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

时间:2022-05-23 15:36:18

历史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

【摘要】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历史这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适当引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结合课程改革背景,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历史课程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规划中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并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了解民族悠久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学科,就是历史学科。历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启发学生辩证思考,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高中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历史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和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深入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时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与判断。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唯物史观,掌握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思想方法。地方历史文化展示着地区历史的发展,也是时展历史的缩影。教师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符合历史教育要求的内容,引发学生的辩证思考,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高度解释事物发展的本质,提升唯物史观素养。例如,学习“丝绸之路”相关内容时,教师从“凉州”这个丝绸之路枢纽地带的古城出发,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古代地图为学生展示汉代丝绸之路的路径: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玉门、敦煌,由疏勒越过葱岭后经大月氏和安息至地中海东岸。接下来,根据凉州历史文化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展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和中原的交往,让学生了解西域的农作物是如何引入内地的,经过了怎样的路径,以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文化等等知识。根据凉州历史文化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思考“丝绸之路”对中原和西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方法,对丝绸之路形成进行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认知[1]。教师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探究特定历史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全面辨析历史材料,客观分析历史事实,进而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纠正学生对历史认知的某些偏见,健全学生自身的历史观念。

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间与空间是研究历史的两个主要维度。培养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观察、分析历史事物,是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能将学生的历史分析视角引向一个地区,启发学生在特定的空间内探究历史发展过程,理顺时间维度上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借助“以小见大”的思考方式,思考长时段与大时代下国家、民族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透过地方历史探究史实真相,发展时空观念,提升历史素养。例如,在“社会生活的变化”主题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回到家乡的学生,积极去了解家乡的社会生活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及其给当地人的思想意识带来的哪些影响。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对特定内容进行调查探究,探究内容包括服饰、传媒方式、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交通方式、通讯方式等。各小组内部制订探究方案,明确组员分工,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组员内部积极沟通,做好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呈现调查结果,根据时间线索厘清当地社会生活的变化过程。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对此进行评价,促使各小组反思和改进,从时空变化的细节认识当地社会的发展。教师依据“凉州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史实呈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找出在特定的空间内,在某一个时间段社会生活的状态,进而对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内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行对比,让学生逐步对历史时空有清晰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展示当地社会生活的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生活的整体变化,并对不同时间段社会生活的状态进行对比,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构建时空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联系,提升核心素养。

三、帮助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史实资料是展现历史事实、构建历史学科的基础。在历史学科研究中,时间与空间产生了厚厚的隔膜,让研究者无法再现历史,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历史资料为研究者再现历史、探寻历史、借鉴历史提供了依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即在正确、客观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的能力,以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研究态度。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包含了丰富的史实资料,是学生进行实证分析的参考依据,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史料的含义及类型,并结合地方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实证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例如,教师以甘肃武威的葡萄酒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源远流长的葡萄酒文化。教师先给出《史记·大宛列传》中的记载:“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葡萄。”由此,让学生了解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期间,带回了葡萄种子,引进了酿造技术和酿酒艺人,葡萄酒才得以在中原出现,直到唐太宗时,葡萄种植技术重新引入中原,葡萄能够广泛种植,这才让长安人品尝到葡萄酒的味道,武威当地的葡萄酒文化也逐步得到了发展。教师随后给出《南部新书·丙卷》中的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呈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来以史证明。此后,唐代诗人笔下也频频出现葡萄酒,其中王翰《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传播甚广,这也为后人研究当地葡萄酒文化提供了史料信息[2]。教师利用不同朝代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当地葡萄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中提炼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探寻文化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历史资料、构建历史事实。

四、引导学生客观评判,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客观评判历史能体现学生的唯物史观,也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信息时代,学生每天接收到各种信息,有些别有用心的“营销号”会利用片面、虚假的信息歪曲历史,传递错误的价值导向,使学生错误地评判历史,从而对历史的解释出现偏差。教师可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熟悉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从多角度解释历史,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3]。例如,在学习“佛家文化传播历史”相关知识时,教师以甘肃武威的佛家文化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呈现历史资料。《弘明集》卷一有记载:“东汉孝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丈馀,外有日光,飞空而至。”帝乃派使者蔡愔、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12人至大月氏国,写取《心经》《大悲咒》等佛经42章,用白马驮回洛阳,并带来沙门摩腾、竺法兰,汉明帝因立白马寺于洛阳。西晋、南北朝时,佛教在甘肃河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造的。在学生阅读了相关史料后,教师提出问题:“从东汉开始佛教传入中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联系北魏时期的灭佛运动,说一说佛家文化传播的利与弊。”学生根据史料进行分析,思考佛家文化传播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大量人口出家后不事生产、不缴纳赋税、占据田地对社会发展的危害,进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给出客观的解释。结合地方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区分史料、史实与历史解释的含义,可让学生认识到在事实的基础上解释历史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看待历史、解释历史,获得自主表达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思考精神以及客观理性看待历史的态度。

五、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时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历史人物的行为,通过感受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客观分析各类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一些看法、观点与实际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误差。历史学科中提出的家国情怀要求学生对民族、国家形成浓厚的情感联系,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述,为学生引出当时情况下形成的历史价值概念,通过历史事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精神,逐步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形成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意识,形成开放的胸怀以及积极面向世界的态度。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一些不良的价值导向会对学生形成影响和干扰,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尤为重要。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破说教与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传承家国情怀。例如,在学习汉代历史知识时,教师展示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的图片,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学习。有的学生会说:“出土的东汉时期铜奔马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代军事力量的强大。”有的学生指出:“中国古代的工匠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精巧的构思方法,结合自身娴熟的艺术技能,将飞鸟以及奔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再利用迅疾的飞鸟衬托奔马的速度,不仅能使雕像造型更加生动活泼,还能巧妙地使奔马的重心集中在蹄下的飞鸟上,将稳定的力学结构与奔马的奔放不羁凝聚在一起,这是中国古代工匠独有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铸造技艺的精湛以及铸造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有的学生会说:“铜奔马十分有气势,体现了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足。这种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铜奔马渗透出的人文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4]。教师从地方特色文化切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对学生而言,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实践,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让学生结合历史体会其中传递出的人文情怀,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六、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核心素养思维

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和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关注点应转变,扭转知识本位旧思想。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将重点从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内容,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内容,并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以及真正的价值,逐步提升学生研究分析历史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只有逐步转变教学思想,结合本历史学科特点,在知识转化、素养提升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目的,为学生教授更多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教学品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

七、结语

在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进行的课改革中,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产生高度兴趣,从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因此说,加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极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文静.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路径研究[D].甘肃:天水师范学院,2021.

[2]王晓娟.六盘山东部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J].考试与评价,2021(2):157-158.

[3]贺超凤.浅谈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36.

[4]李海兵.敦煌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途径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0(16):100-101.

作者:李甲山