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时代国家审计业务拓展战略

时间:2022-05-27 11:50:31

互联网新时代国家审计业务拓展战略

摘要:在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家审计的重心与审计范围也应与时俱进。因此,本文以“审计全覆盖”为理念,探讨国家审计在保持“维护金融经济稳定”初心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拓展审计业务类型以更好地完成肩负的使命。本文研究突破过去传统审计业务类型的范围,拓展了非国有经济审计、电子货币审计以及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云监察审计等,为如何应对互联网新经济形势下的挑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新时代;非国有经济审计;电子货币审计;云监察审计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进程的脚步加快,行业界限模糊化,跨行业多边融合趋势逐渐显现,未来的国家审计发展需要各级地方审计机关主动打破行政边界,发挥多边协调机制,配合国家审计署响应中央提出的“审计一盘棋”的号召,共同完成重大国家审计项目。从理论上讲,这是以规范文件的形式赋予审计机关充分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审计机关保持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全覆盖至各个领域;从实际来看,这是时代所趋,以审计署为主的国家审计机关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站在更高层次来认识和把握审计大局,不辜负国家对落实好审计监督的殷切期望。现如今,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线上第三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便捷性,非国有经济中以外资企业阿里巴巴、民营企业京东等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它们的崛起不断冲击着线下实体产业,国民经济活动在线上日渐活跃起来,庞大的互联网消费人群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综上所述,国家审计如何在经济变革时期突破传统的审计思维,拓展新的审计业务类型,协调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分析我国国家审计业务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阐明我国拓展新型审计业务类型需要逾越的鸿沟,并提出实质性建议。

二、国家审计的局限性与新旧审计业务类型比较

我国传统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以公有经济为主,按审计类别大致分为一般审计与专项审计。一般审计主要是指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长期以来,对大型国有企业传统的进行线下财务报表审计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就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审计而言,国家审计的“双手”依旧未能触及线上非国有的互联网企业、投融资平台。面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的现状,国家更应该参与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非国有经济审计中,明确监管职责,协调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两股力量。从审计对象看,我国以往的专项审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政策落实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货币的深度融合,电子货币的出现在极大地提升资金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暗含一定的风险,例如电子货币流通私人化,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逐步替代将影响货币的流通。如果商业银行对电子货币没有一定的监管措施,这些电子货币就能脱离银行体系自我运转,这将给正规的金融渠道造成冲击。因此,从货币安全角度考量,国家审计参与电子货币领域的审计,也是维护经济稳定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审计方法与审计工具看,我国传统的审计工作大多为线下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相比之下,GAO(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ffice)审计业务主要通过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Fed等部门业务评估方式来关注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云平台开始在审计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从抽样审计迈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化审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虽可大大缩短审计工作时间,提高审计效率,但仅依靠社会审计不足以真正预防审计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云监察审计,可以形成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协调配合。见表1。

三、国外经验借鉴

与我国相比,美国政府问责局(原美国总审计局,以下简称GAO)审计起步较早,对现阶段拓展我国国家审计业务类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审计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审计署牵头,地方审计机关配合,形成多方协调机制共同完成;美国则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实施,GAO则是对SEC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区别于我国,GAO审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GAO作为监管者,对民间的社会企业的财务舞弊等问题进行关注监管,但却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审计项目执行中,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进行监督,对强烈影响社会经济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开问责,并呼吁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其二,GAO关注视野广泛,近些年来,GAO将关注的视野涉及到“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量子信息”、“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等领域,不再局限于政府,而是更多关注社会发展。因此,以国家审计署为代表的国家审计可合理吸收并借鉴GAO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色,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拓展新型审计业务类型。

四、国家审计业务类型的拓展研究

(一)以互联网企业为重点的非国有经济审计

非国有经济审计是指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对除国营及国有控股以外的所有经济成份的企业进行审计。非国有经济的范畴十分广泛,不仅限于民营经济,还包括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合作的外资经济和集体经济等。1.非国有经济中互联网企业存在的风险类别。以互联网线上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的财务舞弊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平台企业不论从技术含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越。这些企业虽所处行业不尽相同,但都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中拥有大量的客户与供应商,不过因交易信息不对称,也不可避免存在舞弊风险。其次,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轻资产模式、收入来源分散、盈利指标核实难度大、过度重视运营指标等特点,一旦出现舞弊,涉及面更广,审计难度将加大。因此,国家针对现今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需关注重大风险点,防范企业财务舞弊。互联网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是否受国家筹融资政策的监管问题。“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原本的线下交易逐步转变为新型线上交易。随着互联网和网上交易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将部分资金投放到互联网金融的理财理念。但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存在着监管不足、行业透明度低等问题,它们向社会广泛吸收投资与融资时,也在面对巨额利润的诱惑,单靠传统的事务所进行社会审计难以完全防范金融风险。长此以往,众多缺乏监管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将会产生叠加效应,从而严重危害投资者的资金安全。2.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审计的实施建议。多方式防范财务舞弊。首先,国家审计署可运用多维度数据交叉匹配来推绎数据的精准性,研判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其次,采用大数据分析,关注异常用户的非财务信息,研判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最后,利用第三方平台对流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对企业数据进行采集和关联分析获取流量异常的实时信息、实现更精准的质量评估。除此之外,应鼓励企业建立以实现企业目标为主,结合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反馈建议为辅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关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向各级人员阐明具体执行的措施以及相关考核奖惩,从企业内部防范财务舞弊。合作互助,共治市场。加强银保监会、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三方合作,宏观审慎监管互联网金融市场,降低非法集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首先,由银保监会收集互联网金融企业发行金融产品的需求以及相关集资活动的财务信息;其次,国家审计署对集资活动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评估其偿债能力,并将审计结果转递回银保监会;再次,银保监会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审批,并将审批后的金融产品信息移交给互联网金融协会,由其后续监管相关的集资活动全过程,严格把关各环节和惩处非法集资活动。

