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影响

时间:2022-07-06 10:40:48

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不同社会问题的管理出现了扩领域、强素质的倾向,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固和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形成“行政大国”的未来发展。行政管理的透明度直接影响到公民在行政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文章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作用、差异化的特征以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透明化;行政管理

0前言

在我国,行政管理所能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同时,行政管理所需处理的事务也十分的繁琐、复杂,这也导致国家政府在处理行政事务时办事效率并不非常高,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行政管理的效率发生改变,这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效率,而且使政府更加现代化,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使政府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也可更多地参与我们的工作中。为使我国的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政府的行政工作更经济、更快捷,从而使信息化成为一种新的行政管理趋势。

1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教育、经济、社会秩序等各方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行政管理中。这样做,会让行政的范围更广、也会更透明,让民众对政府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行政的工作效率。

1.1行政管理透明化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壮大、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治安等多个领域。信息技术日益受到行政管理者的关注,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建设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必须加强行政机关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也就是逐步实现行政的透明化。

1.2信息技术概述

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管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技术总称,其主要表现为电脑、通讯领域之设计、开发、安装与实施的已汇总信息系统软件。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所以在信息技术处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收集、识别、提取、转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多方面的技术运用。

1.3信息技术作用于行政管理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目前新形式下的社会需求,如:1.3.1政府的全权主导会影响到公民的参与权;1.3.2幕后决定暗箱决策会有损于公民的知情权;1.3.3欠缺对公民表达权利的制度保障;1.3.4阻碍公民的反馈渠道对公民监督权造成一定的影响等。“电子政务”、“阳光政府”、“数字政府”等一系列与信息化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概念不断渗透到政府的各个部门,透明化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一种价值标准。行政主体要“以公民为本”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以先进的服务文化和科学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使行政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化。

2我国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方面

要实现政府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人才的质量。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更需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养成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工作习惯,虽然大部分人都接受过各种计算机技术的训练,对计算机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与行政信息化对人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县级行政机关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推广,要从培养有能力、有事业心的干部,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工作,并将他们充实到基层,使他们成为计算机技术的领军人物,带动整个政府系统的电脑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从高科技公务员中吸收优秀的电脑技术人员,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2.2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

计算机网络建设是政府行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及时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局域网,强化一线单位的数字化办公,以确保政府计算机网络建设能紧跟时展步伐。具体来说,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时空上进行。硬件维护,主要以硬件保障、更新为主,例如PC及外设、网络、安全产品、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进行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等: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政务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首先要把政府机关的电脑网络建设作为中心,把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覆盖起来。通过突出重点、明确优先次序,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

2.3责任规范方面

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也是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行政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新的要求。比如,所有的行政工作,都要按软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每个员工都要负责自己的工作,不能出错,有些工作人员甚至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这样,就可降低以往工作中的随意性,使全体员工严格按职责分工,规范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环节负责。所以,每个员工必须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政务信息化事业更加辉煌。

3在行政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3.1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单位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行政档案的管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新的需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行政档案的管理中,正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行政档案的管理,其关键在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形成行政档案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的透明度,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促进档案事业迈向更加稳定且实际的发展道路;

3.2提升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

新时期的行政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当前档案档案工作的要求。所以,对档案存储的环境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档案不会受到潮湿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发生。传统的行政档案文件,因其保存周期较长,文件丢失较严重,且受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加上所储存的档案需不定时的查阅,难免产生各种损坏现象,使行政档案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既可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便于查阅、核对,又可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改变对行政档案的管理观念,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4信息技术对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4.1实现行政透明的途径

“行政管理者,是人民的信仰与期望的执行者。”鉴于行政活动是一个包含规划、决策、执行、评估、监控等活动的动态循环过程,并根据其生命周期特征,总结出其实现方式至少有以下几种:

4.1.1通告

宣言为民主提供必要的公共知识,例如安排好日程,如在不充分了解其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公众的参与会减少。公告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问题,应由本人自愿或根据请求予以公布;

4.1.2参加

公众的参与,会让民众相信政府,让他们更愿去做一开始无法理解的决策。举行听证,让政府官员和民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政策和实施更接近实际;公民代表可透过市民论坛,修正规划上的偏差,为民众提供预先决定的资讯;

4.1.3限制

运用法律、法规、规章、规章、规章等手段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可有效地预防和利用公共资源,例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美国1996年的《克林杰—科恩法案》(注:旨在加强政府机关的信息技术作用);

