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塑沿海经济强省形象

时间:2022-05-28 12:23:00

打造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塑沿海经济强省形象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是**在全国乃至东北亚的大格局中,为自身选定的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径。以“五点一线”为重点的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为修筑这条振兴之路开辟出广阔的施展空间,给踏上这条振兴之路的**带来了不竭的前进动力。当前,树立沿海意识、强化互动合作、重塑沿海经济强省的形象,已成为**上下整齐划一的振兴步调。

或许是因为在祖国的版图上东北三省高居于右上方的缘故,以往**在审视自己位置时,目光总是自下而上、由南向北,并在不知不觉中将碧波万顷的大海留在了背后。在振兴东北的蓝图上选准了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新坐标后,**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对于大海是如此深情向往,并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原本就站立在海边!

于是,转身迎向大海的**顿觉豁然开朗:通过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不仅开辟出全新的发展空间,而且获得了无穷的腾飞动力,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从此海阔天高、一展胸怀。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完成2016.53亿元,增长13.7%,创近13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构成新型产业基地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7.6亿元,增长31.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8%,为全省经济提速增长输送着主动力。

认清省情树立沿海意识

5月27日,由宝钢集团和辽渔集团合资建设的“宝钢大连物流中心”正式启用。据介绍,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可一次性储存3.1万吨精品钢材的宝钢大连物流中心,是宝钢集团在东北设立的唯一一个物流中心;该中心启用后,年内即可完成20万吨钢材中转量,预计到2011年,钢材中转量可达80万至100万吨。据了解,该物流中心最终选址**大连,看中的就是我省正在实施、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大连优良的港口基础设施。

沿海,是我省重要的省情之一,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前提基础和有利条件。据了解,全省14个市中有6个沿海,全省2/3的陆地面积距离海岸在100公里范围之内,宜港海岸线长达1000余公里,其中条件优越的深水岸线就达400公里;现有优良商港港址38处,有大小港湾40余个,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通航。背倚如此丰厚的沿海资源,**没有理由不迅速转身,更没有理由忽略自身的沿海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讲,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过程,实际也是我省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曾明确指出,要以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带动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在全省强化沿海意识,进一步提升“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水平,为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打造沿海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助理巡视员郁红军介绍,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沿海逐渐成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据介绍,全世界约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世界最发达的大都市经济圈、经济带也在沿海,且大多呈带状拓展,逐步向内陆扩展、辐射。他认为,全省大多数地区处于沿海或近海地带,具备发展沿海经济的基础优势;如此广阔的沿海地区,为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开辟出难得的施展空间。

对此,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负责人高中理亦持相同观点,他分析认为,我省开辟沿海空间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遵循了国际重化工产业向沿海集聚的一般规律。沿海布局是世界主要工业国经济的普遍特点,因为海洋运输大幅度降低了大批量货物的运输成本,并解决了大型重型设备的运输问题,生产要素沿着沿海发展轴线快捷地融通,沿海产业布局因而成为对外合作的优势区位。其中重化工产业临港集聚发展,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还有利于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当前,我省的沿海地区正成为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和腹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交汇集聚的活跃地带。

延伸辐射深化互动互强

5月15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重点研究课题———《东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在沈阳通过了专家评审,我省沿海六市的产业布局规划被纳入到东北经济发展的大视野中审视。而此前不久,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编制完成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了东北地区的总体开放格局:即哈大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倒“T”型结构加东西两翼展开。东北地区总体开放格局的落脚点就在**的沿海经济带上,它是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平台。

这些都充分说明,**沿海经济带不仅属于**自身,而且对整个东北地区的开放和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互动、互强”已成为沿海与内陆腹地的共同心声。

有关专家指出,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就是要将沈阳作为连接沿海与腹地的枢纽,促使腹地利用沿海对外开放的优势向境外、海外发展,促进沿海地区利用腹地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拓展服务功能,以便形成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关于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专家认为应主要从三个层面充分展开。一是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的良性互动。**中部城市群具有大中城市高度集中、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物流中心功能完备、科学教育较为发达等近海腹地优势,在向沿海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可与沿海地区共同构建国家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为此,将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的优势产业,鼓励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共同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还将支持中部城市群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等多种办法,到沿海投资兴业。

二是沿海与辽西腹地的良性互动。辽西沿海经济区将以锦州湾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承接**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鼓励辽西腹地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与沿海对接合作,形成具有辽西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群。鼓励锦州湾港区发挥港口优势,构筑多层次、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使其成为辽西腹地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大力支持辽西腹地以各种形式参与锦州湾港口建设,在锦州沿海经济区内设置“飞地”,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辐射带动朝阳和阜新加快发展。

三是沿海与东北腹地的良性互动。东北腹地是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商品粮和能源基地。将实行灵活互利的资源配置政策,促进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特别是要加强沿海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沿海地区提供港铁联运等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形成利益共同体。

明确方向重塑沿海强省

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是**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牢固树立沿海观念、充分发挥互动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强省,使**快速融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行列。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的定位布局,一方面依托大窑湾港口的保税功能,建设以发展汽车整体配套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另一方面依托大连湾北岸深水海岸,建设以发展大型装备及部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同时依托渤海深水岸线,建设以发展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产业带,最终形成“两区一带”的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整体产业布局水平,为全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地处渤海岸边的营口,亦凭借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毗邻亿吨大港等先天优势,在全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战略中乘势而起,欲将**(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国内重化工业梯度转移的优势地带。在**“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上,随处可见沸腾的建设场面。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路径。高中理认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石化、冶金、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竞争,即便在国内市场上也是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即国内竞争国际化,这就要求在沿海优势区位打造竞争平台,培育国际竞争力。

我省对于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是事关东北能否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举措。高中理认为,把**老工业基地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必须彻底更新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向世界,面向海洋,借鉴世界城市群和产业带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东北地区城市群、产业群的新的空间布局体系。这就要求重新审视东北工业区位资源,进行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发。因此,**沿海开发轴线的城市群和产业群布局,将成为东北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振兴道路的内在逻辑看,**沿海地带的进一步大规模开发是东北振兴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大战略,高中理认为,它为东北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大范围进行整体调整改造、优化重组、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整合的平台,是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增长区域的重要平台。因此,**的沿海重点发展园区,已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最佳着力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