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时间:2022-09-27 09:27:35

艺术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摘要:新媒体时代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环境的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亟须重新定位和调整变革。文章采用列举法、对比法、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各高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困境,以作者所在学校专业的做法为例,围绕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下简称“播音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部分,既是特点和亮点,又是重点和难点。如今多数高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从整体来看,实践教学无序性、肤浅性、随意性、单一性等较为突出,新媒体时代播音专业的实践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被重新定位。如何建构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当前播音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对播音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呈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特征,面对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媒体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以及受众审美品位的提高,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事业需要综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往,多数高校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的培养模式,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突出,如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速成轻耐力、重组织轻监管等。为此,应进行调整和变革,最大限度拓宽实现路径,注重培养模式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全面提升专业素养,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工作岗位的综合性实践需求。

(二)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界定

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笔者所在专业依托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究出的一套新型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将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以“基础能力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渐进式培养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程到任务、由技能到素质、由校内到校外、由单层次到多层次、由单一到融合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层推进培养层次,深化实践能力培养。

二、新媒体时代播音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应从满足媒体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课程内的刚性培养和课堂外的柔性培养,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基础能力培养模式——课程驱动,创新培养

这是基础性培养层次,主要指通过开展课程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实践培养模式,即在课堂内、学校内开展的实践课程教学,包括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训内容的小课课程、技能实践性质的专业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等。基础能力培养应以课程教学为驱动,采用模拟现实场景式的情境化教学方式,围绕新媒体背景下的岗位能力需求创新基础实践技能。1.专业性创新这种创新主要指在新媒体背景下课程实践教学要审时度势,体现出专业技术含量。即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通过加强课程模拟实验、完善实践练习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等来完善,加强传统技术层面的基础实践技能。(1)基础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基础能力培养主要指传统技术层面的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包含语音与发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传播能力培养。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激烈竞争,创作主体标准规范的语言发音和流畅自如的口语传播仍然是制胜的关键。同时,随着新媒体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样态、话语方式等的转变,创作主体的语音与发声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口语传播方式也随之出现相应变化。比如信息量增加势必带来语速的加快,对发声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比如面对不同受众和媒介交流,语言表达方式会有不同要求;比如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创作主体不只会一味“播”读现成的稿件,需要具备采、编、播、写、摄、导等多种能力和多元化的口语传播能力。在语音与发声实践教学中,不能只单纯传授字正腔圆的发音要领,应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语义的分析能力,准确理解稿件内容,才能确保语言传播的速度、力度、密度和准确度。同时,加强在唇舌力度、气息控制、声音弹性等方面的训练,实现声音形式的多样化传播。在语言表达实践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语体语境,加强想象性、感受性和情感性的训练,同时加强在不同媒介中语言传播样态、话语方式的训练。在口语传播实践教学中,应增加无稿播音的语言训练内容,重视“说”的能力培养。此外,还应加强思维能力训练、语言组织训练和即兴反应能力训练[1]。(2)核心能力培养形成体系。核心能力是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部分和体现元素,笔者所在学校总结出“播说诵演”四项专业核心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播报能力、说话能力、诵读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语言技能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媒体传播需求。“播”“说”重在体现新闻性,“诵”“演”重在体现艺术性。“播说诵演”四者之间是有着严格逻辑顺序区分、长幼顺序的兄弟关系。一般来说,“播”是老大,占有主导地位,主持日常工作,要突出专业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说”是老二,与老大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会说话,具备交流感、口语化的语言能力。“诵”是老三,是为“播、说、演”提供支持和帮助,重在培养把一度创作转化为有声语言二度创作的实践能力。“演”是老四,最具节目样态发展的适应性。2.方向性改革新的时代需要个性表达,应培养学生具备个性标识和有辨识度的个性化表达技能。(1)课程体系方面。要体现职业标准、实用要求与就业需求,将实践元素嵌入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中,细化分层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集中性实践,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实践课程体系。(2)课程分解方面。根据新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导向,打破传统按照广播、电视媒介划分的分项培养,开设方向性选修课程,如配音、解说、文化礼仪主持、语言培训、出镜记者、后期制作等。学生们根据自身喜好和发展方向选择实践课程,接受个性化的技能培养,适应不同媒体的传播需要。(3)学生分流方面。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和专业水平进行分类指导。笔者所在学校探索“二分法”教学改革,即“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训小课分为实验组、平行组和提高组,分层次组织教学,确保实验组“优先吃好”、平行组“督促吃好”、提高组“督促吃饱”;高年级学生根据播音主持、空乘礼仪和媒体采编三个专业方向以及考研深造、播音主持岗位就业和其他方面三个分流方向进行分类指导。

