科院系统研究机构较为集中的沈阳、北京、西安、合肥和上海等地开展系列专场洽谈活动,对接中科院地方行动计划和创新集群工程,广泛开展项目、人才和平台的合作,使企业和科技园区成为中科院的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和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地、中科院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育成中心,实现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融合。

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利用大会平台,向各高校院所宣传创新与人才政策、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技术需求招标入股项目,组织企业与参展高校开展科技成果与人才对接。

推动产业界和科研界交流与对接。不定期邀请科技镇长团、驻镇高校和市外重点合作高校院所专家教授与企业总工开展双向交流与对接,深入一线帮助企业和园区解决技术和发展难题。

3、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

按照省科技厅“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要求,指导高新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集聚科教资源,创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和海洋工程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进“省航空航天配套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扬中电力电气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句容电力信息技术和光电子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丹徒氢能源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推动“省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开展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推进大学与新区共建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进一步提升驻镇高校与本地企业协同创新水平。

4、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新空间,开辟科技创新要素“国际化”新渠道,从项目合作深化到载体与人才的全面合作,提升企业和园区创新国际化水平。深化与俄罗斯及独联体、美加的国际科技合作,拓展与以色列、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共建中以技术转移中心,开展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指导新区与俄罗斯摩尔多瓦国立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3所大学共建省级“中俄技术转移中心”;指导“中-乌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创建部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标准制订、专利交叉许可等国际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升级的高端需求引进关键核心技术,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国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依法来我市设立省级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培养人才。

四、工作要求

1、营造产学研合作良好氛围

继续将产学研工作纳入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力度,大力发挥产学研合作在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重要作用。要更多将产学研工作聚焦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企业产品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导向宣传,总结产学研合作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

要加强产学研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工作集成,完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镇长团、科技助理、企业技术主管的纵向工作网络,构建与高校院所及其专家教授的横向工作网络。推动大学、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市技术产权交易所、中国创新驿站基层站点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人员定期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的机制,提升驻镇高校院所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面向市场开展技术转移以及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化服务能力。积极培养、引进科技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促进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入开展。

3、做好产学研合作基础工作

建设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产学研项目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库和产学研合作专家库,促进资源信息交流与共享。按产业领域和企业类别,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提炼有效技术需求,及时提供给各高校院所,不断搜集整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973”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和国际科技创新信息,按产业领域进行分析、加工、,提高产学研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强化产学研合作投入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各类科技计划要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好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科技支行、风险投资、科技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创新资源,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产学研结合紧密的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研发基金,开展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财税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各地科技部门要安排必要的产学研工作经费,确保产学研活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