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2 11:24:41

唯物辩证法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重要方法论是创新意识。《计量经济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实用性,成为各大财经院校开设的应用经济类学科和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也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基于唯物辩证法下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以及创新意识等观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内容对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唯物辩证法下如何进行进一步完善及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0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计量经济学基于数理和统计学,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利用电脑技术分析定量数据,以此来检验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不断发展以及基本规律。在当前更新的、更加开放包容的大背景下,《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依然是各高校经管学院不可忽视的问题。

1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存在大量的模型和公式,需要形成模型设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及应用等一系列知识体系,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的是一系列基础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课堂教学通常以传统讲授法为主。传统讲授法下知识从老师单方向的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消化;各高校《计量经济学》的讲授通常选用的是国外译本,相对应的案例数据也来自国外,随着时间推移,案例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教学手段枯燥无趣,教学资源固化且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高,从而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当前大的时代背景在不断发展变化,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论,如何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仍然需要教学课堂中的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拓展性知识任重而道远。

(2)课程设置存在漏洞,课程间难以衔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方面的基础。例如数理统计是《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础课程,同学通过相应的学习才能对统计指标、数据收集、计算方法有更好地理解,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假设检验需要扎实的数理及统计知识。但由于每个学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开设的时间不同,各学校不同专业课的开设顺序也有所区别,尤其研究生阶段同学跨专业报考现象存在,没有经过《计量经济学》所需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无法将所需的知识串联使用,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合理设置课程,保证课程的衔接成为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

(3)侧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学期内授课时间有限,教师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协助学生了解掌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总是侧重于重点理论知识的阐述说明,不可避免的忽视掉一些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但是《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较强实践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如何选择研究的经济问题和构建模型,还要掌握如何利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例如EVIEWS、STATA、SPSS等计量经济学软件不仅需要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更要亲手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因此仅仅讲授理论知识,缺少培养学生将理论模型结合实际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分析时,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无法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因此理论知识固然至关重要,但实践教学也刻不容缓。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习主动性。当前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主导进行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教师更多的通过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固定形式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始终处于知识学习的被动方,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盲目接受知识灌输,很难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地掌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欠缺对理论知识内涵的洞悉。因此,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及时的消化理解,是否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中是否有勇气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反馈。

2基于唯物辩证法《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1)优化教学的形式、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反对僵化的、静止的观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形式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融入新时期的信息技术。例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上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课下配合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将课件内容、课程视频、课下练习等传送给学生,学生及时地通过移动终端对所学内容进行反复的复习研究,从而对课程有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在保证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前提下,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体验之中;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了解计量知识,熟悉模型构建,掌握计量方法。区别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因材施教,选择适当的例题和案例,变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交流和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质疑的勇气。

(2)合理设置课程,保证课程的衔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是世界存在总的基本特征之一,联系观指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且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人们可以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也应该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例如,扎实的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基础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关键,在设置课程的开课顺序时,尽量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课程开设在《计量经济学》前面,保证讲授数学、统计学知识之后再进行《计量经济学》的讲授;此外,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有关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结合学习,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数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经济现象进行经济数量分析,从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计量经济学》课程能够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推进过程要始终以矛盾分析法为导向,清晰地认识到基础论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也不能忘却实践教学的跟进。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可以适当简化,如OLS估计量的性质线性、无偏性、有效性的推导过程可以留给学生课下推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因此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交替安排学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确保教学延续性。教师要坚持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堂的实际操作来讲解理论课堂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知识融通。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意识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既有理论和实践的束缚,对于传统观点,不断进行批判和继承发展;面对新情况,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PPT,选取真实生动的案例分析,结合手机等移动终端创新授课方式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小组PK法,情景模拟法等让学生具有课堂参与感。学生也应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爱好编造感兴趣的数据代入检验模型进行实践操作,具有质疑和创新的勇气。

3结语

随着新的时代背景的变化,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生观念意识的不断更新,为《计量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唯物辩证法分析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展、联系、矛盾以及创新意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都给教师和学生以新的启发。教师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方法、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使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宽,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计量经济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将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应积极利用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方法论知识,使《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整合最有效方法,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最优化,从本质上改善教学效果。学生作为本课程的最大受益者,要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吴剑平 胡广霞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