(二)电子货币审计

电子货币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通过电子信息的交换进行存储、交易的,能够以法定货币单位为计算单位的反映商品价值的货币进行的一种审计。1.电子货币审计存在的风险类别。电子货币监管不足,存在潜在的金融或信用风险。随着电子货币逐渐活跃在国民生活中,一些互联网企业变相充当着商业银行向社会发放贷款,其发放信贷的行为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控,信贷行为是否规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货币政策是否受《巴塞尔协议Ⅲ》的约束等问题尚未明确。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高融资性,这些“影子银行”没有在央行储存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证金,难以受到央行有效监管,这将对正规的金融投融资渠道造成巨大冲击。电子货币系统安全性风险及电子货币法律法规亟需完善。未来电子货币极有可能成为支付结算的主要工具,由于我国电子货币的部分发行主体(如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强制性的技术安全标准,这使得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因此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系统的技术安全尤为重要。同时,互联网支付的隐蔽性、快捷性和跨国界性使电子货币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的非法工具,因此我国急需完善有关电子货币的法律法规。2.电子货币审计的实施建议。扩大监管范围,防范互联网信贷产生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除对四大行及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外,应扩大监管范围,监管在互联网发放信贷的相关平台。央行可界定清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实施严格的准入审批制度,对其信用评级、信贷政策进行专项信贷审计,约束其风险资产比例,实时监督银行的授信评级的准确性,重点审查授信归类的划分,落实央行信贷政策,预防信贷资产泡沫化。提高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能,及时完善有关电子货币的法律文件。国家可借助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信任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金融大数据公共“大账簿”,解决系统不对称的问题,消除单方面系统技术问题。同时,明确电子货币涉及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建立损失分担机制,将电子货币纳入存款保险或担保体制中,对电子货币系统存在的多种风险进行监督与控制,预防相关法律风险。最后,国家可加快推进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发,以维护我国的金融经济稳定。

(三)云监察审计

云监察审计是指以审计署为主的国家审计机关依托大数据,以云平台为载体,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共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1.云监察审计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别。审计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风险。在互联网环境下运用云计算技术所收集的数据大多为电子数据,电子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存储,散落在互联网中进行流动,使得追查电子数据的来源变得十分困难。即使追查到该电子数据,由于电子数据本身十分复杂,其真伪的判断也颇费时间和精力,其可靠性无法确保。同时,我国的云计算技术现大多由个人公司所提供,其数据的存储和维护都由该公司负责。由于目前法律未对云审计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明确规定,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非法收益可能选择铤而走险,攻击数据库,窃取数据进行售卖,审计数据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审计人员的专业性风险。科技革命为社会带来崭新的技术,也推动着财务工作者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创新。云监察审计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也需要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加入。目前,云监察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审计信息化正在建设当中,相关的专业人员稀缺。由于培养掌握相关云平台操作技术的审计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真正掌握云技术的计算机人才不一定懂得相关的财务知识,专业的审计人员也不一定会操作云审计平台,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也是一个风险点。2.云监察审计的实施建议。建立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协同合作的“云合审计”模式。由于审计资料趋向电子化,审计范围广,审计难度不断提升。因此,仅凭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单方资源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进行有效审计。审计署可整合我国审计资源,推动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深度合作,由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基础的实质性程序,而国家审计在其基础上开展分析性审计程序,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同时,推动国家授信数据库及诚信分数体系的建立,由国家安全部门介入云监察审计的安全建设,集中计算机、互联网、审计等领域专家跨行业协作,不断完善相关建设,保护数据,安全备份。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信息时代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审计效率,审计署可出台相关的招揽公告,吸引相关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审计人员主动加入。除招聘人才之外,也应加强对在岗人员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内部交流会等,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降低审计软件的技术壁垒。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信息安全,防止国家、企业、个人的数据泄露,审计署应设立相关审计监管部门,增设“网络警察”职务,对整个审计环境进行监管,评估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确保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认真分析审计数据,削弱审计风险。

五、结论

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在实现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重视。本文从我国当前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所面临的审计问题出发,提出国家审计应牢记维护国家金融经济稳定的使命,有职责将国家审计工作拓展到互联网的相关审计中来。通过研究我国现有审计业务模式,本文针对传统审计业务类型的不足之处,就新的风险变化需要涵盖的新领域提出三种新型审计业务类型。理论上,为我国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拓展了审计业务类型,尤其为国家审计在互联网领域创新业务类型的尝试与突破提供一定的参考;实践上,有利于国家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风险,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经济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消除和防范国家审计在互联网领域的监管盲区。

参考文献:

[1]王波,郑联盛,王兆斌.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77-80.

[2]李克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风险[J].管理世界,2016(02):1-2.

作者:杨冬旭 林源 丘淑瑶 杨舒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