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22 03:16:00

科学发展观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来,××区致力于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

1、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全区抓效能促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全区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对照活动要求,从剖析具体问题入手,对自身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不相适应的思路、观念、作风,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和逐步整改,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就效能建设、优化环境作出承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全区上下抓环境就要抓效能、抓效能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和氛围越来越浓厚。

2、强化机构、理顺体制,全区抓效能促发展的机制逐步形成。2006年正式成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双优办和区行政投诉中心(同时为区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室),将各项审批职能放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通过实施“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和推行电子政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客商和群众办事,进一步稳定了抓效能促发展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双优”工作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考核办法,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广大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3.严肃执纪、整饬环境,全区抓效能促发展的制约因素得到有效扼制。区行政投诉中心对损害、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涉及机关效能的行为加大了查处力度,自成立以来,共受理投诉328件,其中涉及损害、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32件,占9.2%;涉及机关效能的84件,占25.6%。都予以了严肃处理。区行政服务中心严格实施检查许可审批制,严把入企检查关,有效扼制了“三乱”行为干扰企业正常发展的现象发生。

4.构建网络、高效服务,全区抓效能促发展的能力意识明显提高。区委、区政府建立和完善了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部门挂点服务企业制度,连续三年在全区开展了“一对一”跟踪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区“双优办”定期对“一对一”跟踪服务企业活动情况进行调度、了解和通报。各乡镇(街道)也能努力创优环境,扶持企业客商做大做强,财政税收有了较大增长。乡镇、街道便民中心的建立,通过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方式,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缺乏应有的大局意识。思想观念落后是影响一个地方软环境的顽疾,有少数单位和干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经济利益得失,视部门利益至上,只要触及到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是部分科室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在2008年实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虽然多数职能部门能按要求改革到位,但还是有一些部门没有将审批项目放进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在206项应进项目中,实际进厅的只有42项,还有164项从未在中心大厅办理过,占项目总量的79.6%。有些单位是明进暗不进,在大厅窗口受理后,拿回原单位审批,受理窗口不参与审批办结。甚至有些单位是在原单位受理、审批,最后放到中心窗口收费发证,给企业客商和群众造成了非常的不便。有些部门和领导在招商引资时,不是着眼于改善投资环境,不是讲诚信,而是漫无边际的承诺,你提什么,就答应什么,但过来以后就什么承诺都变了,严重影响了企业客商的投资热情。有些部门和领导思想观念滞后,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看问题、办事情。个别部门仍然以计划经济的手段管理和监督企业,过多注重一时利益和本位利益,动不动就罚款。习惯于行政命令、例行检查,重收费轻服务,影响了与企业的关系,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三作为”行为时有发生,制约了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一是存在谋私利,变相乱收乱罚乱摊派以及“吃、拿、卡、要、报”的“乱作为”行为。比如,新引进企业刚刚落户××,有的执法部门就开始“雁过拔毛”,对企业打招呼,要求赞助,变象的“乱摊派”。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些职能部门的中层干部甚至是一般干部,经常拿些票据到企业去报销,有时两三百元的发票也拿去报,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环境。有的单位在办证和执法过程中,打着“自愿服务”的幌子进行收费,有的甚至只收费不服务,企业和群众是敢怒不敢言。上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经营秩序和企业用工环境。二是存在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作为”行为。突出表现为有的党政干部对企业客商、群众反映的情况不够重视,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倾向。或者表面应付一下,敷衍了事,推诿,不及时解决制止,对管辖范围内的重要工作不用心,不加强监管,致使单位或辖区内出现重大问题,导致严重后果,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三是存在办事拖拉,作风散漫,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慢作为”行为。如有的干部不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本来可以一次性告知,却是来一次说一项,问一项说一项,使服务对象来回跑,让服务对象感到办事难。有些部门受利益的驱动,本来可以一次办完的事情却分为几次,本来只要一个环节就可以却人为的分成几个环节,将审批职能分散在各股室由多位领导把关审批,造成了行政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浪费了企业客商和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有的部门内部缺乏协调、衔接失当,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导致工作流程重复或秩序混乱耽误服务对象办事进度;有的不遵守机关考勤制度,上下班迟到、早退和中途离岗现象,使服务对象反复跑,延误办事时间;有的自觉性不高,上班时间游戏、娱乐炒股或扎堆闲聊,对来办事的置之不理,耽误时间;有的办事拖拉,工作不分轻重缓急,未遵循特事特办,使服务对象坐冷板凳。

3、“中梗阻”、“下搁浅”现象较为突出,小鬼难缠的问题尚未得到完全遏制。机关内仍然有少数科室和工作人员尤其是“实权”部门的科室和工作人员,局部利益、小集体利益思想比较严重,搞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小动作,总是以种种借口推诿,顶着、拖着不办,致使有些政策虽然以政府的名义下了文,但仍然得不到落实兑现。有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收执罚的时候,“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罚款10万元,找找关系,通融通融,就可以讲到5000元,其执收执罚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的幅度太大。

