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探讨

时间:2022-07-01 15:20:37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探讨

摘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它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存在诸多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但是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风险,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设意见,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内部控制体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够节约各种资源,有效规避风险。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同时,还需要构建审计与监督体系,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的负面影响。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会计岗位设置,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这样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事业单位各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财务工作质量。2.有利于保障事业单位稳定运营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财务部门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联动机制,督促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工作,及时提供财务部门所需的资料,确保财务工作顺利推进。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目标。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还包含了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从而完善激励机制,督促员工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稳定运营。3.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需要财务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更好地应对风险和规避风险,保障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借助各项管理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杜绝各种违规现象。财务人员也可以积极履行职责,各环节、各岗位进行密切配合,全面收集市场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预判,分析资金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过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可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例如,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在预算编制、采购审批、日常管理、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有效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完善由于预算管理工作不够细化,各种费用支出增加,以及项目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成本支出,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等工作,与内部控制进行紧密结合,导致各部门难以落实预算方案,影响到了预算管理水平。例如,某事业单位在编制内部控制报告时发现,采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制度比较陈旧,并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相关工作的成效不佳。2.岗位设置不合理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相关制度作为支撑,从而有效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考虑问题并不全面,无法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很容易出现岗位职责交叉、重叠的情况,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3.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财务内部控制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部分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资料收集不全面,资金收支情况不清晰,影响事业单位资金的高效使用。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由财务人员承担。有的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依然会受到业务部门的影响。如果业务部门没有提供相关资料,内部审计难以落实,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及时发现违规问题,造成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例如,在会计核算阶段需要收集各项会计信息,进行数据汇总,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不配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会计核算困难重重。5.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会影响到工作效率。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态度不积极,没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增加了财务风险。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利益,也影响了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履行。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合理划分内部控制的层次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就需要合理地划分层次,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第一,加强全流程管控。财务内部控制需要覆盖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尤其要加强事前和事中的财务内部控制,有效预防各种财务风险。第二,合理设置财务部门的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各个岗位应该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收集和整理各项资料,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支持。第三,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合理划分,明确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因此要想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首先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具体的职责。各个部门应该加强与内部控制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各部门与内部控制部门的有效配合,落实好各项责任,从而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认真分析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各项审批流程和报销流程。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资产申请、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资产盘点、资产调剂、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控措施。事业单位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为财务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凝聚团队力量,积极推动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管理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学习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督促其他工作人员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其次,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要完善培训方案,定期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4.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不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投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根据财务管理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服务商,搭建一体化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同时实现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业务模块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及时传递和分享。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库,将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录入数据库,为信息使用提供重要支持。当然,还可以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实时分享各项数据信息,满足财务管理的工作需求。另外,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信息平台,需要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工作权限,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5.完善监督评价体系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改正。事业单位加强监督评价工作,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规避风险。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要和绩效工资挂钩,从而加大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满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求。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有效地规避财务管理中的一系列风险,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业单位日常运转中各类风险的预警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且采取各种防控措施,将风险危害降到最低。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调查,通过前景分析、同行对比等一系列措施,掌握项目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责任,确保相关机制的稳定运转,降低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营。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事业单位要想有效规避财务工作中的一系列风险问题,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需要认识到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了解风险的具体类型及应对措施。通过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规避风险。3.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审计监督是重要的内容,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监督结果反映了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和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因此,在风险防范工作中还需要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引进专业人才来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要确保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明确具体职责,以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还需要完善预算编制体系,优化编制工作,确保审计监督结果的权威性。4.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用来衡量工作人员的业绩,掌握事业单位运营的具体情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详细了解财务管理情况。通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合理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降低风险。5.完善激励考核机制首先,对岗位职责进行细化,明确权责关系,并制订完善的考核计划。其次,将工作人员的业绩与激励考核机制挂钩,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督促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有效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规避各种风险。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最后,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采取不同的激励考核措施。通过这一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资金,也存在很多风险。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事业单位需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合理划分层次,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确保该部门的独立性,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强化审计监督,做好风险预警工作,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定期开展工作考核,落实奖惩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晓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探讨.财讯,2021(7).

2.孙慧玲.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议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1).

3.吴宏.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财经界,2020(20).

4.陈丽春.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8).

作者:谢建萍 单位:瑞金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