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2 16:04:30

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汉中茶产业近年来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后疫情时代,应依托互联网,从开展茶节庆活动、塑造茶文化IP形象、开拓新茶饮、建设智慧茶园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为汉中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中;茶产业;创新;互联网

茶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其发源地在中国。茶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是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汉中茶叶生产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宋唐,繁荣于明清。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赋予了汉中茶叶“香高、味醇、耐泡、形美、保健”的品质特征。2018年,汉中市委、市政府出台《汉中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汉中市人大农工委在2019年12月18日公布的《汉中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指出,茶产业实施创新驱动,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2月5日,《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正式,“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茶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围绕夯实基础、提质增效、促进消费、品牌打造、企业建设、规范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文化发展、国际拓展等十个重点领域提出工作建议。

1我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叶行业是一个传统的朝阳产业。“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中国茶产业贸易遇到了更加便利、开放、自由的环境,需要抓住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产品创新、品质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开拓更广的市场空间,创新驱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1.1全产业链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通过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创新、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创新、绿色安全的病虫防控、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创新及跨界增值的深加工利用,实现茶产业的高产、优质、安全、低耗、增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

1.2数字赋能,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在茶园种植和管理、品牌培育、营销模式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数字经济新技术、新设施、新业态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和转化,进一步激发了茶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推动了茶产业转型升级。

1.3绿色健康消费观,带动茶产业强劲势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茶叶市场及消费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次疫情让消费者更加聚焦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茶叶因为健康的产品属性,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茶叶会加快回归大众消费市场,这预示着茶产业未来发展势头强劲。

2汉中茶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2.1茶园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产业覆盖面广

截止2022年,汉中市茶产业覆盖8个县区、89个镇、746个村,1876个社区,茶园种植面积1233237.4亩。

2.2绿茶、白茶、红茶、黑茶、茯茶、深加工茶齐头并进

截止2022年,8个县区合计总产量61265吨,其中绿茶58659.45吨(包括汉中仙毫、汉中毛尖等同级茶叶、汉中炒青、其他绿茶),红茶1228.03吨,白茶19.7吨,黑茶1359.65吨。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各类茶叶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2.3实现茶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大胆探索茶叶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茶农增收,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全市8个茶叶县区共改造茶叶加工厂12家,新建茶叶加工厂18家,覆盖茶农216340户,涉及703540人,实现人均茶农收入11919.65元,帮助脱贫茶农户数11524户,脱贫人数29936人。截止“十三五”末,全市茶产业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6万户、5.6万人脱贫。

2.4品牌效益日渐凸显,市场影响逐步扩大

目前,汉中市已经整合形成“汉中仙毫”、“汉中红”、“汉中炒青”、“汉中毛尖”、“汉中茯茶”五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汉中仙毫”和“汉中红”多次荣获国内外多项金奖。2013年“汉中仙毫”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绿茶类唯一金奖;2018年,“汉中仙毫”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6至2019年连续4年,汉中仙毫作为唯一指定国礼茶全程参加“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活动,历经40多个国家,行程6万多公里,深受沿线国家消费者好评。2014年至2016年,“汉中红”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特别金奖。2020年国际茶日——汉中市茶叶质量评比大赛企业名单中,获得汉中仙毫金奖的企业有16家、银奖25家;获得汉中炒青金奖的企业15家、银奖25家;获得汉中毛尖金奖的企业10家、银奖10家;获得汉中红金奖的企业10家、银奖17家;获得汉中茯茶金奖的企业1家、银奖1家。

2.5延伸融合茶文化,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坚持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扩大茶叶种植、推进茶叶加工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茶叶与旅游、电商、健康、文化茶叶的协调发展。建成西乡江榜茶园、东裕茶叶养生谷、峡口茶叶特色小镇、城固山花茶舍、宁强千山玉皇观、青木川瞿家大院、南郑罗帐岭、云峰寺、勉县小河庙、镇巴观云山等20多个茶旅示范点。同时,茶叶电商斩露头角,东裕、鹏翔、绿娇子等68家茶企开展了电商销售业务。

3汉中茶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随着近年来整合品牌,五大区域公共品牌“汉中仙毫”、“汉中红”、“汉中炒青”、“汉中毛尖”、“汉中茯茶”的推出,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但比起国内知名品牌还相差甚远。据«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统计,“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到32.94亿元,排名23,但比起西湖龙井(74.03亿元)、普洱茶(73.52亿元)、信阳毛尖(71.08亿元)等国内知名品牌的差距较大(见表1)。2020年“汉中仙毫”均价816.94元/kg,仅为西湖龙井的一半。整体而言,汉中茶叶销售主要区域为陕西省内,国内其他地区销售占比较少。

3.2销售渠道狭窄,传统销售为主,互联网等新型销售渠道拓展不足

汉中茶叶销售以传统的商超、专卖店、特产店为主,据统计2020年,汉中茶企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267家,全年电商销售总量为仅2193吨,销售额仅25052万元。在国内品牌众多,各地品牌风起云涌的茶叶行业,网络市场拓展力明显不足。

