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证券业运行状况与分析

时间:2022-05-25 03:55:00

关于证券业运行状况与分析

一、市场总体情况

深市一季度运行大致呈现“U”型走势,1月大幅下跌,2月触底反弹,3月冲高后震荡回落,股指宽幅震荡调整。截至3月31日,深证综指较本季度初下跌2.88%,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较本季度初分别下跌6.32%和11.37%,深证成指微涨0.84%。

截至3月31日,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1246家,本季新增7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8.75万亿元,流通市值5.4万亿元,分别较本季度初上升了1.23%和6.99%;投资者期末累计开户总数9653.21万户,本季新增219.65万户。深市平均市盈率35.26倍,较上月上升6.22%。深市股票一季度累计成交金额5.66万亿元,较本季度初下降了34%;股票累计筹资1853.26亿元,较上季度增长43.45%。深沪两市合计总市值27.7万亿元,流通市值20.8万亿元,深市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31.48%和26.12%。

一季度,共有35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截至本季度末,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总数为566家,总市值3508亿元,流通市值16628亿元。季末中小板股票平均市盈率43.34倍,较本季度初下降了23.87%。中小企业板股票本季累计成交金额为2045.87亿元,较上季度下降了32.87%;累计筹资485.48亿元,较上季度下降27.23%。

一季度,共有43只创业板股票上市交易,IPO融资361.82亿元。目前上市的创业板股票共196家,在本季共成交4292亿元。季末总市值7963亿元,流通市值2297亿元,分别较本季度初上涨8.12%和14.55%,收市平均市盈率为55.5倍,较本季度初下降29.33%。创业板指数收市报1008.3点,季度跌幅11.37%。

二、市场运行特征

1、创业板和中小板大幅下跌,出现风格转化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末出现了风格转化的迹象,表现为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大幅下跌,而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盘股表现良好。3月份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较月初分别大幅下跌4.98%和8.32%,同期深证成指仅下跌2.63%。一季度最后一周,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跌幅达到3.97%和5.24%,远超过深成指1.87%的跌幅。一季度跌幅居前十的有7只为创业板股票,2只中小板股票,涨幅居前十的则有9只都是主板股票。

2、周期性行业走强,医药等消费类股票领跌

一季度A股市场结构性调整态势明显,行业板块走势分化明显,一方面,金属、房地产、造纸、采掘行业、金融服务等相对较强,分别上涨13.46%、8.85%、8.64%、6.88%和5.84%,对大盘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医药等消费类股票大幅下挫,医药行业下跌幅度达到7.36%,传播和信息行业分别下跌5.34%和3.99%。

3、机构在市场下跌的1月份和3月份大幅减持

由于货币政策趋紧及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第一季度基金等投资机构以持续减持为主,合计净卖出670亿元,其中投资基金净卖出567.6亿元,一般法人机构净卖出209.45亿元。从月份来看,机构投资者体现出追涨杀跌的交易特点,股指下跌的1月份和3月份,机构分别大幅净卖出375.06亿元和482.42亿元,而股指上升的2月份,机构则净买入182.42亿元。与此形成对照,个人投资者则体现追跌杀涨的特点,股指下跌的1月份和3月份,个人分别大幅净买入375.06亿元和482.42亿元,而股指上升的2月份,则净卖出182.42亿元。

4、年报预计整体基本符合预期,但是低于预期的公司明显比超预期的公司多

据统计分析,截至3月31日,已公布年报的251家重点公司整体业绩增长36.1%,略超预期0.9%,整体基本符合预期。从公司数量来看,低于预期的公司明显比超预期的公司多,显著低于预期的公司数量占比为49%,显著高于预期的公司数量占比仅为24%,值得关注。

从板块来看,中小盘板块相对要差。中小盘股票低于预期4.8%,比其他板块超预期情况要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申银万国的统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年报利润分别低于预期4.7%和4.4%,并且分别有60%和100%的公司显著低于预期。

三、下阶段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

2011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复杂局面,宏观政策总体偏紧,通货膨胀压力、经济转型进展、美国经济复苏进程、欧洲债务危机演变以及中东政局动荡都可能将成为影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

宏观层面来看,随着2010年以来逐步紧缩政策的效应,加上四万亿政策退出因素,多数机构预期经济增速将下降。政策方面,目前货币政策基调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2010年1月起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起3次加息,2011年2月将M2增速降至16%的目标之内。统计数据方面,3月27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3%,增幅比2010年1-11月回落15.1个百分点。2011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3%,比上月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平缓,表明需求不旺盛。因此,初步分析,今年市场运行可能将继续呈现平衡振荡格局。负面因素相对较多,但市场整体估值不高,权重股估值已经达到低点,年报披露完成估计全市场静态市盈率在16倍左右,指数下跌空间不大。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胀走势决定市场节奏。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受通胀治理政策影响,初步判断紧缩货币政策会持续到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多家投资机构预测,2011年通货膨胀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第二,宏观紧缩传导至微观层面,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将下降。2010年的紧缩政策将于2011年在微观层面产生效果,受制于准备金率上升、信贷规模缩小的大型银行类上市公司,以及周期性较强的汽车、煤炭、石化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增幅或显著下降,制造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也不容乐观。

第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良好,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可能维持高位,但是高估值累积的风险值得关注。2011年战略新兴产业面临良好发展前景,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股票将继续受到资金关注,但是,一旦有部分高估值的创业板股票成长性无法兑现,市场风险释放导致的下行风险值得关注。

第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等带来市场结构性热点。2010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有43家,央企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336家,进一步战略重组的空间很大,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可能引发市场结构性热点。

第五,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回升,拉动我国出口回升。美国经济不断改善的迹象已经明显,2011年2月失业率降至8.9%,创下2009年4月以来新低,低于1月的9.0%,也低于市场对2月失业率的平均预期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