4、市区一盘棋的观念尚未得到真正落实。在走访企业客商和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在支持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发展时,区本级单位大多数能积极主动跟进,服务企业,有什么问题能及时协调和解决。但在市直单位中,有少数部门和干部仍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还有一些条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仅仅从自己部门的实际出发,而没有站在全区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在执行某些规章制度时,总是生搬硬套,墨守成规,不越雷池一步。当然,我们也严格禁止越“红线”,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规章制度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灵活执行政策,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呢?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还没有认识到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环境也是生产力”理解不深刻。认识和观念不到位,行动上就很难到位。如有的部门认为把资金投入到项目发展上,比用于改善投资环境更合算,因此舍不得投入,把硬环境的改善完全寄托在区委、区政府的头上。又如,在软环境的改善上,有些部门的同志认为,软环境毕竟“软”,抓了也难马上见成效,可抓可不抓,抓多抓少都一样。这样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必然会使“优化发展环境”在一些单位部门成为高喊的口号。在利益的调整上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必然要触及一些领导者的权力和部门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有的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自己捞好处、得实惠的特权,致使“下放权力,优化服务”很难落到实处。

2、社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工作无上进心,积极进取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学习上浅尝辄止,满足过去,甚至对业务一知半解,影响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二是部分执法行政人员自身素质差,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有时存在执法不公,办案不力的现象,甚至有的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三是全民招商、全民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理念尚未完全的深入人心,甚至有少部分群众把引进来的企业客商当成了发财的好机会,在企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出许多不合理要求,达不到要求就无理取闹、阻工滋事,极大地损害了我区的投资环境。

3、现行体制还存在一定弊端。首先是财政支付矛盾。不少部门和单位不是财政全额负担,还存在许多差额和自收自支编制,需要从自己部门的各项收费返回中来弥补本系统划拨经费的不足。因此有的部门和单位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极易造成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发生。其次是在部门设置、职能划分上,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配备,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权力分散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带来办事手续繁杂、工作效率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怪现象:有了问题不知找谁解决、有好处可捞则职能部门蜂拥而至。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有的部门是垂直管理,有的是双重管理,地方政府对这些部门难以有效制约,造成部门权利过大,对政府统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优惠政策和承诺有时不能保证落实,导致有时政令不畅,令行不止。

4、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在监督考核上还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事后监督不少,事前和事中监督还欠完善,对各单位各部门创优发展环境的考评量化不够,单位出现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没有真正“伤筋动骨”。另外,提拔使用干部注重年轻的和高学历的,客观上容易造成一些年龄偏大、经验丰富的中层股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对出现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本该严肃追究责任的,但由于责任追究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造成了一些问题较难进行追究。一是责任追究的认定缺乏硬性和操作性。如对吃拿卡要的,何种程度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何种程度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对一项行为,怎样才算是情节轻微、怎样才是情节严重、怎样才算是情节特别严重?这些都缺少量化的解释,容易导致出现执收执罚时自由随意的现象。二是责任追究存在“护短”行为,“说情风”。监督对象监督意识不强,存在“护短”,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导致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常常有“说情风”,处理案件有时会受到干扰。三是垂直管理部门责任难追究。如干部出了问题,地方管不了,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少进行责任追究,造成了效能责任追究的“真空”。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要在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全民创优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优化经济环境,就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队伍和人民群众素质,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干部队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依法行政、遵纪守法。二要加强权力观教育,使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对为谁用权,为谁服务,是为党和人民服务,还是以权谋私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的权力观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宗旨意识,坚决克服政令不畅现象,坚决禁止以权谋私行为。三要加强诚信教育,从思想教育着手,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着力打造诚信社会,以诚信为本,努力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亲商重才的社会环境。

2、要在改革现行体制,清除体制上的弊端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改进行政程序,促进依法行政。深入研究哪些办事制度存在漏洞、哪些办事条件的设置不合理、哪些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可以简化、哪些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等。其次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加强审批监管,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高效行政。要逐步取消差额和自收自支编制,切实解决依靠各项收费返回中来弥补本系统划拨经费的不足,以收费养人的问题。要真正树立市区一盘棋的理念,市直单位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支持××区经济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执法与服务、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既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又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条管部门也要全力以赴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创优发展环境。在执行政策和规定中,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凡是有利于发展、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的,要大胆探索、大胆地创新。

3、要在强化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服务承诺制、全程服务制等一系列机关效能制度。这些制度落实得好,企业、群众办事就会大大方便。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经常检查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尤其要检查办事的程序、环节和时限等是否符合规定,以促进工作制度的真正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改变某些职能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要把维护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到政治和纪律的高度来认识,不管哪个部门或个人,只要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违背,就不是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政治和纪律的问题,从而维护政府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使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完全落到实处。

4、要在强化监督考核,完善惩处机制上下功夫。要以“群众满意、基层和企业满意、外来投资者满意”为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的创优发展环境的机关效能量化考核制度。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年终奖金兑现相结合,与提拔重用相结合。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效果和力度如何,很大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一些典型严肃处理。对于破坏发展环境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和“中梗阻”、“下搁浅”等现象和问题要毫不手软地及时查处。要通过严厉惩处和公开通报,使影响发展环境、影响政府形象的问题得到及时惩处,维护和树立好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