3.3组织化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

由于资金匮乏,汉中茶企大多规模较小,小作坊式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有机茶园认证的企业较少,茶叶清洁化流水线生产设备匮乏,难以打造绿色品牌。2020年全市1842家茶企中,省级龙头企业仅2家,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51家,获得有机认证的仅41家,SC认证137家,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29家。老茶园较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手工采茶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加工的需要,且常常遇见采摘季节用工荒问题,采摘成本过高。随着“汉中仙毫”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市场上出现部分假冒、仿冒产品。

3.4茶文化挖掘不深入,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汉中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汉中市不断开展参与各级各类茶活动,宣传推广汉中茶。多次参加北京茶博会,在陕西电视台、陕西卫视、陕西日报、汉中日报、汉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汉中茶业信息。参与全国茶业加工(精制)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较国内知名茶叶,在茶文化的挖掘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创新茶的开拓明显不足。

4汉中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4.1以开展茶节庆活动为依托,“线上+线下”协同创新发展

据«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统计,有节庆活动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达27.33亿元;无节庆活动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仅为15.24亿元,较有节庆活动的低了12.09亿元。可见,开展与茶相关的茶文化庆典活动,举办一系列茶叶节庆活动,有助于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茶叶品牌价值。近年来汉中每年举办茶叶采摘节,参加茶博会等茶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后疫情时代,应充分依托互联网,创新茶节庆活动模式,开展“云节庆、云直播、云游览、云互动、云消费”全链条线上推广与营销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消费者对茶节庆活动的热度与参与度。

4.2塑造汉中茶文化IP形象

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108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有4个品牌打造了茶品牌的IP形象,分别为福鼎白茶的“白茶仙子”、太平猴魁的“六小妹”和“猴小魁”、径山茶的“茶圣陆羽”和“茶小僧”、泾阳茯茶的“茯茶小妹”。其中径山茶的IP形象,从“茶景一脉•禅茶一味”内核入手,着力深挖大径山文化底蕴,推出的“陆羽与茶小僧”径山茶文化旅游IP,打造的“浙抹牛”抹茶牛乳摇摇杯创意DIY,赢得了消费者的热捧,由此也延伸出了一条径山茶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业链,提升了径山茶知名度,促进了大径山茶旅融合的发展。以“四个在汉中——旅居在汉中”建设为契机,结合汉中本地资源特色,塑造汉中茶文化IP形象,结合“汉茶”、“汉礼”、“汉服”,打造符合汉中本地特色的茶文化,开发汉茶文化茶产品,设计“印象汉中”山水实景演出等特色文旅产品,推出茶叶观光、茶园采摘、制茶体验、茶艺表演等多种特色茶文化产品。从而让汉中茶文化IP形象深入人心,不断推动汉中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4.3开拓新茶饮、跨界茶,迎合新生代消费需求

目前,国内茶饮消费已经趋于年轻化、时尚化,各大茶企纷纷探索开拓新茶饮迎合新生代消费需求。如长沙的茶颜悦色、重庆的嫩绿茶和天福茗茶旗下的“放牛斑”奶茶,都属于本地特色茶文化创新品牌,与本地地域、人文融为一体,吸引了各地消费者慕名前往。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新式茶饮消费者已突破3.4亿人,预计在2021年,这一规模将增长至3.65亿人,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会突破1100亿元。另据消费者画像方面的数据统计,新茶饮的消费群体中90后和00后的比例为70%,女性占比约60%。汉中茶企在立足现有市场的前提下,未来应在新饮茶、跨境茶上进行拓展,开发迎合年轻消费者需求的速泡茶、奶茶、果茶、咖啡茶等,探索将茶艺与花艺、茶艺与音乐相结合的多种茶饮方式,学习“喜茶”与“奈雪の茶”的营销推广模式,开设汉中茶奶茶、果茶连锁店,从而不断拓展新兴茶叶市场。

4.4利用互联网实现科技创新,建设智慧茶园

目前,科技创新在茶叶的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领域被利用的越来越广泛了,通过科技创新,使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流通的过程全程可溯源,有效的扼制了茶叶真假难辨、以假乱真的现象。近些年随着“汉中仙毫”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一些不法商贩制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假乱真,极大的损害了“汉中仙毫”的品牌形象,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在汉中大型茶企率先开展数字化溯源,探索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并逐步推广,有利于保障汉中茶农、茶企的利益,保障消费者权益,更好的推动汉中茶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绘制可调剂采茶工分布情况的“云图”,能够清楚了解哪些茶企需要招工,招工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合理调配劳动力,对于有效缓解采摘季“用工荒”问题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总之,在后疫情时代,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汉中茶业应该结合区域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依托互联网,做好区域公用品牌,挖掘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深度融入茶文化,将茶产业链延伸至第二、第三产业,尽快迎合新生代消费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开拓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晓云,李闯,魏春丽,等.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21(05):32-51.

[2]张博海.乡村振兴战略下茶产业扶贫问题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J].福建茶业,2020(06):96-97.

[3]刘剑云,吕锋,刘懿,等.汉中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设[J].基层农技推广,2019(10):68-70.

作者:杨苗苗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