(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任务驱动,灵活培养

拓展性培养层次,主要指通过赛事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的实践拓展,重在任务中、项目中实现实践训练目标,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实践。1.赛事实践模式赛事实践模式,即以通过活动、赛事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1)赛事品牌化。重点挖掘部分品牌化的、有影响力的、级别较高的赛事活动作为重点跟进的实践指导项目。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种赛事活动;另一方面,重点打造一系列校内品牌赛事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多项品牌化实践活动,以演带练、以赛促学。(2)课程支撑性。赛事实践是课程实践教学的检验与延伸,紧密贴合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赛事实践。例如笔者所在专业围绕第一课堂的课程实践设置相关赛事活动,要求各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全部纳入第二课堂学分制中。(3)赛事监管制。赛事实践本身存在诸多复杂因素,不方便量化考核,如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到位、激励制度不完善等[2]。赛事监管制,即采取教师负责制,自上而下形成监控指导机制。第一,实行团队监管联动。这是赛事实践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构建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形成学校、学院和专业三级教学督导体系。第二,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指对参与主体工作完成情况的质量监察和监督考评。一是对专业教师的评价考核。主要考核教师的工作量和评审指导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主要根据工作量和获奖情况进行奖励:其一,学校进行科研量化,根据获奖的不同级别进行科研赋分;其二,学院进行量化奖励,以此作为业务考核、二次分配、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并与职称晋升紧密挂钩。二是对学生的评价考核。笔者所在学校将主要赛事实践纳入学科竞赛管理,分解到第二课堂学分制中,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内。设计出7个活动板块、60多个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实施方案和赋分标准,赋分范围为1~10积分,20个积分累积为1个学分。由专业教师指导赋分,专业教研室和团总支共同审核,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监督。2.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指以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的开展的所有实践教学,通过校企、校媒、校地合作等方式将实践教学推向市场化、项目化、成果化,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1)搭建实践平台。首先,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的一种培养模式,可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开展,笔者所在专业进行了一些探索。第一种模式:直接将企业引入学校。学生在学校“顶岗实训”。笔者所在学校先后与多家企业签约,由企业投资建设了12个录音棚作为声创基地,选拔学生在市场化项目中实践,为就业提供优先保障。第二种模式:成立校企合作班。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业务骨干、业界专家和本校教师共同授课,定点定向培养人才。第三种模式:与互联网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合作,学生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形成规模化内容输出产能。其次,校媒合作。指学校与各级广播电视台、传媒机构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的一种培养模式。第一种模式:与广播电视台、传媒机构签署校外实习基地。笔者所在专业建立2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机会。第二种模式:校媒共同开发实践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项目化、成果化的实践机会。比如笔者所在专业与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红色舞台剧、广播剧。最后,校地合作。指学校与地方合作共同教学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校地共建创新研发平台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笔者所在学校的探索是围绕地域文化传播、乡村文化振兴和红色记忆传承合作,涉及文化资源普查整理、有声读物制作、新媒体平台传播等。(2)鼓励创新创业。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以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团队为主体,成功入驻多家企业。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或创业项目等,实现实践教学的成果最大化。

(三)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素质驱动,综合培养

这是高端培养层次,主要指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种培养模式需要长期的积淀,主要渗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1.内涵素养能力培养一方面依赖学生自身的积淀与养成,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中的引导与督促。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是“课下说读写,课上开眼界”,即在课下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和布置练声日记、节目策划、读后感、影评、专业感悟等写作练习督促学生提升内涵;开设讲座,笔者所在学校常年开展文化名人进课堂、文化大讲堂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2.新闻素养能力培养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伦理道德观必然表现出多元化态势,带来了新的道德伦理问题[3]。因此应注重加强对学生新闻素养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引领正确的政策导向,坚守新闻敏感和伦理底线。比如在实践课程中植入新闻属性教育和传媒伦理教育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小课中加强新闻评论类、出镜报道等练习,训练学生提炼新闻价值的能力。3.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要从以往单一的业务型能力培养转向复合型综合能力培养,包括采、写、编、摄、导等多种综合素养能力。笔者所在学院依托山东省应用型高水平立项专业群建设,实现学科渗透、专业协同和实践联动,培养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增加了文学素养、新闻素养、艺术素养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经典做法,同时又需要不断总结思考、更新理念、调整策略。希望播音专业教学能以基础性培养、拓展性培养、高端性培养的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为契机,一方面注重优化分层培养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注重融合三个分层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渐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时展需要的优秀复合型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策略: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J].新闻世界,2020(4):87-88.

[2]王杨.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现实问题分析[J].新闻世界,2016(12):63.

[3]刘连喜.新媒体论:cctv.com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169.

作者:王杨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