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视频与线上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7 15:12:32

网络微视频与线上教学研究

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的要求,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网络微视频作为一种同时能被师生所接受的有效教学辅助形式,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由于视频教学自身具有的优势,在早于网络时代就已经开始被各级教育工作者尝试使用:从初期的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到中期的以录像带、光碟等为载体,发展至因网络优化而飞速发展的多种网络视频教学方式,如慕课、微课、学习通、雨课堂等一些授课平台。其中,网络微视频是近年来一种综合了动态图像、伴音、文字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兴媒介,将其应用于线上教学,能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网络微视频应用于高校线上教学的优势

1.1门槛低

所谓网络微视频(分享类视频短片)是指通过运用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PAD、PC、摄像机等)将所摄录的视频上传至互联网,一般播放时长为0.5~20min。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微视频的制作工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软件的操作方式也变得愈加简便和智能,无需像以往那种经过复杂的长时间培训才能正确使用。正是因为门槛较低,才使得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广大学生都能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可以随时随地地制作并上传微视频,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得以高效共享。

1.2资源丰富

可用于线上教学的网络微视频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合理方式获取。即使教师自身制作水平有限,也可以围绕教学要点从网络上获取一些高质量的微视频来丰富线上教学内容。

1.3短精快

多数微视频的特点是“短、精、快”,能充分利用较短的时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并迅速地传递主题信息。网络微视频教学作为线上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及时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多种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部分教学内容较为紧凑,系统性较强,为了使学生们对此有初步的认识,适宜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布置相关的微视频,其内容最好能深入浅出并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微视频的特点使得学生在预习线上课程的过程中迅速建立“关注事件→产生兴趣→结合理论→理解掌握”这一学习反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有利于提高预习效率和随后的教学效果;在课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把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流程和反应过程,单纯的示意图或板书讲解都不如微视频全面、直观、动态且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微视频的这些特点为任课教师精准把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创造了有益途径;由于“网络校园”和“智慧教室”逐渐普及,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大纲,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专门录制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或利用网盘共享资源;在课后,由于“网络校园”和“智慧教室”逐渐普及,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课外时间,随时随地点开微视频,实现回放讲解,提高学生自我巩固的效果。

1.4丰富教学内容

可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制作或获取多种内容形式的微视频。网络微视频教学的应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立足于所在学科特点,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先期实验操作录制授课短片、影视片段节选(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新闻摘要、网络自媒体摘录(如抖音等)等来丰富主体教学内容。抖音能在年轻群体中获得高度认可(艾瑞指数提示,抖音的主要用户群为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高达81.68%[2],究其原因就是它迎合了这一年龄段用户群的心理需求。据此,我们任课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就微视频内容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在线上教学平台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线上教学平台(如学习通)还具备了可自由开启的实时弹幕功能,其目的也是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内容形式的网络微视频具有很强的带入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

2网络微视频的搜集筛选与制作

2.1有针对性地去筛选或制作微视频

鉴于可获取的资源很丰富,教师在搜集和筛选之前更要做好准备工作。依据课程体系中所布置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去筛选或制作微视频。首先要认真考虑这一知识点是否有必要通过视频去深化、去拓展;如需要拓展,拓展的方向和广度也要把握得当,使得学生的思路发散到适当程度后能及时地回归主体教学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些知识点并不适合采用微视频的形式,比如一些容易理解的或者接近于生活常识的知识点。

2.2要多兼顾分专业学生的特点

当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加以深化时,任课教师就要多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影视片段节选、新闻摘要、自媒体摘录等的选择上应注意:适合不同学院和专业学生的微视频可能有所不同。如,笔者曾教授过的本科护理学专业女生数量居多,宜侧重选择影视片段节选、自媒体摘录等;而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则男女生比例相对平衡,宜侧重选择新闻摘要、自媒体摘录等;对于研究生而言,稍长的专题纪录片节选更适合。

2.3备课期间应注意及时更新老旧微视频

虽然微视频这一形式是近年来刚兴起的,但由于部分内容之初就是为了迅速地报道即时发生的事情,因此才容易在线上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关注。失去了即时性,学生的关注度自然下降,这与应用网络微视频的初衷不符;而一些具有警示性、历史教育意义或者关于定理、公论等不受时代影响的内容则可以长期使用。所以任课教师在备课期间就要权衡再三,适当取舍。

