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思政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04 10:57:06

建筑设计基础思政教学研究

【摘要】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颁布之后,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建筑设计基础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制定教学思政目标,通过深挖思政元素,凝练经典案例,丰富教学方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证明,把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培养等德育内容融入教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启蒙对本专业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教育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引方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建筑学科、城乡规划学科及风景园林学科开设在大一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在进行专业设计训练前的基石,对学生专业的基本认知、基本设计技能的掌握以及专业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建筑设计基础的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及思想道德培养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课程概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一方面会通过学习基础的建筑设计理论,使学生对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行业现状、建筑历史、建筑设计方法等有较为系统的认知;另一方面提供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引导和专业表现技法训练,通过绘图表现技法训练、设计构思、绘图、模型展示等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学生的设计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设计思维能力。课程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因各种绘图软件更新换代快,操作更便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需要平心静气才能做好的建筑手绘表达技法缺乏兴趣,觉得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用处不大。学生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心态浮躁,具有畏难情绪,工匠精神缺失。因此在建筑设计基础课中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职业操守,提高专业学习素养与技能的问题已成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筑设计基础思政教学目标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课程的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通过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输送、能力的培养,还需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2]。基于此配合原有的教学目标,设置了相应的思政教学目标:

2.1了解专业,价值引领

刚入学的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大多懵懵懂懂,本门课程将从如何认识建筑、建筑与技术、建筑与艺术,建筑设计方法、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专业与工作性质,配合我国优秀建筑案例,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他们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2.2建筑思维,创新意识

通过对各类优秀建筑案例的学习,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建筑思维意识。并结合各种小设计的实践,启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

2.3职业责任,敬业奉献

通过了解建筑的等级划分与建筑师的行业注册体系,配合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的职业注册机制,理解建筑师在职业中所背负的职责,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职业的敬畏感,引导学生建立起职业道德感,理解大国工匠精神的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最终,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建筑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对应的职业道德标准和工匠精神,培养出对专业的热爱与兴趣,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以适应建筑产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

3融入课程思政后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把课程思政内容糅合到教学中。

3.1认真分析建筑设计基础每个教学环节,深挖课程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3.1.1再次建筑设计方法时可引入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建筑作为经典建筑案例,呈现建筑的场所精神与时空意义,宣扬爱国主义精神。3.1.2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首先在建筑空间感受部分,让学生组队测绘校园内建筑,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以身体为工具了解了建筑空间中人与建筑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设计当“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在基础表达训练时,引入前辈的精美手绘图纸作为案例,并以施工精良的建筑与施工粗糙的建筑为实例,对比说明表现基本技能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再次通过构成设计的训练,让学生创新思维,综合理解设计中创新的重要性,并结合时事热点,举办相关的设计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组织,有效融入了育人内容,做到将知识及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使用知识与技能为国家服务的观念。

3.2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自信从何处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建筑与最新的行业成就,如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史时,通过展示应县木塔等经典建筑结构精巧,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以此说明设计与施工中需要有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才能建造出稳固的建筑;在介绍现代建筑时引入国家体育场的建设过程,工程师们攻克重重困难,研发专为项目服务的新材料、新技术,施工人员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不畏艰苦、按时保质的精神完成了项目,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以上多重展示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有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勇气。

3.3寻找多种教学手段普及建筑设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与职业体系

一改过去对建筑师职业体系、职责范围以及相关法律部分照本宣科地讲解方式,引入研讨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身为建筑师应如何协调各其他设计专业,共同完成设计;也通过设计错漏引起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建筑设计图纸上简单的几笔,如果考虑不周,会在实施过程中带来怎样的损失。把建筑从设计到建成中的认真细致、协同合作意识融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响应国家的工匠精神。

3.4加入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内课外统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现在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学生已经习惯了利用手机、电脑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在课前、课后充分利用中国大学生MOOC等平台的线上课程,作为学生的预习、复习参考资料,并根据学习内容推荐相关的记录片与公众号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另一方面,利用雨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随时监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的熏陶,并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每个教学环节设置的原因,提升学习主动性。

4融入课程思政后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直接向学生灌输思政理念,还需要学生主动的感知、思考并消化,传统的满堂灌教室方式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感受的空间,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也成为课堂的发言人,才能获得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基于此,对整个的教学过程都进行了重新组织:

4.1课前,问题先导,引发思考

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课程相关内容的讨论题目,让学生自行组队后,准备课堂上汇报内容。如让学生们解读身边的建筑空间:通过身体感知、尺子测量,弄清楚人体与所处的建筑空间、家具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对应的分析图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设计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4.2课中,讨论与实践平行

在理论教学部分,依托雨课堂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在听课过程中随时检测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还可通过投票调研学生的兴趣点,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授了基础理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尝试运用设计思维去分析问题,教师在这时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人,而在讨论当中充当引导者。从身边熟悉的场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由学生分享课前所准备的汇报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教师通过对学生语言、图面表达的评价,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输送,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点评中,继而引出对应设计表达训练。在实践教学部分,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高年级学生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明白实操练习的做法,高年级学生的加入不仅拉近了教学与学生的距离,还能通过高年级学生的经验分享让学生了解实践练习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力。

4.3课后,加强实践,拓展训练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建筑图面表达上的不足之后,再布置相关的实践训练,学生会减少排斥感,会主动进行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而通过之前的分析训练亦会意识到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适时地给学生布置相关专业书单,让学生课后自行学习,既加深了他们的专业认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5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思政改革,立德树人不仅仅是空泛地去多讲几个故事,更多地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并接受价值引领,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作品表达,来反馈检测思政教育是否成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建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建筑设计这一主线上竖向联系贯穿整个本科五年,建筑设计基础的思政教育做好后,可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较好的思想基础,并可借鉴本项目的改革推广到这一主线上的其他设计课程。

作者:王丽 杨修 倪轶兰 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