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路径

时间:2022-07-05 08:48:52

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路径

[摘要]特色小镇的建设既推动了区域文旅事业的发展,也加快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成效。数字中国时代赋予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利好、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市场广阔的机遇。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之路:强化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政策供给;在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基建中嵌入数字化设施;提高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数字化能力;打造特色小镇公共文化产品的云端平台;推进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网络化。

[关键词]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项公益的民生工程,随着民众经济生活水平的节节攀升,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建设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开展民生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政府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2]。特色小镇因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和文化内涵而成为区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承特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2021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3]。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认为“特色小镇,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4],加强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是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战略决策、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有利于增强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有利于提升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更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速度。

一、数字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机遇

(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促进资源向基层倾斜

国家多重的利好的政策不断在基层的文旅+经济产业上层层加码,政策的倾斜促使文化和旅游资源向城乡间拥有充足发展空间的基层区域流动,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大有可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快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设施快速建设,区域公共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以分钟计量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雏形初现。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缓冲区,是文化资源流经的重要节点,城乡融合发展必然要求优化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供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包括了服务的数字化和管理的数字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同步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系统的布局与建设支持“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变革了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全息投影技术革新了文化产品的呈现方法,文化资源与服务对象“零接触”。5G传输技术让文化产品的供给用时成毫秒,“文化云”实现了文化资源的“云共享”,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融通互联,手机等可移动的终端设备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厘米”,数字技术已经为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汇集了强劲的技术势能。

(三)人民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带来更广阔的公共文化市场

产业数字化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内循环”模式改变了国民的消费观念,提升了国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国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也更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国民对精神文化的深层需求与智能体验的强烈渴望加持促进数字化时代新型业态的生成。信息技术、移动技术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领域,与国民生活消费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数字技术创新了国民文化产品创作市场的新样态,数字平台丰富了国民表达和传承文化的范式,数字网络的便利也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国民可以通过短视频分享文化、传播文化和欣赏文化等,数字网络开启了国民社交的新纪元,也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四)自上而下的法律和制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保驾护航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始施行,2021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出台,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了《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要求各省、自治区等认真贯彻执行。公共文化服务已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引擎将是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当然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明显地域性,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强化地方立法保障。

二、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种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既区别于其他一般的公共文化服务又具有共性,在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赋能上还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供给不足

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从宏观上确定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原则和规范,推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为建设特色小镇提供强大制度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6]的要求,自此,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有了顶层设计蓝图来指引方向。但是在数字强国、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还处于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试点探索时期,各个省份还处于相继研究和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文件的初级阶段,具体支持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政策为数不多,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支持政策供给有待加速和加强。

(二)公共管理队伍的数字化能力不够

人才是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要素,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撑。数字中国和数字旅游的理念加持下,公共服务团队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越发稀缺,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数字化理念,数字技术近几年才兴起,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因年龄因素在数字技术的兴起阶段已经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在信息意识和数字化认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相关部门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需要与时俱进。

(三)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前提条件。近几年,在“数字中国”理论的宏观引领和“智慧城市”理念的驱动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设施不断优化,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设备建设加快。但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尚未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布局的“不均衡”问题依旧存在。表现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达标,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资源投入才刚刚开始,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设施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政府和社会协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供给等方面仍需加强。

(四)公共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生产与供给不足

MR/VR、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的数字技术将助推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的转变。但是,现阶段特色小镇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还停留在传统的线下生产方式上,MR/VR技术的在线应用程度还不够深入,市场上以特色小镇消费者为受众打造的MR\VR特色项目还很少见。在特色小镇的数字化产品供给方面,小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孤岛效应”还没有真正打破,“数字鸿沟”还没有填平,特色小镇数字系统与城市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等互联互嵌互融并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平台还只是一种设想[7]。

三、实现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路径

运用数字化技术驱动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有利于激活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线上业态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效能,提升居民与消费者的文化体验。

(一)加强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政策供给

为了更好地打造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促进特色小镇文旅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融合发展,在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系统设计上需要构筑科学的政策体系。首先,建议政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性立法,为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供法律保障,强化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的制度设计,推动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机制形成,实现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模式。其次,梳理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事务,建立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机制,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流程,以线上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政策供给联动方式促进管理部门的分工合作,提升管理工作的协同效率与效能,全面提高特色小镇文旅产业的管理水平。最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多级监管政策,建立消费者的线上反馈制度,开发消费者线上互动平台,畅通消费者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的服务需求,给予消费者良好的网络互动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建设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加快数字化设备的投建,强化数字化平台支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8]。一是配置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硬件设备。数字化或信息化工作一定需要硬件设备的基础支撑,所以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特色小镇的数字硬件设备系统,包括了高速度的无线网络收发设备、高性能的中央电脑系统设备、全方位的监控系统硬件等,具体到人脸识别门闸、超清显示屏幕、无人零售商铺等。二是研发特色小镇的专用软件系统。良好的硬件设备需要匹配适合的软件系统。数字的入口端,需要建立小镇访客的大数据平台,开发目标分析系统,对访客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监测特色小镇访客的流量;数字的运营过程,需要全面分析访客的特征与消费习惯,合理地规划访客的活动流程,及时地回应访客的实时需求;数字的出口端,需要提供访客维护系统即“客户回访”端,通过“客户回访”端及时推送服务信息,收集服务评价材料,以数字化的方式维护访客。总之,通过硬软件的系统服务,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对一”精准的“保姆式”公共文化服务。

(三)提高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团队的数字化能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新兴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必然导致对数字化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增长,旨在全面为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需要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一是“培元固本”———开展从业人员的“内部培训”项目:通过培训机构组织系统培训班,培养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大数据意识,培训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实操技能,提升特色小镇已有公共文化服务团队的数字化能力;二是“筑巢引凤”———启动数字化从业人员的外引工程:依仗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政策优势,借助文旅行业的资本力量引进文化旅游圈内既懂系统管理又有数字化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在合作高校开展专业“订单班”,在旅游管理类专业设置公共文化服务培养方向,制定文旅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智慧文旅营销、数字公共服务等课程教学,为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量身定制”人才。

(四)打造特色小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云端平台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是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经济时代,线下的实体产品供给渠道已然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从消费经济学角度考虑,打造特色小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云端平台是破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的重要法宝。一是通过VR、MR等技术手段将特色的景色、文化产品等制作成云端资源,全面实现特色小镇的全景浏览,帮助消费者实现旅游导航;二是通过小视频拍摄、短视频制作等方法制作成网络资源包,打包放到云平台,实现特色小镇文化艺术展演的线上观赏,开放特色小镇文体活动线上预约,实施文化活动的“线上”互动、“云上”参与;三是建立数字化的文化展厅,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在电子设备的LED屏幕、4D影院等多媒体实现虚拟互动屏幕,将特色人文讲解信息以音频、视频资源的方式上传至数字化云平台,消费者实现可自行播放收听,以全方位展示特色小镇的区域文化等[9]。

(五)推进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智能化

在网络化层面:链接线上线下的数字文化资源,打破特色小镇的数字平台孤岛,将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与城市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美术馆互联互通,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10]。在智能化层面: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步融入“智慧城市”网络,给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留下数据接口,为未来智能系统升级提供便利,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数字浪潮将会以更加汹涌的态势不断推动产业变革,文旅产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更加频繁、更加深入,文旅消费的实时、移动、智能等数字特征将更显现。如此背景下,特色小镇须抢抓机遇,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加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进程,提升特色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以文化服务推广文化特色,以文化特色促进产城人文全面融合。

作者:王伟江 柳颖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