4.1.4奖励和惩罚

与之相适应的奖励与惩罚手段包括财政资助、罚款、行政处罚等。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金钱处罚和行政处罚可使行政行为有序地进行;

4.1.5记录

良好的档案记录可长久地保存,无形地督促那些缺乏能力的政府机关和官员们长久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精确的会议记录和多媒体资料有助于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4.1.6监管

具体分为党的监督、内部的监督、专门的监督和外在的监督。尤其是公众舆论监督在行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机关和官员要对公众的诉求、问题和意见进行直接的回应。

4.2支持实现行政透明的信息技术

4.2.1整体支持结构

在管理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因素、政府管理目标等都会产生规划信息,而规划和规划信息则会生成决策信息,而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可依据现实情况生成新的决策信息,也可直接终止。评价和监测是实时进行的,评价结果反馈到监测系统,实现对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支撑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信息流动和支持行政透明的实施方式上。各层次的特定的信息体系,只是在政府与民众间建立一条不同的联系渠道,与传统的沟通渠道相比,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为的干扰,更具有客观性、实时性和直接性。

4.2.2支持的差别

可以看出,在支持行政管理透明化、促进行政管理信息要素流通方面,信息技术表现出特定的特征:不同的行政管理手段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类型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软件工具、科学方法)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支持作用。首先,在不同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不同的政府透明实施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公告、记录、监督等方法对资讯处理技术的要求不高;参与对传送技术的极端要求主要是由于民众参与行政活动的稳定性,传送技术确保参与的有效性;参与、奖惩、记录、监督等对采集技术的需求很大,主要是因为原始资料的来源;必须确保记录的储存,主要是因为记录需长时间的保存;公告和监督不需储存技术,主要是由于公告、监督本身的实时性;其它方法对资讯技术的需求也很普遍;其次,信息技术对实现行政透明的各种方式都具有很高的支持。不同的行政透明实施方式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说明信息技术在实现行政透明方面的独特支持。可见,不同的信息技术在不同的行政透明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检索、分析和利用技术在行政信息透明化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

4.2.3信息化对行政透明的支持作用

首先,重建了组织。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下,传统的信息处理工具如纸张和钢笔逐渐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甚至单机所取代,传统的通讯方式如信件、电报逐渐被互联网和软件所取代。现代化的行政机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扁平化、网络化为基础的行政机构;其次是过程重组。信息技术对行政流程进行直接的改革。建立以组织目标、工作流程为核心的信息交流模型,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单位的工作方式,乃至单位的员工和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行政方式,在工作机制、方式和思路上都有很大的革新。

5行政管理透明化中信息技术支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认识到信息化对行政透明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关注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5.1有可能妨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民主制度的建设,应清楚地说明信息技术介入政府(行政)的范围、力度和方式。(网路发展有加强官僚主义的倾向),信息技术的全面介入,或许可让政府更轻易地掌控社会,并随着信息技术能更深入、更广泛地干涉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侵害个人私隐与自由。信息技术要想取得积极成效,必须由政府来执行信息技术。

5.2方法选择不当会有损政府声誉

由于信息技本身就是客观的,如果不经理智的思考,就会轻易地以为信息技术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佳载体。在现实生活中,效率固然重要,但在某些时候,公平、公正更为重要。由于无法保障实质性公平公正的特定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对政府的声誉造成重大损害,故必须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运用。不成熟的、不合法的、不适当的、不安全的信息技术应被暂停执行或不执行。

5.3信息技术的普及,会造成民主泛滥

信息技术自然开放的结构,会助长古代希腊式的民主,会造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伪民主,与民主的真实价值相去甚远。“尊重多数”和“保护少数”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民主。

5.4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

信息技术对行政透明化的支持程度越高,行政主体和公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就越大。如何克服政府对信息化的过分依赖,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5.5生产力矛盾之声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言论:“我们所见的电脑时代,除了生产力统计之外,无处不在。”于是,IT投资的实际回报与预期回报之间的矛盾被称作“生产力悖论”。而信息技术在提升政府绩效上到底有多大的成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资料的支撑。

6结语

“治理之道,在于建构秩序之道。”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起着积极的积极作用,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快速、广泛的变革也给行政管理带来了困难,透过对其运作历程的细致剖析,可帮助找到一条正确的实施路径,从而达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目的,让行政机关更好的反映公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推动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杨莉 单位: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