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资源管理工作讲话

时间:2022-02-25 01:25:00

旅游业资源管理工作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会议是近几年来我市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旅游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总结“九五”以来我市旅游发展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动员和组织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扎实工作,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推进我市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旅游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可以带富一方群众;作为一个“先导产业”,有助于促进对内对外开放;作为一个“窗口产业”,能够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同时,旅游业还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是的特色产业和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树立新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发展旅游业既是实现三大战略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又是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城乡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旅游业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完全符合的市情。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地区,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支柱产业少而弱,缺乏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而旅游业具有产业链长,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特点和优势,作为特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加快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是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和从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的关键时期。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而且竞争十分激烈,国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周边市区旅游业发展迅猛,形势逼人。在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措施办法、人才队伍、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条件不适应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事关加快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无论任何时候,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抓旅游产业的力度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抓住机遇、理清思路、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们正面临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旅游工作,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特别是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有利于争取国家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为我市旅游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国际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发展热点转向亚太地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内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为我市扩大旅游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四是我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和中印缅孟区域合作的推进,“走向南亚”战略的实施,为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五是我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自然生态、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又有古老的历史遗存,还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遗迹等,具有数量大、组合优、类型多、品位高的特点,是名符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特别是拥有等一大批具有不可替代、开发价值极大的旅游资源,火山地热分布位居全国之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边境线长167.78公里,是中国通往缅甸、印度的交通要冲,具有开发境外旅游的便利条件。这些都是我市发展旅游产业最大的优势所在。六是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具有“后发优势”;七是我们多年发展旅游业打下的基础和所取得的成绩,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总目标,按照“巩固、提高、开发、完善、创新”的方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养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为核心,以整合旅游行业,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基本思路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入WTO、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印缅孟区域合作、走向南亚战略和培植旅游支柱产业等机遇,突出特色、选择亮点、点线互动、创立精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做到突破一点、连成一线、形成一片、构筑一圈,即首先突破这一亮点,逐步在把区、县、县连成一线,再与、等、北地州市形成一片,最后构筑与南亚、东南亚跨国旅游圈。

发展目标: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5亿元;到2005年(即“十五”末),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亿元以上;到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亿元以上。把建成旅游的亮点地区。

三、着力实现“七个新突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打造旅游品牌上实现新突破。要树立强烈的旅游品牌意识,下大力气开发建设一批旅游精品,进一步研究提升和确定的整体形象。一是要发扬创新意识,依托资源,研究市场,发挥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叫得响、打得出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要按照“省内热点,全国亮点”的原则,打造精品,创立名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打造好“生态SPA品牌、品牌、抗战品牌、南方古道品牌”。二是要不断跟踪世界旅游潮流,对已有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优化更新,不断增加新内容,展现新风貌,使老产品、老线路常看常新,经久不衰。我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要在重视自然景观开发、突出自然特色的同时,加大人文景观的开发,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深度挖掘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附加值。形成多层次的旅游结构,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几年来,旅游基础设施虽有了较快发展,但从大旅游的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薄弱。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一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发展条件。

要努力构筑通向国内外的交通网络体系,围绕国际旅游大通道建设,尽快修通腾密路中缅南四号界桩至缅甸瓦晓的国外段公路,力争将腾密路延伸至印度雷多,构筑通向南亚的陆路交通网络,加快腾密路国内段二级路的开通建设,争取立项新修保腾路段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驼峰机场。特别要开发利用好“史迪威公路”的旅游价值。“史迪威公路”经过的地区都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再加上历史赋予这条公路的传奇色彩,使“史迪威公路”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它的早日开发,将对发挥的沿边优势、促进南亚和东南亚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南亚——东南亚旅游环线具有重要意义。

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加强旅游宾馆饭店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五星级酒店和空港四星级酒店的建设进度,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通讯、电力、供水、环保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移动通信无盲区,保证旅游景区信息畅通;搞好旅游发展重点地区电网改造,满足旅游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要加快旅游城市和旅游城镇体系建设,构建旅游发展的载体。城镇是旅游者的主要产出地、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经济的辐射中心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心。要切实加强旅游城镇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品牌和形象。区、县要紧紧抓住中心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高起点、高水平搞好旅游规划建设,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形成独特风格。要建设一批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小城镇。旅游城镇建设要做到与景区景点建设相协调,注重完善旅游功能,提高文化品位。

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发展民营旅游企业。旅游业为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提供了广阔舞台。我市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资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呈现出加快扩张的良好势头。要支持民营企业在我市旅游经济发展中唱主角,认真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搞好引导和服务,帮助民营旅游企业提高发展水平。

要切实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专业化的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汽车公司、导游公司,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资本运营,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旅游集团企业,形成经营统一联合体,使旅游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增强我市旅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旅游经济。千方百计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有实力、守信誉的骨干旅游企业进入市场,加快与外来企业、外来资本的合资、合作,加快我市旅游资源开发,激活我市旅游企业的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要支持官房集团、柏联集团等大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业。

在区域旅游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大区域间旅游产业要素整合,对不同资源实施分类串联、互补组合,充分挖掘客源市场潜力。加强市内各旅游景区的协作联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我市旅游业的整体效益。主动加强与周边区市的合作与互动,联合开发一批跨行政区划的精品线路。最近,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建立无障碍旅游圈,旨在克服地域障碍、交通障碍、规划障碍、信息障碍,实现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优势互补的多赢局面,值得我们借鉴。各地要积极推动区域联合,坚决扫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地区壁垒,排斥外地优秀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做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开创旅游发展的多赢局面。

宣传促销上取得新突破。必须尽快解决各地、各景区各自为战,互相排斥,甚至互相贬低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整体联动营销,大力整合和优化利用各种宣传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搞好我市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包装和宣传。市内各主要媒体要积极开辟旅游专栏专版,增大宣传密度。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稳定和拓展现有客源市场,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改善旅游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必须不时失机地推进旅游行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并重,努力营造健康、安全、环保、舒适的旅游大环境,保障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培养旅游人才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旅游业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作保障。要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坚持院校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区内外引进相结合,加大培养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涉外人才和熟练技工的力度。切实加强导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执业资格、级别等级的培训、考核,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努力把师专建成综合性大学,办好国际珠宝艺术学院,促进我市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人才培养。

四、加强领导,开创建设旅游工作新局面

发展旅游业牵涉面广、关联性大、带动力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国内外旅游业的激烈竞争,要实现我市旅游产业的新跨越,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大发展。

(一)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及时解决本地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调整充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或调整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旅游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具体落实。旅游局既是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又是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中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职能转移到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市场监管、旅游宣传等方面上来,要把工作方式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转移到依靠法律手段上来,加快行政行为的法制化进程。

(二)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增强工作实效。

市旅游业能不能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到位;取决于市、县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是否清晰,重点项目是否定得准确,有关配合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各县区、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确立奋斗目标,明确工作进度,强化工作措施,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同志们,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开拓进取,狠抓落实,扎实工作,为实现旅游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