2.4结合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政内容

在能够灵活运用微视频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政内容。笔者在实操过程中对比发现,与微视频结合的思政内容所引起的学生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单纯的通过图片结合思政教育,这也是视频素材自身独特的优势所决定的,值得教育工作者大胆尝试。选材要注重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要注重传播生活哲理;要避免选取过于功利化或商业化的视频[3],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2.5有些专业微视频资源无法从网络获得需要专门制作

限于有的学科专业性较强,其急需的专业微视频资源无法从网络获得,如遇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掌握一定的视频摄录方法、编辑技术等,或者与专业的制作团队联合制作。专业的制作团队能够从初期的素材选取、拍摄脚本设计、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保证微视频的品质。比如专业的团队可以提供绿幕抠像设备,将虚拟背景与现场讲授结合;而专门的灯光设备能使这种结合更加自然和唯美;加上虚拟白板和针对讲授者的滚动字幕提示可以把人为的失误大大减少,这都是优质微视频的保证。有的技术团队还能在微视频中加入三维动画,并能把动画的演示与讲授者的动作相结合。比如在讲授人体的组织器官、骨骼、经络的运行、植物的结构、自然现象的变化、陆地板块的漂移等,都是这一技术的用武之地。

3在教学活动中植入网络微视频的方式

3.1依托一些专业的教学平台

可以依托一些专业的教学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等),利用其预设的一些功能模块促进教学进度如期达标:如设置观看截止时间、禁止快进、任务点达标要求,还可以针对某一重点微视频的具体内容设计网络小测试(答对后系统才允许该生进入下一学习环节)等,这些措施能从多个角度保证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启弹幕或者网络随机问卷等便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们对某个视频的反馈,这种操作可以帮助教师在掌握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法提供参考意见。

3.2植入线上教学进程的微视频要控制时长

一方面限于每位学生所在网络环境可能不一样,过长的视频可能出现终端播放卡顿。若视频时间过长又确实有植入的必要,可将该视频截成几段上传平台,一般每段视频长度不宜超过10min。另外应注意的是,不同的视频格式所占用的空间有明显不同,建议在保证视听效果的同时,选用占据空间小的格式,这不仅在上传和下载时节约时间,也便于学生们自行存储和观看。

3.3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在每门课上投入的精力是有限的

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流畅度,在安排教学进程时要斟酌微视频的植入节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出问题的微视频要安排在具体知识点之前出现;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具一定的拓展性、启发性的微视频安排在对应知识点之后出现;而能引起学生反思的微视频宜安排在章节末。

4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首先要明确网络微视频是教学辅助手段

在采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所教知识点应密切关联,一定不要单纯为了活跃气氛而冲淡主体教学内容,导致部分学生简单地关注微视频所带来的情感影响,而忽视它与当堂教学活动的关联性。在植入视频时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时时自问:这段微视频有必要加吗?为什么要加?不加行不行?有没有更好的?线上教学活动主体是服务于学生发现、体验和探究的,而运用微视频素材的目的是创建体验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丰富线上教学内容。

4.2从学生角度出发

有些人对微视产生兴趣的原因仅停留在表面,这将影响教师原有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些独具匠心、有深度的微视频是需要向学生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教师可以通过前期设计系列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最终自己得出与对应知识点结合的答案。这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互相了解的绝佳机会[4]。《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也要求我国的现代化教育要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各级教师通过探索凝练出来的多种路径、策略与经验,是形成我国教育现代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重要基础。社会在不断进步,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在改革和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终端设备的不断升级,网络微视频作为教育现代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有益组成部分,必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线上教学及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12-13].

[2]陈思同,刘阳,唐炎,等.体育素养测量与评价的现状、挑战及未来[J].体育学刊,2019,26(5):110-117.

[3]张文杰.新媒介时代的大学校园影视娱乐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6):55-61.

[4]吴小美.思政课堂视频素材的使用误区和规避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0):91.

作者:冯晓帆 王艳杰 刘羽茜 王靖宇 柳春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